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穆永江分析的是有道理的,也怪不得他在布行里面混了那么多年。
有过生活常识的大明归德府人都知道,布虽然大家都用,可真正大户人家穿的是丝绸。普通的小门小户一般家庭穿的都是棉布、麻布!

自从宋元时期棉花传到中国,洪武皇帝为了推广棉花还专门下过圣旨令民间种棉花。从明初以来,棉花的种植在中国大地上已经是很普遍的事情了。

所以,棉布逐渐取代了麻布成为老百姓穿衣的主要原材料。

但卖布这个行业和很多其他行业一样,他也分为旺季和淡季。

一般来说,春夏是淡季、冬天和秋天是旺季。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布的价格很贵,普通老百姓穿衣有个迷之习惯,那就是过年了买布做新衣服。

当然了,中国的大年都在冬天,买布做了棉衣这无可厚非。

可冬天过了怎么办?

春天温度逐渐升高,你不能整天穿个棉袄不是!

别急,老百姓本着能省一点是一点的心态,对破旧物品尽可能的综合利用。

冬天不是置办的棉袄么?

不是暂时穿不着了么?

拿来,拆掉将棉花套子和外面的布分开。

棉花套子洗洗晒晒来年再用!

外面的布去了里子直接简单缝合一下,就变成春夏的衣服了。

到了秋天天冷的时候,那会儿地里面的庄稼收成也都有了,卖一点换成铜板,再去布行里换两匹布,基本上一家人一年的衣服从里到外就都有了。

年复一年,一年一个轮回,周而复始。

所以,老百姓的穿衣习惯造成了布匹生意出现了淡季和旺季。

在穆永江的眼中,苏白衣现在急急忙忙像个要出嫁的小姑娘开始收购棉花,想要生产布匹。但这又哪是一时半会就能产的出来的呢?

别的不说,你纺线的车子织布的机子有么?

就算是现在去买,可哪里又能供应那么多呢?

另一方面,即便你有几十个机子,总的找人干活吧?

总的找熟手吧?

总的弹棉花吧!

可眼下再有二十天的时间就到年关了,别说是你苏白衣,就是神仙老爷也不可能大批量的生产出来布匹冲击市场。

一旦年关一过!

呵呵,你生产出来布也卖不出去。

“也甭让老商回松江府了!”穆永江笑呵呵的摆摆手,对身边的刀疤脸道:“刀子,我记得咱们家库房里,好像还有不少棉花吧!”

“还有两百石!”

“现在棉花价格怎么样?”

“四分银子一斤!”刀子回答道。

四分银子,也就是四十文的一般称呼,明朝一两银子=一百分银子。

穆永江嘴边露出淡淡的微笑。

四分银子,这可比棉花新上市的时候贵多了,当初他从松江府进入的时候,也就三十文钱一斤而已。

“再过几天咱们家的机子就停了吧,那些用工也要回家过年了。库存二百石棉花全部对给榆院,嘿嘿,我倒要看看这个刚入行的愣头青怎么处理这些棉花!”

二百石棉花可也是一千两银子的。

虽然一千两银子对于两家来说都不是很多,可正好借此机会打压一下苏白衣,让他也知道知道,归德府的布行生意,没有那么容易干的。

“老爷,这……这……我们这不是在……”刀疤脸想了很久没想到用什么词语来将“资敌”的深刻含义表达出来,站在那里一动不动,反正他就觉得这么干很不好。

穆永江哈哈大笑,道:“这里面的道道你也不是很明白,去吧,将二百石棉花都卖给榆院!”

刀疤脸很想建议老爷收回命令,可是作为下人,他又没有足够的勇气去参与这些生意上的事情,只能感觉很憋屈的跑到库房,告诉库房管事打开门,然后将里面的棉花弄出来,送到了松江老板老商的手上。

然后,再通过老商的手,转给了苏白衣。

突然之间就有了这么一大笔原材料,苏白衣自然是高兴的,也没细问棉花到底是怎么来的,很爽快的便给了银子,将所有的棉花装入库房中。

织布的第一步,是要弹棉花!

将原本结实的棉花弹成絮状,撇除其中的棉籽。

然后由工人将絮状物整理出来,制作成一定的形状供纺织机纺线即可。

过程和工艺都很简单,那些从西北地区来的妇女基本上人人都会。也难怪,纺织在古代还是一个衡量一般妇女贤良与否的标准,这么多人都懂纺织苏白衣并不意外。

珍妮机的使用和传统的手摇车肯定是不一样的,但既然是纺织用的东西,其实原理没有太多的差别。

当然了,苏白衣也不要求那些妇女懂得珍妮机的原理,只要能够学会用珍妮机纺线,他巴不得这些女人什么也不懂只会机械的干活呢。

让一批妇女去弹棉花,又组织了大约三十人左右来到珍妮机前,向他们演示这珍妮机的具体使用方法。也许是女人天生对于纺织类物品比较敏感,苏白衣发现他们学起来都很快。至少,比那些孩子学写字要快多了。

半天的时间,拿来不少棉絮纺线,一方面试验纺车的性能,另一方面传授用珍妮机纺线的技巧,两项工作都完美的收工。

后世大不列颠帝国工业革命还没开始,一个男人偶然间用脚踢了一下妻子的纺车,于是,珍妮机便产生了。这种黑科技刚刚问世的时候,一台机子能同时纺八个线锭子,当发展到了成熟之后,改造升级版的珍妮机最高记录是同时纺八十多个线锭子。

苏白衣没有盲目的追求纺线的速度。

因为纺线的速度可以很好的提高,可织布的速度却不能无休止的没上限。他设计的这台珍妮机,只能同时纺二十六个线锭子。

即便如此,单纯的从数量上来说,大明朝纺线这种工作不经意间已经被他提高了二十六倍。

那飞梭织布机的速度呢?

很遗憾,织布机不能像珍妮机那般创造无休止的奇迹,他虽然也能提高织布的速度,可飞梭织布机提高的效率终究不能那么夸张,苏白衣大概估摸了一下,大概八倍而已。

但这也已经很夸张了。

一个妇女专职织布的话,大约要八天的时间能织出一匹布,若是使用飞梭织布机,大概一天就能织出一匹布。

这是什么概念?

明朝普通佣工的水准大约在三十文左右,一个月基本上不到一两银子。

而妇女更少,一天只有二十文,一个月也就六百文钱。

那么一匹布的工钱就含有织布的工钱、弹棉花的工钱、纺线的工钱,一般来说,织布的工钱占八成,那么一匹成品布的工钱大约就有二百文。

棉花成本是三十文到四十文一斤,一匹布四斤棉,大概就是一百四五十文。

很简单就能算出来,一匹成品棉布的成本价大约就是三百五十文左右。这还只是直接成本,其中还不含管理费用、机械费用等等。

所以穆家的布真正上市以后,售价在五百文也就不算太高了。

五百文的价格多还是少?

苏白衣经过调查之后觉得真心不能算高,因为周边无论开封府还是凤阳府、亳州府,布匹的价格基本上都在五百文左右一匹。

穆家之所以被归德府老百姓骂成狗,主要的原因是偷工减料。

他们家的布只有三斤重。

实际上穆家织布的时候,无论经线还是纬线,都比别的地方的棉布少四分之一!

布太稀,所以在洗衣服的时候容易破裂。一旦破裂就又要购买。如此形成一个不良的循环,在坑害老百姓的时候,也给穆家带来了巨大的利益。

所以苏白衣在出售肥皂的时候,穆家才如此的咬牙切齿。

苏白衣握了握拳头!

你们穆家咬牙切齿的还在后头呢!

因为纺线的工作效率提高了二十六倍,织布的效率提高了八倍,弹棉花不算,加上自己家的工人除了管吃管饭外根本就不用花太多工钱。所以他织一匹布的工钱大约只是穆家的九分之一,最高也就是三十文左右。

这就恐怖了,三十文的人工再加上一百六十文的原材料成本,一匹未染的白布成本价才一百九十文钱。

这么一匹四斤的白布,在市场上售卖三百文的话,会有什么效果?

穆家会不会哭他不管,苏白衣此时坐在凳子上,眼看着苍白的天空,突然心里一冷:若是这么干的话,开封府、凤阳府、亳州府的那些布行经销商会不会跑过来打老子?

那到时候他得罪的人可不是穆永江一家,而是整个大明朝全天下的布匹经销商!

可这又能有什么办法?

历史的车轮终究是要前进的,那些阻挡历史前进的人,或许会得势一时,但长远来看,他们都会被碾压在地!

大英帝国工业G命开始前夕,珍妮机的发明者哈格里夫斯不也被那些愤怒的手工业主冲进家里捣毁了机器么,甚至他们夫妇两还被撵出了世代生活的兰开郡小镇。

但最终呢?

工业历史不还是开启了么?

历史不还是滚滚向前了么?

这一刻钟,苏白衣觉得无所畏惧。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