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心思的不是别人,正是跟芸娘颇有些因缘的二皇子林晋安。他是个外表风流倜傥、内里谨慎细微的人,这源自他的身份和成长环境:当年林震威就两个儿子,都是庶出的,大家的目光不是落在大皇子就是他身上。他母亲,当年的刘夫人,是个不得宠的,无意中受孕,便把这当成了改变自己处境的机会用尽了一个女人的心思防备着来自后院各方女人的暗算这才生下了他,也母凭子贵在当年的镇南王府有了些头脸。可当年的刁夫人,也就是大皇子的生母,是个十分厉害的,她既有长子依靠,又要娘家势力依仗,便是当年高门大户出身的正妻现在的皇后娘娘也是避其锋芒的,她哪里容得下“贱婢子生的杂种”在眼皮底下蹦跶,谁知道将来是不是要跟自己儿子争宠、分权?他受暗算的次数比后来出生的那对龙凤胎还多,刘夫人也是殚精竭虑好不容易才养大他,他过的日子是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直到那对双胞胎出生,才算是勉强得喘一口气。
可双胞胎的出生也造成了一个现实:他既非长子,又非嫡子,上下不到尾,夹在中间十分为难,既不能过于优秀抢了有势力的大皇子和嫡子的风头引刁夫人和嫡母忌惮,又不能泯然众人连自己父亲也看不到。他既不能去军中经营,当年他父王自从嫡子出生,便开始有意无意的压制林思安的发展,无非就是为嫡子将来铺路,而当年北平府没出个一个“像样的读书人”,让好面子的林震威颇为恼怒,林晋安便想着走读书路子好获取他的喜爱,结果......

结果他父王造反当了皇帝。他既不能骑马打仗,又不能出谋划策、统领安定后方,当其时竟成了个废物一般的存在,也因此造成后来权力划分时,他竟半分插手不得。

他表面上风花雪月,不跟风长、嫡之争,只管做一个逍遥王爷,暗地里却迫于大皇子的威迫压力跟他颇有些牵连,眼看着大皇子这条船快要不行了——明眼人都能看出,只要有祈云在,太子的地位是稳如泰山,想要扳倒太子,就要先扳倒祈云,可要扳倒祈云,绝对不是轻易的事,至少短时间内没有可能,祈云既然交了兵权,没了最大的依仗,那么她绝不可能放任大皇子,甚至包括自己挡太子的路,她必然要在太子大婚前替他清理掉障碍,也就是说,祈云必然会在近期内对他(们)下手——

所以他想到了芸娘。芸娘掌管着北平府的财政大权,军事政要也未必不能使唤,实在是个有能力的女人,她父亲又身居高位,对现在危险处境的他不啻于救命的浮木,他若能娶得芸娘,既有了一个有力却又不会让人(太子)忌惮的外家靠山,又等于间接向太子投诚,太子一向对他胞姐言听计从,便是看在祈云面子上,也不会太留难他,可是芸娘现在的身份是公主,这等于他们是名义上的兄妹,兄妹是自然不能成亲,于是,林晋安听到秋云山打听能不能去掉女儿公主封号的事便动了心思——

于是,没过几天,有言官提出:仪和公主当初是因为要去和亲才封的公主,既然和亲不了了之,这公主的封号是否还有保留的必要呢?须知公主也是有一定的俸禄礼制,既不是天家龙子,又没有做出对这个封号应有的奉献,享受这份俸禄礼制,是否名不副实?且,仪和公主本出于北平府护国将军府,只是护国将军府内的一名管事娘子和嫡公主(祈云)的伴好,忽然与嫡公主平起平坐尊贵,是否有些不符合礼制?是否需要褫夺封号?

此事在暂时河清海晏的朝廷引起了一阵小波澜,又说某某大人言之有理,臣附和,又说仪和公主本是要去议亲的,谁料那异王如此没福分。公主既有此心,就是尽了本分,何来名不副实之说?因没有先例,竟是争议不休,只待皇帝决断罢了。

林震威因祈云能压制的缘故,对芸娘没了早先的忌惮,又想着她成了公主自然不能再在祈云府里做那等管事娘子做的事,且没了入宫为妾为婢的后顾之忧,自会随她父母回北地,或是待嫁或是怎样都好——主要是怕贸贸然褫夺封号,祈云生出疑心不知道又要起什么妖蛾子,心内竟是不同意的,只觉得那言官真他娘的多事,以后不能升这种人。可怜那言官,竟因为此事被林震威从此列入了黑名单,绝了升官发财的道路,要他知道恐怕得哭死。

皇帝好奇祈云的反应,心内虽有了计较,却抛了句模棱两可的“再议”让众人去琢磨。他明面不置可否,皇后却态度坚决地表示了不同意。

皇后自然不是皇帝那般芸娘如何如何心思,她考虑的事情,都是从祈云、太子身上出发的。先前皇帝一肚子不知道什么心思要芸娘去和亲她已经一肚子火,只是当时形势不由人,她亦不是那种风风火火的暴躁女人,暂时忍气吞声罢了。好不容易此事了了,祈云不用伤膀臂,她亦不管祈云对芸娘是真情假意虚虚实实,她只想着若她真个不嫁,好歹有个人作伴,两人若是姐妹,住在一起也恰到,旁人说不得什么——这却是与皇帝的想法相反了,这便是男人与女人思考方式的不同。她对芸娘也颇有怜爱之意,既然祈云愿意护着她、跟她要好,她也愿当助力,跟皇帝表示:需要人家,便封人家公主,不需要了,便褫夺人家封号,这叫天下人怎么看待皇家?难道让天下人指责陛下无情义?提出这个意见的人根本没考虑到陛下的处境和身份,这样的人,真该杖责,以儆效尤。

“云儿喜欢她,陛下亦颇为怜爱,平白多一个乖巧聪明的女儿,陛下何乐而不为?”皇后那样说。皇帝以为这是祈云的意思,因为契合了内心想法,就表示同意了,第二□□堂上就有了“仪和公主聪慧良善,朕和皇后皆十分欢喜,此事莫要再提”的发话。

因此事并不涉及自身利益,帝后又发话了,竟是没人再不识趣地置喙。此事表面看,只是某位“出于本分”的言官提出的诸多建议、意见中的一件不打眼的事,之所以引起波澜,无非是关系到护国将军,又因为帝后发话不了了之,故而并没有人深究其中缘由,看出里面大有深意的是卫皇后。

卫皇后是个细心聪明的人,一个公主的位分,并不会妨碍谁利益、前途——像二公主这种喜欢赌气的蠢货则不论——那到底谁要拿她作筏子?卫皇后是个记性很好的人,于是,思绪那么千回百转以后,她就想起了芸娘初到北平府镇南王府各方人马粉墨登场演的那出大戏——

如果芸娘解除了公主身份,再出一些“私相授受”的丑闻——之所以说再,是因为曾经的北平王府上演过——而出丑闻的对象是皇家人,皇家为了粉饰太平,只能让两人成亲;又或者说,有了先前种种,然后出了丑闻,皇家为了粉饰太平,也只能顺着以往铺下的台阶下:解除芸娘的公主身份,又或是移到那支偏远的旁支然后让两人“亲上加亲”;不惜再歹毒一点猜想:如果芸娘是公主,再跟皇家人出一些“私相授受”的丑闻,那结局只有一个:芸娘死。毕竟芸娘并不是真的皇家人,两相权衡,牺牲的自然是她——无论哪种可能,定然是为了某个不可告人的目的。所以,皇后就让祈云下手为强了——不管设想真假,总归未雨绸缪。

于是不日京师便有了个桃色流言,疯传得厉害,竟是风流倜傥、英俊潇洒,在京师十分受夫人小姐们喜欢的二皇子在西城候宴饮误撞了西城候小姐的闺阁,也有说是二皇子酒醉走错了地方冲撞了正在换衫的西城侯府小姐,穆小姐受惊,竟是一病不起。此事太子、大皇子及诸多官员亲眼所见,竟是掩饰不得,皇家为了两家颜面,由皇后亲下懿旨赐婚,令二人择吉日完婚——

甭管大家心里怎么想,明面没有不交口称赞的:二皇子英俊潇洒,穆小姐娇俏柔美,没听承天监监首程云天大人也说了吗,两人八字是天作之合?西城候夫妇也得意洋洋,满心欢喜,这都多亏了大皇子,他们以后也是皇亲国戚了,虽然名声不好听,可皇后懿旨都下了,谁还敢说三道四,那不过是妒忌罢了

大皇子也满意,林晋安想抱太子大腿,那也得看他答应不答应。他这个弟弟啊,心眼可真多,吃着他这碗,却又想太子祈云那碗,想娶秋云娘,呵呵,那便如你所愿,给你一个泼妇好了,就算是孤给你的一点警告吧!

二皇子人前镇静,心内呕得要死:穆家是个什么东西,穆柔又是个什么东西,竟然敢算计他?他还不知道大皇子已经知晓了他的算盘,只道是西城候府想攀附自己顺带推销自己嫁不出去的女儿而设的局,气得摔了一屋子东西,想到自己即将要娶穆柔这种名声烂到臭水渠的泼妇,他感觉就像吃了一只死苍蝇,满心作呕。

他是个心机深沉的,发泄完怒气,又吩咐宫人悄然收拾,谁也不准走漏风声。可他的宫人嘴巴严,也扛不住祈云耳目多,听闻汇报后跟芸娘笑说:看吧,哪需要自己出手,随便透个风声给大皇兄,他自会收拾他。我们只需作壁上观。

芸娘娇笑着掂了一块新鲜出炉的糕点塞入她嘴巴,“是是是,借刀杀人这种把戏,将军用得最顺手了。”

祈云吞下,顺势抓住那只手把她拽抱到怀里,头枕在她肩窝嗅着她的馨香,笑道:暗渡陈仓我也在行啊。

芸娘:.....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