谢家有仆人近万,家族子弟人口也有3000,更有家财无数,这次大搬迁,谢家的队伍就足足有十里路长,这其中所有的马车都装载着超载的物资,粗笨的家具全部丢弃了,但是诗书文件却一件也没有丢掉,只有有了这些书籍,谢家的子弟才能继续受到家族最完备的教育,只有家族培育出源源不断的精英,才能让家族走进各方势力,成为他们不可或缺的人才,才能让家族继续繁衍生息,并且发扬壮大。
还有就是无数的耕具和种子。
南方开化的晚,有许多农具南方根本没有,这些是未来家族生存的根本。
所有第大车都占用了,谢景隽也只骑了一头毛驴,走在这长长前看不到头后看不见尾的家族队伍里,道路两边是一队队曹魏的军队,名义是保护安全,其实是押解。
这也是人之常情,曹魏以氏族豪门起家,他们必须保证豪门氏族跟着他去江南再次创业。
尤其是这种影响非常大的豪门氏族,绝对不能留下他们在中原,因为他们的影响力和内涵能量是曹魏站稳江南所必须的。
对于这样的押解,谢景隽只是淡然处之,表示理解。
现在自己的官位在中原已经没有什么用处了,所以,魏主曹丕特意召见了他,命令他带着自己的族人,先期渡过长江,然后寻找落脚之地,为后面紧跟着进入的世家大族们寻找土地,继续开垦屯田,这是重用,不折不扣的重用。所以现在押解自己的这些魏军,只要一过了长江,就立刻划归到自己的掌控之下,成为自己的力量,他必须在江南的荆棘里,为曹魏政权打下先期的根基。
孩子哭老婆叫,沿路上这样的哭喊声不断的在队伍里响起,但是谢景隽却充耳不闻,就骑在毛驴上,手里拿着一只刀笔,闭目想着东西,每想到一件事情,关键地记录下来,当一支竹简记满之后,就编上号码,放到自己的书袋里,再拿出一只来,随时等待着自己的灵感的爆发。
曹魏的中兴,就是自己家族的中兴,所以他必须弹心竭虑,为曹魏政权尽心竭力。
前面的队伍突然停住了,不得不让谢景隽打断了自己的思想,在毛驴上向前面张望,看看发生了什么事情。
千万可别是吕鹏的先头部队拦住了自己,如果他们拦住了自己,那自己整个家族就彻底的惨了,因为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老家的根基已经丢弃了,再想回去也几乎是不现实的了。
正在他紧张的张望时候,一个家族的子弟跑过来禀报:“前面的岔路上发生了惨案,阻挡住了我们行进的队伍。”
谢景隽就一皱眉,于是对这个族人说道:“牵上我的毛驴,我去前面看看。”
时间紧迫,绝对不能轻易浪费,不单单是吕鹏的大军在后面压迫着,最主要是自己所带出来的粮食,由于运输的能力有限,大部分都装载着书籍和农具种子,留给装载粮食的车辆就不多了,每耽误一天,这一万五六千人的吃喝就是一个巨大的数目,这绝对是自己的路上消耗不起的。
这个家族子弟就拉着谢景隽骑着毛驴往前面走,经过变得惊慌失措的族人队伍的时候,谢景隽还要好言的安慰,安抚他们惊慌的心。
前面的十字路口,本来是一个村镇,在这里已经有浓烟大火巨烈的燃烧,而一群群曹军在浓烟大火里往来奔跑,他们将一群又一群哭喊的男女老少赶到了大路上,而那些死活不愿意走的,他们就直接刀枪相见,将他们砍杀在大火熊熊的家园里。
一个曹家的校尉看到谢景隽过来,大声的吆喝着,让他们走开,但是突然间认出来,是自己家的典农中郎将,忙上前请罪见礼。“在下有眼无珠,冒犯了将军,还请赎罪。”
对于这个年轻曹家子弟的请罪,谢景隽根本没有怪罪的意思,也没有那个怪罪的精神头,只是看着火海问道:“这是怎么一个情况?”
这个曹家子弟立刻回答道:“按照咱们的规定,家有土地百亩,或者青壮一人,就在搬迁之列,而这个镇子里的三户人家,都有百亩以上的土地,但是经过我们当地官员的动员通知,他们不愿意搬迁,经过几次耐心的劝说之后,他们依旧油盐不进,所以没有办法,我们就按照正常的规矩,将抵触情绪最大的一家给予灭门处罚,以儆效尤。”
百亩人家就必须搬迁,这是曹魏集团的规矩,因为这样的人家不但有人口,还有财富。
人口能够让曹魏获得发展的基础,财富可以让曹魏在江南得到财力的支撑,这个政策在规定的时候,谢景隽也是参加过的,也表示了同意。
当然,在这几个州郡,经过连年战乱,曹魏大举用兵,已经弄的是十室九空,大量的土地再次抛荒,那些有点能力的氏族趁着免于劳役和出丁当兵的机会,将那些闲置的土地都划归自己的名下,名义之上,这天下已无闲田,就比如自己这个专门负责屯田的中郎将为军队屯田征收土地,那也是费了无数的口舌力气。
现在想起来也是可笑,谁也没想到会出现现在的状况,他们巧取豪夺占有的土地,却成了他们家破人亡的根本原因,这真是造化弄人,怎么能说得清楚呢?
明白了事情的原因,谢景隽也不想多管闲事,于是就和这个校尉说道:“能少杀还是少杀一些,毕竟这些人到了江南,对我们还是有些好处,杀一儆百,这件事情应该做,但不能将事情扩大化,过犹不及,最终杀的都是我们的资本啊。”
这个曹家子弟就躬身受教,然后就请求道:“杀了一家,剩下的两家就乖乖的顺服了,但是他们上路,还要我派人押解,我现在的手头不宽裕,想麻烦中郎将一下,将这两家千多人口,并到您的家族队伍里,您看这可以吗?
谢景隽就毫不犹豫的答应了:“都是为国的事情,我当然应该担当,就让他们并入我的队伍吧。”
之所以谢景隽如此慷慨的答应,就是要增强自己族人的力量,将这一千多口人收拢在自己的队伍里,一路之上,等到了南方,他们也就自然而然和自己融为一体,在一个新的地区,要想生存发展,最根本的还是人口,只要有充足的人口,即便是和南方的氏族们争夺一下土地资源,也有人有兵不是。
还有就是无数的耕具和种子。
南方开化的晚,有许多农具南方根本没有,这些是未来家族生存的根本。
所有第大车都占用了,谢景隽也只骑了一头毛驴,走在这长长前看不到头后看不见尾的家族队伍里,道路两边是一队队曹魏的军队,名义是保护安全,其实是押解。
这也是人之常情,曹魏以氏族豪门起家,他们必须保证豪门氏族跟着他去江南再次创业。
尤其是这种影响非常大的豪门氏族,绝对不能留下他们在中原,因为他们的影响力和内涵能量是曹魏站稳江南所必须的。
对于这样的押解,谢景隽只是淡然处之,表示理解。
现在自己的官位在中原已经没有什么用处了,所以,魏主曹丕特意召见了他,命令他带着自己的族人,先期渡过长江,然后寻找落脚之地,为后面紧跟着进入的世家大族们寻找土地,继续开垦屯田,这是重用,不折不扣的重用。所以现在押解自己的这些魏军,只要一过了长江,就立刻划归到自己的掌控之下,成为自己的力量,他必须在江南的荆棘里,为曹魏政权打下先期的根基。
孩子哭老婆叫,沿路上这样的哭喊声不断的在队伍里响起,但是谢景隽却充耳不闻,就骑在毛驴上,手里拿着一只刀笔,闭目想着东西,每想到一件事情,关键地记录下来,当一支竹简记满之后,就编上号码,放到自己的书袋里,再拿出一只来,随时等待着自己的灵感的爆发。
曹魏的中兴,就是自己家族的中兴,所以他必须弹心竭虑,为曹魏政权尽心竭力。
前面的队伍突然停住了,不得不让谢景隽打断了自己的思想,在毛驴上向前面张望,看看发生了什么事情。
千万可别是吕鹏的先头部队拦住了自己,如果他们拦住了自己,那自己整个家族就彻底的惨了,因为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老家的根基已经丢弃了,再想回去也几乎是不现实的了。
正在他紧张的张望时候,一个家族的子弟跑过来禀报:“前面的岔路上发生了惨案,阻挡住了我们行进的队伍。”
谢景隽就一皱眉,于是对这个族人说道:“牵上我的毛驴,我去前面看看。”
时间紧迫,绝对不能轻易浪费,不单单是吕鹏的大军在后面压迫着,最主要是自己所带出来的粮食,由于运输的能力有限,大部分都装载着书籍和农具种子,留给装载粮食的车辆就不多了,每耽误一天,这一万五六千人的吃喝就是一个巨大的数目,这绝对是自己的路上消耗不起的。
这个家族子弟就拉着谢景隽骑着毛驴往前面走,经过变得惊慌失措的族人队伍的时候,谢景隽还要好言的安慰,安抚他们惊慌的心。
前面的十字路口,本来是一个村镇,在这里已经有浓烟大火巨烈的燃烧,而一群群曹军在浓烟大火里往来奔跑,他们将一群又一群哭喊的男女老少赶到了大路上,而那些死活不愿意走的,他们就直接刀枪相见,将他们砍杀在大火熊熊的家园里。
一个曹家的校尉看到谢景隽过来,大声的吆喝着,让他们走开,但是突然间认出来,是自己家的典农中郎将,忙上前请罪见礼。“在下有眼无珠,冒犯了将军,还请赎罪。”
对于这个年轻曹家子弟的请罪,谢景隽根本没有怪罪的意思,也没有那个怪罪的精神头,只是看着火海问道:“这是怎么一个情况?”
这个曹家子弟立刻回答道:“按照咱们的规定,家有土地百亩,或者青壮一人,就在搬迁之列,而这个镇子里的三户人家,都有百亩以上的土地,但是经过我们当地官员的动员通知,他们不愿意搬迁,经过几次耐心的劝说之后,他们依旧油盐不进,所以没有办法,我们就按照正常的规矩,将抵触情绪最大的一家给予灭门处罚,以儆效尤。”
百亩人家就必须搬迁,这是曹魏集团的规矩,因为这样的人家不但有人口,还有财富。
人口能够让曹魏获得发展的基础,财富可以让曹魏在江南得到财力的支撑,这个政策在规定的时候,谢景隽也是参加过的,也表示了同意。
当然,在这几个州郡,经过连年战乱,曹魏大举用兵,已经弄的是十室九空,大量的土地再次抛荒,那些有点能力的氏族趁着免于劳役和出丁当兵的机会,将那些闲置的土地都划归自己的名下,名义之上,这天下已无闲田,就比如自己这个专门负责屯田的中郎将为军队屯田征收土地,那也是费了无数的口舌力气。
现在想起来也是可笑,谁也没想到会出现现在的状况,他们巧取豪夺占有的土地,却成了他们家破人亡的根本原因,这真是造化弄人,怎么能说得清楚呢?
明白了事情的原因,谢景隽也不想多管闲事,于是就和这个校尉说道:“能少杀还是少杀一些,毕竟这些人到了江南,对我们还是有些好处,杀一儆百,这件事情应该做,但不能将事情扩大化,过犹不及,最终杀的都是我们的资本啊。”
这个曹家子弟就躬身受教,然后就请求道:“杀了一家,剩下的两家就乖乖的顺服了,但是他们上路,还要我派人押解,我现在的手头不宽裕,想麻烦中郎将一下,将这两家千多人口,并到您的家族队伍里,您看这可以吗?
谢景隽就毫不犹豫的答应了:“都是为国的事情,我当然应该担当,就让他们并入我的队伍吧。”
之所以谢景隽如此慷慨的答应,就是要增强自己族人的力量,将这一千多口人收拢在自己的队伍里,一路之上,等到了南方,他们也就自然而然和自己融为一体,在一个新的地区,要想生存发展,最根本的还是人口,只要有充足的人口,即便是和南方的氏族们争夺一下土地资源,也有人有兵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