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帮洪门(上)
清帮与洪门有相当之渊源,但由于实行禅宗制度,所以与洪门中互称兄弟不同,青帮组织是拜师入帮,会众以师徒相称,崇尚“师徒如父子”。清帮组织比洪门更严密,规矩更复杂,于是也更加秘密。因此有言道:“清帮一条线,洪门一大片”。
倾向于行会性质的清帮并未如洪门般强调反清复明,但多少也认同这一思想,提倡“替天行道”。由于清帮并未积极从事反清活动,所以洪门一度将其当作叛徒,严禁洪门会员转投清帮,称“由清转洪,披红挂彩;由洪转清,剥皮抽筋。”。但为了避免冲突,两派仍多称“清洪一家”,所谓“红花绿叶白莲藕(指洪门、清帮、白莲教),三教原来是一家”。尤其清代后期,不少清帮弟子也开始反清,两派逐渐减少敌对。
青帮
青帮(正式称清帮)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帮会,雍正四年间翁岩、钱坚及潘清三人所创。徒众昔皆以运糟为业,故称粮船帮。大江南北,入帮者颇众。青帮是清初以来流行最广、影响最深远的民间秘密结社之一。
清帮主要以四庵六部作为行政管理中枢,所谓的庵,是依祖师而立的讲学堂与中央行政部门,相当于现在的府院,分别为朱寺庵、刘寺庵、黄寺庵、石室庵,这四个庵室,共通的部分便是罗祖教义传授,其余的则依祖师专长不同,而有所不同,朱寺庵的主讲师为翁祖,讲授的内容为禅学(临济宗派),以及武学(少林武学),此外下司辖兵部与刑部。刘寺庵主讲师为钱祖,讲授的则为经商交易之道与财务管理,并为工部之直辖主管机关。朱寺庵主讲师为潘祖,传授行运管理学论,教授古圣贤之道,且直接司辖史部与户部。石寺庵则为小爷仙逝后创立,主讲者为宿领帮,讲授帮规,授予新进人员义气千秋,及江湖礼节,可以说是职前训练所,另为礼部之直辖主管机关。
六部指的是吏部、礼部、户部、工部、兵部、刑部。这六部最初的主管,现在已不可考:
吏部专门编纂帮中大小事务,编写清帮史书,并将史书置于杭州家庙蔵经阁楼上,此外除了史书的工作之外,亦负责抄经管理罗祖书籍与家谱,然不幸的是咸丰四年太平天国之乱,杭州家庙遭太平军焚毁,以至於文件史料无存。
户部则负责管理人员,是清帮相当重要的人事主管部门,举凡拜帖进家,人员晋升,各方师父,均需投书予户部,由户部详列人员清册之中,最后年终综整后交予吏部,誊入家谱。
礼部则主管规矩仪注之订定与考核人员礼仪,并于每次开香堂时,主持规划与邀请各方老大到场,同时亦负责审核人员进家之三帮九代是否合乎规矩礼法,并于香堂设立时担任执堂师一职。
工部则责于各项帮中工程,如造船,维修,后勤补给,香堂搭设等工作,是清帮效率挺高的工兵小组,所有各帮维修人员,均为工部管理,并接受一般民众委任修船及其它建设工作。此外工部亦为清帮的基本会计部门,全帮所得计算与管理均为工部之责,清算后呈报刘寺庵。
兵部则为遇外敌时,统筹规划作战之部门;清帮弟子在外,难免与其他会社起些冲突,当冲突无法解决时,会先派出谈判小组,这各帮的谈判小组,归兵部管理,当事情仍无法解决有可能发生战争时,谈判小组会将问题回报与兵部,兵部则开始调动可用人力,实施战斗准备。香堂开设时,每香堂的左右护法,则由兵部派立。
刑部则为清帮的执法单位,当门下弟子犯有帮规时,各方师父会依情节轻重,回报予刑部,最后由刑部设立刑部香堂,对不肖弟子实行惩处。另外,不论开立何种香堂,门外与门内的巡堂师(内外刑堂),则由刑部派立。
传承
第一代清字辈指的是金纯,号碧峰,明末南京麒麟门外金家村人氏,乃弃官出家的僧人。金纯使用了据说是达摩老祖定下的前后四十八字作为派系,于是他的法名,便叫做“清源”。第二代静字辈有罗清,甘泉县(或甘肃省)东乡罗家庄,万历三十年赐进士,天启三年拜户部尚书,出家后法名“静清”。陈瀛,字易水,道号静海,东广西林贵县人。第三代道字辈有陆飞,字羽飞,道号为道行,广东娥素人氏。赵大官,字悟本,道号为道元,金陵霞邑人,明末进士,崇祯年曾任统兵之职。第四代翁岩、钱坚、潘清三人乃德字辈,为纪念祖师,前三字“清、静、道”清帮后代不再使用。第二十一代“大”字辈,青帮在1919年的上海召开恳谈会时记载有:步章五、吴省三、高士奎、荣华亭、张蔚斋、李春利、龚谨成、梁绍、刘登阶、张树声、赵德成、曹幼珊、袁克文、周荩臣、李琴、阮慕白、程孝周等十七名。
入门规定和阶级晋升制度
清门强调帮中伦理,任何一位欲进家门人士,必先经过重重考核,一般而言,欲进家学生得先拜帖,在拜帖中详细写明自己的家世背景,职业工作与姓名八字,然后由三帮九代开设寄名香堂,经过香堂仪式洗礼之后,仍不能算是真正清帮内人,此时称为一脚门内一脚门外,师父会在这寄名后的三年内,勤加考核,这个阶段称为师访徒三年,三年后必需由学生勤访师父三年,让师父考核其是否真有决心进家,这个阶段,称为徒访师三年,经过六年的考验,确定学生的决心于品性后,师父则会开始教导其基本仪注,或委由石室庵教导,经过一年的学习,通过后,则师父会择吉日,并报请户部,由户部开始做开设香堂之准备并通报四庵六部与学生之三帮九代,让学生晋任小香。此时方成为正式的潘家子孙。小香学生得学习待人处世应对进退之道,以及各庵堂所讲授之基本课程。
小香阶段经过三年考核,师父会考量学生的学习是否方向正确,是否忠于家门,应对进退是否合宜,若一切合乎条件,则再报请户部开设大香堂,户部同样会通报四庵六部与学生之三帮九代,择吉日帮学生晋任大香,大香阶段的弟子,可以称为储备师父,他们不仅得具备小香所学的技能与知识,主要得学习如何领帮带众,传道传法。
当师父认为,此大香弟子已备足能力,可以领帮率众时,则会以相同程序,开设开法香堂,授予弟三锁三钥与六字真言,从此後,弟子已可独当一面,接续祖师香火,收徒领帮,不论何字班辈,一见开法师父,即使是晚辈,亦不再以辈分称其弟佬或称徒孙,而直称其为”某师父”。这是对帮中能独当一面收徒领帮,延续香火者的尊重。
以现代而言,不一定得受到七年进家的限制,古时所订定的这种规矩,系因为访师访徒不易,路途太遥,或因为弟子师父工作忙碌之故,故而延长进家时间,主要是让师父徒弟皆能充分明了双方情况。寄名香堂现在几乎也不开设,仅以口头寄名与接受拜帖后即算数,且现代交通便利,所以七年进家,此规可守可不守。
辈份称呼
清帮虽为翁、钱、潘三位祖师所创,然草创之初,翁、钱二位祖师爷先后仙逝,潘祖独撑大志,与门下弟子共同订定家规法则,劝戒帮众修德论道,将一帮市井船夫,治理的有条有序满帮是良才,强调师带徒的体制,帮中大小以字辈论之,严然是个大家族,并设立家庙,凡入帮者,不论何姓,一旦入帮,均为潘家子孙,因此不仅仅是入帮会,而是入家族,且不论何字班辈,一师皆为师,一徒皆为徒,受四方长辈恩下,也使得清帮有别于其他帮派会社,师徒兄弟间感情特别亲切。
长辈的称呼:不论何帮,大一辈者,本命师与众已开法之师父,均以某师父称之;未开法大一辈之长者,则不论男女,均称为师叔;大二辈者不论为哪一帮头及是否开法,均统称为某师爷;大三辈者则不论何帮及是否开法,均称为师太;大四辈则不论何帮及是否开法,统称为太师太;大五辈本帮几乎没有,若真有那便称为祖节。
平辈的称呼:同参一师者称为亲同参,同一师爷之分系同辈,则称为同参,引进或传道帮头之同辈弟子则称为同山,其他非三帮九代帮头之同辈,称为平香。
晚辈的称呼:某师父的儿子,一律统称为小老大;徒弟或是同辈的次子或儿女,则称为少君,弟佬的儿女或徒弟,则称为法孙;法孙的徒弟或儿女,则称为少法孙;若还有以下,则称为法将。
根据青帮的「家谱」记载,青帮的辈份可分为前廿四代、后廿四代及绩廿四代派等叁个辈份接续:
前廿四代依序为清、净、道、德、文、成、佛、法、仁、伦、智、慧、本、来、自、信、元、明、兴、理、大、通、悟、学。
后廿四代为万、象、皈、依、戒、律、传、宝、化、渡、心、回、临、持、广、泰、普、门、开、放、光、照、乾、坤。
续廿四代为绪、结、昆、计、山、芮、克、勤、宣、华、转、忱、庆、兆、报、魁、宜、执、应、存、挽、香、同、流。
清帮与洪门有相当之渊源,但由于实行禅宗制度,所以与洪门中互称兄弟不同,青帮组织是拜师入帮,会众以师徒相称,崇尚“师徒如父子”。清帮组织比洪门更严密,规矩更复杂,于是也更加秘密。因此有言道:“清帮一条线,洪门一大片”。
倾向于行会性质的清帮并未如洪门般强调反清复明,但多少也认同这一思想,提倡“替天行道”。由于清帮并未积极从事反清活动,所以洪门一度将其当作叛徒,严禁洪门会员转投清帮,称“由清转洪,披红挂彩;由洪转清,剥皮抽筋。”。但为了避免冲突,两派仍多称“清洪一家”,所谓“红花绿叶白莲藕(指洪门、清帮、白莲教),三教原来是一家”。尤其清代后期,不少清帮弟子也开始反清,两派逐渐减少敌对。
青帮
青帮(正式称清帮)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帮会,雍正四年间翁岩、钱坚及潘清三人所创。徒众昔皆以运糟为业,故称粮船帮。大江南北,入帮者颇众。青帮是清初以来流行最广、影响最深远的民间秘密结社之一。
清帮主要以四庵六部作为行政管理中枢,所谓的庵,是依祖师而立的讲学堂与中央行政部门,相当于现在的府院,分别为朱寺庵、刘寺庵、黄寺庵、石室庵,这四个庵室,共通的部分便是罗祖教义传授,其余的则依祖师专长不同,而有所不同,朱寺庵的主讲师为翁祖,讲授的内容为禅学(临济宗派),以及武学(少林武学),此外下司辖兵部与刑部。刘寺庵主讲师为钱祖,讲授的则为经商交易之道与财务管理,并为工部之直辖主管机关。朱寺庵主讲师为潘祖,传授行运管理学论,教授古圣贤之道,且直接司辖史部与户部。石寺庵则为小爷仙逝后创立,主讲者为宿领帮,讲授帮规,授予新进人员义气千秋,及江湖礼节,可以说是职前训练所,另为礼部之直辖主管机关。
六部指的是吏部、礼部、户部、工部、兵部、刑部。这六部最初的主管,现在已不可考:
吏部专门编纂帮中大小事务,编写清帮史书,并将史书置于杭州家庙蔵经阁楼上,此外除了史书的工作之外,亦负责抄经管理罗祖书籍与家谱,然不幸的是咸丰四年太平天国之乱,杭州家庙遭太平军焚毁,以至於文件史料无存。
户部则负责管理人员,是清帮相当重要的人事主管部门,举凡拜帖进家,人员晋升,各方师父,均需投书予户部,由户部详列人员清册之中,最后年终综整后交予吏部,誊入家谱。
礼部则主管规矩仪注之订定与考核人员礼仪,并于每次开香堂时,主持规划与邀请各方老大到场,同时亦负责审核人员进家之三帮九代是否合乎规矩礼法,并于香堂设立时担任执堂师一职。
工部则责于各项帮中工程,如造船,维修,后勤补给,香堂搭设等工作,是清帮效率挺高的工兵小组,所有各帮维修人员,均为工部管理,并接受一般民众委任修船及其它建设工作。此外工部亦为清帮的基本会计部门,全帮所得计算与管理均为工部之责,清算后呈报刘寺庵。
兵部则为遇外敌时,统筹规划作战之部门;清帮弟子在外,难免与其他会社起些冲突,当冲突无法解决时,会先派出谈判小组,这各帮的谈判小组,归兵部管理,当事情仍无法解决有可能发生战争时,谈判小组会将问题回报与兵部,兵部则开始调动可用人力,实施战斗准备。香堂开设时,每香堂的左右护法,则由兵部派立。
刑部则为清帮的执法单位,当门下弟子犯有帮规时,各方师父会依情节轻重,回报予刑部,最后由刑部设立刑部香堂,对不肖弟子实行惩处。另外,不论开立何种香堂,门外与门内的巡堂师(内外刑堂),则由刑部派立。
传承
第一代清字辈指的是金纯,号碧峰,明末南京麒麟门外金家村人氏,乃弃官出家的僧人。金纯使用了据说是达摩老祖定下的前后四十八字作为派系,于是他的法名,便叫做“清源”。第二代静字辈有罗清,甘泉县(或甘肃省)东乡罗家庄,万历三十年赐进士,天启三年拜户部尚书,出家后法名“静清”。陈瀛,字易水,道号静海,东广西林贵县人。第三代道字辈有陆飞,字羽飞,道号为道行,广东娥素人氏。赵大官,字悟本,道号为道元,金陵霞邑人,明末进士,崇祯年曾任统兵之职。第四代翁岩、钱坚、潘清三人乃德字辈,为纪念祖师,前三字“清、静、道”清帮后代不再使用。第二十一代“大”字辈,青帮在1919年的上海召开恳谈会时记载有:步章五、吴省三、高士奎、荣华亭、张蔚斋、李春利、龚谨成、梁绍、刘登阶、张树声、赵德成、曹幼珊、袁克文、周荩臣、李琴、阮慕白、程孝周等十七名。
入门规定和阶级晋升制度
清门强调帮中伦理,任何一位欲进家门人士,必先经过重重考核,一般而言,欲进家学生得先拜帖,在拜帖中详细写明自己的家世背景,职业工作与姓名八字,然后由三帮九代开设寄名香堂,经过香堂仪式洗礼之后,仍不能算是真正清帮内人,此时称为一脚门内一脚门外,师父会在这寄名后的三年内,勤加考核,这个阶段称为师访徒三年,三年后必需由学生勤访师父三年,让师父考核其是否真有决心进家,这个阶段,称为徒访师三年,经过六年的考验,确定学生的决心于品性后,师父则会开始教导其基本仪注,或委由石室庵教导,经过一年的学习,通过后,则师父会择吉日,并报请户部,由户部开始做开设香堂之准备并通报四庵六部与学生之三帮九代,让学生晋任小香。此时方成为正式的潘家子孙。小香学生得学习待人处世应对进退之道,以及各庵堂所讲授之基本课程。
小香阶段经过三年考核,师父会考量学生的学习是否方向正确,是否忠于家门,应对进退是否合宜,若一切合乎条件,则再报请户部开设大香堂,户部同样会通报四庵六部与学生之三帮九代,择吉日帮学生晋任大香,大香阶段的弟子,可以称为储备师父,他们不仅得具备小香所学的技能与知识,主要得学习如何领帮带众,传道传法。
当师父认为,此大香弟子已备足能力,可以领帮率众时,则会以相同程序,开设开法香堂,授予弟三锁三钥与六字真言,从此後,弟子已可独当一面,接续祖师香火,收徒领帮,不论何字班辈,一见开法师父,即使是晚辈,亦不再以辈分称其弟佬或称徒孙,而直称其为”某师父”。这是对帮中能独当一面收徒领帮,延续香火者的尊重。
以现代而言,不一定得受到七年进家的限制,古时所订定的这种规矩,系因为访师访徒不易,路途太遥,或因为弟子师父工作忙碌之故,故而延长进家时间,主要是让师父徒弟皆能充分明了双方情况。寄名香堂现在几乎也不开设,仅以口头寄名与接受拜帖后即算数,且现代交通便利,所以七年进家,此规可守可不守。
辈份称呼
清帮虽为翁、钱、潘三位祖师所创,然草创之初,翁、钱二位祖师爷先后仙逝,潘祖独撑大志,与门下弟子共同订定家规法则,劝戒帮众修德论道,将一帮市井船夫,治理的有条有序满帮是良才,强调师带徒的体制,帮中大小以字辈论之,严然是个大家族,并设立家庙,凡入帮者,不论何姓,一旦入帮,均为潘家子孙,因此不仅仅是入帮会,而是入家族,且不论何字班辈,一师皆为师,一徒皆为徒,受四方长辈恩下,也使得清帮有别于其他帮派会社,师徒兄弟间感情特别亲切。
长辈的称呼:不论何帮,大一辈者,本命师与众已开法之师父,均以某师父称之;未开法大一辈之长者,则不论男女,均称为师叔;大二辈者不论为哪一帮头及是否开法,均统称为某师爷;大三辈者则不论何帮及是否开法,均称为师太;大四辈则不论何帮及是否开法,统称为太师太;大五辈本帮几乎没有,若真有那便称为祖节。
平辈的称呼:同参一师者称为亲同参,同一师爷之分系同辈,则称为同参,引进或传道帮头之同辈弟子则称为同山,其他非三帮九代帮头之同辈,称为平香。
晚辈的称呼:某师父的儿子,一律统称为小老大;徒弟或是同辈的次子或儿女,则称为少君,弟佬的儿女或徒弟,则称为法孙;法孙的徒弟或儿女,则称为少法孙;若还有以下,则称为法将。
根据青帮的「家谱」记载,青帮的辈份可分为前廿四代、后廿四代及绩廿四代派等叁个辈份接续:
前廿四代依序为清、净、道、德、文、成、佛、法、仁、伦、智、慧、本、来、自、信、元、明、兴、理、大、通、悟、学。
后廿四代为万、象、皈、依、戒、律、传、宝、化、渡、心、回、临、持、广、泰、普、门、开、放、光、照、乾、坤。
续廿四代为绪、结、昆、计、山、芮、克、勤、宣、华、转、忱、庆、兆、报、魁、宜、执、应、存、挽、香、同、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