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池从十七岁就开始领兵,将近二十年来未尝败绩,可谓是积威甚重,姜泽会怀疑他是否真的已死,因此而患得患失也情理之中。
谢琳见姜泽已经明白自己的意思,眼中划过了然,便笑着摆手,从容道:“我儿不必思虑过甚,既然镇国将军府已经不中用了,那咱们暂且翻过不提,你且说说留老三在京又是怎么回事?”
姜泽心下一跳,笑着看向谢琳道:“儿子也正想与母后说说此事,老三这些年看似呆在紫芝山安安分分,也不踏足上京城,可实际上到底如何却未可知。依儿子看,将老三留在紫芝山终究是个隐患,倒不如将人拘在上京城,多少还能看出些深浅,即便他有什么动作,我们也能及时应对。在则,世人皆传紫芝山三公有九天揽月之能,又有拔山填海之力,更是经天纬地之才、精通千变万化之术,其才智冠绝天下;而老三是三公的关门弟子,儿子也想好好见识见识,看看老三是否真的学了一身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傲人的本事。”
姜泽虽已登基为帝,却到底是被谢琳敲打着长大的,对于谢琳的心性大概比圣元帝还要了解几分,是以态度很是谦和,丝毫不敢在谢琳面前托大,也并未找借口开脱自己的行为,这事未能提前与谢琳商议也并非他有意为之。
而事实上,将姜衍留在上京城,说到底不过是他一时意气,远没有他对谢琳说的这般有理有据。
姜衍离开上京城的时候他已经十四岁,在谢琳的教导下,他早就过了纯真无知的年纪,因为谢琳受宠,出于爱屋及乌的心里,圣元帝对他也很是纵容,那时候他手里已经有了自己的暗卫,且不下三十人。
后来谢琳几次三番对远在紫芝山的姜衍出手,他自然也是知道的,因为心中有了计较,姜泽自己也前后派出了几队人马,孰知姜衍年纪虽小,离开上京城时也如丧家之犬一般,到了紫芝山却陡然变化,无论是谢琳还是他自己,派出的人手竟是都折损在紫芝山,十年来次次无功而返。
姜泽说不清楚自己对姜衍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情绪,小时候对姜衍的身份羡慕嫉妒,后来罗皇后殡天,又夹杂着些许痛快和得意,派出暗卫对姜衍下手时,心中还有几分遗憾和无奈。
可皇家无父子,也无兄弟,说到底,这天下间最尊贵的位置只有一个,姜泽太清楚自己的身份存在着怎样的问题,时常又是如何被人暗地里讥讽嘲笑。
世人看中出身,血脉和正统。小时候他曾不止一次幻想过自己若是罗皇后的儿子就好了,尤其是在罗皇后尚未生下姜衍之前,可这种想法他只能在心里想想,却无一丝一毫改变的可能。人生最大的悲哀,大概就是不能选择自己的出生。
母后谢琳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就算是世人盛传父皇宠爱母后如珠如宝,可父皇不也因着母后的出身,碍于朝臣的横加阻拦和世俗礼教,最终没能让母后登上后位么?
自从那时候起,姜泽就更加迫切的想要登上至高无上的皇位,只有站到最高处,有了手握天下的生杀大权,才有可能撼动摆在自己面前的障碍,才有可能洗刷出身带给自己的卑微和耻辱,也才有可能将这些狗皮倒灶的规矩礼仪尽数改写。
及至后来多次派人刺杀姜衍未遂,姜泽心中的各种情绪尽数化为了恼怒和不甘,对于姜衍的存在,只剩下耿耿于怀和刻骨仇恨。
谢琳闻言垂下眼帘,稍微放下心中的芥蒂,却又皱眉道:“哦?老三何以忽然要离京?”
对于紫芝山三公的传闻谢琳心中有数,昭兴帝在位时,三公就已经誉满四国。
昭兴帝胸襟开阔喜纳贤才,曾前后三次派人亲赴紫芝山请三公入朝,可三次皆被三公婉拒。当时有不少人都为三公的公然拒上捏了把汗,也有不少人觉得三公沽名钓誉不受抬举,当不得如此盛名,谁知昭兴帝三顾茅庐之后毫无所获却并不着恼,反倒是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对三公多有赞誉,直言三公不为名利所惑,亦不为权势折腰,是为真隐士真名流,当为天下读书之人表率。
三公一时间名声大噪,天下读书人争相效仿,在文臣清流之间竟掀起一阵淡泊名利的热潮。圣元帝即位后,因受世家大族掣肘,也曾对紫芝山三公动过心思,差一点就亲自前往紫芝山相请了,不过是碍于颜面,怕请不来人会有损帝王威仪,最终没能成行。
后来罗皇后暴毙,姜衍去了紫芝山,朝中众臣对圣元帝行事颇有微词,皇室声望一度跌入谷底,圣元帝斟酌之下,便又动了心思,想要请出三公,借三公在天下文人士子中的清誉和声望来平息流言,这一次,却是被谢琳拦下的。
紫芝山三公是不是真的有智冠天下之才谢琳并不清楚,但仅凭姜衍已经拜入三公名下这一点,谢琳就不会允许三公入仕。
彼时圣元帝还没给姜泽指婚,姜泽背后的依仗除了太傅府别无其他,依照三公在天下清流心中的地位,三公若是入仕,其影响力和号召力,将会给她和姜泽的地位带来毁灭性打击。更遑论三公与姜衍有着师徒情分,一旦入让三公在朝堂立足,假以时日,这启泰的万里江山,到底是姜衍的,还是他儿子姜泽的?
谢琳自小算计,走一步看十步,好不容易铲除罗皇后又逼走姜衍,又怎么可能允许有其他可能发生?是以在谢琳口中,三公彻底变成了倨傲自满沽名钓誉之辈。
姜泽见谢琳并不关注紫芝山三公,也不在意姜衍是否学有所成,反倒是追问姜衍为何要走,不禁心中有些诧异,想了想如实道:“其中缘由儿子倒是不知,不过看样子,兴许是自觉在上京城势单力薄不敢久呆。”
今时不同往日,姜衍并不觉得自己这话是无的放矢。定国侯府已经沉寂多年,家中最得力的罗柏,也不过是在巡城卫做了个副指挥使,手下虽有两万兵马,可上头还压着个正使。
谢琳见姜泽已经明白自己的意思,眼中划过了然,便笑着摆手,从容道:“我儿不必思虑过甚,既然镇国将军府已经不中用了,那咱们暂且翻过不提,你且说说留老三在京又是怎么回事?”
姜泽心下一跳,笑着看向谢琳道:“儿子也正想与母后说说此事,老三这些年看似呆在紫芝山安安分分,也不踏足上京城,可实际上到底如何却未可知。依儿子看,将老三留在紫芝山终究是个隐患,倒不如将人拘在上京城,多少还能看出些深浅,即便他有什么动作,我们也能及时应对。在则,世人皆传紫芝山三公有九天揽月之能,又有拔山填海之力,更是经天纬地之才、精通千变万化之术,其才智冠绝天下;而老三是三公的关门弟子,儿子也想好好见识见识,看看老三是否真的学了一身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傲人的本事。”
姜泽虽已登基为帝,却到底是被谢琳敲打着长大的,对于谢琳的心性大概比圣元帝还要了解几分,是以态度很是谦和,丝毫不敢在谢琳面前托大,也并未找借口开脱自己的行为,这事未能提前与谢琳商议也并非他有意为之。
而事实上,将姜衍留在上京城,说到底不过是他一时意气,远没有他对谢琳说的这般有理有据。
姜衍离开上京城的时候他已经十四岁,在谢琳的教导下,他早就过了纯真无知的年纪,因为谢琳受宠,出于爱屋及乌的心里,圣元帝对他也很是纵容,那时候他手里已经有了自己的暗卫,且不下三十人。
后来谢琳几次三番对远在紫芝山的姜衍出手,他自然也是知道的,因为心中有了计较,姜泽自己也前后派出了几队人马,孰知姜衍年纪虽小,离开上京城时也如丧家之犬一般,到了紫芝山却陡然变化,无论是谢琳还是他自己,派出的人手竟是都折损在紫芝山,十年来次次无功而返。
姜泽说不清楚自己对姜衍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情绪,小时候对姜衍的身份羡慕嫉妒,后来罗皇后殡天,又夹杂着些许痛快和得意,派出暗卫对姜衍下手时,心中还有几分遗憾和无奈。
可皇家无父子,也无兄弟,说到底,这天下间最尊贵的位置只有一个,姜泽太清楚自己的身份存在着怎样的问题,时常又是如何被人暗地里讥讽嘲笑。
世人看中出身,血脉和正统。小时候他曾不止一次幻想过自己若是罗皇后的儿子就好了,尤其是在罗皇后尚未生下姜衍之前,可这种想法他只能在心里想想,却无一丝一毫改变的可能。人生最大的悲哀,大概就是不能选择自己的出生。
母后谢琳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就算是世人盛传父皇宠爱母后如珠如宝,可父皇不也因着母后的出身,碍于朝臣的横加阻拦和世俗礼教,最终没能让母后登上后位么?
自从那时候起,姜泽就更加迫切的想要登上至高无上的皇位,只有站到最高处,有了手握天下的生杀大权,才有可能撼动摆在自己面前的障碍,才有可能洗刷出身带给自己的卑微和耻辱,也才有可能将这些狗皮倒灶的规矩礼仪尽数改写。
及至后来多次派人刺杀姜衍未遂,姜泽心中的各种情绪尽数化为了恼怒和不甘,对于姜衍的存在,只剩下耿耿于怀和刻骨仇恨。
谢琳闻言垂下眼帘,稍微放下心中的芥蒂,却又皱眉道:“哦?老三何以忽然要离京?”
对于紫芝山三公的传闻谢琳心中有数,昭兴帝在位时,三公就已经誉满四国。
昭兴帝胸襟开阔喜纳贤才,曾前后三次派人亲赴紫芝山请三公入朝,可三次皆被三公婉拒。当时有不少人都为三公的公然拒上捏了把汗,也有不少人觉得三公沽名钓誉不受抬举,当不得如此盛名,谁知昭兴帝三顾茅庐之后毫无所获却并不着恼,反倒是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对三公多有赞誉,直言三公不为名利所惑,亦不为权势折腰,是为真隐士真名流,当为天下读书之人表率。
三公一时间名声大噪,天下读书人争相效仿,在文臣清流之间竟掀起一阵淡泊名利的热潮。圣元帝即位后,因受世家大族掣肘,也曾对紫芝山三公动过心思,差一点就亲自前往紫芝山相请了,不过是碍于颜面,怕请不来人会有损帝王威仪,最终没能成行。
后来罗皇后暴毙,姜衍去了紫芝山,朝中众臣对圣元帝行事颇有微词,皇室声望一度跌入谷底,圣元帝斟酌之下,便又动了心思,想要请出三公,借三公在天下文人士子中的清誉和声望来平息流言,这一次,却是被谢琳拦下的。
紫芝山三公是不是真的有智冠天下之才谢琳并不清楚,但仅凭姜衍已经拜入三公名下这一点,谢琳就不会允许三公入仕。
彼时圣元帝还没给姜泽指婚,姜泽背后的依仗除了太傅府别无其他,依照三公在天下清流心中的地位,三公若是入仕,其影响力和号召力,将会给她和姜泽的地位带来毁灭性打击。更遑论三公与姜衍有着师徒情分,一旦入让三公在朝堂立足,假以时日,这启泰的万里江山,到底是姜衍的,还是他儿子姜泽的?
谢琳自小算计,走一步看十步,好不容易铲除罗皇后又逼走姜衍,又怎么可能允许有其他可能发生?是以在谢琳口中,三公彻底变成了倨傲自满沽名钓誉之辈。
姜泽见谢琳并不关注紫芝山三公,也不在意姜衍是否学有所成,反倒是追问姜衍为何要走,不禁心中有些诧异,想了想如实道:“其中缘由儿子倒是不知,不过看样子,兴许是自觉在上京城势单力薄不敢久呆。”
今时不同往日,姜衍并不觉得自己这话是无的放矢。定国侯府已经沉寂多年,家中最得力的罗柏,也不过是在巡城卫做了个副指挥使,手下虽有两万兵马,可上头还压着个正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