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6节尾声(2)
朱仲钧在宫里安排了不少人,都在乾清宫和仁寿宫,皇帝和太皇太后所在之地。而谭太后的积善宫,朱仲钧并未着重在意。
他那时候是想不到,顾瑾之会有今日这遭遇。
那个叫水澜的,是唯一潜伏在积善宫的眼线。
水澜不见了,顾瑾之很担心,外头的朱仲钧肯定更加慌了。他无法知晓顾瑾之的安危,定然是着急的。
不管顾瑾之过得好不好,至少知道她还活着,对朱仲钧和孩子们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两个月后的今日,传来朱仲钧要重新纳妃的谣言,顾瑾之听了,当时就哭了。
她是喜极而泣。
她从李皇后的话里,听出了两个意思。
其一,朝廷想让朱仲钧主动投降。这场反叛已经进行了四年,皇帝一直的主张,是歼灭朱仲钧,扬威天下,从未提过和朱仲钧和谈的。
皇帝的雄心壮志,是杀鸡儆猴。谁敢反叛,便是死路一条,朝廷绝不妥协。
所以,朝廷从未有过和谈的举动。
到了四年后,皇帝却突然想和谈,想让朱仲钧投降。这大概并不是皇帝的本意,而是朱仲钧的势力已经强大到了皇帝无法抵御的地步。
朱仲钧快要赢了。
朝廷知道抵挡不住朱仲钧,只得招安,来个瓮中捉鳖。
这种拙劣的伎俩,除非是土匪出身、没有底气的才,才会上当。
所以说,朱仲钧是不会上当的。
他不可能和朝廷和谈。
其二,朱仲钧失去了顾瑾之的消息,他很紧张。他能做的,就是放出风声,说顾瑾之死了,要再娶一个。这样,皇帝定然会拿顾瑾之出来说事。阻止他和孟家结盟的。
到时候,他就可以知道顾瑾之的死活。等朝廷送信过去,朱仲钧再妥协,收到了朝廷的信。就不和孟家结盟,不娶孟氏女,朝廷就会以为,顾瑾之真的很重要。
这么重要的话,皇帝是不会轻易杀了顾瑾之的。
这样,能保住顾瑾之的命。
朱仲钧行此一步,就是想宣告天下,顾瑾之很重要。
李皇后告诉顾瑾之,朱仲钧要再纳妃的时候,顾瑾之从她的话里。只想到了这些。
她对朱仲钧的信任,已经深入骨髓。
那个两世依恋她的男人,永不会背弃她!
这是岁月给她的自信。
顾瑾之知道,已经到了最后的关头。她现在需要做的,就是好好活着。有一个更强更大的依靠,确保她必然活着。
这样,朱仲钧父子这场战事,才有意义。
他们进京,顾瑾之可以站在午门,含笑迎接他们,他们也会知道。一切的努力和拼搏,都是值得的。
而不是他们进宫,看到顾瑾之的尸骨。
顾瑾之必须坚持下去。
“傲雪,你是哪里的人?”顾瑾之突然问傲雪,“你也是王爷的人?”
傲雪心底一跳。
她的手指紧了紧。
“王妃,奴婢.......”过了片刻。傲雪抬头,一脸坦诚对顾瑾之道,“奴婢曾经受过成姑姑的恩惠。成姑姑和太皇太后让奴婢在积善宫服侍,照看一二。不成想,您到了积善宫。成姑姑吩咐奴婢说。太皇太后最是疼惜您,让奴婢哪怕拼了性命,也要保护好您......”
成姑姑就是成宛,太皇太后身边的女官。
太皇太后辞世之后,成姑姑没有离宫回乡,而是去了皇陵,给太皇太后守墓。
她的忠心,举朝感动。
傲雪,就是成姑姑培养的人。这些年,傲雪从未暴露半分,直到顾瑾之到了积善宫,傲雪才出来,照料顾瑾之。
顾瑾之一直觉得,傲雪应该是朱仲钧的人。朱仲钧从十八年前,就开始在京里撒网。他在皇宫内外洒下了多少眼线,顾瑾之也不知道。
但是顾瑾之万万没有想到,傲雪居然是成姑姑的人。
哪怕太皇太后走了,成姑姑仍是关心顾瑾之。
这是成姑姑对太皇太后的忠心。
直到今日知晓了,顾瑾之的眼泪再也压抑不住。
她不好在傲雪面前哭,就强行忍着。
“傲雪,多谢你,多谢成姑姑。”顾瑾之拉住了傲雪的手,道,“以后,咱们相依为伴。我永不弃你。将来若是我不好,你独自保命;若是我好了,你就是我的功臣。”
“王妃,奴婢的命,都是成姑姑的。”傲雪道,“现在,奴婢的命就是您的。您不用说感激的话。这是奴婢的本分!”
顾瑾之就握住了她的手,久久没有松开。
太皇太后那慈祥温和的笑容,放佛就在眼前。她的声音温醇,笑着说:小七啊......
想到这里,顾瑾之再也忍不住,眼泪倾泻而下。
****
傲雪见顾瑾之哭,连忙安慰她。
她都不知道顾瑾之为什么而哭。
“我都不曾去给太皇太后上柱香......”顾瑾之低低啜泣道。
傲雪眼眶一热。
主仆俩沉默良久。
傲雪向顾瑾之表明身份之后,两人就更加亲密。顾瑾之也越发信任傲雪。从前也信任傲雪,但也怕猜错了,不敢全心全意。
如今,顾瑾之就放心了。
顾瑾之也把谭太后可能撑不过两个月的实情,说给了傲雪听。
傲雪也很积极,帮顾瑾之和李皇后牵线。她把自己知道的事,都说给了顾瑾之听。
“......孙宸妃娘家,和李皇后娘家并不和睦。长皇子乃是孙宸妃所诞。众多皇子里,陛下最爱长皇子的,曾多次暗示说,皇后再生不出嫡子,就要立长皇子。”傲雪对顾瑾之道。
顾瑾之点点头,道:“这就足够了.....”
知道了皇后的这个处境,顾瑾之就知道下一步怎么走了。
她让傲雪千万小心,不能太过于明显。
她们每一步都要非常小心。
因为。这宫里不允许任何人行差踏错。
******
顾瑾之给朱仲钧写信之后的半个月,就从山东传来消息说,朱仲钧已经公告天下,他的王妃尚且在世。不会另娶。
他不会和孟家结姻亲的。
至于投降进京,他需得考虑。若是朝廷能先放回他的王妃,他自然会进京投降,和朝廷和谈。
愿意考虑,就落了下风。
弘德帝知道这个消息后,非常高兴。他回禁宫,把这件事告诉了皇后李氏。
李皇后当即愣住。
她是个弱女子,不懂朝事、也不懂兵法。可她出身书香门第,自幼就像男孩子般读过很多书。当时皇帝让她劝说顾瑾之写信,李皇后觉得是无用功。
男儿谁不薄情?
庐阳王起事。最需要兵力。
这场仗已经打了四年,整个长江以南都沦落成了庐阳王的地盘。可是再往北,庐阳王也寸步难行,双方僵持不下。
弘德帝和庐阳王都到了精疲力竭的地步。
若是四川的孟燕镜和庐阳王结盟,庐阳王从四川北上。再往陕西洛阳,就等于夺取了京城的后花园,攻下京城指日可待。
李皇后觉得,顾瑾之那封信,估计是石沉大海。
没想到,庐阳王居然听了。
他居然就不和孟燕镜结盟了!
李皇后愣在那里,半晌没有说话。
她心里。突然很羡慕顾瑾之。
这天下的男儿,能为一个女人做到如此地步,实属罕见。顾瑾之是个有福之人。假如能有个男子为李皇后如此,她也宁愿吃这四年苦。
人,往往不在乎付出多少,而在乎的。是付出得是否值得。
若值得,哪怕是倾尽生命,亦甘之如饴。
顾瑾之的付出,就是值得的。
李皇后羡慕不已。她久久难以回神,有点沉浸。
“......他也是糊涂的。为了个老女人就如此犯蠢。”弘德帝则对庐阳王的行为嗤之以鼻,“朝臣都说,庐阳王已经是强弩之末了!”
“老女人”那几个字,狠狠刺痛了李皇后的心。
男人皆爱韶华女子颜色美。
等人老珠黄的时候,就变得毫无意义了。
所以,庐阳王如此待顾瑾之,朝臣是难以理解的。
可哪位女子不老?再美的花,也有凋零那日。等凋零的时候,结不出果实,就要遗落泥土,化为春泥吗?
一阵刺痛过后,李皇后又感悲凉。
她没有孩子,她年纪一日日大了。
李皇后勉强露出了笑容,对皇帝的话没有说什么。
片刻,李皇后转移了话题,不再说顾瑾之。
“......陛下,臣妾多年无子,总感膝下空虚荒凉。
陈贵人上个月诞下的六皇子,模样像极了陛下,臣妾看着那孩子,心里怎么也割舍不下,喜欢极了。
陈贵人身体虚弱,若是能将那孩子抱到坤宁宫抚养,既解了臣妾孤寂之苦,也是臣妾尽了抚育之情。”李皇后趁机,把自己想了多时的话,说给了皇帝听。
宫里之前有五位皇子,却都不是李皇后所出,李皇后心里也是焦急万分。
只是她素来沉稳,外人都看不出来,包括皇帝。
可是再这么下去,她的皇后之位只怕要易主了。那位孙宸妃、陈贵妃,不仅仅娘家势力雄厚,而且都有儿子,都是老人,和陛下情分多年,不容动摇。
她们若是撕破脸和李皇后争,李皇后不觉得自己有胜算。
她不能任由宠妃的儿子做太子。
她若是养育一位贵人的儿子,那孩子将来哪怕没有机会争取太子之位,也能替李皇后挡一时。
陈贵人上个月诞下皇子,李皇后就起了这个心思。
李皇后知道,现在皇子们都小,那些贵妃去争太子之位,不仅仅皇帝反感,而且争取到了也未必能长久。
所以,她们都按兵不动。
可早晚,她们会出击的。
李皇后不能等到了那一天。再去想对策。
“好啊!”皇帝听了李皇后的话,痛快道,“抚养皇子,也是你的职责所在。你抱过来就是了......”
陈贵人并不受宠。皇帝只是偶然宠幸她,她就怀上了,还生了儿子,这是她极大的福运,可她微未必受得住这份福运。
她的儿子交给谁养,皇帝无所谓啊。
他虽然有很多宠妃,却也没有想过立庶子为太子。
皇帝自己就是嫡子,当年他父亲差点把他的太子之位,还给了庶子晋王,这让皇帝反感不已。况且。他和皇后虽然不恩爱,却也是相敬如宾。
皇帝内心深处,是很欣赏李皇后的。
李皇后是皇帝见过的,最温柔敦厚的女人。她的温柔敦厚,乃是从骨子里透出来的。不似其他人那般做作。
皇后是合格的,皇帝也希望她能早日诞下嫡子。假如抱个皇子过来养活,能让她更加安心,皇帝也乐意看到。
李皇后跪下磕头谢恩。
第二天,她就把六皇子抱到了坤宁宫。
陈贵人舍不得孩子。可是想想,皇子生下来,就有专门的宫人和宫殿。作为生母,陈贵人也不能亲自抚育他。把六皇子给皇后娘娘抚养,假如将来做了皇帝,陈贵人也能跟着得势。
想通之后,陈贵人感恩戴德,把六皇子交给了李皇后。
李皇后心里赞陈贵人聪明。
皇帝也满意。
可是。没过两天,陈贵人居然病死了。
她死得很突然。
李皇后就愣住了。她是没有想害死陈贵人呢。
李氏贵为皇后,若是为了个孩子,就把陈贵人害死,不仅仅给皇帝留下狠毒的印象。将来这孩子也记恨她的。
李皇后是打算以情动人,以收拢皇帝和六皇子的心。
可是,陈贵人这么一死,李皇后就解释不清了。
这是谁,下这么快的手?
李皇后的眉头紧紧锁了起来。
庐州的叛军有往北上了一步,皇帝早朝的时候,听闻此事,气得把奏牒都摔了。回到内宫,立马就有人把陈贵人的死,告诉了皇帝。
皇帝顿时就气得额头青筋暴突。
他在气头上,没有去质疑为什么李皇后在这个当口为什么要做如此蠢的事,也没有质疑为什么内侍要把这种内宫小事告诉他。
他气昏了头,冲到了坤宁宫。
“......你我自幼结发!你进宫十余年,没有添男丁,朕体谅你心急,你说要养六皇子,朕也恩准了,你为什么还要杀人?”皇帝咆哮道,“你简直是个毒妇。原来你素日温良,都是装模作样!”
他也不听李皇后解释,叫人把六皇子抱走。
李皇后跪在地上,没有哭诉,也没有阻拦。
她只是跪着。
此刻,她不敢出声。
皇帝让人抱走了六皇子,把孩子抱到了陈贵妃那边去。
陈贵妃是他最宠爱的贵妃之一,也是十来年的恩情,和皇后地位不相上下。陈贵妃生了两个儿子,都活泼机灵。
皇帝和六皇子抱走之后,去了陈贵妃那边,李皇后从地上爬起来,整了整衣襟。
过了片刻,她带着宫人,去了乾清宫。
她一直跪在乾清宫里。
皇帝去陈贵妃那边,坐了一个时辰,心情平复了不少,才回了乾清宫。一看到李皇后跪在那里,又是气血翻滚。
“你还有脸来跪!”皇帝怒道,“枉朕那么信任你!这些年,朕何曾轻待你,你何必如此狠毒?”
李皇后一双素净修长的手撑地,缓缓磕了三个头。
她那双手,如玉莹润,还跟从前一样。
皇帝想到从前的恩情,想到她的沉稳善良,又想到他们少年结青丝,心里陡然一软,对李皇后的抵触就清减了几分。
可怒火并没有减少。
“陛下,臣妾该死!”李皇后磕完头,才娓娓道,“臣妾十余年无子,心里总盼着有个皇子。既得了六皇子,心里定然知晓是陛下天恩浩荡,臣妾虽然受天恩。却也不曾做了亏心事,断然没有去害人之理。此前当口,错皆在臣妾一人之身,若能解陛下心头怒火。臣妾甘愿一死。
臣妾......臣妾只是听闻战事不利,陛下心里愁闷,再添这些烦心事,皆是臣妾之过,求陛下重罚臣妾,别将火憋在心里,伤了圣体,这是臣妾唯一心愿了!”
****
李皇后在皇帝面前一番表白,最终获得了皇帝的原谅。
六皇子又重新抱回了坤宁宫。
皇帝还让李皇后查出陈贵人的死因。
这件事,皇帝都交给了李皇后。这表明皇帝信任李皇后的。
李皇后回到坤宁宫时,疲惫依偎在榻上。
“......这宫里,有人已经到了迫不及待的地步,这次是本宫疏忽大意,让奸人得逞。害死了陈贵人。”李皇后对心腹的宫人说道,“万幸陛下仍念几分旧情,知本宫行事稳重、待人宽和,才回过神来,怀疑此事不合情理,饶了本宫这次。”
只是,她再也不能等下去了。
她的地位。若是再不自保,就真的要被奸人得手。
与其领养个儿子,将这孩子抬举为太子,还不如自己生一个。
六皇子乃是庶子。把第六的庶子抬成太子,真的很难,除非皇帝其他儿子都不成器。或者皇帝有心保住皇后地位。
偏偏,这两者,都不是。
假若皇后领养的,乃是大皇子,李皇后再派娘家人联合朝臣。倒也能拼一把。只可惜,大皇子是孙宸妃的儿子。那个孙宸妃,娘家也是世家望族,又得宠,她的儿子,皇后要不来。
皇后若是提出立庶子为太子,只怕偷鸡不成蚀把米,让孙贵妃捡了个现成的便宜。
因为,皇帝很喜欢大皇子,他巴不得皇后提出庶子立为太子呢。
“娘娘原本就冤枉!”宫人道,“陛下让娘娘查凶手,娘娘定要将那人揪出来,还娘娘清白。”
李皇后无奈笑了笑,道:“这个时候,查出虾兵蟹将,有什么用?查出大鱼,就有落井下石之嫌。陛下顾念本宫,仍是想着本宫往日的宽和。你们去查几日,做做样子,回头本宫告诉陛下,就说陈贵人乃是产后身子不济,久病而亡。免得让陛下回味过来,觉得本宫是个得理不饶人的......”
她打算就这么算了。
皇帝若怀疑她,哪怕真的饶过她,也不会再把六皇子给她抚养。
六皇子也送了回来,李皇后就明白,陛下这次,是信任了她,知道她是真的委屈。
这件事,肯定是某位贵妃所行。
李皇后的对手,都是皇帝的宠妃。不管她揪出谁,皇帝都不会高兴的,反而将来猜疑她是借刀杀人,从而对她也冷了心,毁了这种信任。
这种信任,是非常难得的,李皇后很珍惜,她必须维护。
若是她谁也不攀咬,自己默默咽了这委屈,皇帝就越发觉得她宽厚,更心疼她。
斗来斗去,不就是为了得到陛下的另眼相待吗?
皇帝已经对李皇后另眼相看了,李皇后不想毁了这份恩宠。
宫人听了李皇后的吩咐,都去忙碌了。
李皇后想到今日已经是十五了,也该去给谭太后请安。她每个人初一、十五,都要去请安,虽然这半年来,谭太后已经不见她了。
谭太后不见她,但是李皇后还是要去的,这是她的虔诚。
没了这份虔诚,她的孝顺也变得虚假。
做一件事容易,持续做一件事难。但是坚持,总能换来点尊重和信任,所以,李皇后坚持去看谭太后。
这次,谭太后依旧没有见她。
倒是顾瑾之,出来和李皇后说话。
李皇后就趁机,把庐阳王的事,说给了顾瑾之听。
“......庐州听闻你没死,说愿意进京言和。果然,庐阳王待你不薄。”李皇后道,她语气里暗携几分羡慕,是藏匿不住的。
顾瑾之听了,又是喜极而泣。
李皇后看到这里,不免感叹说:“他也是个痴情人。这些年,朝中大事,咱们女人不懂。如今看来。你所嫁良人。”
顾瑾之抹了泪,道:“王爷待臣妾甚好!臣妾在庐州,除了照料王爷,就是研制些药物。最终给王爷生下三个儿子。而后,王爷说,盼个女儿,臣妾又给他生了个闺女。如此算来,这也是臣妾和王爷的缘分吧.......”
顾瑾之这么不经意的话语,非常扎实打在了李皇后的心头。
她话里话外的意思,就是她会研制药,想要儿子就生儿子、想要女儿就生女儿!
李皇后眼底露出了几分热切。旁人这么说,李皇后未必过心,但是顾瑾之曾经是名震京城的神医。她的话,是有几分可信的。
只是,李皇后不愿意让顾瑾之看到她的热切,所以表情一闪而过,不再多想。现在。还没有到时机,或者说,李皇后还不够信任顾瑾之
顾瑾之说完之后,也没有多谈什么。
李皇后从积善宫回来,心事放不下,越发觉得顾瑾之方才不是故意骗她,而是不经意间透露了秘密!
人是很复杂的。
李皇后算是个比较聪慧又理性的人。
可她心里的欲念。会让她的理性退后几步。当一个人的欲念到了一定的程度,她可以相信一切有可能的办法。
李皇后犹豫了几天,终于找顾瑾之了。
她并不是开口就要找顾瑾之看病,而是和顾瑾之套近乎。
顾瑾之就知道,李皇后真的是个非常警惕的人。
像李皇后这种人,靠近她很难。但如果得到了她的信任。她会非常依赖顾瑾之
顾瑾之也放慢脚步,慢慢和李皇后聊些生育方面的事。
她还特意聊到了她的长子燕山,说了很多燕山早产的事给李皇后听。
“......当时他生下来的时候,才四斤多,王爷很是担心。燕山是长子。他降世,王爷和我都是心心念念,就怕他有事。那段日子,过得不容易。万幸老天爷保佑,让燕山活了下来。”顾瑾之笑着说,“当初,我就很想生个儿子的,自己也吃了药。大约是那药有效,故而燕山那么虚弱也能续命。如今想到,当初真是庆幸。”
那药,不仅仅能生儿生女随心所欲,还能保佑孩子健康。
早产的孩子也能活下来。
李皇后听到这里,心就彻底热了。
她的性格使然,让她没有立刻就会和顾瑾之说心里话,而是自己回了宫。
没过几日,她给顾瑾之送了套衣裳。
这是有点示好之意。
顾瑾之收下了,亲自到坤宁宫道谢。
李皇后又说:“你在积善宫,吃住都是随着太后娘娘。假如短了什么,只管告诉本宫。”
“谢娘娘厚爱。”顾瑾之笑道。
就这样一来二往的相处了半个月,李皇后才算放心。
半个月后,李皇后把顾瑾之叫到坤宁宫,和顾瑾之密谈:“你可有什么好的法子帮帮本宫?你若是帮了本宫,让本宫顺利诞下皇子,旁的不敢说,这深宫,本宫准你四处行走。你可以去看看你姐姐......”
像顾瑾之,除非李皇后特意叫她,否则连积善宫都出不来。
她自己,也不敢出来。
在积善宫,皇帝顾念太后,不敢贸然动手杀顾瑾之。若是出来了,谁知道会发生什么呢,说不定被侍卫抓了,送到大牢里去。
到时候,皇帝一口咬定是顾瑾之逃走了,谭太后也无法再次救出她的。
所以,皇后能让顾瑾之在宫里到处走走,是对顾瑾之极大的恩惠。能去看看德妃,自然是最好不过的。
这些年,德妃过得也很辛苦。
她的儿子晋王失踪,她的大女儿永淳公主和驸马死在牢里,她承受了很多的打击。这些打击,作为母亲的顾瑾之,最是能了解。
顾瑾之不知自己还能在宫里住多久,但是她愿意活得半点自由和去看望堂姐的机会。
所以,顾瑾之说:“多谢皇后娘娘!”
她果真给李皇后开了个方子。
“这些药材,您叫人从御药房抓来。我来制药,这种药需要自己配制,旁人做不来。”顾瑾之道,“皇后娘娘放心我,当年太皇太后再世,也信任顾氏的药。”
提到太皇太后。她心里黯然半晌。
李皇后见她突然伤神,想到太皇太后曾经对她的宠爱,心里也唏嘘。
这个女人还是挺有良心的,李皇后想。
这么一想。对顾瑾之的戒备又放松了几分。
“好,本宫信你!”皇后道。
顾瑾之就给皇后配药。
皇后也想办法,让皇帝往坤宁宫住得勤快些。
她突然柔情起来,还有点撒娇,对皇帝而言是新鲜的,就的确多在坤宁宫多住了几日。又加上,陈贵人的死,皇后轻描淡写过去,没有攀咬任何一人,皇帝心里既心疼又满意。
心疼她的委屈。又觉得她大度宽和,是个合格的皇后。
每个男人都希望后宅有这样的女人:不惹事,懂隐忍,专心替他照顾好儿女及妾室。
李皇后就是这样的女人。
皇帝的确多在坤宁宫住了几日。
李皇后五年前得了个厨娘,跟着学了不少的菜色和点心。都是皇帝喜欢的口味。这些年,皇帝从未留在坤宁宫用膳,并不知道。
如今在坤宁宫时间多了,皇后就少不得准备宵夜或者点心,皇帝尝到了,惊喜不已。
他下朝之后,把奏折都搬到了坤宁宫。
坤宁宫上下都高兴不已。觉得李皇后时来运转。
不成想,不过半个月,就出了事。
****
皇帝一直歇在坤宁宫,李皇后心里也喜悦,两人竟似平凡夫妻般,过起了柴米油盐的小日子。
李皇后学了很好的厨艺。她亲自下厨,给皇帝做菜。
她知道皇帝的口味偏重,所以,李皇后的菜总是重味,皇帝吃了。越发觉得特殊,比御膳房做得还要好。
因为,皇帝哪怕不歇宿在坤宁宫,也会专门到坤宁宫吃饭。
这让六宫无人不眼红。
只是,重新得势的,乃是皇后,眼红也没用。那些妃子们,一个个往坤宁宫请安,跑得特别勤快。平日请安,也只是早上来应付一下。
如今,她们下午都会瞅准了机会,找个借口来。
李皇后将她们一个个拦在门外。
转眼就过了年。
初四开朝,皇帝上朝,却突然气得晕死在大殿上。
内侍和内阁大臣把皇帝送回了乾清宫。
有人也急忙禀告了李皇后。
皇后忙带着几位贵妃去服侍。
太医们手忙脚乱,替皇帝诊断。
皇帝慢悠悠醒来,有气无力。
太医们开了方子,交代皇帝需要静养,就都退了出去,只留下几位阁老和皇后、皇子、贵妃等人。
李皇后上前,服侍皇帝喝了药。
皇帝气色死灰,摇摇头,并不想喝药。他舌头有点大了,想说什么,却说不出清楚。
李皇后劝慰半晌,皇帝才把药喝了。
等皇帝歇下了,李皇后出来,问首辅袁裕业:“陛下为何突然晕倒?”
“......庐阳王和简王结盟,叛军已经到了河南......”袁裕业声音很低。
李皇后也感觉脑袋嗡了一下。
简王吗?
简王不是在河南过得好好的吗?先帝在世时,简王赖在京城不肯走,丢了护卫军。皇帝登基,他们要回去,皇帝顾念他乃是叔祖父,是老一辈的王爷,特意又赏赐了五百亩两天。
皇帝待简王如此好,简王为什么要和庐州的人狼狈为奸?
这江山,要不保了吗?
李皇后立马就想到了顾瑾之。
******
二月的河南,不见花开春暖,依旧是寒风刺骨。
朱仲钧站在风口,静静感觉那料峭春风拂面的刺痛。
他的心,都拧成了一团,似他的眉心一般,紧紧皱着。
自从去年十月,积善宫的眼线被铲除,他就再也不能知道顾瑾之的消息开始,朱仲钧变得心浮气躁。
他恨不能立马杀到京里去。
这一路走过来,他从来没有睡过一天的踏实觉。
所以,这四年下来,他头发花白了大半,人也苍老了大半。他的心,从来就没有落下来过,这四年,他几乎没有笑过。
他才三十六岁,却有五十岁的模样。
儿子和下属总是劝朱仲钧,让他想开些。
还说行大事者,不拘小节等。
特别是那些将领们,都希望朱仲钧能看轻点,别让女人成为他霸业的掣肘。
可是朱仲钧所谓的霸业,仅仅是为了那个女人而行的。
心力交瘁的朱仲钧,想尽了各种方法,想先把顾瑾之救出来,结果都失败了。于是他知道,他只有一条路可以走:继续前进,夺宫成功。
否则,他的妻子性命不保。
他的军队到了河南,简王和简王世子放弃了抵抗,直接拥朱仲钧进城。
一方面,简王父子知道,朝廷的军队已经无法阻挡朱仲钧,顽抗到底只不过是让全城的百姓陪葬。识时务者为俊杰,让朱仲钧进城,将来还能有个拥护之恩,他们简王府也能继续保持下去。
二则,朱仲钧手里还有含卉。
含卉对于简王府,是个非常重要的人。
朱仲钧看到含卉,耳边就会想起顾瑾之对他说过的话。
那些话,似魔咒般,萦绕耳旁,挥之不去,让他的思念更添了一层。想到含卉,就会想到顾瑾之当年多么有先见之明。
顾瑾之说,当初申国公夫人姜昕告诉她,姜夫人和简王妃乃是表姐妹。
而姜夫人从来不跟简王府来往。
简王妃还有个亲妹妹,嫁到了山东,也不和简王妃来往。
当时,简王府和顾瑾之不对付,顾瑾之就顺藤摸瓜,查到了不少的往事。姊妹之间老死不相往来,肯定有个缘故的。
若是普通的恩怨,也该释怀。毕竟在京里,人脉很重要。像姜家、简王府,都是功勋贵胄,他们需要必须的交往,来为他们的人脉锦上添花。
但是姜夫人和简王妃不来往。
顾瑾之查了半天,才明白过来。
原来简王妃那个嫁到山东的妹妹,和简王妃并非一母同胞,在家里排行第二。简王妃乃是嫡妻所生,嫁到山东那位妹妹是继室夫人所生,姊妹俩从小就不合。
那位继室夫人,生了两个女儿。
除了嫁到山东那位,还有个小妹妹,在家里排行第三。
简王年轻时,也风流过,就和排三的小姨子有了首尾。那位三姑娘,大胆又多情,去庙里私会简王,就成了简王的人。
这种事,其他世家小姐大约是不敢的。
他那时候是想不到,顾瑾之会有今日这遭遇。
那个叫水澜的,是唯一潜伏在积善宫的眼线。
水澜不见了,顾瑾之很担心,外头的朱仲钧肯定更加慌了。他无法知晓顾瑾之的安危,定然是着急的。
不管顾瑾之过得好不好,至少知道她还活着,对朱仲钧和孩子们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两个月后的今日,传来朱仲钧要重新纳妃的谣言,顾瑾之听了,当时就哭了。
她是喜极而泣。
她从李皇后的话里,听出了两个意思。
其一,朝廷想让朱仲钧主动投降。这场反叛已经进行了四年,皇帝一直的主张,是歼灭朱仲钧,扬威天下,从未提过和朱仲钧和谈的。
皇帝的雄心壮志,是杀鸡儆猴。谁敢反叛,便是死路一条,朝廷绝不妥协。
所以,朝廷从未有过和谈的举动。
到了四年后,皇帝却突然想和谈,想让朱仲钧投降。这大概并不是皇帝的本意,而是朱仲钧的势力已经强大到了皇帝无法抵御的地步。
朱仲钧快要赢了。
朝廷知道抵挡不住朱仲钧,只得招安,来个瓮中捉鳖。
这种拙劣的伎俩,除非是土匪出身、没有底气的才,才会上当。
所以说,朱仲钧是不会上当的。
他不可能和朝廷和谈。
其二,朱仲钧失去了顾瑾之的消息,他很紧张。他能做的,就是放出风声,说顾瑾之死了,要再娶一个。这样,皇帝定然会拿顾瑾之出来说事。阻止他和孟家结盟的。
到时候,他就可以知道顾瑾之的死活。等朝廷送信过去,朱仲钧再妥协,收到了朝廷的信。就不和孟家结盟,不娶孟氏女,朝廷就会以为,顾瑾之真的很重要。
这么重要的话,皇帝是不会轻易杀了顾瑾之的。
这样,能保住顾瑾之的命。
朱仲钧行此一步,就是想宣告天下,顾瑾之很重要。
李皇后告诉顾瑾之,朱仲钧要再纳妃的时候,顾瑾之从她的话里。只想到了这些。
她对朱仲钧的信任,已经深入骨髓。
那个两世依恋她的男人,永不会背弃她!
这是岁月给她的自信。
顾瑾之知道,已经到了最后的关头。她现在需要做的,就是好好活着。有一个更强更大的依靠,确保她必然活着。
这样,朱仲钧父子这场战事,才有意义。
他们进京,顾瑾之可以站在午门,含笑迎接他们,他们也会知道。一切的努力和拼搏,都是值得的。
而不是他们进宫,看到顾瑾之的尸骨。
顾瑾之必须坚持下去。
“傲雪,你是哪里的人?”顾瑾之突然问傲雪,“你也是王爷的人?”
傲雪心底一跳。
她的手指紧了紧。
“王妃,奴婢.......”过了片刻。傲雪抬头,一脸坦诚对顾瑾之道,“奴婢曾经受过成姑姑的恩惠。成姑姑和太皇太后让奴婢在积善宫服侍,照看一二。不成想,您到了积善宫。成姑姑吩咐奴婢说。太皇太后最是疼惜您,让奴婢哪怕拼了性命,也要保护好您......”
成姑姑就是成宛,太皇太后身边的女官。
太皇太后辞世之后,成姑姑没有离宫回乡,而是去了皇陵,给太皇太后守墓。
她的忠心,举朝感动。
傲雪,就是成姑姑培养的人。这些年,傲雪从未暴露半分,直到顾瑾之到了积善宫,傲雪才出来,照料顾瑾之。
顾瑾之一直觉得,傲雪应该是朱仲钧的人。朱仲钧从十八年前,就开始在京里撒网。他在皇宫内外洒下了多少眼线,顾瑾之也不知道。
但是顾瑾之万万没有想到,傲雪居然是成姑姑的人。
哪怕太皇太后走了,成姑姑仍是关心顾瑾之。
这是成姑姑对太皇太后的忠心。
直到今日知晓了,顾瑾之的眼泪再也压抑不住。
她不好在傲雪面前哭,就强行忍着。
“傲雪,多谢你,多谢成姑姑。”顾瑾之拉住了傲雪的手,道,“以后,咱们相依为伴。我永不弃你。将来若是我不好,你独自保命;若是我好了,你就是我的功臣。”
“王妃,奴婢的命,都是成姑姑的。”傲雪道,“现在,奴婢的命就是您的。您不用说感激的话。这是奴婢的本分!”
顾瑾之就握住了她的手,久久没有松开。
太皇太后那慈祥温和的笑容,放佛就在眼前。她的声音温醇,笑着说:小七啊......
想到这里,顾瑾之再也忍不住,眼泪倾泻而下。
****
傲雪见顾瑾之哭,连忙安慰她。
她都不知道顾瑾之为什么而哭。
“我都不曾去给太皇太后上柱香......”顾瑾之低低啜泣道。
傲雪眼眶一热。
主仆俩沉默良久。
傲雪向顾瑾之表明身份之后,两人就更加亲密。顾瑾之也越发信任傲雪。从前也信任傲雪,但也怕猜错了,不敢全心全意。
如今,顾瑾之就放心了。
顾瑾之也把谭太后可能撑不过两个月的实情,说给了傲雪听。
傲雪也很积极,帮顾瑾之和李皇后牵线。她把自己知道的事,都说给了顾瑾之听。
“......孙宸妃娘家,和李皇后娘家并不和睦。长皇子乃是孙宸妃所诞。众多皇子里,陛下最爱长皇子的,曾多次暗示说,皇后再生不出嫡子,就要立长皇子。”傲雪对顾瑾之道。
顾瑾之点点头,道:“这就足够了.....”
知道了皇后的这个处境,顾瑾之就知道下一步怎么走了。
她让傲雪千万小心,不能太过于明显。
她们每一步都要非常小心。
因为。这宫里不允许任何人行差踏错。
******
顾瑾之给朱仲钧写信之后的半个月,就从山东传来消息说,朱仲钧已经公告天下,他的王妃尚且在世。不会另娶。
他不会和孟家结姻亲的。
至于投降进京,他需得考虑。若是朝廷能先放回他的王妃,他自然会进京投降,和朝廷和谈。
愿意考虑,就落了下风。
弘德帝知道这个消息后,非常高兴。他回禁宫,把这件事告诉了皇后李氏。
李皇后当即愣住。
她是个弱女子,不懂朝事、也不懂兵法。可她出身书香门第,自幼就像男孩子般读过很多书。当时皇帝让她劝说顾瑾之写信,李皇后觉得是无用功。
男儿谁不薄情?
庐阳王起事。最需要兵力。
这场仗已经打了四年,整个长江以南都沦落成了庐阳王的地盘。可是再往北,庐阳王也寸步难行,双方僵持不下。
弘德帝和庐阳王都到了精疲力竭的地步。
若是四川的孟燕镜和庐阳王结盟,庐阳王从四川北上。再往陕西洛阳,就等于夺取了京城的后花园,攻下京城指日可待。
李皇后觉得,顾瑾之那封信,估计是石沉大海。
没想到,庐阳王居然听了。
他居然就不和孟燕镜结盟了!
李皇后愣在那里,半晌没有说话。
她心里。突然很羡慕顾瑾之。
这天下的男儿,能为一个女人做到如此地步,实属罕见。顾瑾之是个有福之人。假如能有个男子为李皇后如此,她也宁愿吃这四年苦。
人,往往不在乎付出多少,而在乎的。是付出得是否值得。
若值得,哪怕是倾尽生命,亦甘之如饴。
顾瑾之的付出,就是值得的。
李皇后羡慕不已。她久久难以回神,有点沉浸。
“......他也是糊涂的。为了个老女人就如此犯蠢。”弘德帝则对庐阳王的行为嗤之以鼻,“朝臣都说,庐阳王已经是强弩之末了!”
“老女人”那几个字,狠狠刺痛了李皇后的心。
男人皆爱韶华女子颜色美。
等人老珠黄的时候,就变得毫无意义了。
所以,庐阳王如此待顾瑾之,朝臣是难以理解的。
可哪位女子不老?再美的花,也有凋零那日。等凋零的时候,结不出果实,就要遗落泥土,化为春泥吗?
一阵刺痛过后,李皇后又感悲凉。
她没有孩子,她年纪一日日大了。
李皇后勉强露出了笑容,对皇帝的话没有说什么。
片刻,李皇后转移了话题,不再说顾瑾之。
“......陛下,臣妾多年无子,总感膝下空虚荒凉。
陈贵人上个月诞下的六皇子,模样像极了陛下,臣妾看着那孩子,心里怎么也割舍不下,喜欢极了。
陈贵人身体虚弱,若是能将那孩子抱到坤宁宫抚养,既解了臣妾孤寂之苦,也是臣妾尽了抚育之情。”李皇后趁机,把自己想了多时的话,说给了皇帝听。
宫里之前有五位皇子,却都不是李皇后所出,李皇后心里也是焦急万分。
只是她素来沉稳,外人都看不出来,包括皇帝。
可是再这么下去,她的皇后之位只怕要易主了。那位孙宸妃、陈贵妃,不仅仅娘家势力雄厚,而且都有儿子,都是老人,和陛下情分多年,不容动摇。
她们若是撕破脸和李皇后争,李皇后不觉得自己有胜算。
她不能任由宠妃的儿子做太子。
她若是养育一位贵人的儿子,那孩子将来哪怕没有机会争取太子之位,也能替李皇后挡一时。
陈贵人上个月诞下皇子,李皇后就起了这个心思。
李皇后知道,现在皇子们都小,那些贵妃去争太子之位,不仅仅皇帝反感,而且争取到了也未必能长久。
所以,她们都按兵不动。
可早晚,她们会出击的。
李皇后不能等到了那一天。再去想对策。
“好啊!”皇帝听了李皇后的话,痛快道,“抚养皇子,也是你的职责所在。你抱过来就是了......”
陈贵人并不受宠。皇帝只是偶然宠幸她,她就怀上了,还生了儿子,这是她极大的福运,可她微未必受得住这份福运。
她的儿子交给谁养,皇帝无所谓啊。
他虽然有很多宠妃,却也没有想过立庶子为太子。
皇帝自己就是嫡子,当年他父亲差点把他的太子之位,还给了庶子晋王,这让皇帝反感不已。况且。他和皇后虽然不恩爱,却也是相敬如宾。
皇帝内心深处,是很欣赏李皇后的。
李皇后是皇帝见过的,最温柔敦厚的女人。她的温柔敦厚,乃是从骨子里透出来的。不似其他人那般做作。
皇后是合格的,皇帝也希望她能早日诞下嫡子。假如抱个皇子过来养活,能让她更加安心,皇帝也乐意看到。
李皇后跪下磕头谢恩。
第二天,她就把六皇子抱到了坤宁宫。
陈贵人舍不得孩子。可是想想,皇子生下来,就有专门的宫人和宫殿。作为生母,陈贵人也不能亲自抚育他。把六皇子给皇后娘娘抚养,假如将来做了皇帝,陈贵人也能跟着得势。
想通之后,陈贵人感恩戴德,把六皇子交给了李皇后。
李皇后心里赞陈贵人聪明。
皇帝也满意。
可是。没过两天,陈贵人居然病死了。
她死得很突然。
李皇后就愣住了。她是没有想害死陈贵人呢。
李氏贵为皇后,若是为了个孩子,就把陈贵人害死,不仅仅给皇帝留下狠毒的印象。将来这孩子也记恨她的。
李皇后是打算以情动人,以收拢皇帝和六皇子的心。
可是,陈贵人这么一死,李皇后就解释不清了。
这是谁,下这么快的手?
李皇后的眉头紧紧锁了起来。
庐州的叛军有往北上了一步,皇帝早朝的时候,听闻此事,气得把奏牒都摔了。回到内宫,立马就有人把陈贵人的死,告诉了皇帝。
皇帝顿时就气得额头青筋暴突。
他在气头上,没有去质疑为什么李皇后在这个当口为什么要做如此蠢的事,也没有质疑为什么内侍要把这种内宫小事告诉他。
他气昏了头,冲到了坤宁宫。
“......你我自幼结发!你进宫十余年,没有添男丁,朕体谅你心急,你说要养六皇子,朕也恩准了,你为什么还要杀人?”皇帝咆哮道,“你简直是个毒妇。原来你素日温良,都是装模作样!”
他也不听李皇后解释,叫人把六皇子抱走。
李皇后跪在地上,没有哭诉,也没有阻拦。
她只是跪着。
此刻,她不敢出声。
皇帝让人抱走了六皇子,把孩子抱到了陈贵妃那边去。
陈贵妃是他最宠爱的贵妃之一,也是十来年的恩情,和皇后地位不相上下。陈贵妃生了两个儿子,都活泼机灵。
皇帝和六皇子抱走之后,去了陈贵妃那边,李皇后从地上爬起来,整了整衣襟。
过了片刻,她带着宫人,去了乾清宫。
她一直跪在乾清宫里。
皇帝去陈贵妃那边,坐了一个时辰,心情平复了不少,才回了乾清宫。一看到李皇后跪在那里,又是气血翻滚。
“你还有脸来跪!”皇帝怒道,“枉朕那么信任你!这些年,朕何曾轻待你,你何必如此狠毒?”
李皇后一双素净修长的手撑地,缓缓磕了三个头。
她那双手,如玉莹润,还跟从前一样。
皇帝想到从前的恩情,想到她的沉稳善良,又想到他们少年结青丝,心里陡然一软,对李皇后的抵触就清减了几分。
可怒火并没有减少。
“陛下,臣妾该死!”李皇后磕完头,才娓娓道,“臣妾十余年无子,心里总盼着有个皇子。既得了六皇子,心里定然知晓是陛下天恩浩荡,臣妾虽然受天恩。却也不曾做了亏心事,断然没有去害人之理。此前当口,错皆在臣妾一人之身,若能解陛下心头怒火。臣妾甘愿一死。
臣妾......臣妾只是听闻战事不利,陛下心里愁闷,再添这些烦心事,皆是臣妾之过,求陛下重罚臣妾,别将火憋在心里,伤了圣体,这是臣妾唯一心愿了!”
****
李皇后在皇帝面前一番表白,最终获得了皇帝的原谅。
六皇子又重新抱回了坤宁宫。
皇帝还让李皇后查出陈贵人的死因。
这件事,皇帝都交给了李皇后。这表明皇帝信任李皇后的。
李皇后回到坤宁宫时,疲惫依偎在榻上。
“......这宫里,有人已经到了迫不及待的地步,这次是本宫疏忽大意,让奸人得逞。害死了陈贵人。”李皇后对心腹的宫人说道,“万幸陛下仍念几分旧情,知本宫行事稳重、待人宽和,才回过神来,怀疑此事不合情理,饶了本宫这次。”
只是,她再也不能等下去了。
她的地位。若是再不自保,就真的要被奸人得手。
与其领养个儿子,将这孩子抬举为太子,还不如自己生一个。
六皇子乃是庶子。把第六的庶子抬成太子,真的很难,除非皇帝其他儿子都不成器。或者皇帝有心保住皇后地位。
偏偏,这两者,都不是。
假若皇后领养的,乃是大皇子,李皇后再派娘家人联合朝臣。倒也能拼一把。只可惜,大皇子是孙宸妃的儿子。那个孙宸妃,娘家也是世家望族,又得宠,她的儿子,皇后要不来。
皇后若是提出立庶子为太子,只怕偷鸡不成蚀把米,让孙贵妃捡了个现成的便宜。
因为,皇帝很喜欢大皇子,他巴不得皇后提出庶子立为太子呢。
“娘娘原本就冤枉!”宫人道,“陛下让娘娘查凶手,娘娘定要将那人揪出来,还娘娘清白。”
李皇后无奈笑了笑,道:“这个时候,查出虾兵蟹将,有什么用?查出大鱼,就有落井下石之嫌。陛下顾念本宫,仍是想着本宫往日的宽和。你们去查几日,做做样子,回头本宫告诉陛下,就说陈贵人乃是产后身子不济,久病而亡。免得让陛下回味过来,觉得本宫是个得理不饶人的......”
她打算就这么算了。
皇帝若怀疑她,哪怕真的饶过她,也不会再把六皇子给她抚养。
六皇子也送了回来,李皇后就明白,陛下这次,是信任了她,知道她是真的委屈。
这件事,肯定是某位贵妃所行。
李皇后的对手,都是皇帝的宠妃。不管她揪出谁,皇帝都不会高兴的,反而将来猜疑她是借刀杀人,从而对她也冷了心,毁了这种信任。
这种信任,是非常难得的,李皇后很珍惜,她必须维护。
若是她谁也不攀咬,自己默默咽了这委屈,皇帝就越发觉得她宽厚,更心疼她。
斗来斗去,不就是为了得到陛下的另眼相待吗?
皇帝已经对李皇后另眼相看了,李皇后不想毁了这份恩宠。
宫人听了李皇后的吩咐,都去忙碌了。
李皇后想到今日已经是十五了,也该去给谭太后请安。她每个人初一、十五,都要去请安,虽然这半年来,谭太后已经不见她了。
谭太后不见她,但是李皇后还是要去的,这是她的虔诚。
没了这份虔诚,她的孝顺也变得虚假。
做一件事容易,持续做一件事难。但是坚持,总能换来点尊重和信任,所以,李皇后坚持去看谭太后。
这次,谭太后依旧没有见她。
倒是顾瑾之,出来和李皇后说话。
李皇后就趁机,把庐阳王的事,说给了顾瑾之听。
“......庐州听闻你没死,说愿意进京言和。果然,庐阳王待你不薄。”李皇后道,她语气里暗携几分羡慕,是藏匿不住的。
顾瑾之听了,又是喜极而泣。
李皇后看到这里,不免感叹说:“他也是个痴情人。这些年,朝中大事,咱们女人不懂。如今看来。你所嫁良人。”
顾瑾之抹了泪,道:“王爷待臣妾甚好!臣妾在庐州,除了照料王爷,就是研制些药物。最终给王爷生下三个儿子。而后,王爷说,盼个女儿,臣妾又给他生了个闺女。如此算来,这也是臣妾和王爷的缘分吧.......”
顾瑾之这么不经意的话语,非常扎实打在了李皇后的心头。
她话里话外的意思,就是她会研制药,想要儿子就生儿子、想要女儿就生女儿!
李皇后眼底露出了几分热切。旁人这么说,李皇后未必过心,但是顾瑾之曾经是名震京城的神医。她的话,是有几分可信的。
只是,李皇后不愿意让顾瑾之看到她的热切,所以表情一闪而过,不再多想。现在。还没有到时机,或者说,李皇后还不够信任顾瑾之
顾瑾之说完之后,也没有多谈什么。
李皇后从积善宫回来,心事放不下,越发觉得顾瑾之方才不是故意骗她,而是不经意间透露了秘密!
人是很复杂的。
李皇后算是个比较聪慧又理性的人。
可她心里的欲念。会让她的理性退后几步。当一个人的欲念到了一定的程度,她可以相信一切有可能的办法。
李皇后犹豫了几天,终于找顾瑾之了。
她并不是开口就要找顾瑾之看病,而是和顾瑾之套近乎。
顾瑾之就知道,李皇后真的是个非常警惕的人。
像李皇后这种人,靠近她很难。但如果得到了她的信任。她会非常依赖顾瑾之
顾瑾之也放慢脚步,慢慢和李皇后聊些生育方面的事。
她还特意聊到了她的长子燕山,说了很多燕山早产的事给李皇后听。
“......当时他生下来的时候,才四斤多,王爷很是担心。燕山是长子。他降世,王爷和我都是心心念念,就怕他有事。那段日子,过得不容易。万幸老天爷保佑,让燕山活了下来。”顾瑾之笑着说,“当初,我就很想生个儿子的,自己也吃了药。大约是那药有效,故而燕山那么虚弱也能续命。如今想到,当初真是庆幸。”
那药,不仅仅能生儿生女随心所欲,还能保佑孩子健康。
早产的孩子也能活下来。
李皇后听到这里,心就彻底热了。
她的性格使然,让她没有立刻就会和顾瑾之说心里话,而是自己回了宫。
没过几日,她给顾瑾之送了套衣裳。
这是有点示好之意。
顾瑾之收下了,亲自到坤宁宫道谢。
李皇后又说:“你在积善宫,吃住都是随着太后娘娘。假如短了什么,只管告诉本宫。”
“谢娘娘厚爱。”顾瑾之笑道。
就这样一来二往的相处了半个月,李皇后才算放心。
半个月后,李皇后把顾瑾之叫到坤宁宫,和顾瑾之密谈:“你可有什么好的法子帮帮本宫?你若是帮了本宫,让本宫顺利诞下皇子,旁的不敢说,这深宫,本宫准你四处行走。你可以去看看你姐姐......”
像顾瑾之,除非李皇后特意叫她,否则连积善宫都出不来。
她自己,也不敢出来。
在积善宫,皇帝顾念太后,不敢贸然动手杀顾瑾之。若是出来了,谁知道会发生什么呢,说不定被侍卫抓了,送到大牢里去。
到时候,皇帝一口咬定是顾瑾之逃走了,谭太后也无法再次救出她的。
所以,皇后能让顾瑾之在宫里到处走走,是对顾瑾之极大的恩惠。能去看看德妃,自然是最好不过的。
这些年,德妃过得也很辛苦。
她的儿子晋王失踪,她的大女儿永淳公主和驸马死在牢里,她承受了很多的打击。这些打击,作为母亲的顾瑾之,最是能了解。
顾瑾之不知自己还能在宫里住多久,但是她愿意活得半点自由和去看望堂姐的机会。
所以,顾瑾之说:“多谢皇后娘娘!”
她果真给李皇后开了个方子。
“这些药材,您叫人从御药房抓来。我来制药,这种药需要自己配制,旁人做不来。”顾瑾之道,“皇后娘娘放心我,当年太皇太后再世,也信任顾氏的药。”
提到太皇太后。她心里黯然半晌。
李皇后见她突然伤神,想到太皇太后曾经对她的宠爱,心里也唏嘘。
这个女人还是挺有良心的,李皇后想。
这么一想。对顾瑾之的戒备又放松了几分。
“好,本宫信你!”皇后道。
顾瑾之就给皇后配药。
皇后也想办法,让皇帝往坤宁宫住得勤快些。
她突然柔情起来,还有点撒娇,对皇帝而言是新鲜的,就的确多在坤宁宫多住了几日。又加上,陈贵人的死,皇后轻描淡写过去,没有攀咬任何一人,皇帝心里既心疼又满意。
心疼她的委屈。又觉得她大度宽和,是个合格的皇后。
每个男人都希望后宅有这样的女人:不惹事,懂隐忍,专心替他照顾好儿女及妾室。
李皇后就是这样的女人。
皇帝的确多在坤宁宫住了几日。
李皇后五年前得了个厨娘,跟着学了不少的菜色和点心。都是皇帝喜欢的口味。这些年,皇帝从未留在坤宁宫用膳,并不知道。
如今在坤宁宫时间多了,皇后就少不得准备宵夜或者点心,皇帝尝到了,惊喜不已。
他下朝之后,把奏折都搬到了坤宁宫。
坤宁宫上下都高兴不已。觉得李皇后时来运转。
不成想,不过半个月,就出了事。
****
皇帝一直歇在坤宁宫,李皇后心里也喜悦,两人竟似平凡夫妻般,过起了柴米油盐的小日子。
李皇后学了很好的厨艺。她亲自下厨,给皇帝做菜。
她知道皇帝的口味偏重,所以,李皇后的菜总是重味,皇帝吃了。越发觉得特殊,比御膳房做得还要好。
因为,皇帝哪怕不歇宿在坤宁宫,也会专门到坤宁宫吃饭。
这让六宫无人不眼红。
只是,重新得势的,乃是皇后,眼红也没用。那些妃子们,一个个往坤宁宫请安,跑得特别勤快。平日请安,也只是早上来应付一下。
如今,她们下午都会瞅准了机会,找个借口来。
李皇后将她们一个个拦在门外。
转眼就过了年。
初四开朝,皇帝上朝,却突然气得晕死在大殿上。
内侍和内阁大臣把皇帝送回了乾清宫。
有人也急忙禀告了李皇后。
皇后忙带着几位贵妃去服侍。
太医们手忙脚乱,替皇帝诊断。
皇帝慢悠悠醒来,有气无力。
太医们开了方子,交代皇帝需要静养,就都退了出去,只留下几位阁老和皇后、皇子、贵妃等人。
李皇后上前,服侍皇帝喝了药。
皇帝气色死灰,摇摇头,并不想喝药。他舌头有点大了,想说什么,却说不出清楚。
李皇后劝慰半晌,皇帝才把药喝了。
等皇帝歇下了,李皇后出来,问首辅袁裕业:“陛下为何突然晕倒?”
“......庐阳王和简王结盟,叛军已经到了河南......”袁裕业声音很低。
李皇后也感觉脑袋嗡了一下。
简王吗?
简王不是在河南过得好好的吗?先帝在世时,简王赖在京城不肯走,丢了护卫军。皇帝登基,他们要回去,皇帝顾念他乃是叔祖父,是老一辈的王爷,特意又赏赐了五百亩两天。
皇帝待简王如此好,简王为什么要和庐州的人狼狈为奸?
这江山,要不保了吗?
李皇后立马就想到了顾瑾之。
******
二月的河南,不见花开春暖,依旧是寒风刺骨。
朱仲钧站在风口,静静感觉那料峭春风拂面的刺痛。
他的心,都拧成了一团,似他的眉心一般,紧紧皱着。
自从去年十月,积善宫的眼线被铲除,他就再也不能知道顾瑾之的消息开始,朱仲钧变得心浮气躁。
他恨不能立马杀到京里去。
这一路走过来,他从来没有睡过一天的踏实觉。
所以,这四年下来,他头发花白了大半,人也苍老了大半。他的心,从来就没有落下来过,这四年,他几乎没有笑过。
他才三十六岁,却有五十岁的模样。
儿子和下属总是劝朱仲钧,让他想开些。
还说行大事者,不拘小节等。
特别是那些将领们,都希望朱仲钧能看轻点,别让女人成为他霸业的掣肘。
可是朱仲钧所谓的霸业,仅仅是为了那个女人而行的。
心力交瘁的朱仲钧,想尽了各种方法,想先把顾瑾之救出来,结果都失败了。于是他知道,他只有一条路可以走:继续前进,夺宫成功。
否则,他的妻子性命不保。
他的军队到了河南,简王和简王世子放弃了抵抗,直接拥朱仲钧进城。
一方面,简王父子知道,朝廷的军队已经无法阻挡朱仲钧,顽抗到底只不过是让全城的百姓陪葬。识时务者为俊杰,让朱仲钧进城,将来还能有个拥护之恩,他们简王府也能继续保持下去。
二则,朱仲钧手里还有含卉。
含卉对于简王府,是个非常重要的人。
朱仲钧看到含卉,耳边就会想起顾瑾之对他说过的话。
那些话,似魔咒般,萦绕耳旁,挥之不去,让他的思念更添了一层。想到含卉,就会想到顾瑾之当年多么有先见之明。
顾瑾之说,当初申国公夫人姜昕告诉她,姜夫人和简王妃乃是表姐妹。
而姜夫人从来不跟简王府来往。
简王妃还有个亲妹妹,嫁到了山东,也不和简王妃来往。
当时,简王府和顾瑾之不对付,顾瑾之就顺藤摸瓜,查到了不少的往事。姊妹之间老死不相往来,肯定有个缘故的。
若是普通的恩怨,也该释怀。毕竟在京里,人脉很重要。像姜家、简王府,都是功勋贵胄,他们需要必须的交往,来为他们的人脉锦上添花。
但是姜夫人和简王妃不来往。
顾瑾之查了半天,才明白过来。
原来简王妃那个嫁到山东的妹妹,和简王妃并非一母同胞,在家里排行第二。简王妃乃是嫡妻所生,嫁到山东那位妹妹是继室夫人所生,姊妹俩从小就不合。
那位继室夫人,生了两个女儿。
除了嫁到山东那位,还有个小妹妹,在家里排行第三。
简王年轻时,也风流过,就和排三的小姨子有了首尾。那位三姑娘,大胆又多情,去庙里私会简王,就成了简王的人。
这种事,其他世家小姐大约是不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