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之并不是第一次见到武承嗣,先帝大丧期间就有过数面之缘,今日里再见到,也只是互道问安而已,并未有深谈、
毕竟舞台上正是喧闹之际,没有适合的安静环境。
不过他对于此人,就如同他兄弟一样很不搭待见,即使之前有尚为皇子的李旦在身边,对兄弟二人也是冷漠多过了客套。
原因无他,武家可是屡次三番的针对他不利,即使有他们的姑姑武则天的面子,他也不曾给出好脸色。
不多时,与他相邻而坐的淞王道出缘由,李之方知,是因为长安城两个事件的发生,以及武三思传递回来的密报,才做出今日的主动接近之举。
建成王来到洛阳的这两天,由于未将太后流言事件中的武家兄弟暴露出来,武承嗣可是三天两头的大宴小会的邀请,使尽了奉承之举。
虽说他的身份地位差不了建成王多少,这等积极地态度,显然是有意为之,不排除接到了太后的指点。
虽然说李姓王近段时期频遭打压,影响力日趋没落,但若是建成王一意孤行,借事件本身大闹一场,也能引来大范围的浩荡声势。
若是果真发生,对于武姓一族可是一次灾难性打击,武则天的脸面可是很尴尬的。
为达到打压李姓势力的政治目的,不惜拿自家姑姑做筹码,那可是未来女皇,想来真有登基那一天,被世人当做自受自谋,可是够丢人的。
极容易给人造成,为了自己的皇位而无所不用其极的卑劣之举了。
明知这等不良后果,武氏兄弟还能讨了好去?
故而此时的武承嗣,对建成王的感激不可谓不深刻。
如此一来,武则天也能睁一眼闭一眼,佯作不知了。
但李之却是明白,看似风平浪静的太后一方,心中的嫌隙已然生得,若非考虑到需要武姓势力的鼎力支持,怕是早已盛怒了。
长安城一方,之前已考虑到会给武家与太后之间,埋设下一根钉子,包括李之也没想到,这一步棋已令原来的历史走向发生了巨大转变。
最直接影响,就是导致了关于太平公主的再婚,武则天已经有意将武姓排除在外了。
因为她仿佛忽然间想到了一点,以自己亲侄子为首的武姓势力,恐怕是远没有表面上表现出来对自己的歌功颂德,百般阿谀。
在不久后,更因武承嗣争做太子的强烈愿望,而深刻感受到武姓中的野心之大,使得她心中警惕暗生。
历史上也正是如此,武承嗣为争做太子的幻想彻底破灭,忧愤而死,可见其心中谋图奢念的执著到近乎偏执了。
不过此时的李之虽是幕后最大推手,却也没想到匆忙出手的一招,居然令原有历史进程发生了根本性转折。
趁着大戏候场间隙,武承嗣就主动找上前来,向李之婉转地表达了谢意。
他再是权迷心窍,也知此事背后有李之的影子,武家人最明白,如今此人在长安城李姓势力中的主导地位,实际上要超过淞王、建成王。
这一次李之没对他摆出冷脸,但也是一脸地淡然,不过摆头要其跟随出去细谈的举动,还是让武承嗣心底暗喜。
关于此人的实力之恐怖,他的兄弟已然在信中详实表述,在综合几方面的信息汇总,即使武则天都心怀忌惮,何况武家人了。
李之的交谈核心也直切主题:
“前段时间在长安城与武将军有过一次长谈,你们武家三番屡次针对于我,总有个说法!按照我此时心态,就是将一切来犯之敌连根拔除,但出于大势考虑,并没有做得过逾,就是不想我大唐因此陷入混乱,况且当下的局势已经一团糟了!”
这一次长安城几乎半数的武姓附属势力倾覆,武承嗣哪里不明白李之似乎忍无可忍了。
或许在此之前,武家可借用武则天的强势,对李之的一方施以镇压。
但面前之人在消失一段时间后的实力暴涨,已在明确彰显他的个人意志,会不惜借用修真界势力,来面对他所遭受的一切不敬之举。
况且他本人就是一个可怕的存在,武家从此不再怀疑,对方已具备颠覆性质的实力,早已不是吴下阿蒙了。
不等哂笑不已的武承嗣回答,李之紧接着说道:
“与令弟也说
得很明白,我的志向不在此间凡俗世界,一旦寻到修真界通道就会一去不归,甚至会帮助大唐带走大部分高阶修炼人士。但在此期间,我不敢忘先帝临终重托,竭尽所能保护下更多李姓族人。不过绝不会做些干涉朝政之事,哪怕太后有心取代皇权地位,甚至于改朝换代!”
他摆手制止了武承嗣的愈加辩驳之词:
“你也不用替太后遮掩,这早已是世人皆知的现实了!我之所以无意干涉,就是因无论今后我朝是否姓李,最核心的权势构成还是以李唐为根基,何况太后也属于李姓皇嗣生母!实话实说,少则十年,多则二十年,我必会在东土消失,到那时候,李姓最终有何出路就与我无关了,我的意思你可明白?”
“之前三思已有讯函告知,李先生的意志,书信里已有了体现!”武承嗣说道。
“我还是那句话,长安城正常的商业行为,乃我所执行先帝圣意的一部分,包括正清文绮堂在各地的生意,只要武家不再妄想惊扰,我绝不会对朝中事务有半点参与心。甚至洛阳针对李姓的打压,也不会过多关心,毕竟这也属于朝政的一部分!”
武承嗣虽然心理上已有畏惧,但终归是太后嫡亲,大唐李姓之外的另一大势力,表面上的尊严还是知道牢守的。
因而他的回复语气里,并不带多少畏缩意味:“难道李先生面对李姓势力的不断削弱,而始终会无动于衷?我可是记得你身上还有个皇家上卿名号!”
李之冷然一笑:
“那又怎样?你武姓至少目前已在洛阳一手遮天,更搞了个酷吏制度肆意而为,我要针对于此发动各地起事反抗?劝说有用吗?难道你不知我义父明王为何主动退出?他这样的三世廷尉都知难而退,我的所谓名号有多大用场?”
“李先生的意思是无心顾及?”
“那也需分别看待,李姓有罪之身制之有理,若依靠诬告诓诈危害到更多人,为避免两姓之间发生战事,我同样不多加理会!但也不怕直言相告,日后一旦有武家人犯到我手上,我会加倍采用修炼界的方式来处理,想来后果不差诛灭三族几分!”
“李先生,我是不是可以认为,你这是在威胁武家!”
“很抱歉,这就是威胁!依靠陷害、诬告的罪名,你以为来得光明正大?或者武氏当权就能肆意妄为?原本大唐天下就姓李,哪怕一时被取代也终将回归天意,武家太自以为是了,就不怕天谴?看你理直气壮地嘴脸,可知我此时很想将你痛打一段!也别怪我没警告你,不用我出手,使几名武家人神不知鬼不觉消失,还是能做到的,你强势给谁看?威胁武家?我呸,李姓江山都能抢了去,你还有脸给我说这些?”
“李正文,你莫要如此嚣张,在洛阳......”
武承嗣言语未尽,已被一巴掌抽上去,他只觉自己的身子瞬间就飞出几丈远,脸上痛感刚觉,已是肿若浑圆。
李之缓步上前,“你很愚蠢,试图挑战我的耐性,信不信一夜间令你武家直系在洛阳消失?”
武承嗣不会是一人过来,相反随从众多,此刻便有数名修炼者飞奔过来。
李之冷哼一声,便是一闪身在原地消失,转眼就出现在来人之中。
只见几道血光崩现,前来的五人已然身首异处,令更多远观者畏怯不前。
李之再行缓步返回,居高临下的俯视着武承嗣:
“来者五人,其中一级大师一名,二级大师一名,在我手下撑不过半招,还有谁能护住你?公羊俊茂?我一样将之秒杀,你大可以一试!”
“李,李先生,咱们有话好说,你这出手就杀人,可没有多少挽回余地了!”
眼见自己人转眼毙命,武承嗣哪里还不知李之的恐怖,口气中畏瑟已现。
“知道吗?我极鄙视你这类的卑劣小人,行些宵小行径倒也罢了,竟然连执掌皇权的亲姑姑名声也胆敢拿出来败坏,显然那些酷吏的一些手段,就是出自你武家所传!狗胆包天,樗栎庸材,鼠目寸光,还自以为了不得,呸!”
李之的声音很大,丝毫不在乎有人听到。
他这般举动,在武承嗣眼中,却是处于极度暴怒后的肆无忌惮了。
从而使得他心下一片冰凉,暗道自己的鲁莽与自持,口中却突兀呵呵生笑,一骨碌爬起身来:
“李先生消消气,我方才不过言语试探一番,你大人不记小人过,就当我一时糊涂可成
毕竟舞台上正是喧闹之际,没有适合的安静环境。
不过他对于此人,就如同他兄弟一样很不搭待见,即使之前有尚为皇子的李旦在身边,对兄弟二人也是冷漠多过了客套。
原因无他,武家可是屡次三番的针对他不利,即使有他们的姑姑武则天的面子,他也不曾给出好脸色。
不多时,与他相邻而坐的淞王道出缘由,李之方知,是因为长安城两个事件的发生,以及武三思传递回来的密报,才做出今日的主动接近之举。
建成王来到洛阳的这两天,由于未将太后流言事件中的武家兄弟暴露出来,武承嗣可是三天两头的大宴小会的邀请,使尽了奉承之举。
虽说他的身份地位差不了建成王多少,这等积极地态度,显然是有意为之,不排除接到了太后的指点。
虽然说李姓王近段时期频遭打压,影响力日趋没落,但若是建成王一意孤行,借事件本身大闹一场,也能引来大范围的浩荡声势。
若是果真发生,对于武姓一族可是一次灾难性打击,武则天的脸面可是很尴尬的。
为达到打压李姓势力的政治目的,不惜拿自家姑姑做筹码,那可是未来女皇,想来真有登基那一天,被世人当做自受自谋,可是够丢人的。
极容易给人造成,为了自己的皇位而无所不用其极的卑劣之举了。
明知这等不良后果,武氏兄弟还能讨了好去?
故而此时的武承嗣,对建成王的感激不可谓不深刻。
如此一来,武则天也能睁一眼闭一眼,佯作不知了。
但李之却是明白,看似风平浪静的太后一方,心中的嫌隙已然生得,若非考虑到需要武姓势力的鼎力支持,怕是早已盛怒了。
长安城一方,之前已考虑到会给武家与太后之间,埋设下一根钉子,包括李之也没想到,这一步棋已令原来的历史走向发生了巨大转变。
最直接影响,就是导致了关于太平公主的再婚,武则天已经有意将武姓排除在外了。
因为她仿佛忽然间想到了一点,以自己亲侄子为首的武姓势力,恐怕是远没有表面上表现出来对自己的歌功颂德,百般阿谀。
在不久后,更因武承嗣争做太子的强烈愿望,而深刻感受到武姓中的野心之大,使得她心中警惕暗生。
历史上也正是如此,武承嗣为争做太子的幻想彻底破灭,忧愤而死,可见其心中谋图奢念的执著到近乎偏执了。
不过此时的李之虽是幕后最大推手,却也没想到匆忙出手的一招,居然令原有历史进程发生了根本性转折。
趁着大戏候场间隙,武承嗣就主动找上前来,向李之婉转地表达了谢意。
他再是权迷心窍,也知此事背后有李之的影子,武家人最明白,如今此人在长安城李姓势力中的主导地位,实际上要超过淞王、建成王。
这一次李之没对他摆出冷脸,但也是一脸地淡然,不过摆头要其跟随出去细谈的举动,还是让武承嗣心底暗喜。
关于此人的实力之恐怖,他的兄弟已然在信中详实表述,在综合几方面的信息汇总,即使武则天都心怀忌惮,何况武家人了。
李之的交谈核心也直切主题:
“前段时间在长安城与武将军有过一次长谈,你们武家三番屡次针对于我,总有个说法!按照我此时心态,就是将一切来犯之敌连根拔除,但出于大势考虑,并没有做得过逾,就是不想我大唐因此陷入混乱,况且当下的局势已经一团糟了!”
这一次长安城几乎半数的武姓附属势力倾覆,武承嗣哪里不明白李之似乎忍无可忍了。
或许在此之前,武家可借用武则天的强势,对李之的一方施以镇压。
但面前之人在消失一段时间后的实力暴涨,已在明确彰显他的个人意志,会不惜借用修真界势力,来面对他所遭受的一切不敬之举。
况且他本人就是一个可怕的存在,武家从此不再怀疑,对方已具备颠覆性质的实力,早已不是吴下阿蒙了。
不等哂笑不已的武承嗣回答,李之紧接着说道:
“与令弟也说
得很明白,我的志向不在此间凡俗世界,一旦寻到修真界通道就会一去不归,甚至会帮助大唐带走大部分高阶修炼人士。但在此期间,我不敢忘先帝临终重托,竭尽所能保护下更多李姓族人。不过绝不会做些干涉朝政之事,哪怕太后有心取代皇权地位,甚至于改朝换代!”
他摆手制止了武承嗣的愈加辩驳之词:
“你也不用替太后遮掩,这早已是世人皆知的现实了!我之所以无意干涉,就是因无论今后我朝是否姓李,最核心的权势构成还是以李唐为根基,何况太后也属于李姓皇嗣生母!实话实说,少则十年,多则二十年,我必会在东土消失,到那时候,李姓最终有何出路就与我无关了,我的意思你可明白?”
“之前三思已有讯函告知,李先生的意志,书信里已有了体现!”武承嗣说道。
“我还是那句话,长安城正常的商业行为,乃我所执行先帝圣意的一部分,包括正清文绮堂在各地的生意,只要武家不再妄想惊扰,我绝不会对朝中事务有半点参与心。甚至洛阳针对李姓的打压,也不会过多关心,毕竟这也属于朝政的一部分!”
武承嗣虽然心理上已有畏惧,但终归是太后嫡亲,大唐李姓之外的另一大势力,表面上的尊严还是知道牢守的。
因而他的回复语气里,并不带多少畏缩意味:“难道李先生面对李姓势力的不断削弱,而始终会无动于衷?我可是记得你身上还有个皇家上卿名号!”
李之冷然一笑:
“那又怎样?你武姓至少目前已在洛阳一手遮天,更搞了个酷吏制度肆意而为,我要针对于此发动各地起事反抗?劝说有用吗?难道你不知我义父明王为何主动退出?他这样的三世廷尉都知难而退,我的所谓名号有多大用场?”
“李先生的意思是无心顾及?”
“那也需分别看待,李姓有罪之身制之有理,若依靠诬告诓诈危害到更多人,为避免两姓之间发生战事,我同样不多加理会!但也不怕直言相告,日后一旦有武家人犯到我手上,我会加倍采用修炼界的方式来处理,想来后果不差诛灭三族几分!”
“李先生,我是不是可以认为,你这是在威胁武家!”
“很抱歉,这就是威胁!依靠陷害、诬告的罪名,你以为来得光明正大?或者武氏当权就能肆意妄为?原本大唐天下就姓李,哪怕一时被取代也终将回归天意,武家太自以为是了,就不怕天谴?看你理直气壮地嘴脸,可知我此时很想将你痛打一段!也别怪我没警告你,不用我出手,使几名武家人神不知鬼不觉消失,还是能做到的,你强势给谁看?威胁武家?我呸,李姓江山都能抢了去,你还有脸给我说这些?”
“李正文,你莫要如此嚣张,在洛阳......”
武承嗣言语未尽,已被一巴掌抽上去,他只觉自己的身子瞬间就飞出几丈远,脸上痛感刚觉,已是肿若浑圆。
李之缓步上前,“你很愚蠢,试图挑战我的耐性,信不信一夜间令你武家直系在洛阳消失?”
武承嗣不会是一人过来,相反随从众多,此刻便有数名修炼者飞奔过来。
李之冷哼一声,便是一闪身在原地消失,转眼就出现在来人之中。
只见几道血光崩现,前来的五人已然身首异处,令更多远观者畏怯不前。
李之再行缓步返回,居高临下的俯视着武承嗣:
“来者五人,其中一级大师一名,二级大师一名,在我手下撑不过半招,还有谁能护住你?公羊俊茂?我一样将之秒杀,你大可以一试!”
“李,李先生,咱们有话好说,你这出手就杀人,可没有多少挽回余地了!”
眼见自己人转眼毙命,武承嗣哪里还不知李之的恐怖,口气中畏瑟已现。
“知道吗?我极鄙视你这类的卑劣小人,行些宵小行径倒也罢了,竟然连执掌皇权的亲姑姑名声也胆敢拿出来败坏,显然那些酷吏的一些手段,就是出自你武家所传!狗胆包天,樗栎庸材,鼠目寸光,还自以为了不得,呸!”
李之的声音很大,丝毫不在乎有人听到。
他这般举动,在武承嗣眼中,却是处于极度暴怒后的肆无忌惮了。
从而使得他心下一片冰凉,暗道自己的鲁莽与自持,口中却突兀呵呵生笑,一骨碌爬起身来:
“李先生消消气,我方才不过言语试探一番,你大人不记小人过,就当我一时糊涂可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