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9
“余厂长, 余厂长……”马冬云叫了好几声,目光好奇地看着余思雅。她这还是第一次看到余思雅上班时间走神, “你眼睛下面有黑眼圈, 昨天晚上没休息好吗?”
余思雅抬起头:“哦,你叫我啊,刚才想到别的地方去了。什么事?”
马冬云赶紧又汇报了一遍:“赵师傅他们使用了很多方法, 都没法像你说的那样, 将鸭绒缝进衣服里还不跑毛,鸭绒真的能做衣服吗?”
怎么不能, 失败了, 要么是技术不过关, 要么是面料不行。
不过要让他们这些从未见过羽绒服的人制造羽绒服, 也没个借鉴的经验, 真是为难他们了。余思雅沉吟片刻后道:“那先让他们试试有没有什么办法或技术能够挑选绒毛, 清洗消杀烘干绒毛,如果能在其中某一项做到突破,一样有奖金。羽绒服的事先别急, 过一阵子我要去省城一趟, 到时候看看能不能弄两件回来给他们参考。”
这也不失为一个办法。马冬云点头:“那我去找赵师傅他们了。”
余思雅无力地挥了挥手, 按住额头揉了揉, 脑子有点晕乎乎的。昨晚因为沈跃临走时的那番话, 她失眠了,没睡好, 在床上翻来覆去像摊煎饼一样, 熬到下半夜才睡着, 以至于都错过了沈跃走的时间。
等她起床,沈跃已经跟朱国明一起走了, 听沈建东说,两人是早上五点多就出发的,临走时,沈跃留了封信给她。
她当时都还记得沈建东那种促狭的,酸溜溜的眼神。
因为赶着去上班,余思雅一直没打开,现在工作告一段落了,她伸手拿起了那个牛皮纸信封,犹豫片刻,打开取出了信纸。白白的纸上,只有一行地址和邮编,最后下方的落款是“沈跃”两个字,再无其他。
这是变相催促她去探亲?他可真是孜孜不倦。
余思雅捏着信纸,久久没回神,昨晚沈跃问这个问题的时候,她没回答。不是她不愿意回答,而是没法给他答案,她可不是个单纯的女学生,有漫长的寒暑假,有时间去做其他的事。现在养殖场处于高速发展阶段,离不开她,她放假可能比平时还忙,即便答应了也未必能做到。
意识到自己在想什么,余思雅僵了,手指不自在地攥紧了信纸。她竟然在郑重地考虑这个事!
“小余同志,打扰了!”冯主席的声音突兀地插进去,打断了余思雅的思考。
她手忙脚乱地将信纸塞回了信封,放到抽屉里,然后起身笑着迎了上去:“冯主席,你来得可真早,你这效率可真够快的。”
冯主席拿着公文包,风尘仆仆地从县里过来,先打量了一番余思雅的办公室,有些感叹:“哎,真怀念咱们红云公社啊。走在路上,我都能感觉到跟其他公社那种不同的气氛,怎么说呢,哎呀,反正就是跟其他公社不大一样,我也说不出那个味道。”
余思雅笑着补充:“活力,对吧?”
“对,活力,你这个词用得好,咱们公社的人脸上都挂着笑容,充满了活力,非常精神,走在路上都带劲儿。”冯主席高兴地说。
余思雅笑容满面地招呼他坐下,然后亲自给他倒了水,放到他面前的桌子上,这才回到办公桌前,说起工作:“冯主席,有多少公社愿意建养殖场,已经统计出来了吗?”
冯主席喝了一口水,放下杯子,从公文包里取出一个本子,递给余思雅:“差不多统计出来了,总共有41个公社想建养殖场,还有几个在观望。这是这41个公社的名字,昨天时间短,我也就跟他们达成了一个初步的协议,具体的我想去走访一趟,实地考察一番,你觉得怎么样?”
“冯主席你这个提议好,确实应该去考察考察,同时看看他们的选址,养殖场最好建在道路相对便捷的地方,不然车子不好送货收鸭子,后续很麻烦,浪费时间还耽误事。”这是个大事,光冯主席一个人去考察,余思雅还不大放心,思考了两分钟,余思雅说,“冯主席,我跟你一起去吧。”
冯主席以前主要是搞政治的,清河鸭养殖场虽然是他看着成长起来的,但他顶多也就帮忙穿针引线,并没有参与到养殖场的具体经营上面。说实话,真让他来搞经济,他心里还挺没底的,如果余思雅愿意跟他一起,这自然是好事。
“只是临近年关了,养殖场挺忙吧,你能抽得出时间来吗?”
余思雅含笑说:“没事,养殖场今年不愁销售,厂子里又有李主任坐镇,一切按往年的经验走就是,不用担心。不过我过几天要去省城一趟,咱们去考察各公社的进程得加快,这样吧,我向王书记借一下公社的拖拉机,养殖场出油钱,送咱们去。”
门市部那边她也只是开业去过一趟,现在都一个多月了,还没去看看,临近年关,怎么说也要去看看,还有羽绒服的事,也得去省城想想办法,争取在年前能够弄出点章程,哪怕今年赶不上冬天的羽绒服旺季了,明年也有努力的方向。不然等过完年,她去了省城,哪有空天天来考察他们的进程。
见余思雅有安排,冯主席没有异议:“成,那你看咱们什么时候动身?”
余思雅站起身,迅速地将本子和笔、水壶塞进包里:“现在就走,我跟李主任说一声,你稍微等我几分钟。”
说着,她利落地出了门,左拐去了小李的办公室。
冯主席看到这一幕,不由笑了,大半年的时间不见,这小余同志做事更麻利了,还是跟以前一样充满了干劲儿。
跟厂子里交代了一番工作安排,余思雅便骑上自行车跟冯主席去了公社。
到了公社,他们发现公社院子里站了好些人,都是稍微上了点年纪的,以四五十岁居多,最年轻的都有三十来岁。这些人穿得不大好,神情带着一丝恐慌。
“他们这是干嘛呢?”冯主席眯起眼打量了一番,“那不是你们娘家村子里的余大明吗?”
他说的这个人,余思雅不认识,原主记忆里也没印象。一个村就是一个大队,上千号人,认不全也是正常。
冯主席看余思雅的表情就知道她没认出对方,遂解释道:“以前公社里唱大戏的,那嗓子可好了,听说旧社会的时候去戏班子做过学徒,每年冬天小孩子可喜欢了,只是后来……”
剩下的他没说,余思雅也知道是怎么回事。破四旧的时候,唱戏的也受到了波及,难怪这些人个个瘦的皮包骨,眼神带着恐惧。
“这样啊,那我知道王书记把他们叫来是干什么了。”余思雅跟冯主席简单地介绍了一下公社要安排人唱戏这个事。
听说这个安排,冯主席惊叹地看着余思雅:“你可真大胆的,连王书记也跟着你胡闹。”
虽然现在形势比以前好了许多,但很多事情到底是没盖棺定论,许多人基于自保的考量,还是不会去碰触相对敏感的地方。可红云公社这两个年轻人,一个敢说,一个敢做,以前还担心他们俩不和,现在看来是他想多了,小余同志跟谁都能搞好关系。
余思雅笑着说:“这怎么叫胡闹呢,王书记有他的判断,只要咱们的戏内容上没问题就行了。这点我相信王书记。”
“余厂长对我这么有信心,那我可得好好做。”爽朗的声音从背后传来,王书记大步过来,笑着跟冯主席打招呼,“冯主席,咱们又见面了。车子已经准备好了,让小张送你们。”
小张是公社的司机兼打杂,因为公社这辆拖拉机平时用得不多,他就做其他的,用车的时候领导再叫他。
余思雅笑着说:“好,那谢谢王书记了,我们赶时间,先走了,回聊。”
打完招呼,两人就去了公社的院子里,坐上了拖拉机。
拖拉机慢慢驶出公社,小张问:“冯书记,余厂长,咱们第一站去哪里?”
冯主席纠正他:“小张啊,我现在不是书记了,你叫我老冯,冯主席都行。我们第一站去永兴公社。”
冯主席拿出本子看了一下路线图,又跟余思雅商量:“咱们就沿着永兴公社,武陵公社……这条路走,如果顺利的话,今天争取能考察四个公社。”
余思雅看了下他的路线安排,比较合理,点了点头。
拖拉机的噪音比较大,这乡下的小路又不好走,车子碾过到处都是灰尘,呛得余思雅不住地打喷嚏,说了两句,两人没办法只能闭上嘴,抬起袖子捂住鼻子。
这糟心的泥土路,一到冬天,几个月不怎么下雨,路面干燥,尘土飞扬,车子开过,那简直是个灾难。
修路,必须得鼓动他们修路,不然以后车子多了,这路上的人得吃多少灰尘啊。
永兴公社作为考察的第一站,离红云公社自然不远,穿过了永胜公社就到了。因为没提前打招呼,为了找到干部,车子直接去了公社。
这会儿有辆车子,甭管什么车子都是稀罕物。听到拖拉机的声音,有人张望,看到冯主席和余思雅下车,马上回去喊公社的人。
没两分钟,永兴公社的书记就带着几个干部出来了:“冯主席,余厂长,你们来了,怎么不提前说一声,咱们好去接你们。”
冯主席跟余思雅都不是那种讲排场的人,赶紧摆手:“不用了,肖书记,你们公社开会了吗?商量好建养殖场的地方了吗?是你们公社单独建,还是跟其他公社合伙?”
一上来,余思雅就抛出一系列问题。
搞得肖书记都懵了,他们实在有点不习惯余思雅如此干脆利落的作风。
“那个,余厂长,冯主席,走,去公社,尝尝咱们今年的秋茶,再好好商量。”
听到这话,余思雅就皱眉,看来肖书记脑子里恐怕一点规划都没有。
冯主席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拧着眉:“肖书记,咱们一会儿还要去武陵公社,就不进去坐了,你带咱们去实地看看吧。”
“这……”肖书记有点为难,昨天回来通知公社的干部后,今天上午,大家就对养殖场建在哪儿产生了争议。他们公社离红云公社并不远,红云公社这两三年的变化大家都看在眼里,而这一切都是因为养殖场,所以各大队都希望将养殖场建在自己的大队,争论不休,现在还没定论。
地方都没定下来,他怎么带冯主席和余厂长去看。
从他的神色中看出了端倪,余思雅不管他们公社内部是怎么讨论的,她只讲几个重点:“肖书记,我不了解你们公社的布局,就不多说了。不过咱们建养殖场也走了一些弯路,可以给你们提供一些借鉴的经验,养殖场饲养的是鸭子,对水的需求比较大,最好建在河边、水库边,离水比较近的地方。此外,以后运输饲料,鸭苗,大鸭,都需要车子进进出出,养殖场最好建在交通便利的位置。不然以后就得你们自己安排人上下卸货了,长年累月下来,这可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肖书记听了后若有所思:“余厂长讲得很有道理,大家进去看看地图,我给你们指两个地方,你们看行不行?”
于是大家跟着进了公社。
肖书记不改热情本色,又让人上茶。但余思雅和冯主席都没心思喝茶,任务紧,时间赶,他们没那么多功夫跟肖书记磨蹭,两人的目光都投到了挂在墙上的那张公社地图上。
这似乎是自己绘制的,有点粗糙,不是制式,纸张颜色发黄,似乎有些年头了。
两人看了一下,辰山县地形条件不是很好,境内多起伏的浅丘,这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业的发展。而永兴公社的条件比起全县,更差,有一条长达几千米的山脉穿过,占了全公社近三分之一的面积,导致该公社的耕地面积人均只有其他公社的一半多一点。
余思雅看了一会儿地图,指着两个地方:“这里,还有这里,肖书记,你考虑看看,这两个地方都比较平坦,旁边有河流经过。就是不知道交通条件怎么样。”
这地图上没绘制交通条件。其实也没什么可绘的,因为乡下都是泥土路,无外乎是看路宽不宽而已,条件好一些的再平整一下,没有大坑大石头这种拦路虎。
肖书记顺着余思雅的目光望去,笑道:“余厂长眼光就是好,这两个地方确实是咱们公社最适合建养殖场的地方。你们要不要亲自去看看?”
余思雅本想答应,但被冯主席拦住了:“我们时间比较赶,就不用了。肖书记,你们尽早把地点定下来,然后确认好大致养多少只鸭子,我们统计好数据,余厂长这边也好将小鸭子孵化出来,咱们尽量在开春将养殖场开起来,早开就早赚钱。过几天,我再打电话问问你们公社打算养多少只鸭子。”
肖书记连连应声:“哦,哦,那好吧。这快中午了,冯主席和余厂长难得来一趟,吃过饭再走吧。”
余思雅掀开涨鼓鼓的包给他看:“谢谢肖书记,我们带了馒头,时间赶,下次吧。”
肖书记能说什么?
“余厂长真是准备充分,那我就不留你们了,欢迎两位同志下次来我们公社考察做客。”
客气话说完,余思雅和冯主席利落地上了拖拉机。
等车子开出永兴公社后,冯主席才对余思雅说:“不要掺和到他们公社内部的纷争里去。这老肖不厚道,自己不想得罪人,就拉咱们出来当挡箭牌。”
余思雅已经把条件例明了,肖书记脑子又不傻,不会知道哪处最合适建养殖场,却邀请他们去看看,想让他们帮忙定下地点。到时候他倒是可以当好人,将选址这件事全推到他们身上,各大队要是有怨气都冲着他们来了。
余思雅也清楚这一点:“没关系,冯主席,两个公社相距十几里地,就算社员们不高兴,也不影响我们什么。”
对于这点,冯主席可不赞成:“小余同志,我知道你心里只有工作,所做所说的一切都没有任何的私心,但需知这世上很多人不是这样。你忘了周家兴的事了?虽然你很能干,但到底是个姑娘家,能不得罪人就别得罪人了,别给自己惹麻烦。”
余思雅想了想:“谢谢冯主席关心,你说得也有道理,咱们只是合作而已,各公社自愿加入,咱们这一趟也只是摸个底,顺便考察考察各公社的情况,没必要管太多。咱们也不缺这一两个公社。”
“这就对了。你这年轻人工作有干劲儿,正义感强,这并不是坏事,但先得保护好自己,尤其是你还是个年轻的姑娘家。”冯主席诚恳地劝道。
余思雅也不是听不进去建议的那种人。她仔细思考了一会儿,她的思维很多时候还停留在后世,停留在城里,但乡下是另外一番生态,野蛮,教育程度落后,观念还很封建。入乡随俗,她也该适当地改变一下自己的工作作风。
“嗯,冯主席你说得有道理,以后我会多注意的。”
永兴公社的这段插曲很快就过去了,接下来的武陵公社工作积极性比较高,已经确定了养殖场的大致选址和面积。根据这个面积大致能推算出养殖场饲养鸭子的上限,不过第一年摸着石头过河,肯定会比较保守。因而最后武陵公社定下了明年每个季度三千只鸭子的饲养数量。
大半天,他们按照计划走访完了四个公社,对于这个效率余思雅和冯主席都不满意,照这么下去,要走访完所有的公社,得十来天,太慢了。
于是回程的路上,他们商量明天早点出发。冯主席也不回去了,就暂时住在公社,大家约在早上七点半就出发,这样到达第一个公社也只有八点左右。
接下来一个星期,余思雅都跟着冯主席马不停蹄地走访余下的三十多个公社。经过这段时间的接触,她对乡下的生态有了更深的了解,人情历练也更成熟了许多。
人一多,什么样的人都有。这些公社里有些是真心想发展养殖场,带动公社致富的,也有一些是看梅书记很支持这个事,怕自己落后了,所以报个名,最后说道办实事的时候却拖拖拉拉,一点都不积极。还有的公社干部竟然还隐晦地问余思雅他们能有什么好处?一副没好处不干的样子。
相较之下,肖书记这种圆滑的,不想得罪人,其他工作都非常配合的都不算什么了。
余思雅也是真正长了一番见识,认识了好几个奇葩。对于这种人,她听从冯主席的建议,面上笑嘻嘻,但一回去就将这几个公社剔除在了合作的名单中。
他们这个养殖基地是采取自愿原则,公社有权自愿加入,也能拒绝,那他们清河鸭养殖场也一样有挑人的权利,不符合心意,一看就是事妈的公社肯定不能要。
不过光这还不够,仅仅接触一面,很难真正地认识某个人的人品。为了保障双方的利益,走访完后,余思雅提议:“冯主席,口说无凭,以后有纷争也没凭据,我提议,咱们双方签订一个协议,拟一份制式的合同,每个公社条件都一样,只有养殖场面积和养鸭数量不同,其他的都一模一样,然后将这份合同先给县里面的领导过目,然后再挨个跟公社签订。你觉得怎么样?”
冯主席这段时间也是跑得心累,见识了几个难缠的干部,听到余思雅的这个提议,拍手称赞:“小余同志,你主意就是多。对,咱们拟个合同,他们爱签不签,咱们实行自愿原则!”
两人达成了一致意见,窝在办公室足足讨论了一天多,才拟定了新的合同。其实这跟余思雅以前跟钱书记他们的合作差不多,只是规定得更详细一点,约束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确定好协议的内容后,冯主席去了县里找领导,余思雅又回来操心养殖场的事。
今年的货供不应求,生产有小李在管着,余思雅不用太操心,她所惦记的还是羽绒服的问题。
为了知道羽绒服的进程,余思雅亲自去了一趟赵师傅他们的工作室。
一进去,余思雅就拧起了眉:“这个味道太大了,哪怕保暖,别人也不愿意穿这么大味道的衣服出门。”
赵师傅扒了扒头发,苦笑着说:“余厂长,我们想了很多法子,都没办法去除这个味道,还不影响鸭绒的使用。”
看样子得用化学的方法,不能全指望他们这些做衣服的师傅。余思雅颔首:“我明白了,你们现在做出了什么样品吗?给我看看。”
赵师傅忐忑不安地拿了一件衣服出来,递给余思雅。余思雅接过,揉了一下,绒毛就争先恐后地从衣服里钻了出来。这布的面料也太不行了,用的竟然是乡下自己织的土布。
余思雅将衣服还给了赵师傅:“你们休息两天,我来想想办法。”
赵师傅几个愧疚又不安:“对不起,余厂长,咱们花了这么长的时间,都弄不出羽绒服,要不你还是另请其他人吧,咱们也不要什么工资了。”
余思雅诧异地看了赵师傅一眼,这倒是个厚道人。
“赵师傅,不要这么说,如果没来养殖场做羽绒服,你们在乡下替人做衣服,一个月也不止五块钱。工资是你们应该得的,不要着急,羽绒服是新鲜玩意儿,哪有那么容易成功。今天不行,咱们再继续实验就是,一个月不行,两个月不行,三个月,半年呢?总能将羽绒服做出来。”余思雅淡定地安抚他们。
话是这样说,不过她心里也是很急的。仓库里都快堆满鸭毛了,这项技术如果迟迟不突破,明年仓库就装不下了,如何收拾这些都是件费时费力的事。
为了早日解决羽绒服技术上的问题,第二天余思雅就去了省城。
她先去门市部转了一圈,发现随着过年,门市部的生意日益火爆,不用担心销量后,她转身去了斜对面的第二百货公司。
孟兰看到余思雅,很是意外:“你都多久没来省城了,感觉好久没见过你了。”
前一阵又是高考,又是被人袭击,耽误了不少时间。余思雅没详细地说,只道:“不好意思,太忙了,差不多两个月没见过孟经理了。这不,一有空我就进城来了。”
孟兰算是跟余思雅打交道比较多的,知道她无事不登三宝殿的性格,放下茶杯说:“你这哪是有空啊,这是又有新的工作要忙吧。”
余思雅笑着说:“真是什么都瞒不过孟经理你。我这次来城里确实有个事想咨询孟经理,你知道羽绒服吗?华侨商店有没有卖的?”
孟兰摇头:“没有吧,没见过,怎么啦?”
余思雅扯了个幌子:“前阵子我听广播的时候,无意中听到一个电台里说鸭毛可以制成羽绒服。你知道的,我们养殖场最不缺的就是鸭毛了,这么白白浪费,实在是可惜了,所以我就琢磨着能不能想办法做成羽绒服。”
孟兰想到他们一年宰杀的庞大鸭子数量,赞同地点头:“你这点子不错,要是成了,鸭毛又有去处了。这样吧,我帮你打听打听。”
“谢谢孟经理,真是太感谢你了。”余思雅感激地说。不过心里却没抱多少希望,孟兰在省城应该算是中上阶层了,家庭条件很不错,还有亲人在海外任职,她都没见过,省城见过羽绒服的太少了。
孟兰摆了摆手:“还没帮上忙呢,谢什么谢。对了,你这次来省城要多呆几天吧,有空去家里坐坐,老太太和两个小孩子都经常念叨你呢。”
“好啊,那我就厚着脸皮又去叨扰老太太了。”余思雅笑着说,“正好,我有个问题想请教请教田主任。”
孟兰便说:“那等我下班,咱们一起走。”
“成,我回去查账了。”余思雅指了指斜对面。
道了别,余思雅窝在门市部后面的小办公室查这两个月的账目,这一忙就到了五点多。叶梅进来叫她:“余厂长,孟经理在外面等你。”
“好,来了。”余思雅赶紧拎着下午去逛百货公司买的东西,又从店里拿了一些火腿肠和鸭脖子、鸭腿之类的。
拎着两包东西,她大步出了门,笑着跟孟兰打招呼:“孟经理,久等了。”
孟兰看着她手里的两大包,不由皱眉:“你带什么东西,都是老朋友了,你这样太客气了。”
余思雅扬了扬包裹,笑眯眯地说:“孟经理,这是我孝敬老太太的,你就别推辞了。我们家没老人,你若不要,这衣服我拿回去也穿不了啊。”
话说到这份上,孟兰只能由着她去了,又说了两句她太见外的话。
余思雅干脆把话拐到了田主任的工作上。
提起这个,孟兰便问:“你是准备让老田再造个什么机器吗?”
余思雅笑了起来:“真是什么都瞒不过孟经理你。我想问问田主任能不能制造一台鸭毛分离机,将鸭毛和鸭绒分离开来,还有相应的烘干机……”
余思雅掰着指头数,发现需要的机器不少。他们没钱没门路从国外引进先进的生产线,只能自己想办法创造了。
因为丈夫在机械厂干了一二十年的缘故,孟兰对这些技术也懂皮毛,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了起来。
到了家里,田主任已经回来了,孟兰便将余思雅想做的东西跟他说了。
田主任不像后世很多人,干一行恨一行,他是真的非常热爱自己的工作,喜欢机械。余思雅的这些另类的需求引起了他的兴趣:“余厂长,咱们讨论讨论。”
余思雅看到他把本子和笔都拿了出来,感觉亚历山大,她就是个嘴炮啊,知道大致有这么个东西和流程,但她是真不懂制造。
可今天是自己求人,田主任越积极,对她越有好处,余思雅便过去跟他讨论了起来,主要是讲自己的需求。
听完后,田主任若有所思:“其实要分离挺简单的,用乡下那种分离大米和米糠的鼓风机就可以。重量稍大的先从一个空里掉下来,余下更轻的就从最后面的风口出去。只是鸭绒这分量太轻了,这么搞,得弄得满天都是,要是刮来一阵风,那更是四处飘了。”
专业人员就是专业人员,余思雅立即点头:“对,田主任说得非常有道理,咱们得想办法克服这个问题。还有,我希望机器能有柴油、汽油来拉动,如果用人工,效率低不说,人的力气不一样,摇动机器的频率力量不同,也会造成鸭绒质量的层次不齐。如果是用柴油、汽油这种动力拉动的,更稳定一些。”
田主任抠了抠脑袋:“让我想想。”
他拿着笔,在纸上写写画画,很快就画出一副复杂的机械图,不等余思雅仔细看清楚,他又打了个叉,然后翻开另外一页,重新琢磨了起来。
这一晚,两人就奔着这个讨论去了,导致余思雅都没能跟田老太太多说上两句话。
不过好处也是很明显的。她走的时候,田主任说可以试试,等回头有了消息再通知她。
这边有了消息,接下来是去异味、消毒这块了。余思雅心里也有了计划,能找到相关的人,所以不着急。
她现在最头痛的还是羽绒服的问题,田主任也没见过羽绒服。但听余思雅描述,他回忆起有一年去省里面开会,看到一个同志穿了一件深黄色的衣服,面料比较光滑,有点像余思雅口中的羽绒服。他记忆特别深,那阵子经常下雪,积雪到了脚踝,踩下去就是一个印子,当天大家都穿得非常厚,全裹着厚棉袄,就那个同志穿得好像挺单薄的,但大家都捧着装了开水的搪瓷缸子暖手,他却好像不冷似的。
只可惜当时田主任还不是主任,只是一个普通的工人,跟着领导去开的会,也不认识对方,后来也没见过这个人,没办法给她提供更多的帮助。
听到这个消息,余思雅虽然遗憾,但也非常高兴,这说明,还是有少量的羽绒服流入了国内,那她就有办法能弄到一两件。
说干就干,第二天,余思雅就在门市部门口张贴了一张毛笔写的大海报,“收购启事,本店收购两件羽绒服,全新的两百块钱一件,旧的100块钱一件,要求完好无损,没有补丁。如果有补丁的,可相互协商价格!”。
看着余思雅将告示给贴在了大门口,叶梅好奇地问:“余厂长,羽绒服是什么,这么贵?”
两百块一件,都抵得上一个普通工人小半年的工资了。
余思雅拍了拍手:“一种衣服,等看到你就知道了。如果有人拿过来,你不要收购,跟对方约个时间,我亲自过来看看。”
他们也没见过羽绒服,余思雅担心叶梅被人骗了,所以还是决定自己亲自出门把关。
这个消息不但引起了店员的好奇,凡是来买清河鸭的顾客看到也纷纷问这是什么,怎么这么贵。
叶梅就遵照余思雅的吩咐,耐心地给对方解释,并好声好气地说:“婶子,麻烦你帮帮忙,要是知道谁有羽绒服,给咱们牵个线。我们余厂长说了,谁要是帮她这么个忙,必有重谢!”
高得离谱的价格,很快就将清河鸭门市部高价收购羽绒服的消息传播了出去。
“余厂长, 余厂长……”马冬云叫了好几声,目光好奇地看着余思雅。她这还是第一次看到余思雅上班时间走神, “你眼睛下面有黑眼圈, 昨天晚上没休息好吗?”
余思雅抬起头:“哦,你叫我啊,刚才想到别的地方去了。什么事?”
马冬云赶紧又汇报了一遍:“赵师傅他们使用了很多方法, 都没法像你说的那样, 将鸭绒缝进衣服里还不跑毛,鸭绒真的能做衣服吗?”
怎么不能, 失败了, 要么是技术不过关, 要么是面料不行。
不过要让他们这些从未见过羽绒服的人制造羽绒服, 也没个借鉴的经验, 真是为难他们了。余思雅沉吟片刻后道:“那先让他们试试有没有什么办法或技术能够挑选绒毛, 清洗消杀烘干绒毛,如果能在其中某一项做到突破,一样有奖金。羽绒服的事先别急, 过一阵子我要去省城一趟, 到时候看看能不能弄两件回来给他们参考。”
这也不失为一个办法。马冬云点头:“那我去找赵师傅他们了。”
余思雅无力地挥了挥手, 按住额头揉了揉, 脑子有点晕乎乎的。昨晚因为沈跃临走时的那番话, 她失眠了,没睡好, 在床上翻来覆去像摊煎饼一样, 熬到下半夜才睡着, 以至于都错过了沈跃走的时间。
等她起床,沈跃已经跟朱国明一起走了, 听沈建东说,两人是早上五点多就出发的,临走时,沈跃留了封信给她。
她当时都还记得沈建东那种促狭的,酸溜溜的眼神。
因为赶着去上班,余思雅一直没打开,现在工作告一段落了,她伸手拿起了那个牛皮纸信封,犹豫片刻,打开取出了信纸。白白的纸上,只有一行地址和邮编,最后下方的落款是“沈跃”两个字,再无其他。
这是变相催促她去探亲?他可真是孜孜不倦。
余思雅捏着信纸,久久没回神,昨晚沈跃问这个问题的时候,她没回答。不是她不愿意回答,而是没法给他答案,她可不是个单纯的女学生,有漫长的寒暑假,有时间去做其他的事。现在养殖场处于高速发展阶段,离不开她,她放假可能比平时还忙,即便答应了也未必能做到。
意识到自己在想什么,余思雅僵了,手指不自在地攥紧了信纸。她竟然在郑重地考虑这个事!
“小余同志,打扰了!”冯主席的声音突兀地插进去,打断了余思雅的思考。
她手忙脚乱地将信纸塞回了信封,放到抽屉里,然后起身笑着迎了上去:“冯主席,你来得可真早,你这效率可真够快的。”
冯主席拿着公文包,风尘仆仆地从县里过来,先打量了一番余思雅的办公室,有些感叹:“哎,真怀念咱们红云公社啊。走在路上,我都能感觉到跟其他公社那种不同的气氛,怎么说呢,哎呀,反正就是跟其他公社不大一样,我也说不出那个味道。”
余思雅笑着补充:“活力,对吧?”
“对,活力,你这个词用得好,咱们公社的人脸上都挂着笑容,充满了活力,非常精神,走在路上都带劲儿。”冯主席高兴地说。
余思雅笑容满面地招呼他坐下,然后亲自给他倒了水,放到他面前的桌子上,这才回到办公桌前,说起工作:“冯主席,有多少公社愿意建养殖场,已经统计出来了吗?”
冯主席喝了一口水,放下杯子,从公文包里取出一个本子,递给余思雅:“差不多统计出来了,总共有41个公社想建养殖场,还有几个在观望。这是这41个公社的名字,昨天时间短,我也就跟他们达成了一个初步的协议,具体的我想去走访一趟,实地考察一番,你觉得怎么样?”
“冯主席你这个提议好,确实应该去考察考察,同时看看他们的选址,养殖场最好建在道路相对便捷的地方,不然车子不好送货收鸭子,后续很麻烦,浪费时间还耽误事。”这是个大事,光冯主席一个人去考察,余思雅还不大放心,思考了两分钟,余思雅说,“冯主席,我跟你一起去吧。”
冯主席以前主要是搞政治的,清河鸭养殖场虽然是他看着成长起来的,但他顶多也就帮忙穿针引线,并没有参与到养殖场的具体经营上面。说实话,真让他来搞经济,他心里还挺没底的,如果余思雅愿意跟他一起,这自然是好事。
“只是临近年关了,养殖场挺忙吧,你能抽得出时间来吗?”
余思雅含笑说:“没事,养殖场今年不愁销售,厂子里又有李主任坐镇,一切按往年的经验走就是,不用担心。不过我过几天要去省城一趟,咱们去考察各公社的进程得加快,这样吧,我向王书记借一下公社的拖拉机,养殖场出油钱,送咱们去。”
门市部那边她也只是开业去过一趟,现在都一个多月了,还没去看看,临近年关,怎么说也要去看看,还有羽绒服的事,也得去省城想想办法,争取在年前能够弄出点章程,哪怕今年赶不上冬天的羽绒服旺季了,明年也有努力的方向。不然等过完年,她去了省城,哪有空天天来考察他们的进程。
见余思雅有安排,冯主席没有异议:“成,那你看咱们什么时候动身?”
余思雅站起身,迅速地将本子和笔、水壶塞进包里:“现在就走,我跟李主任说一声,你稍微等我几分钟。”
说着,她利落地出了门,左拐去了小李的办公室。
冯主席看到这一幕,不由笑了,大半年的时间不见,这小余同志做事更麻利了,还是跟以前一样充满了干劲儿。
跟厂子里交代了一番工作安排,余思雅便骑上自行车跟冯主席去了公社。
到了公社,他们发现公社院子里站了好些人,都是稍微上了点年纪的,以四五十岁居多,最年轻的都有三十来岁。这些人穿得不大好,神情带着一丝恐慌。
“他们这是干嘛呢?”冯主席眯起眼打量了一番,“那不是你们娘家村子里的余大明吗?”
他说的这个人,余思雅不认识,原主记忆里也没印象。一个村就是一个大队,上千号人,认不全也是正常。
冯主席看余思雅的表情就知道她没认出对方,遂解释道:“以前公社里唱大戏的,那嗓子可好了,听说旧社会的时候去戏班子做过学徒,每年冬天小孩子可喜欢了,只是后来……”
剩下的他没说,余思雅也知道是怎么回事。破四旧的时候,唱戏的也受到了波及,难怪这些人个个瘦的皮包骨,眼神带着恐惧。
“这样啊,那我知道王书记把他们叫来是干什么了。”余思雅跟冯主席简单地介绍了一下公社要安排人唱戏这个事。
听说这个安排,冯主席惊叹地看着余思雅:“你可真大胆的,连王书记也跟着你胡闹。”
虽然现在形势比以前好了许多,但很多事情到底是没盖棺定论,许多人基于自保的考量,还是不会去碰触相对敏感的地方。可红云公社这两个年轻人,一个敢说,一个敢做,以前还担心他们俩不和,现在看来是他想多了,小余同志跟谁都能搞好关系。
余思雅笑着说:“这怎么叫胡闹呢,王书记有他的判断,只要咱们的戏内容上没问题就行了。这点我相信王书记。”
“余厂长对我这么有信心,那我可得好好做。”爽朗的声音从背后传来,王书记大步过来,笑着跟冯主席打招呼,“冯主席,咱们又见面了。车子已经准备好了,让小张送你们。”
小张是公社的司机兼打杂,因为公社这辆拖拉机平时用得不多,他就做其他的,用车的时候领导再叫他。
余思雅笑着说:“好,那谢谢王书记了,我们赶时间,先走了,回聊。”
打完招呼,两人就去了公社的院子里,坐上了拖拉机。
拖拉机慢慢驶出公社,小张问:“冯书记,余厂长,咱们第一站去哪里?”
冯主席纠正他:“小张啊,我现在不是书记了,你叫我老冯,冯主席都行。我们第一站去永兴公社。”
冯主席拿出本子看了一下路线图,又跟余思雅商量:“咱们就沿着永兴公社,武陵公社……这条路走,如果顺利的话,今天争取能考察四个公社。”
余思雅看了下他的路线安排,比较合理,点了点头。
拖拉机的噪音比较大,这乡下的小路又不好走,车子碾过到处都是灰尘,呛得余思雅不住地打喷嚏,说了两句,两人没办法只能闭上嘴,抬起袖子捂住鼻子。
这糟心的泥土路,一到冬天,几个月不怎么下雨,路面干燥,尘土飞扬,车子开过,那简直是个灾难。
修路,必须得鼓动他们修路,不然以后车子多了,这路上的人得吃多少灰尘啊。
永兴公社作为考察的第一站,离红云公社自然不远,穿过了永胜公社就到了。因为没提前打招呼,为了找到干部,车子直接去了公社。
这会儿有辆车子,甭管什么车子都是稀罕物。听到拖拉机的声音,有人张望,看到冯主席和余思雅下车,马上回去喊公社的人。
没两分钟,永兴公社的书记就带着几个干部出来了:“冯主席,余厂长,你们来了,怎么不提前说一声,咱们好去接你们。”
冯主席跟余思雅都不是那种讲排场的人,赶紧摆手:“不用了,肖书记,你们公社开会了吗?商量好建养殖场的地方了吗?是你们公社单独建,还是跟其他公社合伙?”
一上来,余思雅就抛出一系列问题。
搞得肖书记都懵了,他们实在有点不习惯余思雅如此干脆利落的作风。
“那个,余厂长,冯主席,走,去公社,尝尝咱们今年的秋茶,再好好商量。”
听到这话,余思雅就皱眉,看来肖书记脑子里恐怕一点规划都没有。
冯主席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拧着眉:“肖书记,咱们一会儿还要去武陵公社,就不进去坐了,你带咱们去实地看看吧。”
“这……”肖书记有点为难,昨天回来通知公社的干部后,今天上午,大家就对养殖场建在哪儿产生了争议。他们公社离红云公社并不远,红云公社这两三年的变化大家都看在眼里,而这一切都是因为养殖场,所以各大队都希望将养殖场建在自己的大队,争论不休,现在还没定论。
地方都没定下来,他怎么带冯主席和余厂长去看。
从他的神色中看出了端倪,余思雅不管他们公社内部是怎么讨论的,她只讲几个重点:“肖书记,我不了解你们公社的布局,就不多说了。不过咱们建养殖场也走了一些弯路,可以给你们提供一些借鉴的经验,养殖场饲养的是鸭子,对水的需求比较大,最好建在河边、水库边,离水比较近的地方。此外,以后运输饲料,鸭苗,大鸭,都需要车子进进出出,养殖场最好建在交通便利的位置。不然以后就得你们自己安排人上下卸货了,长年累月下来,这可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肖书记听了后若有所思:“余厂长讲得很有道理,大家进去看看地图,我给你们指两个地方,你们看行不行?”
于是大家跟着进了公社。
肖书记不改热情本色,又让人上茶。但余思雅和冯主席都没心思喝茶,任务紧,时间赶,他们没那么多功夫跟肖书记磨蹭,两人的目光都投到了挂在墙上的那张公社地图上。
这似乎是自己绘制的,有点粗糙,不是制式,纸张颜色发黄,似乎有些年头了。
两人看了一下,辰山县地形条件不是很好,境内多起伏的浅丘,这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业的发展。而永兴公社的条件比起全县,更差,有一条长达几千米的山脉穿过,占了全公社近三分之一的面积,导致该公社的耕地面积人均只有其他公社的一半多一点。
余思雅看了一会儿地图,指着两个地方:“这里,还有这里,肖书记,你考虑看看,这两个地方都比较平坦,旁边有河流经过。就是不知道交通条件怎么样。”
这地图上没绘制交通条件。其实也没什么可绘的,因为乡下都是泥土路,无外乎是看路宽不宽而已,条件好一些的再平整一下,没有大坑大石头这种拦路虎。
肖书记顺着余思雅的目光望去,笑道:“余厂长眼光就是好,这两个地方确实是咱们公社最适合建养殖场的地方。你们要不要亲自去看看?”
余思雅本想答应,但被冯主席拦住了:“我们时间比较赶,就不用了。肖书记,你们尽早把地点定下来,然后确认好大致养多少只鸭子,我们统计好数据,余厂长这边也好将小鸭子孵化出来,咱们尽量在开春将养殖场开起来,早开就早赚钱。过几天,我再打电话问问你们公社打算养多少只鸭子。”
肖书记连连应声:“哦,哦,那好吧。这快中午了,冯主席和余厂长难得来一趟,吃过饭再走吧。”
余思雅掀开涨鼓鼓的包给他看:“谢谢肖书记,我们带了馒头,时间赶,下次吧。”
肖书记能说什么?
“余厂长真是准备充分,那我就不留你们了,欢迎两位同志下次来我们公社考察做客。”
客气话说完,余思雅和冯主席利落地上了拖拉机。
等车子开出永兴公社后,冯主席才对余思雅说:“不要掺和到他们公社内部的纷争里去。这老肖不厚道,自己不想得罪人,就拉咱们出来当挡箭牌。”
余思雅已经把条件例明了,肖书记脑子又不傻,不会知道哪处最合适建养殖场,却邀请他们去看看,想让他们帮忙定下地点。到时候他倒是可以当好人,将选址这件事全推到他们身上,各大队要是有怨气都冲着他们来了。
余思雅也清楚这一点:“没关系,冯主席,两个公社相距十几里地,就算社员们不高兴,也不影响我们什么。”
对于这点,冯主席可不赞成:“小余同志,我知道你心里只有工作,所做所说的一切都没有任何的私心,但需知这世上很多人不是这样。你忘了周家兴的事了?虽然你很能干,但到底是个姑娘家,能不得罪人就别得罪人了,别给自己惹麻烦。”
余思雅想了想:“谢谢冯主席关心,你说得也有道理,咱们只是合作而已,各公社自愿加入,咱们这一趟也只是摸个底,顺便考察考察各公社的情况,没必要管太多。咱们也不缺这一两个公社。”
“这就对了。你这年轻人工作有干劲儿,正义感强,这并不是坏事,但先得保护好自己,尤其是你还是个年轻的姑娘家。”冯主席诚恳地劝道。
余思雅也不是听不进去建议的那种人。她仔细思考了一会儿,她的思维很多时候还停留在后世,停留在城里,但乡下是另外一番生态,野蛮,教育程度落后,观念还很封建。入乡随俗,她也该适当地改变一下自己的工作作风。
“嗯,冯主席你说得有道理,以后我会多注意的。”
永兴公社的这段插曲很快就过去了,接下来的武陵公社工作积极性比较高,已经确定了养殖场的大致选址和面积。根据这个面积大致能推算出养殖场饲养鸭子的上限,不过第一年摸着石头过河,肯定会比较保守。因而最后武陵公社定下了明年每个季度三千只鸭子的饲养数量。
大半天,他们按照计划走访完了四个公社,对于这个效率余思雅和冯主席都不满意,照这么下去,要走访完所有的公社,得十来天,太慢了。
于是回程的路上,他们商量明天早点出发。冯主席也不回去了,就暂时住在公社,大家约在早上七点半就出发,这样到达第一个公社也只有八点左右。
接下来一个星期,余思雅都跟着冯主席马不停蹄地走访余下的三十多个公社。经过这段时间的接触,她对乡下的生态有了更深的了解,人情历练也更成熟了许多。
人一多,什么样的人都有。这些公社里有些是真心想发展养殖场,带动公社致富的,也有一些是看梅书记很支持这个事,怕自己落后了,所以报个名,最后说道办实事的时候却拖拖拉拉,一点都不积极。还有的公社干部竟然还隐晦地问余思雅他们能有什么好处?一副没好处不干的样子。
相较之下,肖书记这种圆滑的,不想得罪人,其他工作都非常配合的都不算什么了。
余思雅也是真正长了一番见识,认识了好几个奇葩。对于这种人,她听从冯主席的建议,面上笑嘻嘻,但一回去就将这几个公社剔除在了合作的名单中。
他们这个养殖基地是采取自愿原则,公社有权自愿加入,也能拒绝,那他们清河鸭养殖场也一样有挑人的权利,不符合心意,一看就是事妈的公社肯定不能要。
不过光这还不够,仅仅接触一面,很难真正地认识某个人的人品。为了保障双方的利益,走访完后,余思雅提议:“冯主席,口说无凭,以后有纷争也没凭据,我提议,咱们双方签订一个协议,拟一份制式的合同,每个公社条件都一样,只有养殖场面积和养鸭数量不同,其他的都一模一样,然后将这份合同先给县里面的领导过目,然后再挨个跟公社签订。你觉得怎么样?”
冯主席这段时间也是跑得心累,见识了几个难缠的干部,听到余思雅的这个提议,拍手称赞:“小余同志,你主意就是多。对,咱们拟个合同,他们爱签不签,咱们实行自愿原则!”
两人达成了一致意见,窝在办公室足足讨论了一天多,才拟定了新的合同。其实这跟余思雅以前跟钱书记他们的合作差不多,只是规定得更详细一点,约束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确定好协议的内容后,冯主席去了县里找领导,余思雅又回来操心养殖场的事。
今年的货供不应求,生产有小李在管着,余思雅不用太操心,她所惦记的还是羽绒服的问题。
为了知道羽绒服的进程,余思雅亲自去了一趟赵师傅他们的工作室。
一进去,余思雅就拧起了眉:“这个味道太大了,哪怕保暖,别人也不愿意穿这么大味道的衣服出门。”
赵师傅扒了扒头发,苦笑着说:“余厂长,我们想了很多法子,都没办法去除这个味道,还不影响鸭绒的使用。”
看样子得用化学的方法,不能全指望他们这些做衣服的师傅。余思雅颔首:“我明白了,你们现在做出了什么样品吗?给我看看。”
赵师傅忐忑不安地拿了一件衣服出来,递给余思雅。余思雅接过,揉了一下,绒毛就争先恐后地从衣服里钻了出来。这布的面料也太不行了,用的竟然是乡下自己织的土布。
余思雅将衣服还给了赵师傅:“你们休息两天,我来想想办法。”
赵师傅几个愧疚又不安:“对不起,余厂长,咱们花了这么长的时间,都弄不出羽绒服,要不你还是另请其他人吧,咱们也不要什么工资了。”
余思雅诧异地看了赵师傅一眼,这倒是个厚道人。
“赵师傅,不要这么说,如果没来养殖场做羽绒服,你们在乡下替人做衣服,一个月也不止五块钱。工资是你们应该得的,不要着急,羽绒服是新鲜玩意儿,哪有那么容易成功。今天不行,咱们再继续实验就是,一个月不行,两个月不行,三个月,半年呢?总能将羽绒服做出来。”余思雅淡定地安抚他们。
话是这样说,不过她心里也是很急的。仓库里都快堆满鸭毛了,这项技术如果迟迟不突破,明年仓库就装不下了,如何收拾这些都是件费时费力的事。
为了早日解决羽绒服技术上的问题,第二天余思雅就去了省城。
她先去门市部转了一圈,发现随着过年,门市部的生意日益火爆,不用担心销量后,她转身去了斜对面的第二百货公司。
孟兰看到余思雅,很是意外:“你都多久没来省城了,感觉好久没见过你了。”
前一阵又是高考,又是被人袭击,耽误了不少时间。余思雅没详细地说,只道:“不好意思,太忙了,差不多两个月没见过孟经理了。这不,一有空我就进城来了。”
孟兰算是跟余思雅打交道比较多的,知道她无事不登三宝殿的性格,放下茶杯说:“你这哪是有空啊,这是又有新的工作要忙吧。”
余思雅笑着说:“真是什么都瞒不过孟经理你。我这次来城里确实有个事想咨询孟经理,你知道羽绒服吗?华侨商店有没有卖的?”
孟兰摇头:“没有吧,没见过,怎么啦?”
余思雅扯了个幌子:“前阵子我听广播的时候,无意中听到一个电台里说鸭毛可以制成羽绒服。你知道的,我们养殖场最不缺的就是鸭毛了,这么白白浪费,实在是可惜了,所以我就琢磨着能不能想办法做成羽绒服。”
孟兰想到他们一年宰杀的庞大鸭子数量,赞同地点头:“你这点子不错,要是成了,鸭毛又有去处了。这样吧,我帮你打听打听。”
“谢谢孟经理,真是太感谢你了。”余思雅感激地说。不过心里却没抱多少希望,孟兰在省城应该算是中上阶层了,家庭条件很不错,还有亲人在海外任职,她都没见过,省城见过羽绒服的太少了。
孟兰摆了摆手:“还没帮上忙呢,谢什么谢。对了,你这次来省城要多呆几天吧,有空去家里坐坐,老太太和两个小孩子都经常念叨你呢。”
“好啊,那我就厚着脸皮又去叨扰老太太了。”余思雅笑着说,“正好,我有个问题想请教请教田主任。”
孟兰便说:“那等我下班,咱们一起走。”
“成,我回去查账了。”余思雅指了指斜对面。
道了别,余思雅窝在门市部后面的小办公室查这两个月的账目,这一忙就到了五点多。叶梅进来叫她:“余厂长,孟经理在外面等你。”
“好,来了。”余思雅赶紧拎着下午去逛百货公司买的东西,又从店里拿了一些火腿肠和鸭脖子、鸭腿之类的。
拎着两包东西,她大步出了门,笑着跟孟兰打招呼:“孟经理,久等了。”
孟兰看着她手里的两大包,不由皱眉:“你带什么东西,都是老朋友了,你这样太客气了。”
余思雅扬了扬包裹,笑眯眯地说:“孟经理,这是我孝敬老太太的,你就别推辞了。我们家没老人,你若不要,这衣服我拿回去也穿不了啊。”
话说到这份上,孟兰只能由着她去了,又说了两句她太见外的话。
余思雅干脆把话拐到了田主任的工作上。
提起这个,孟兰便问:“你是准备让老田再造个什么机器吗?”
余思雅笑了起来:“真是什么都瞒不过孟经理你。我想问问田主任能不能制造一台鸭毛分离机,将鸭毛和鸭绒分离开来,还有相应的烘干机……”
余思雅掰着指头数,发现需要的机器不少。他们没钱没门路从国外引进先进的生产线,只能自己想办法创造了。
因为丈夫在机械厂干了一二十年的缘故,孟兰对这些技术也懂皮毛,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了起来。
到了家里,田主任已经回来了,孟兰便将余思雅想做的东西跟他说了。
田主任不像后世很多人,干一行恨一行,他是真的非常热爱自己的工作,喜欢机械。余思雅的这些另类的需求引起了他的兴趣:“余厂长,咱们讨论讨论。”
余思雅看到他把本子和笔都拿了出来,感觉亚历山大,她就是个嘴炮啊,知道大致有这么个东西和流程,但她是真不懂制造。
可今天是自己求人,田主任越积极,对她越有好处,余思雅便过去跟他讨论了起来,主要是讲自己的需求。
听完后,田主任若有所思:“其实要分离挺简单的,用乡下那种分离大米和米糠的鼓风机就可以。重量稍大的先从一个空里掉下来,余下更轻的就从最后面的风口出去。只是鸭绒这分量太轻了,这么搞,得弄得满天都是,要是刮来一阵风,那更是四处飘了。”
专业人员就是专业人员,余思雅立即点头:“对,田主任说得非常有道理,咱们得想办法克服这个问题。还有,我希望机器能有柴油、汽油来拉动,如果用人工,效率低不说,人的力气不一样,摇动机器的频率力量不同,也会造成鸭绒质量的层次不齐。如果是用柴油、汽油这种动力拉动的,更稳定一些。”
田主任抠了抠脑袋:“让我想想。”
他拿着笔,在纸上写写画画,很快就画出一副复杂的机械图,不等余思雅仔细看清楚,他又打了个叉,然后翻开另外一页,重新琢磨了起来。
这一晚,两人就奔着这个讨论去了,导致余思雅都没能跟田老太太多说上两句话。
不过好处也是很明显的。她走的时候,田主任说可以试试,等回头有了消息再通知她。
这边有了消息,接下来是去异味、消毒这块了。余思雅心里也有了计划,能找到相关的人,所以不着急。
她现在最头痛的还是羽绒服的问题,田主任也没见过羽绒服。但听余思雅描述,他回忆起有一年去省里面开会,看到一个同志穿了一件深黄色的衣服,面料比较光滑,有点像余思雅口中的羽绒服。他记忆特别深,那阵子经常下雪,积雪到了脚踝,踩下去就是一个印子,当天大家都穿得非常厚,全裹着厚棉袄,就那个同志穿得好像挺单薄的,但大家都捧着装了开水的搪瓷缸子暖手,他却好像不冷似的。
只可惜当时田主任还不是主任,只是一个普通的工人,跟着领导去开的会,也不认识对方,后来也没见过这个人,没办法给她提供更多的帮助。
听到这个消息,余思雅虽然遗憾,但也非常高兴,这说明,还是有少量的羽绒服流入了国内,那她就有办法能弄到一两件。
说干就干,第二天,余思雅就在门市部门口张贴了一张毛笔写的大海报,“收购启事,本店收购两件羽绒服,全新的两百块钱一件,旧的100块钱一件,要求完好无损,没有补丁。如果有补丁的,可相互协商价格!”。
看着余思雅将告示给贴在了大门口,叶梅好奇地问:“余厂长,羽绒服是什么,这么贵?”
两百块一件,都抵得上一个普通工人小半年的工资了。
余思雅拍了拍手:“一种衣服,等看到你就知道了。如果有人拿过来,你不要收购,跟对方约个时间,我亲自过来看看。”
他们也没见过羽绒服,余思雅担心叶梅被人骗了,所以还是决定自己亲自出门把关。
这个消息不但引起了店员的好奇,凡是来买清河鸭的顾客看到也纷纷问这是什么,怎么这么贵。
叶梅就遵照余思雅的吩咐,耐心地给对方解释,并好声好气地说:“婶子,麻烦你帮帮忙,要是知道谁有羽绒服,给咱们牵个线。我们余厂长说了,谁要是帮她这么个忙,必有重谢!”
高得离谱的价格,很快就将清河鸭门市部高价收购羽绒服的消息传播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