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 奇才(2)
183 奇才(2)
(今早以为定时发送了,结果根本没上传,182标题弄错了,妹纸多担待,连发两章。)
评定时间虽定为两炷香,不到一炷香,五位主考官都给出了自己的评分。
一旁候着的吴相中等几位大人,将五位主考官的评分一一登录在册,作出最后的评定成绩,又呈给了当今圣上育成帝。
育成帝眯着眼睛瞧这些考生的成绩,扫了几眼,又递给旁边的温书。
拔得头筹的是一个迄今为止都没听过的考生,在一干风头正劲的考生中,他可算是最不起眼的一个人。
但就是这个人,一下子拿到了四位主考官的十分。
为了保证考核的公正,考生答完卷后,便用事先放在案头的粘纸贴在姓名和号码处,所以就连主考官,事先也不知道答卷是哪个人的。
离公布成绩进行第二回合的考核还有一段时间,五位主考官就方才一回合的考核,展开了讨论。
“崔大人,这个叫乌冬的考生,你可有印象?”傅老率先问道。
崔永复是这届杏林盛会的总主考官,与这些考生打的交道最多,对他们的情况也最为了解。像这样的问题,由崔永复来回答准没错。
“乌冬,吉山梅州人,二十六岁,据闻他六岁还不会说话,智力有缺陷。但六岁过后,越发聪明伶俐。八岁就能辩驳一百味草药,十岁就能为人开方断症。十五岁的时候。就已经是梅州远近闻名的名医。”
“哦?”这个叫乌冬的考生经历倒颇为传奇。
温书也来了兴致,在方才的阅卷中,她一共给出了三个十分。这个乌冬。应该就是那三位考生之一。
将那三份答卷的内容回顾了一遍,温书顿然笑了。
何止传奇,这个考生简直就聪明得不得了,还会耍一些小滑头。滑头耍得恰到好处,不会令人生厌,反而觉得这个考生有趣得紧。
温书很好奇,像这样一个善于展现自己才能、在关键时刻发力的考生。为何直到现在都是籍籍无名?至少在这一干才能辈出的考生中,他几乎完全被人给遗忘了。
“那这位乌姓考生在复试和会试中的表现如何?”迟老御医接口道。
“四平八稳、中规中矩。”
“这就怪了。”傅老越发不能理解了,还是说。这个考生只是在这一个环节表现得尤为突出,因为考题很对他胃口的缘故?
温书却暗自摇头。
大尧的杏林盛会,她可是慕名已久了,其过程之复杂艰辛。考试环节之疑难繁复。难倒多少医中好手?
何况今年的杏林盛会,在大尧皇帝和总主考官崔永复大力促成和提倡下,说是花样百出也不为过。能够经住重重考验,走到这一关来的人,又岂会是四平八稳、中规中矩之人?
能走到这一步的,多是两种人。
一种是心性澄明,对医术怀着无限的热忱和执着。虽然没有鬼才,却头脑清晰、心性坚韧。
第二种是敛尽光华。大智若愚之人。只在最关键最重要的时刻绽放光华,那一瞬间的光华。就已经能够让他光芒万丈。
没想到杏林盛会中还有这样的人物,大尧的医坛真是了不起。
“不过他的回答还真是妙,我原本并不知道这圆梦汤是什么东西,可被他这么一说,却觉得只该如此解释。”傅老对这年轻人可是赞叹有加。
“我也这么认为,他能找到这么一个着眼点,确实让人惊奇。”崔永复也毫不吝啬赞美之词,然而温书猜想,崔永复这会儿心里可能不太痛快。
有这样一个好苗子隐身在杏林苑中,他这“神断”居然没有看出来,可不让他郁闷吗?
“温大夫,有没有人说你笑得很坏?”崔永复仿佛察觉到了温书的目光,忽的回过头来问道。
温书摸摸鼻子,“有吗?呵呵!好像确实有点。”
“你刚才可是在想崔某的糗事?”崔永复本就喜欢开开年轻人的玩笑,这小温大夫也没什么来使的架子,观点鲜明,评论也很中肯,常常是一针见血,他还真想看看这温大夫在想他什么。
他猜,一定不是什么好事。皇上也说了,大杨的这位女神医,有时候看着白,其实狡猾得像只狐狸。
“确实在想崔大人的事。”
“哦?”
“听闻崔大人是一语断前程的神断?”
“崔某不敢自称神断,只有偶尔闲暇之余,找点乐子罢了。”
“可惜了,崔大人竟然漏掉了这么个人才,我方才想的便是这个。”温书耸肩,一副我非常诚实的样子,看得崔永复直揉眉。
“温大夫知道的事还真不少。”崔永复有些咬牙切齿,她关注的焦点到底在哪里!
“我知道的确实不少,譬如这位莫医王,温某也久仰他的大名了。”温书看向簿册的第二行,莫龙根,在乌冬之下,三个十分。
这样的成绩,一般人肯定很满足了,或许会高兴得晕倒。三个十分,意味着可以直接问鼎三金。只不过,这个人是医王莫龙根,他老人家也会有屈居人下的一天,恐怕让不少人唏嘘万分。
虽然在复试中,路曼声也曾在所有五+得主之上,但那次考试毕竟不算是真正的医术较量,其结果也远远没有殿试来得重要严苛。通常被尊为医王的人,对胜利总有一种近乎热切地执着。
“乌冬和莫医王的答卷,温大夫更欣赏哪一篇?”
“乌冬的答卷,幽默风趣又智慧无穷,不但自己回答得欢喜,让我们一干主考官给分也给得畅快。莫医王的回答,深沉大气周密严谨,让人受益匪浅感慨良多。若硬是在这两人之中分个高下,我也分不出来。”
育成帝不乐意了,“小温大夫太聪明,总不干得罪人之事。”
这意思就是温书定得说出一个来了,连给她撇清干系的机会都不给,这个大尧皇帝,真不好说话啊。之前的客气呢,泱泱医术大国的气度呢?
“乌冬和莫医王的答卷可说是难分高下、完美无缺。只是比起十全十美,十全九美也不错。若真要我说,我更青睐这一篇——”
“……”(未完待续。。)
(今早以为定时发送了,结果根本没上传,182标题弄错了,妹纸多担待,连发两章。)
评定时间虽定为两炷香,不到一炷香,五位主考官都给出了自己的评分。
一旁候着的吴相中等几位大人,将五位主考官的评分一一登录在册,作出最后的评定成绩,又呈给了当今圣上育成帝。
育成帝眯着眼睛瞧这些考生的成绩,扫了几眼,又递给旁边的温书。
拔得头筹的是一个迄今为止都没听过的考生,在一干风头正劲的考生中,他可算是最不起眼的一个人。
但就是这个人,一下子拿到了四位主考官的十分。
为了保证考核的公正,考生答完卷后,便用事先放在案头的粘纸贴在姓名和号码处,所以就连主考官,事先也不知道答卷是哪个人的。
离公布成绩进行第二回合的考核还有一段时间,五位主考官就方才一回合的考核,展开了讨论。
“崔大人,这个叫乌冬的考生,你可有印象?”傅老率先问道。
崔永复是这届杏林盛会的总主考官,与这些考生打的交道最多,对他们的情况也最为了解。像这样的问题,由崔永复来回答准没错。
“乌冬,吉山梅州人,二十六岁,据闻他六岁还不会说话,智力有缺陷。但六岁过后,越发聪明伶俐。八岁就能辩驳一百味草药,十岁就能为人开方断症。十五岁的时候。就已经是梅州远近闻名的名医。”
“哦?”这个叫乌冬的考生经历倒颇为传奇。
温书也来了兴致,在方才的阅卷中,她一共给出了三个十分。这个乌冬。应该就是那三位考生之一。
将那三份答卷的内容回顾了一遍,温书顿然笑了。
何止传奇,这个考生简直就聪明得不得了,还会耍一些小滑头。滑头耍得恰到好处,不会令人生厌,反而觉得这个考生有趣得紧。
温书很好奇,像这样一个善于展现自己才能、在关键时刻发力的考生。为何直到现在都是籍籍无名?至少在这一干才能辈出的考生中,他几乎完全被人给遗忘了。
“那这位乌姓考生在复试和会试中的表现如何?”迟老御医接口道。
“四平八稳、中规中矩。”
“这就怪了。”傅老越发不能理解了,还是说。这个考生只是在这一个环节表现得尤为突出,因为考题很对他胃口的缘故?
温书却暗自摇头。
大尧的杏林盛会,她可是慕名已久了,其过程之复杂艰辛。考试环节之疑难繁复。难倒多少医中好手?
何况今年的杏林盛会,在大尧皇帝和总主考官崔永复大力促成和提倡下,说是花样百出也不为过。能够经住重重考验,走到这一关来的人,又岂会是四平八稳、中规中矩之人?
能走到这一步的,多是两种人。
一种是心性澄明,对医术怀着无限的热忱和执着。虽然没有鬼才,却头脑清晰、心性坚韧。
第二种是敛尽光华。大智若愚之人。只在最关键最重要的时刻绽放光华,那一瞬间的光华。就已经能够让他光芒万丈。
没想到杏林盛会中还有这样的人物,大尧的医坛真是了不起。
“不过他的回答还真是妙,我原本并不知道这圆梦汤是什么东西,可被他这么一说,却觉得只该如此解释。”傅老对这年轻人可是赞叹有加。
“我也这么认为,他能找到这么一个着眼点,确实让人惊奇。”崔永复也毫不吝啬赞美之词,然而温书猜想,崔永复这会儿心里可能不太痛快。
有这样一个好苗子隐身在杏林苑中,他这“神断”居然没有看出来,可不让他郁闷吗?
“温大夫,有没有人说你笑得很坏?”崔永复仿佛察觉到了温书的目光,忽的回过头来问道。
温书摸摸鼻子,“有吗?呵呵!好像确实有点。”
“你刚才可是在想崔某的糗事?”崔永复本就喜欢开开年轻人的玩笑,这小温大夫也没什么来使的架子,观点鲜明,评论也很中肯,常常是一针见血,他还真想看看这温大夫在想他什么。
他猜,一定不是什么好事。皇上也说了,大杨的这位女神医,有时候看着白,其实狡猾得像只狐狸。
“确实在想崔大人的事。”
“哦?”
“听闻崔大人是一语断前程的神断?”
“崔某不敢自称神断,只有偶尔闲暇之余,找点乐子罢了。”
“可惜了,崔大人竟然漏掉了这么个人才,我方才想的便是这个。”温书耸肩,一副我非常诚实的样子,看得崔永复直揉眉。
“温大夫知道的事还真不少。”崔永复有些咬牙切齿,她关注的焦点到底在哪里!
“我知道的确实不少,譬如这位莫医王,温某也久仰他的大名了。”温书看向簿册的第二行,莫龙根,在乌冬之下,三个十分。
这样的成绩,一般人肯定很满足了,或许会高兴得晕倒。三个十分,意味着可以直接问鼎三金。只不过,这个人是医王莫龙根,他老人家也会有屈居人下的一天,恐怕让不少人唏嘘万分。
虽然在复试中,路曼声也曾在所有五+得主之上,但那次考试毕竟不算是真正的医术较量,其结果也远远没有殿试来得重要严苛。通常被尊为医王的人,对胜利总有一种近乎热切地执着。
“乌冬和莫医王的答卷,温大夫更欣赏哪一篇?”
“乌冬的答卷,幽默风趣又智慧无穷,不但自己回答得欢喜,让我们一干主考官给分也给得畅快。莫医王的回答,深沉大气周密严谨,让人受益匪浅感慨良多。若硬是在这两人之中分个高下,我也分不出来。”
育成帝不乐意了,“小温大夫太聪明,总不干得罪人之事。”
这意思就是温书定得说出一个来了,连给她撇清干系的机会都不给,这个大尧皇帝,真不好说话啊。之前的客气呢,泱泱医术大国的气度呢?
“乌冬和莫医王的答卷可说是难分高下、完美无缺。只是比起十全十美,十全九美也不错。若真要我说,我更青睐这一篇——”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