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州刺史李食是昨日夜里匆匆赶来的,这位自军中虓将提拔起来的北方军事重镇执守者,一生经历过无数大小战事,体有修为也就不奇怪了。
他来的目的当然是为了渤海湾的贯通问题,却不想接到传讯后的半途中,居然听闻这般匪夷所思之事。
来到后,再有登州官员低声介绍,李食已是满脸的怒气:“李先生,这事多亏你与几位前辈在此,不然还真是后果不可想象!”
这位李食与皇族也有些血缘关系,太平公主对他有点印象,刚刚又有引见,算是识得此人。
此刻,太平公主一旁说道:
“这件事与李夏和登州府没有关系,我的安危也不算什么,但这些东瀛修炼者用心极为不善,你们幽州今后也要留意,除了这边海上,你那里的也要严查由高句丽进入的倭人修炼者!”
李食领命,也在心内深深记下此事,已在暗咐回去后第一时间安排下去。
李之面朝登州刺史彭作象说道:“先把我们一行的住处安排好,就回去配合李夏,将登州城内所有东瀛人控制起来,但在此期间不要态度蛮横,首先以礼相待,我这里有个详尽名单,你现在找人记一下!”
这份名单自是早先一步来到大唐经商的倭人,大津丞、浅田拓己等人,就是经过他们来安排存身之所。
将相关倭人名字道出来由人记录,随后李之说道:“这些人中只有修炼者与这些人有牵连,那些普通人适度警示一下即可,我大唐刚刚与东瀛人建立良好关系不久,这时候尽量把他们主动撇出来,日后才好由我们的修炼界接以后需!”
一地伤者自有人前来马车装上,离其已经将他们一一封禁了修为,别看那些人都失了双臂,若想逃出去,也不是没有法子。
李之一行人就被安排在三仙山不远处的一座宫殿内,那是一处前隋所设温泉行宫,皇家庄园风格,规模还是很大的。
既有北方皇家园林之雄,又有南方私家园林之秀,与对面海域不到百丈距离,将这处古典园林与无尽海洋相映成趣,颇有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天人合一的美妙绝伦的意味在其中。
庄园内亭台楼阁、飞檐翘角、气势雄伟、金碧辉煌,被分为三处单独存在的所在,分别冠之以蓬莱仙阁、方壶胜境、瀛洲仙境,名称那是相当的大气。
三座宫殿各有称谓,太平公主及随从被安置在蓬莱仙阁,李之等人则是方壶胜境,瀛洲仙境被当地官员和山东三家士族来人占下了。
温泉池群集中在一处叫做人间仙境的公共场合,不过太平公主所在的蓬莱仙阁内,有专供温泉池使用,李之很坚决地拒绝了太平的邀请。
明知不可能,太平还是因他的一口回绝,表现出一缕凄婉,李之呵呵乐道:“你少装了,我若是真的进入,怕是你早远远逃到一旁了。”
太平嘿嘿展颜,“这都被你猜到了?不过今晚可是要来找我,自从出了洛阳城,我们还没在一起呢!”
李之低声道:“那成,今晚我先把焦师爷灌醉了!”
远处走来人禀报晚宴时间,两方人才各自返回住所清洗一路风尘。
因特殊情况,晚宴被推迟到戌时过半,也就是晚上的八点左右,等众人在瀛洲仙境迎客大厅聚合,李之已经远远望见经过精心梳理的太平走过来。
她手里就把玩着一颗李之送给她的吐曜宝珠,身为大唐公主的太平,见识过宝物无数,也绝没有此物更珍奇。
据她偷偷讲述,现下睡觉都要抱着它,表明了极喜之意。
尤其是此时的她一袭粉衣,模样端庄之中透露着一股说不出来的妖媚之感,青丝披落,仅仅用一条粉色的发带系着。
修长而冰肌玉骨的小腿若隐若现,粉嫩的脸蛋儿娇媚嫣红,水润而清澈的美眸之中,似是蕴含着一抹说不清道不明的盈盈娇柔。
便是此等人物,再手握那一枚质地细腻,晶莹剔透的半透明浑圆珠子,吐曜宝珠本就荧光外泄,更是将她的天然美色,衬映得满室生辉。
李之很不淡定地暗咽一汩口水,对身旁的李夏强作严整的说道:“登州港怎么才有不到二百名东瀛人?”
李夏回道:“冬末春初正是海上风紧浪急季节,又是与黄海交界处,北风和西北风来得早退的迟,持续时间长,风力强劲,对过往船舶带来极大的威胁,往年这时候正是海港淡季!”
渤海处于冬季0℃等温线以北,意味着冬季会出现冰期,而且渤海地形特殊,属于一个内海,三面被陆地包围,喇叭口朝南一直延伸到黄海,和外界海水的热量交换相对较少。
外部暖流难以北上到达渤海,并且渤海处于大唐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在西伯利亚寒潮的频繁南下影响下,容易出现结冰现象。
听闻李之问起,李夏说道:“幽州渔阳、旅顺营口、河北道的沧州容易冰冻,登州港与三山浦港属于深海海域,又与黄海交界,是不会出现此类情形的!”
“登州的东瀛商人很多吗?”
“近些年来越来越多,这是由于直到大唐建立,大规模官方交流才得以成行。我们在他们眼里就是一个完美的国度:君臣和谐的政治制度、安居乐业的黎民百姓、博大精深的儒佛经典等等,如果能将这一切复制回去,东瀛也一定能成为一个文明国家。也正是在遣唐使的帮助下,那里进入了目前的唐化时期,据说无论是政治制度、礼乐传统、生活习惯甚至是语言文字,统统中国化。”
“他们不是十五年前才派来遣唐使者?”
“我夫人就是登州土生土长人士,据她说三十年前就有民间商人常来常往此处了!倭人不仅穿衣服学习大唐,连饮食都变了。朝廷中的宴席菜品一律用大唐料理,上层贵族吃的都是跟当时长安一样的点心,比如馄饨、煎饼等,俗称唐食。据说,当时那里人还认为唐食具有神奇的医疗效果,当一位重要的大臣生病时,天皇往往会御赐一盒唐式点心给他,大臣感动的五体投地,小心翼翼地吃着生怕弄丢一粒芝麻。”
李之哈哈大笑,他不仅不认为此话有些夸张,甚至觉得很有些远远不到之处。
当时的东瀛首都平城京,都是按照长安城的设计来修建的,在皇宫周围整齐的排列着贵族和市民的房屋,同样称之为“坊”,在住宅区不远处建有供市民消费的商业区“市”,二者泾渭分明,不得混居。
一旦到晚上就实行宵禁,禁止随意出入,要是晚上想出门吃个烧烤,在当时是不可能的,这一切均依据大唐照搬过去的,这可是有史册记载的。
但他的笑声引起了李夏的误会,他还以为李之是满怀的不可置信,赶忙解释道:
“李先生,有些乃我亲眼所见!因身份关系,我近几年常常会见到在大唐的遣唐使,都能说一口流利的长安话,并在国子监深入学习儒家经典,而且还附庸风雅地学写起唐诗来,再有一身全套唐人装扮,完完全全一幅大唐人的形象。”
李之也是急忙表明态度:“我绝不是不相信,而是身为我们大唐感到骄傲!”
李夏很是松了一口气,“在我看来还是得力于二十二年前的白江口之战,东瀛就此大败。在此后年月里,他们不仅没有再向朝鲜半岛用兵,还谦恭的像个小学生,不断委派遣唐使向大唐朝学习。东瀛与我们的关系非但没因战争而疏远,反而走的更近了,我看这个民族纯粹就是那种欺软怕硬的下民意识。”
李之心下更乐,对李夏很是佩服,东瀛人品性在后世是早已被认定的事实,没想到一千二百年以前的唐朝,早就有人如此下结论了。
但他心里更明白,东瀛人学习唐朝,并非单纯的“友好”这么简单。
尤其在后来的安史之乱后,大唐盛世急转直下,那个岛国对唐政策也逐步进行调整,首先中止了“遣唐使”往来,除与渤海、高丽等极少数国家保持积极的官方往来,对中原王朝则若即若离,可有可无。
其次,他们颁布了一系列针对大唐朝的有关禁令,涉及严禁国民出海、禁止公卿大臣私自抢购“唐货”等。
到了五代十国时期,军阀混战,东瀛更是持保守态度,进一步固化了针对晚唐实施的系列禁令。
而此时的岛国,“国风文化”趋于成熟,东瀛在大唐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文化体系,与中原王朝基本上已经断开了联系。
随后的宋代是东土历史上最繁荣的朝代之一,按理说,东瀛是应该主动示好的。
然而,很不幸的是,除了民间的交往外,并未看到有关官方的主动接触。
有宋一代,东瀛基本上秉持了“脱宋”政策,即便非得与宋交往,也只“遣人贡方物”,刻意回避官方的接触。
对于东瀛的无礼,宋朝倒是主动的多,宋朝皇帝不仅会亲自接见来民间来东土学习佛法的僧人,还连续三次通过宋商携带国牒和礼物出使东瀛。
对于宋朝的橄榄枝,东瀛公卿多次召开会议研究,迟迟不予答复,甚至还断然拒绝,邦交之事一再搁浅。
宋朝虽然富有,但来自北方的边患威胁已让其焦头烂额,对于这个顽劣岛国,更是鞭长莫及了。
至于有人说,陆秀夫负帝跳海,南宋灭亡以后,东瀛上至天皇,下至平民百姓,举国茹素哀悼,这显然是说不过去的。
综合来看,自唐转衰的那一刻,东瀛对中原王朝的“不恭”已经有苗头了,及至五代混战,北宋羸弱,这种“不恭”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而这种态度的转变,则与中原王朝的兴衰有莫大的关系,此刻他们民间修炼界的侵入意图,不正是他们国人极深心思的最先暴露?
念及于此,李之已经打算与太平好好探讨此事,以便通过她,向武后传递一些相关信息,但愿能因此引起她的警惕性。
他来的目的当然是为了渤海湾的贯通问题,却不想接到传讯后的半途中,居然听闻这般匪夷所思之事。
来到后,再有登州官员低声介绍,李食已是满脸的怒气:“李先生,这事多亏你与几位前辈在此,不然还真是后果不可想象!”
这位李食与皇族也有些血缘关系,太平公主对他有点印象,刚刚又有引见,算是识得此人。
此刻,太平公主一旁说道:
“这件事与李夏和登州府没有关系,我的安危也不算什么,但这些东瀛修炼者用心极为不善,你们幽州今后也要留意,除了这边海上,你那里的也要严查由高句丽进入的倭人修炼者!”
李食领命,也在心内深深记下此事,已在暗咐回去后第一时间安排下去。
李之面朝登州刺史彭作象说道:“先把我们一行的住处安排好,就回去配合李夏,将登州城内所有东瀛人控制起来,但在此期间不要态度蛮横,首先以礼相待,我这里有个详尽名单,你现在找人记一下!”
这份名单自是早先一步来到大唐经商的倭人,大津丞、浅田拓己等人,就是经过他们来安排存身之所。
将相关倭人名字道出来由人记录,随后李之说道:“这些人中只有修炼者与这些人有牵连,那些普通人适度警示一下即可,我大唐刚刚与东瀛人建立良好关系不久,这时候尽量把他们主动撇出来,日后才好由我们的修炼界接以后需!”
一地伤者自有人前来马车装上,离其已经将他们一一封禁了修为,别看那些人都失了双臂,若想逃出去,也不是没有法子。
李之一行人就被安排在三仙山不远处的一座宫殿内,那是一处前隋所设温泉行宫,皇家庄园风格,规模还是很大的。
既有北方皇家园林之雄,又有南方私家园林之秀,与对面海域不到百丈距离,将这处古典园林与无尽海洋相映成趣,颇有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天人合一的美妙绝伦的意味在其中。
庄园内亭台楼阁、飞檐翘角、气势雄伟、金碧辉煌,被分为三处单独存在的所在,分别冠之以蓬莱仙阁、方壶胜境、瀛洲仙境,名称那是相当的大气。
三座宫殿各有称谓,太平公主及随从被安置在蓬莱仙阁,李之等人则是方壶胜境,瀛洲仙境被当地官员和山东三家士族来人占下了。
温泉池群集中在一处叫做人间仙境的公共场合,不过太平公主所在的蓬莱仙阁内,有专供温泉池使用,李之很坚决地拒绝了太平的邀请。
明知不可能,太平还是因他的一口回绝,表现出一缕凄婉,李之呵呵乐道:“你少装了,我若是真的进入,怕是你早远远逃到一旁了。”
太平嘿嘿展颜,“这都被你猜到了?不过今晚可是要来找我,自从出了洛阳城,我们还没在一起呢!”
李之低声道:“那成,今晚我先把焦师爷灌醉了!”
远处走来人禀报晚宴时间,两方人才各自返回住所清洗一路风尘。
因特殊情况,晚宴被推迟到戌时过半,也就是晚上的八点左右,等众人在瀛洲仙境迎客大厅聚合,李之已经远远望见经过精心梳理的太平走过来。
她手里就把玩着一颗李之送给她的吐曜宝珠,身为大唐公主的太平,见识过宝物无数,也绝没有此物更珍奇。
据她偷偷讲述,现下睡觉都要抱着它,表明了极喜之意。
尤其是此时的她一袭粉衣,模样端庄之中透露着一股说不出来的妖媚之感,青丝披落,仅仅用一条粉色的发带系着。
修长而冰肌玉骨的小腿若隐若现,粉嫩的脸蛋儿娇媚嫣红,水润而清澈的美眸之中,似是蕴含着一抹说不清道不明的盈盈娇柔。
便是此等人物,再手握那一枚质地细腻,晶莹剔透的半透明浑圆珠子,吐曜宝珠本就荧光外泄,更是将她的天然美色,衬映得满室生辉。
李之很不淡定地暗咽一汩口水,对身旁的李夏强作严整的说道:“登州港怎么才有不到二百名东瀛人?”
李夏回道:“冬末春初正是海上风紧浪急季节,又是与黄海交界处,北风和西北风来得早退的迟,持续时间长,风力强劲,对过往船舶带来极大的威胁,往年这时候正是海港淡季!”
渤海处于冬季0℃等温线以北,意味着冬季会出现冰期,而且渤海地形特殊,属于一个内海,三面被陆地包围,喇叭口朝南一直延伸到黄海,和外界海水的热量交换相对较少。
外部暖流难以北上到达渤海,并且渤海处于大唐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在西伯利亚寒潮的频繁南下影响下,容易出现结冰现象。
听闻李之问起,李夏说道:“幽州渔阳、旅顺营口、河北道的沧州容易冰冻,登州港与三山浦港属于深海海域,又与黄海交界,是不会出现此类情形的!”
“登州的东瀛商人很多吗?”
“近些年来越来越多,这是由于直到大唐建立,大规模官方交流才得以成行。我们在他们眼里就是一个完美的国度:君臣和谐的政治制度、安居乐业的黎民百姓、博大精深的儒佛经典等等,如果能将这一切复制回去,东瀛也一定能成为一个文明国家。也正是在遣唐使的帮助下,那里进入了目前的唐化时期,据说无论是政治制度、礼乐传统、生活习惯甚至是语言文字,统统中国化。”
“他们不是十五年前才派来遣唐使者?”
“我夫人就是登州土生土长人士,据她说三十年前就有民间商人常来常往此处了!倭人不仅穿衣服学习大唐,连饮食都变了。朝廷中的宴席菜品一律用大唐料理,上层贵族吃的都是跟当时长安一样的点心,比如馄饨、煎饼等,俗称唐食。据说,当时那里人还认为唐食具有神奇的医疗效果,当一位重要的大臣生病时,天皇往往会御赐一盒唐式点心给他,大臣感动的五体投地,小心翼翼地吃着生怕弄丢一粒芝麻。”
李之哈哈大笑,他不仅不认为此话有些夸张,甚至觉得很有些远远不到之处。
当时的东瀛首都平城京,都是按照长安城的设计来修建的,在皇宫周围整齐的排列着贵族和市民的房屋,同样称之为“坊”,在住宅区不远处建有供市民消费的商业区“市”,二者泾渭分明,不得混居。
一旦到晚上就实行宵禁,禁止随意出入,要是晚上想出门吃个烧烤,在当时是不可能的,这一切均依据大唐照搬过去的,这可是有史册记载的。
但他的笑声引起了李夏的误会,他还以为李之是满怀的不可置信,赶忙解释道:
“李先生,有些乃我亲眼所见!因身份关系,我近几年常常会见到在大唐的遣唐使,都能说一口流利的长安话,并在国子监深入学习儒家经典,而且还附庸风雅地学写起唐诗来,再有一身全套唐人装扮,完完全全一幅大唐人的形象。”
李之也是急忙表明态度:“我绝不是不相信,而是身为我们大唐感到骄傲!”
李夏很是松了一口气,“在我看来还是得力于二十二年前的白江口之战,东瀛就此大败。在此后年月里,他们不仅没有再向朝鲜半岛用兵,还谦恭的像个小学生,不断委派遣唐使向大唐朝学习。东瀛与我们的关系非但没因战争而疏远,反而走的更近了,我看这个民族纯粹就是那种欺软怕硬的下民意识。”
李之心下更乐,对李夏很是佩服,东瀛人品性在后世是早已被认定的事实,没想到一千二百年以前的唐朝,早就有人如此下结论了。
但他心里更明白,东瀛人学习唐朝,并非单纯的“友好”这么简单。
尤其在后来的安史之乱后,大唐盛世急转直下,那个岛国对唐政策也逐步进行调整,首先中止了“遣唐使”往来,除与渤海、高丽等极少数国家保持积极的官方往来,对中原王朝则若即若离,可有可无。
其次,他们颁布了一系列针对大唐朝的有关禁令,涉及严禁国民出海、禁止公卿大臣私自抢购“唐货”等。
到了五代十国时期,军阀混战,东瀛更是持保守态度,进一步固化了针对晚唐实施的系列禁令。
而此时的岛国,“国风文化”趋于成熟,东瀛在大唐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文化体系,与中原王朝基本上已经断开了联系。
随后的宋代是东土历史上最繁荣的朝代之一,按理说,东瀛是应该主动示好的。
然而,很不幸的是,除了民间的交往外,并未看到有关官方的主动接触。
有宋一代,东瀛基本上秉持了“脱宋”政策,即便非得与宋交往,也只“遣人贡方物”,刻意回避官方的接触。
对于东瀛的无礼,宋朝倒是主动的多,宋朝皇帝不仅会亲自接见来民间来东土学习佛法的僧人,还连续三次通过宋商携带国牒和礼物出使东瀛。
对于宋朝的橄榄枝,东瀛公卿多次召开会议研究,迟迟不予答复,甚至还断然拒绝,邦交之事一再搁浅。
宋朝虽然富有,但来自北方的边患威胁已让其焦头烂额,对于这个顽劣岛国,更是鞭长莫及了。
至于有人说,陆秀夫负帝跳海,南宋灭亡以后,东瀛上至天皇,下至平民百姓,举国茹素哀悼,这显然是说不过去的。
综合来看,自唐转衰的那一刻,东瀛对中原王朝的“不恭”已经有苗头了,及至五代混战,北宋羸弱,这种“不恭”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而这种态度的转变,则与中原王朝的兴衰有莫大的关系,此刻他们民间修炼界的侵入意图,不正是他们国人极深心思的最先暴露?
念及于此,李之已经打算与太平好好探讨此事,以便通过她,向武后传递一些相关信息,但愿能因此引起她的警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