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了葡萄牙使团后,周重就立刻督促总督府治下的造船厂加快速度建造军舰,特别是那种新型的瓦伦战舰,这种战舰已经通过了水师的测试,并且得到了水师上下的一致好评,甚至连那些被俘的葡萄牙人,也对这种战舰赞不绝口,因此周重已经开始对手下水师进行搬装,日后瓦伦战舰将成为大明水师的标准战舰。
除了战舰之外,四海总督府在得到正德皇帝的同意后,立刻开始对水师进行扩编,毕竟现在总督府治下的海域越来越大,光靠原来的那点水师根本不够,所以周重经过仔细的考察之后,决定将水师扩张为三支舰队。
其中第一支舰队名叫东海舰队,主要游弋在双屿港以北的大明海域,这片海域相对比较平静,特别是在朝鲜内附,倭国内乱的前提下,更是没有多少事情可做,顶多也就是救助一下海上遇难的商船,顺便协助沿海的州府维持治安,并不是用来对外作战的舰队。
第二支舰队名叫南海舰队,这支舰队的作用与东海舰队一样,只不过管理海域变成了双屿港之南,海南岛与吕宋岛之北的广大海域,这两只舰队都是大明的内海舰队,并不需要装备太过精良的战舰和武器,使用的都是以前四海水师退下来的老战船。
除了上面的两支内海舰队外,剩下的这支舰队才是周重真正的杀手锏,这支舰队就是他花费了大量心血,同时也集中了所有水师精锐的南洋舰队。
现在周重虽然占据了马六甲和旧港,堵死了葡萄牙人进入南洋的通道,但是南洋的大部分地区都还处于当地土人的统治之中,各个小国彼此争斗不休,而且这些小国的土人几乎都像旧港的那些土人一样,一个个又懒又蠢,若不是南洋这里物产丰富的话,恐怕他们早就因为自己的懒惰饿死了。
大明国内天灾不断,每年光是大大小小的天灾加在一起,就足够朝堂上的众臣头痛的,毕竟只要是遇到天灾,就需要进行调集各种物资救灾,这些物资不但包括粮食,有时还包括衣物、农具、种子等等,这些开销加在一起,早已经让大明的财政不堪重负了。
但是现在却大不一样了,自从之前河南洛阳一带的水灾使用了移民之法,并且那些移民还在台湾、马六甲等地生活的很好,这使得大明官员在处理各种天灾之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迁移灾民,毕竟只要灾民少了,需要的救灾的物资自然也就少了,更不用担心灾民因为饥饿而造反,可谓是一举数得,而且灾民的迁移费用大部分也是由四海总督府支付,当地的官府只需要派出官吏组织迁移就行了,所以现在大明各地只要有一天灾,大地上立刻就会出现长长的迁移队伍。
每年最少数十万的灾民迁移出来,周重自然要给这些灾民找到安置的地方,台湾府那边的地方虽大,但是随着这两年的迁移,台湾那边最好的平原已经被先到的灾民用完了,剩下的大都是山地或密林,想要开辟为居住的地方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且周重觉得与其花大力气开山砍树,不如再去寻找另外一些更好的地方,比如南洋那里的各个海岛,虽说那里天气炎热了一些,但是却物产丰富,土地也十分的肥沃,最适合种植水稻或甘蔗,有这样的好地方不去占,周重自己都觉得对不起那些灾民。
不过现在南洋的那些海岛还都掌握在那些又懒又蠢的土人手中,为了让他们心悦诚服的把土地让给那些大明来的可怜灾民,所以周重觉得有必要对那些土人进行“劝说”,所以他就成立了南洋舰队,整个舰队不但拥有最好的战舰,同时也拥有数量庞大的陆战队,他们就是“劝说”南洋土人的主要力量。
对于这支南洋舰队,周重可谓是费尽了心思,整个舰队共有主力战舰一百二十艘,辅助战船无数,总兵力达到了四万余人,分为四支分舰队,分别由四个海军将领统率,而且他们四人直接向周重这个总督负责,毕竟如此强大的一支力量,周重不放心将它交给任何人。
三大舰队的组建,特别是南洋舰队的组建,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而且一支舰队的组建,并不仅仅只是人员与战舰到位后就能成军的,之后还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训练,训练之后还需要进行实战演练,使得整个舰队进入磨合期,只有经过磨合期后,整个舰队才会形成自己的作战方式与精神,这时才可以称之为舰队。
周重之前已经为组建舰队做了大量的准备,比如需要的战舰早已经在各地的船厂里开工建造,估计最迟三个月,最后的一批战舰就可以建造完成,只不过三大舰队的海军士兵却还远没有招齐。
其中东海与南海舰队主要是防守大明沿海之用,平时也协助市舶司对船只进行收税,商船遇到危险时,他们也会参加救援,至于作战训练他们也会参加,但这并不是他们的主要任务,所以对人员的要求也就不是特别的高,比如以前水师淘汰下来的一些老弱伤残,只要还能上船的,都被安排在这两支舰队中,另外周重还从沿海的渔民中挑选了一批青壮,经过前期的培训后,也补充进两支舰队之中。
相比之下,南洋舰队对人员的要求可就高多了,毕竟这支舰队主要就是用来作战的,而且在周重的计划中,攻略南洋只是对南洋舰队的前期实战训练,等到南洋平定之后,他会以南洋舰队为甚至,再分出两支或三支舰队,这些舰队或向东或向西,帮助大明在海外开疆拓土,迎战所有敢于挑战大明的竞争者。
南洋舰队共需要四万人,这个数字对欧洲那些小国来说,简直有些不可思议,毕竟这仅仅只是一支舰队,要知道葡萄牙人派往印度的舰队,加在一起也不过才两三千人,就这已经消耗了葡萄牙王国的近半力量,所以四万人舰队对于他们来说,简直无法想像。
但是对于大明这样一个人口逼近两亿的国家来说,四万人简直不值一提,甚至周重根本不必特别费心,他只需要在沿海各地张贴出榜文,然后标明一个士卒每月的军饷,以及刚入伍就能领到一笔数额不小的安家费,自然会有无数贫穷的年轻人蜂拥而来,争抢着想要加入南洋舰队,虽然他们明知道打仗是会死人的,但是贫穷和饥饿面前,这些人自己都觉得自己这条命并不怎么值钱。
不过南洋舰队将是大明未来海上的主战力量,所以对人员的要求可不是一般的高,比如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身体强健并且懂得水性,最好是那些从小在海边长大的渔家子弟,毕竟这些人早就习惯了海上的生活,也懂得一些操船的技巧,是海军士兵最好的人选。
上面的那些只是对普通士兵的要求,另外除了这些普通的士兵外,周重还要求招收一批识字,最好是懂得算学或天文学的士兵,毕竟海军是个技术性的兵种,不但需要会打仗的普通士兵,同时还需要记录航线、绘制海图、辨别方向等等,这些都不是普通士兵可以胜任的,所以周重计划招收一些识字的士兵,然后对他们进行统一的培训,使得这些人掌握海军航行时必须掌握的知识,成为海军中重要的辅助人才。
当然想要招收识字的人加入海军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毕竟这个时代的人对军队都带着几分鄙视,甚至还有“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谚语,若非周重的海军军饷丰厚的话,也不会有那么多人报名,但是大明这个时代,识字的人本来就是少数,而且一般识字的人都不是很穷,所以根本没必要冒着生命危险加入军队。
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周重的招兵告示贴出去后,沿海各地参加普通海军的人很快就招齐了,只要他们能够在训练中坚持下来,那就能成为一名正式的南洋海军。但是那个招收识字之人的技术兵种,却是很长时间都是无人报名,据征兵的人说,虽然偶尔有人前来询问这个技术兵种,但是当他们解释了一下后,那些询问的人却是转向就走,根本就不愿意报名。
对于这种情况,周重一开始认为自己给出的军饷不够,虽然技术兵种的军饷已经是普通士兵的两倍了,但是他最后还是一咬牙,再次将技术兵种的军饷提高到普通士兵的三倍,要知道南洋舰队的军饷本来就高,现在提高到三倍,那可是比大明七品知县的俸禄还要高,这对于普通人来说,绝对有着不小的吸引力。
但是让周重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的是,就算是他提高了军饷,可是最后应征的人还是寥寥无几,就在他百思不得其解时,焦芳却是笑着找到他,指出他在征兵时犯下的一个大错误。RS
除了战舰之外,四海总督府在得到正德皇帝的同意后,立刻开始对水师进行扩编,毕竟现在总督府治下的海域越来越大,光靠原来的那点水师根本不够,所以周重经过仔细的考察之后,决定将水师扩张为三支舰队。
其中第一支舰队名叫东海舰队,主要游弋在双屿港以北的大明海域,这片海域相对比较平静,特别是在朝鲜内附,倭国内乱的前提下,更是没有多少事情可做,顶多也就是救助一下海上遇难的商船,顺便协助沿海的州府维持治安,并不是用来对外作战的舰队。
第二支舰队名叫南海舰队,这支舰队的作用与东海舰队一样,只不过管理海域变成了双屿港之南,海南岛与吕宋岛之北的广大海域,这两只舰队都是大明的内海舰队,并不需要装备太过精良的战舰和武器,使用的都是以前四海水师退下来的老战船。
除了上面的两支内海舰队外,剩下的这支舰队才是周重真正的杀手锏,这支舰队就是他花费了大量心血,同时也集中了所有水师精锐的南洋舰队。
现在周重虽然占据了马六甲和旧港,堵死了葡萄牙人进入南洋的通道,但是南洋的大部分地区都还处于当地土人的统治之中,各个小国彼此争斗不休,而且这些小国的土人几乎都像旧港的那些土人一样,一个个又懒又蠢,若不是南洋这里物产丰富的话,恐怕他们早就因为自己的懒惰饿死了。
大明国内天灾不断,每年光是大大小小的天灾加在一起,就足够朝堂上的众臣头痛的,毕竟只要是遇到天灾,就需要进行调集各种物资救灾,这些物资不但包括粮食,有时还包括衣物、农具、种子等等,这些开销加在一起,早已经让大明的财政不堪重负了。
但是现在却大不一样了,自从之前河南洛阳一带的水灾使用了移民之法,并且那些移民还在台湾、马六甲等地生活的很好,这使得大明官员在处理各种天灾之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迁移灾民,毕竟只要灾民少了,需要的救灾的物资自然也就少了,更不用担心灾民因为饥饿而造反,可谓是一举数得,而且灾民的迁移费用大部分也是由四海总督府支付,当地的官府只需要派出官吏组织迁移就行了,所以现在大明各地只要有一天灾,大地上立刻就会出现长长的迁移队伍。
每年最少数十万的灾民迁移出来,周重自然要给这些灾民找到安置的地方,台湾府那边的地方虽大,但是随着这两年的迁移,台湾那边最好的平原已经被先到的灾民用完了,剩下的大都是山地或密林,想要开辟为居住的地方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且周重觉得与其花大力气开山砍树,不如再去寻找另外一些更好的地方,比如南洋那里的各个海岛,虽说那里天气炎热了一些,但是却物产丰富,土地也十分的肥沃,最适合种植水稻或甘蔗,有这样的好地方不去占,周重自己都觉得对不起那些灾民。
不过现在南洋的那些海岛还都掌握在那些又懒又蠢的土人手中,为了让他们心悦诚服的把土地让给那些大明来的可怜灾民,所以周重觉得有必要对那些土人进行“劝说”,所以他就成立了南洋舰队,整个舰队不但拥有最好的战舰,同时也拥有数量庞大的陆战队,他们就是“劝说”南洋土人的主要力量。
对于这支南洋舰队,周重可谓是费尽了心思,整个舰队共有主力战舰一百二十艘,辅助战船无数,总兵力达到了四万余人,分为四支分舰队,分别由四个海军将领统率,而且他们四人直接向周重这个总督负责,毕竟如此强大的一支力量,周重不放心将它交给任何人。
三大舰队的组建,特别是南洋舰队的组建,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而且一支舰队的组建,并不仅仅只是人员与战舰到位后就能成军的,之后还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训练,训练之后还需要进行实战演练,使得整个舰队进入磨合期,只有经过磨合期后,整个舰队才会形成自己的作战方式与精神,这时才可以称之为舰队。
周重之前已经为组建舰队做了大量的准备,比如需要的战舰早已经在各地的船厂里开工建造,估计最迟三个月,最后的一批战舰就可以建造完成,只不过三大舰队的海军士兵却还远没有招齐。
其中东海与南海舰队主要是防守大明沿海之用,平时也协助市舶司对船只进行收税,商船遇到危险时,他们也会参加救援,至于作战训练他们也会参加,但这并不是他们的主要任务,所以对人员的要求也就不是特别的高,比如以前水师淘汰下来的一些老弱伤残,只要还能上船的,都被安排在这两支舰队中,另外周重还从沿海的渔民中挑选了一批青壮,经过前期的培训后,也补充进两支舰队之中。
相比之下,南洋舰队对人员的要求可就高多了,毕竟这支舰队主要就是用来作战的,而且在周重的计划中,攻略南洋只是对南洋舰队的前期实战训练,等到南洋平定之后,他会以南洋舰队为甚至,再分出两支或三支舰队,这些舰队或向东或向西,帮助大明在海外开疆拓土,迎战所有敢于挑战大明的竞争者。
南洋舰队共需要四万人,这个数字对欧洲那些小国来说,简直有些不可思议,毕竟这仅仅只是一支舰队,要知道葡萄牙人派往印度的舰队,加在一起也不过才两三千人,就这已经消耗了葡萄牙王国的近半力量,所以四万人舰队对于他们来说,简直无法想像。
但是对于大明这样一个人口逼近两亿的国家来说,四万人简直不值一提,甚至周重根本不必特别费心,他只需要在沿海各地张贴出榜文,然后标明一个士卒每月的军饷,以及刚入伍就能领到一笔数额不小的安家费,自然会有无数贫穷的年轻人蜂拥而来,争抢着想要加入南洋舰队,虽然他们明知道打仗是会死人的,但是贫穷和饥饿面前,这些人自己都觉得自己这条命并不怎么值钱。
不过南洋舰队将是大明未来海上的主战力量,所以对人员的要求可不是一般的高,比如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身体强健并且懂得水性,最好是那些从小在海边长大的渔家子弟,毕竟这些人早就习惯了海上的生活,也懂得一些操船的技巧,是海军士兵最好的人选。
上面的那些只是对普通士兵的要求,另外除了这些普通的士兵外,周重还要求招收一批识字,最好是懂得算学或天文学的士兵,毕竟海军是个技术性的兵种,不但需要会打仗的普通士兵,同时还需要记录航线、绘制海图、辨别方向等等,这些都不是普通士兵可以胜任的,所以周重计划招收一些识字的士兵,然后对他们进行统一的培训,使得这些人掌握海军航行时必须掌握的知识,成为海军中重要的辅助人才。
当然想要招收识字的人加入海军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毕竟这个时代的人对军队都带着几分鄙视,甚至还有“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谚语,若非周重的海军军饷丰厚的话,也不会有那么多人报名,但是大明这个时代,识字的人本来就是少数,而且一般识字的人都不是很穷,所以根本没必要冒着生命危险加入军队。
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周重的招兵告示贴出去后,沿海各地参加普通海军的人很快就招齐了,只要他们能够在训练中坚持下来,那就能成为一名正式的南洋海军。但是那个招收识字之人的技术兵种,却是很长时间都是无人报名,据征兵的人说,虽然偶尔有人前来询问这个技术兵种,但是当他们解释了一下后,那些询问的人却是转向就走,根本就不愿意报名。
对于这种情况,周重一开始认为自己给出的军饷不够,虽然技术兵种的军饷已经是普通士兵的两倍了,但是他最后还是一咬牙,再次将技术兵种的军饷提高到普通士兵的三倍,要知道南洋舰队的军饷本来就高,现在提高到三倍,那可是比大明七品知县的俸禄还要高,这对于普通人来说,绝对有着不小的吸引力。
但是让周重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的是,就算是他提高了军饷,可是最后应征的人还是寥寥无几,就在他百思不得其解时,焦芳却是笑着找到他,指出他在征兵时犯下的一个大错误。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