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联军其实也没有眼睁睁看着,他们其实也想办法阻止过,但是没用。
因为联军装备的火绳枪无论射程、射速还是射击精度,都遭到了明军装备的步枪的全面碾压,所以光靠步兵又或者骑兵出击,根本就打不过明军。
可如果带上炮兵的话,行动又太迟缓,时间上来不及。
所以最终,欧洲联军只能看着明军骑兵大摇大摆的从防线通过。
刚开始时,欧洲联军的那些国王、亲王以及公爵还没太把这事放在心上,因为他们觉得明军就算从阿斯特拉罕防线穿行过去,也是没有什么卵用,因为在他们身后的方圆上千里的区域内都已经被坚壁清野,明军不可能获得任何物资补给。
所以要不了多长时间,明军就会因为后勤告磬而崩溃。
但是很快,欧洲联军的头头脑脑们的幻想就被现实击碎。
因为来自罗马教皇国的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传到了阿斯特拉罕,跟着这个让人震惊的消息一同到达的,还有各个国家的命令,要求前线军队立刻撤兵回国,甚至就连太阳王路易十四也接到了首相马扎然及太后的急信。
然而,路易十四却还是有些不甘心。
“不,不能退兵,我们不能轻易退兵。”
路易十四仍旧试图阻止各个国家撤兵回国。
“路易十四,事到如今你还对东征抱着不切实际的幻想?”急着撤兵的莫洛左夫极为生气的说道,“明军都已经打到了罗马,往北翻过阿尔卑斯山就是巴黎,你们法兰西的老巢都快要让明军给抄了,你还不肯退兵吗?”
“你这是夸大。”路易十四愤然道,“攻击罗马的明军只有几万人,甚至就连占领教皇国都做不到,更不用说翻越阿尔卑斯山占领巴黎,所以法兰西是安全的,各位的国家也都是安全的,我们不要被表面的困难所吓到,坚持住,只要我们能够坚持住,此次东征的胜利一定会属于我们十字军……”
然而话音未落就被一个声音打断。
英军主帅理查德早就不想打仗了,这时候就再也按捺不住跳出来。
“够了,你们法兰西想要接着打,就尽管接着打好了,但是我们英格兰必须退兵了,此次攻击罗马的除了有大明的陆军之外,还有大明朝的海军!”
“相比大明的陆军,大明的海军才更可怕,所以英格兰非常危险。”
顿了顿,理查德又接着说:“所以,我必须得带着新军尽快返回英格兰,我们必须保证英格兰议会以及护国主的安全。”
理查德的发言得到了不少人的拥护。
到了这,欧洲联军就正式出现分裂。
第二天的一大清早,俄军与英军率先撤兵。
紧接着,波兰军队、波希米亚军队、萨克森军队也纷纷跟着撤兵。
一周后,仍然留在阿斯特拉罕防线的就只有法兰西军以及瑞典军,路易十四和卡尔十世不甘心失败,两人一合计决定合兵一处,冒险发动一次进攻,看看有没有机会奇袭获胜,如果有机会就接着往东打,如果没有机会,再撤兵回国也不迟。
于是在某天的晚上,由法兰西孔代亲王率领2万法兰西骑兵加5千瑞典骑兵所组成的骑兵联合兵团,率先出兵,路易十四和卡尔十四亲率10万法兰西步兵外加5万瑞典步兵随后跟进,向留守吉尔吉斯大草原的明军发动奇袭。
留守吉尔吉斯大草原的是大明陆军骑6师。
骑6师师长是李年,但是坐镇指挥的是李岩。
明军有着严格的斥候骑兵制度,所以法兰西骑兵和瑞典骑兵的动向很快就被明军的斥候骑兵所侦知。
李岩接到报告之后,立刻定下诱敌深入之计。
于是乎,一出“仓促迎战”“不支溃退”的好戏开始上演。
为了尽可能的将戏演逼真,李岩甚至不惜命令仆从部落丢弃牛羊牲口。
法兰西骑兵和瑞典骑兵组成的前锋兵团“旗开得胜”,路易十四和卡尔十世顿时大受鼓舞,当即率领大军发起了追击。
这一追,就追了一千多里。
直接从吉尔吉斯草原追到了哈萨克草原深处。
也是到了这个时候,路易十四和卡尔十世终于意识到不对,主要是之前抢到的牛羊牲口已经吃光了,大军的口粮给养眼看就要供应不上。
而且他们始终未能灭掉对面明军的主力骑兵。
鉴于此,路易十四和卡尔十世只能选择退兵。
但是等到退兵之时,两个人才发现麻烦大了。
两人发现来的时候好好的,想回时却回不去了。
之前一直若即若离吊着他们的明军突然兜头杀回来,向法兰西-瑞典联军发起了无休无止的袭扰战,那真是白天袭扰,夜间袭扰,就没有一刻的消停,将十二万法兰西陆军以及六万多瑞典陆军搅得是焦头烂额。
更麻烦的是,还没办法修建棱堡工事。
因为法兰西-瑞典联军刚刚修建到一半,明军的炮兵就到了,只是一通炮击,就将未及成形的棱堡工事炸得七零八落,于是联军就只能继续大踏步后撤。
这样坚持了七八天,联军终于是崩溃了,在吉尔吉斯草原的中部兵败如山倒。
最终,十二万法兰西陆军以及六万瑞典陆军除了少数骑兵外,大多遭到歼灭,甚至就连瑞典亲王卡尔十世和法兰西孔代亲王都被明军俘虏,太阳王路易十四在杜伦尼以及亲卫队的保护下侥幸捡回一条命。
……
冒险出击的法兰西-瑞典联军遭受惨败,选择撤兵的联军主力也没好到哪里去。
就在联军主力撤出阿斯特拉罕防线之后没多久,之前穿插过去的明军骑兵主力突然之间就兜回来,向联军主力发起勐攻。
这次没有了棱堡做防御屏障,结果就完全不同。
联军主力勉强扛了几个回合,最终兵败如山倒。
真的扛不住,因为明军的火力比联军凶残太多。
最后的局面就没什么好多说,就是一路追一路杀。
短短半个月的时间,明军骑兵就追了足足三千里,一直从里海北岸追到乌克兰与波兰的边境地带,参与东征的联军主力也大多遭到明军歼灭。
消息传回欧洲各国,各国的国王大臣顷刻间全傻掉。
这下完蛋了,参与东征的十字军主力灰飞烟灭,国内新征召的军队未经训练,装备也是参差不齐,短时间内很难形成战斗力,这仗怎么打?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大明皇帝崇祯突然放话要议和。
对于这一消息,欧洲各国的国王女王大公们自然是将信将疑,当下便纷纷派出外交使节前往罗马确认消息。
在得到肯定答复后,各国的国王女王大公们顿时间喜出望外。
于是,经过半年的准备以及筹备,一场史无前例的和议在罗马圣彼大教堂内召开,参与此次和议的一方是大明,另一方则是基督世界的几十个大小国家,代表人物是罗马教皇国的教皇亚历山大七世,各个国家的枢机主教也都参与了和议。
对于这次和议,朱慈炯颇有微辞,他是持反对意见的。
顺便多说一句,朱慈炯所率领的五个骑兵师已经在半个月前,也就是崇祯28年的九月中旬顺利抵达罗马。
在来罗马之前,朱慈炯还带着一个骑兵团顺道去巴黎西南郊的凡尔赛宫诳了一圈,临走还带走了两个女仆。
凡尔赛宫当时其实有不少的公主以及贵妇。
其中一个还是路易十三的表妹特蕾莎公主。
但是朱慈炯却对这个特蕾莎公主毫无兴趣。
因为欧洲王室基本都是近亲结婚,长相大多一言难尽。
反倒是服侍特蕾莎公主的两个女仆长得楚楚动人,朱慈炯一眼就看上了,然后直接就直接把两女给带走了。
朱慈炯现在真是有些放飞自我了。
这一路推过来,已经从各个公国、王国抢了不少女子,好几个都怀上了。
所以父子俩在郑和舰上见面之后,崇祯就调侃儿子说:“炯儿,你这生孩子的本事可比你的父皇厉害多了。”
朱慈炯笑着说:“青出于蓝胜于蓝么,嘿嘿。”
顿了顿,朱慈炯又不解的问:“父皇,为什么要跟基督世界议和?”
“原因很简单。”崇祯叹息道,“短时间内我们连莫卧儿帝国都消化不了,更不用说欧洲的基督世界,所以只能先签订和约,再慢慢消化。”
朱慈炯点头说:“那这次的和约,父皇打算提什么条件?”
“这个没想好。”崇祯笑着说道,“所谓和谈,无非就是漫天要价。”
顿了顿,又道:“不过有件事炯儿你可以先暗中做起来,那就是出高价,将巴黎大学乃至整个欧洲所有的科学家聘请到大明。”
欧洲需要征服,但欧洲的自然科学也要学习。
古代科学不说,至少近代科学是欧洲更先进。
至于欧洲的这些科学家肯不肯去大明,其实都不是问题。
因为这个时候的欧洲,其实并没有明确的族群认知差异,也就是民族概念不强,自然也就不存在忠诚之说,只要钱给到位了,他们肯定愿意去大明。
因为联军装备的火绳枪无论射程、射速还是射击精度,都遭到了明军装备的步枪的全面碾压,所以光靠步兵又或者骑兵出击,根本就打不过明军。
可如果带上炮兵的话,行动又太迟缓,时间上来不及。
所以最终,欧洲联军只能看着明军骑兵大摇大摆的从防线通过。
刚开始时,欧洲联军的那些国王、亲王以及公爵还没太把这事放在心上,因为他们觉得明军就算从阿斯特拉罕防线穿行过去,也是没有什么卵用,因为在他们身后的方圆上千里的区域内都已经被坚壁清野,明军不可能获得任何物资补给。
所以要不了多长时间,明军就会因为后勤告磬而崩溃。
但是很快,欧洲联军的头头脑脑们的幻想就被现实击碎。
因为来自罗马教皇国的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传到了阿斯特拉罕,跟着这个让人震惊的消息一同到达的,还有各个国家的命令,要求前线军队立刻撤兵回国,甚至就连太阳王路易十四也接到了首相马扎然及太后的急信。
然而,路易十四却还是有些不甘心。
“不,不能退兵,我们不能轻易退兵。”
路易十四仍旧试图阻止各个国家撤兵回国。
“路易十四,事到如今你还对东征抱着不切实际的幻想?”急着撤兵的莫洛左夫极为生气的说道,“明军都已经打到了罗马,往北翻过阿尔卑斯山就是巴黎,你们法兰西的老巢都快要让明军给抄了,你还不肯退兵吗?”
“你这是夸大。”路易十四愤然道,“攻击罗马的明军只有几万人,甚至就连占领教皇国都做不到,更不用说翻越阿尔卑斯山占领巴黎,所以法兰西是安全的,各位的国家也都是安全的,我们不要被表面的困难所吓到,坚持住,只要我们能够坚持住,此次东征的胜利一定会属于我们十字军……”
然而话音未落就被一个声音打断。
英军主帅理查德早就不想打仗了,这时候就再也按捺不住跳出来。
“够了,你们法兰西想要接着打,就尽管接着打好了,但是我们英格兰必须退兵了,此次攻击罗马的除了有大明的陆军之外,还有大明朝的海军!”
“相比大明的陆军,大明的海军才更可怕,所以英格兰非常危险。”
顿了顿,理查德又接着说:“所以,我必须得带着新军尽快返回英格兰,我们必须保证英格兰议会以及护国主的安全。”
理查德的发言得到了不少人的拥护。
到了这,欧洲联军就正式出现分裂。
第二天的一大清早,俄军与英军率先撤兵。
紧接着,波兰军队、波希米亚军队、萨克森军队也纷纷跟着撤兵。
一周后,仍然留在阿斯特拉罕防线的就只有法兰西军以及瑞典军,路易十四和卡尔十世不甘心失败,两人一合计决定合兵一处,冒险发动一次进攻,看看有没有机会奇袭获胜,如果有机会就接着往东打,如果没有机会,再撤兵回国也不迟。
于是在某天的晚上,由法兰西孔代亲王率领2万法兰西骑兵加5千瑞典骑兵所组成的骑兵联合兵团,率先出兵,路易十四和卡尔十四亲率10万法兰西步兵外加5万瑞典步兵随后跟进,向留守吉尔吉斯大草原的明军发动奇袭。
留守吉尔吉斯大草原的是大明陆军骑6师。
骑6师师长是李年,但是坐镇指挥的是李岩。
明军有着严格的斥候骑兵制度,所以法兰西骑兵和瑞典骑兵的动向很快就被明军的斥候骑兵所侦知。
李岩接到报告之后,立刻定下诱敌深入之计。
于是乎,一出“仓促迎战”“不支溃退”的好戏开始上演。
为了尽可能的将戏演逼真,李岩甚至不惜命令仆从部落丢弃牛羊牲口。
法兰西骑兵和瑞典骑兵组成的前锋兵团“旗开得胜”,路易十四和卡尔十世顿时大受鼓舞,当即率领大军发起了追击。
这一追,就追了一千多里。
直接从吉尔吉斯草原追到了哈萨克草原深处。
也是到了这个时候,路易十四和卡尔十世终于意识到不对,主要是之前抢到的牛羊牲口已经吃光了,大军的口粮给养眼看就要供应不上。
而且他们始终未能灭掉对面明军的主力骑兵。
鉴于此,路易十四和卡尔十世只能选择退兵。
但是等到退兵之时,两个人才发现麻烦大了。
两人发现来的时候好好的,想回时却回不去了。
之前一直若即若离吊着他们的明军突然兜头杀回来,向法兰西-瑞典联军发起了无休无止的袭扰战,那真是白天袭扰,夜间袭扰,就没有一刻的消停,将十二万法兰西陆军以及六万多瑞典陆军搅得是焦头烂额。
更麻烦的是,还没办法修建棱堡工事。
因为法兰西-瑞典联军刚刚修建到一半,明军的炮兵就到了,只是一通炮击,就将未及成形的棱堡工事炸得七零八落,于是联军就只能继续大踏步后撤。
这样坚持了七八天,联军终于是崩溃了,在吉尔吉斯草原的中部兵败如山倒。
最终,十二万法兰西陆军以及六万瑞典陆军除了少数骑兵外,大多遭到歼灭,甚至就连瑞典亲王卡尔十世和法兰西孔代亲王都被明军俘虏,太阳王路易十四在杜伦尼以及亲卫队的保护下侥幸捡回一条命。
……
冒险出击的法兰西-瑞典联军遭受惨败,选择撤兵的联军主力也没好到哪里去。
就在联军主力撤出阿斯特拉罕防线之后没多久,之前穿插过去的明军骑兵主力突然之间就兜回来,向联军主力发起勐攻。
这次没有了棱堡做防御屏障,结果就完全不同。
联军主力勉强扛了几个回合,最终兵败如山倒。
真的扛不住,因为明军的火力比联军凶残太多。
最后的局面就没什么好多说,就是一路追一路杀。
短短半个月的时间,明军骑兵就追了足足三千里,一直从里海北岸追到乌克兰与波兰的边境地带,参与东征的联军主力也大多遭到明军歼灭。
消息传回欧洲各国,各国的国王大臣顷刻间全傻掉。
这下完蛋了,参与东征的十字军主力灰飞烟灭,国内新征召的军队未经训练,装备也是参差不齐,短时间内很难形成战斗力,这仗怎么打?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大明皇帝崇祯突然放话要议和。
对于这一消息,欧洲各国的国王女王大公们自然是将信将疑,当下便纷纷派出外交使节前往罗马确认消息。
在得到肯定答复后,各国的国王女王大公们顿时间喜出望外。
于是,经过半年的准备以及筹备,一场史无前例的和议在罗马圣彼大教堂内召开,参与此次和议的一方是大明,另一方则是基督世界的几十个大小国家,代表人物是罗马教皇国的教皇亚历山大七世,各个国家的枢机主教也都参与了和议。
对于这次和议,朱慈炯颇有微辞,他是持反对意见的。
顺便多说一句,朱慈炯所率领的五个骑兵师已经在半个月前,也就是崇祯28年的九月中旬顺利抵达罗马。
在来罗马之前,朱慈炯还带着一个骑兵团顺道去巴黎西南郊的凡尔赛宫诳了一圈,临走还带走了两个女仆。
凡尔赛宫当时其实有不少的公主以及贵妇。
其中一个还是路易十三的表妹特蕾莎公主。
但是朱慈炯却对这个特蕾莎公主毫无兴趣。
因为欧洲王室基本都是近亲结婚,长相大多一言难尽。
反倒是服侍特蕾莎公主的两个女仆长得楚楚动人,朱慈炯一眼就看上了,然后直接就直接把两女给带走了。
朱慈炯现在真是有些放飞自我了。
这一路推过来,已经从各个公国、王国抢了不少女子,好几个都怀上了。
所以父子俩在郑和舰上见面之后,崇祯就调侃儿子说:“炯儿,你这生孩子的本事可比你的父皇厉害多了。”
朱慈炯笑着说:“青出于蓝胜于蓝么,嘿嘿。”
顿了顿,朱慈炯又不解的问:“父皇,为什么要跟基督世界议和?”
“原因很简单。”崇祯叹息道,“短时间内我们连莫卧儿帝国都消化不了,更不用说欧洲的基督世界,所以只能先签订和约,再慢慢消化。”
朱慈炯点头说:“那这次的和约,父皇打算提什么条件?”
“这个没想好。”崇祯笑着说道,“所谓和谈,无非就是漫天要价。”
顿了顿,又道:“不过有件事炯儿你可以先暗中做起来,那就是出高价,将巴黎大学乃至整个欧洲所有的科学家聘请到大明。”
欧洲需要征服,但欧洲的自然科学也要学习。
古代科学不说,至少近代科学是欧洲更先进。
至于欧洲的这些科学家肯不肯去大明,其实都不是问题。
因为这个时候的欧洲,其实并没有明确的族群认知差异,也就是民族概念不强,自然也就不存在忠诚之说,只要钱给到位了,他们肯定愿意去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