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曰夷,其国有挹娄、扶余、东沃沮、北沃沮、濊、三韩、倭等。”
范明友不愧是度辽将军久在幽州,对汉时东北的诸国倒是信手拈来。
任弘先前在典属国时其实也关注过东北,甚至以描绘地图为名,推动过朝廷派遣使者去探访倭岛。
所以他知道,挹娄就是周时肃慎,是女真人的祖先,居地在黑龙江、外东北一带,无君长,还处在野蛮的渔猎部落时代,处于山林之间,地产五谷、麻布,养猪是一把好手,食其肉,衣其皮。
到了冬天,挹娄还会用猪油与泥巴混在一起,涂身以御风寒——反正去那边的汉使回来后是这么说的。
不过住在靠海地区的挹娄人,亦是可怕的海盗,经常乘船南下,袭击后世北朝鲜东海岸的沃沮人,故沃沮人每逢海水解冻就往山里跑。
相比于野蛮的挹娄,他们南边的邻居扶余人就更文明些,已建立邦国。因为占据了东北平原的核心,最为平敞,土宜五谷,以农为业,还有以圆木制作的城镇。在国王之下,甚至设置了官职,以六畜名官,比如国相叫马加,就是马官,将军叫牛加。
还有狗官。
再过个几十年,在大汉控制不力的玄菟郡边上,源自扶余的高句丽也要冒出来了,在东北汉朝若是退了,别人会得寸进尺。
而在乐浪郡以南的三韩,更是被大汉另眼相待,虽然半岛南部多山,当在汉人看来,三韩人是文明程度比较高的。他们不仅善田种,有邑落长帅,马韩人知道养蚕,辰韩人则被使者称为“秦韩”,自称祖先在秦末时从中原逃来,语言和中原竟能互通,略有礼仪。
三韩加起来有七十八国,而在其大海东边的倭岛诸国,据汉使说有“百余国”,已经和大汉建立联系的有三十许,其中最大的曰“邪马台国”。
“什么百余国,是百余村吧?”
这话恶毒,却是傅介子所言,作为前任西域都护,他是铁杆的西进派。过去四年没少在中朝和范明友闹别扭,而本始元年被汉使拉了“百国来朝”的三韩与倭人,确实是没见识过世面的乡巴佬,有的“国”人口才百余,朝廷都没好意思再提了。
范明友立刻反驳:“义阳侯太没见识了,光论三韩之地诸邦,大者万余户,小者数千家,各在山海间,地合方四千余里,加起来也有人口百万。”
“反观西域,依我看,号称护五十国,实则大多也只是小村邑吧?我听说一个依耐国,户一百二十五,口六百七十,不如大汉一个里闾,这也能称国?真是可笑!”
傅介子笑道:“度辽将军孤陋寡闻啊,乌孙口五十万,月氏、康居合百余万,大夏口上百万,安息、身毒更是有百万之众,海西之地更有犁轩、大秦之类,地大物博,何来寡小之说?”
要论这个,傅介子可是占了大便宜,谁让“西域”的概念那么大呢?只要是西边的都能往里装。
范明友只欲反唇相讥,但很不幸,这些年,大汉使者脚都快走断了,但”东夷“找来找去就这么几个邦国族类,其余皆是大海,不像西域,地平线那边仿佛有数不尽的邦国,永远探索不完。
傅介子又说起西域的稀有物产来:“西域有车师葡萄、于阗美玉、楼兰之棉、乌孙大宛之马,月氏之璆琳,可与大汉货殖通商,使商贾款于塞下,东夷有何物?”
范明友一时间还真找不出太能打的,挹娄的石头箭?实在拿不出手啊,憋了半响才道:“东夷有……有貂!”
谁不知道东北有貂?
貂裘确实是好东西,这年头的贵族常以此炫耀富贵。但长安到辽东襄平五千里,距离东夷就更远了,各地都还有不少山林,动物野兽时常出没,想要皮毛就近狩猎即可,完全没必要像近代的俄国人一样舍近求远,追着貂和水獭跨越了整个西伯利亚。
范明友板起脸:“胡言乱语,距长安五千里者,西域也。从洛阳算,襄平离中原也不过三千里,若从冀州走则更近。且西域多雪山沙漠,而东夷多有黑土肥饶之地,宜五谷。”
傅介子摇头:“然东夷苦寒,冬日不能活人。”
范明友认为抓住破绽了,大笑道:“西域就不冷?义阳侯,莫要欺我没听过西安侯写与你的那首诗,不是说‘胡天八月即飞雪’么?而北庭落雪之后要到来年四月才化!”
哎呀,任弘有点小尴尬,早年挖的坑埋到队友了。
却是任弘先前太小瞧范明友了,能被霍光看中当女婿,还是有其过人之“长”的。
因为常年待在幽州,麾下将吏也多是幽冀人,眼见傅介子、任弘这些西域系靠战争混得风生水起,范明友也眼红,只觉得若朝廷能像通西域一样开东夷,今日灭一国,明日收一邦,幽州吏士纷纷封侯的好日子就要来了。
只是他读书没傅介子多,大局观也不如,再辩下去,范明友就落於下风了。
都不用任弘出马,傅介子开始大讲丝路上的贸易,每年无数丝绸在玉门关卖给胡商,换来名马、美玉甚至是黄金,西域俨然成了黄金匮乏的大汉赚外汇的好地方。
而东夷那些落后的邦国,小器的村长,除去朝贡带回的,买得起大汉一匹丝?
事实摆在面前,范明友无言以对,只能强自请命道:“大将军,孝武皇帝时,彭吴穿秽貊朝鲜,置沧海郡,此事不亚于张骞通西北国。下吏以为,东夷之利亦不亚于西域,大有可为!”
任弘也清楚,这是一场路线之争啊,是西进还是东进,两边足以将狗脑子打出来了。
但显然是西进占尽优势,在棉花产业没起来前,东北那地方中原人去了也待不住,人是天生向往温暖和阳光的,东北冬天的酷寒、深山老林的开发难度,想要拓殖得花一代人甚至十代人的时间用人命去堆。
若能站稳脚跟,长远利益自然是有,但短期内,甚至一百年内,绝对是血本无归。
即便不论困难、利益,想让朝廷忽然转变方向,大规模东进也几无可能。
这是由大汉的根基所在决定的,自从定都于长安后,历代天子就秉承关中本位制,关西不分土,不封侯,迁关东之人于五陵以固本。
汉武帝还孜孜不倦扩大“关西”的范围,将三河、太原、上党也算了进来。
而河西与西域,亦被视为关西大纵深的一部分。
反倒是卫氏朝鲜灭亡后,东方边境成了大汉渐渐抛弃的地区,疆域不断内缩。
昔日的汉四郡,如今只剩下两郡了,真番、临屯被并入乐浪、玄菟,能保住现有疆界已吃力,谈何再度向外开拓?
东夷与西域不同,西域是大汉与匈奴角逐的疆场,战略要地,花多大代价都得拿下来。东夷却是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就连可惜,也是任弘等少数人才会生出的想法,匈奴左臂,在乌桓鲜卑反击时早就断了,范明友此议纯粹是出于派系私利,于国事并无裨益。
故霍光态度十分明显,只没有明言,然而就在此时,初入中朝话极少的任弘却忽然跳反,竟支持了范明友!
“西域河西自然于大汉有利,但度辽将军所进开东夷之策,亦不可轻弃啊!”
……
范明友诧异地看着任弘,傅介子也一愣,就连霍光也抬起眼来,不知任弘为何忽然要帮范明友说话,从那天燕饮时便能看出,范明友对他的嫉意,溢于言表啊。
因为任弘大度?怎么可能!
任弘开始主动给范明友拾遗补缺起来:“有两点度辽将军未曾说及,其一,从中原去辽东、乐浪固然极远,但从齐地黄、垂、芝罘浮海向北,若是顺着海风,不过二三日可达。”
早在春秋战国时,齐人就开始在海上讨生活,靠鱼盐之利将山东半岛开发成了大汉人口最密集的地区,而航海业也相对发达,汉武帝时灭卫氏朝鲜,便遣了楼船将军杨仆将七千人,乘楼船渡海攻朝鲜,虽然这一路功败垂成,丢了大汉的脸,但足见渡渤海已十分寻常。
眼下齐地人口压力越来越大,流民滋生,加上去年的大地震,尚有许多人无法安置,而对岸的辽南、乐浪气候不像东北那般酷寒,何不损有余补不足呢?至少能巩固东北,勿要再让疆界退缩。
“其二,在博望侯凿空西域前,大汉也以为西北尽是荒服之地,如今汉使连倭岛都只探访了西南一角,未能窥得全貌,焉能知道,东方没有更多大国呢?”
任弘知道东方确实没有文明国度,只有太平洋,但其他人不知道啊。
说出答案反而会让人死了心,感觉兴致寥寥,继续让地图蒙着神秘面纱,让一切都朦朦胧胧,更能引发人的探索欲望——反正任弘前世玩游戏开地图都是这心态。
西域河西的开拓,只能靠关中三辅的力量,因为太过辽远,关东对此事是极少参与的。与其让燕齐之人舍近求远,倒是不如让他们将目光投向近在咫尺的东方。
从此关西向西,关东向东,大汉就是条双头……
不对!
龙有三个头。
任弘差点忘了这茬,天子都将皇长子封到豫章去了,除了东西外,还有一头得向着广袤炎热的南方,这是一条吞噬世界之龙啊,亦是一场长达千年的开拓,在他做了这么多之后,汉之国祚,又能有多久呢?
所以在范明友的基础上,任弘提出了一个更超前大胆的计划。
“大将军,孝武时设沧海、真番、临屯而渐废,可知开东夷不宜操之过急,不妨效西域之事,既然能设安西都护府,那何不在乐浪以南沧海郡谷地设一‘安东都护府’,择善者为都护,统辖约束东夷诸邦,循序渐进呢?”
言至于此,让大将军自己去想,因为任弘再说下去,将范明友当做第一任“安东都护”推荐的话,霍光恐怕又要疑心任弘欲将他最能打的女婿支走,想对霍氏不利了。
任弘言罢,范明友却是呆愣了,不知任弘今日为何忽然帮自己,只挠了挠脸不知如何回应。
倒是霍光思索后,又对着范明友和傅介子夸了任弘一通:“看看。”
“这才是做事该有的样子啊,只论事,不论人,汝等同为中朝官,当相忍为国,勿要一言不合便相互攻讦!”
“下吏有罪。”搞得傅介子和范明友只能朝大将军谢罪,范明友仍觉得任弘是怀揣阴谋。
而傅介子也以为,任弘或许又有什么主意了。
霍光则对一旁记录的丙吉道:“安西将军之议且记下来,交由二府议论,其实当年不论是博望侯通西域征大宛服诸国,还是荀彘杨仆伐朝鲜收乌桓,皆是大汉欲断匈奴左右臂而为之。只可惜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
“但今日不同!”
霍光看向任弘:“如今义阳侯与西安侯经营西域北庭,服五十国,收呼揭,助乌孙,匈奴右臂已断。”
“而度辽将军降服乌桓,屡出云中,威震东夷,匈奴左臂亦坏。”
霍光拔出佩剑,直指身后的天下舆图,剑尖瞄着大汉正北方的匈奴单于庭!
“恰逢匈奴遭遇天灾,诸国背离,人死十三畜死十五,大衰弱。古人云,天予不取反受其咎,此百年难遇之机,大汉当合举国之力,击其腹心,毕其功于一役!”
果然,大将军还是对灭亡匈奴念念不忘啊,他是意识到,自己命不久矣,开始有些着急了么?任弘只想长叹。
毕竟在那一刻到来前,谁又能猜得到自己的死期呢?
“明岁便是本始最后一年,诸将及九卿二千石,抓紧筹备辎重粮秣练兵等事。”
霍光将剑猛地斩在案几上,想宣示自己的决心,而厅堂内任弘等人纷纷站立作揖!
“吾意已决!”
“后年举二十万兵击胡,必灭匈奴!”
范明友不愧是度辽将军久在幽州,对汉时东北的诸国倒是信手拈来。
任弘先前在典属国时其实也关注过东北,甚至以描绘地图为名,推动过朝廷派遣使者去探访倭岛。
所以他知道,挹娄就是周时肃慎,是女真人的祖先,居地在黑龙江、外东北一带,无君长,还处在野蛮的渔猎部落时代,处于山林之间,地产五谷、麻布,养猪是一把好手,食其肉,衣其皮。
到了冬天,挹娄还会用猪油与泥巴混在一起,涂身以御风寒——反正去那边的汉使回来后是这么说的。
不过住在靠海地区的挹娄人,亦是可怕的海盗,经常乘船南下,袭击后世北朝鲜东海岸的沃沮人,故沃沮人每逢海水解冻就往山里跑。
相比于野蛮的挹娄,他们南边的邻居扶余人就更文明些,已建立邦国。因为占据了东北平原的核心,最为平敞,土宜五谷,以农为业,还有以圆木制作的城镇。在国王之下,甚至设置了官职,以六畜名官,比如国相叫马加,就是马官,将军叫牛加。
还有狗官。
再过个几十年,在大汉控制不力的玄菟郡边上,源自扶余的高句丽也要冒出来了,在东北汉朝若是退了,别人会得寸进尺。
而在乐浪郡以南的三韩,更是被大汉另眼相待,虽然半岛南部多山,当在汉人看来,三韩人是文明程度比较高的。他们不仅善田种,有邑落长帅,马韩人知道养蚕,辰韩人则被使者称为“秦韩”,自称祖先在秦末时从中原逃来,语言和中原竟能互通,略有礼仪。
三韩加起来有七十八国,而在其大海东边的倭岛诸国,据汉使说有“百余国”,已经和大汉建立联系的有三十许,其中最大的曰“邪马台国”。
“什么百余国,是百余村吧?”
这话恶毒,却是傅介子所言,作为前任西域都护,他是铁杆的西进派。过去四年没少在中朝和范明友闹别扭,而本始元年被汉使拉了“百国来朝”的三韩与倭人,确实是没见识过世面的乡巴佬,有的“国”人口才百余,朝廷都没好意思再提了。
范明友立刻反驳:“义阳侯太没见识了,光论三韩之地诸邦,大者万余户,小者数千家,各在山海间,地合方四千余里,加起来也有人口百万。”
“反观西域,依我看,号称护五十国,实则大多也只是小村邑吧?我听说一个依耐国,户一百二十五,口六百七十,不如大汉一个里闾,这也能称国?真是可笑!”
傅介子笑道:“度辽将军孤陋寡闻啊,乌孙口五十万,月氏、康居合百余万,大夏口上百万,安息、身毒更是有百万之众,海西之地更有犁轩、大秦之类,地大物博,何来寡小之说?”
要论这个,傅介子可是占了大便宜,谁让“西域”的概念那么大呢?只要是西边的都能往里装。
范明友只欲反唇相讥,但很不幸,这些年,大汉使者脚都快走断了,但”东夷“找来找去就这么几个邦国族类,其余皆是大海,不像西域,地平线那边仿佛有数不尽的邦国,永远探索不完。
傅介子又说起西域的稀有物产来:“西域有车师葡萄、于阗美玉、楼兰之棉、乌孙大宛之马,月氏之璆琳,可与大汉货殖通商,使商贾款于塞下,东夷有何物?”
范明友一时间还真找不出太能打的,挹娄的石头箭?实在拿不出手啊,憋了半响才道:“东夷有……有貂!”
谁不知道东北有貂?
貂裘确实是好东西,这年头的贵族常以此炫耀富贵。但长安到辽东襄平五千里,距离东夷就更远了,各地都还有不少山林,动物野兽时常出没,想要皮毛就近狩猎即可,完全没必要像近代的俄国人一样舍近求远,追着貂和水獭跨越了整个西伯利亚。
范明友板起脸:“胡言乱语,距长安五千里者,西域也。从洛阳算,襄平离中原也不过三千里,若从冀州走则更近。且西域多雪山沙漠,而东夷多有黑土肥饶之地,宜五谷。”
傅介子摇头:“然东夷苦寒,冬日不能活人。”
范明友认为抓住破绽了,大笑道:“西域就不冷?义阳侯,莫要欺我没听过西安侯写与你的那首诗,不是说‘胡天八月即飞雪’么?而北庭落雪之后要到来年四月才化!”
哎呀,任弘有点小尴尬,早年挖的坑埋到队友了。
却是任弘先前太小瞧范明友了,能被霍光看中当女婿,还是有其过人之“长”的。
因为常年待在幽州,麾下将吏也多是幽冀人,眼见傅介子、任弘这些西域系靠战争混得风生水起,范明友也眼红,只觉得若朝廷能像通西域一样开东夷,今日灭一国,明日收一邦,幽州吏士纷纷封侯的好日子就要来了。
只是他读书没傅介子多,大局观也不如,再辩下去,范明友就落於下风了。
都不用任弘出马,傅介子开始大讲丝路上的贸易,每年无数丝绸在玉门关卖给胡商,换来名马、美玉甚至是黄金,西域俨然成了黄金匮乏的大汉赚外汇的好地方。
而东夷那些落后的邦国,小器的村长,除去朝贡带回的,买得起大汉一匹丝?
事实摆在面前,范明友无言以对,只能强自请命道:“大将军,孝武皇帝时,彭吴穿秽貊朝鲜,置沧海郡,此事不亚于张骞通西北国。下吏以为,东夷之利亦不亚于西域,大有可为!”
任弘也清楚,这是一场路线之争啊,是西进还是东进,两边足以将狗脑子打出来了。
但显然是西进占尽优势,在棉花产业没起来前,东北那地方中原人去了也待不住,人是天生向往温暖和阳光的,东北冬天的酷寒、深山老林的开发难度,想要拓殖得花一代人甚至十代人的时间用人命去堆。
若能站稳脚跟,长远利益自然是有,但短期内,甚至一百年内,绝对是血本无归。
即便不论困难、利益,想让朝廷忽然转变方向,大规模东进也几无可能。
这是由大汉的根基所在决定的,自从定都于长安后,历代天子就秉承关中本位制,关西不分土,不封侯,迁关东之人于五陵以固本。
汉武帝还孜孜不倦扩大“关西”的范围,将三河、太原、上党也算了进来。
而河西与西域,亦被视为关西大纵深的一部分。
反倒是卫氏朝鲜灭亡后,东方边境成了大汉渐渐抛弃的地区,疆域不断内缩。
昔日的汉四郡,如今只剩下两郡了,真番、临屯被并入乐浪、玄菟,能保住现有疆界已吃力,谈何再度向外开拓?
东夷与西域不同,西域是大汉与匈奴角逐的疆场,战略要地,花多大代价都得拿下来。东夷却是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就连可惜,也是任弘等少数人才会生出的想法,匈奴左臂,在乌桓鲜卑反击时早就断了,范明友此议纯粹是出于派系私利,于国事并无裨益。
故霍光态度十分明显,只没有明言,然而就在此时,初入中朝话极少的任弘却忽然跳反,竟支持了范明友!
“西域河西自然于大汉有利,但度辽将军所进开东夷之策,亦不可轻弃啊!”
……
范明友诧异地看着任弘,傅介子也一愣,就连霍光也抬起眼来,不知任弘为何忽然要帮范明友说话,从那天燕饮时便能看出,范明友对他的嫉意,溢于言表啊。
因为任弘大度?怎么可能!
任弘开始主动给范明友拾遗补缺起来:“有两点度辽将军未曾说及,其一,从中原去辽东、乐浪固然极远,但从齐地黄、垂、芝罘浮海向北,若是顺着海风,不过二三日可达。”
早在春秋战国时,齐人就开始在海上讨生活,靠鱼盐之利将山东半岛开发成了大汉人口最密集的地区,而航海业也相对发达,汉武帝时灭卫氏朝鲜,便遣了楼船将军杨仆将七千人,乘楼船渡海攻朝鲜,虽然这一路功败垂成,丢了大汉的脸,但足见渡渤海已十分寻常。
眼下齐地人口压力越来越大,流民滋生,加上去年的大地震,尚有许多人无法安置,而对岸的辽南、乐浪气候不像东北那般酷寒,何不损有余补不足呢?至少能巩固东北,勿要再让疆界退缩。
“其二,在博望侯凿空西域前,大汉也以为西北尽是荒服之地,如今汉使连倭岛都只探访了西南一角,未能窥得全貌,焉能知道,东方没有更多大国呢?”
任弘知道东方确实没有文明国度,只有太平洋,但其他人不知道啊。
说出答案反而会让人死了心,感觉兴致寥寥,继续让地图蒙着神秘面纱,让一切都朦朦胧胧,更能引发人的探索欲望——反正任弘前世玩游戏开地图都是这心态。
西域河西的开拓,只能靠关中三辅的力量,因为太过辽远,关东对此事是极少参与的。与其让燕齐之人舍近求远,倒是不如让他们将目光投向近在咫尺的东方。
从此关西向西,关东向东,大汉就是条双头……
不对!
龙有三个头。
任弘差点忘了这茬,天子都将皇长子封到豫章去了,除了东西外,还有一头得向着广袤炎热的南方,这是一条吞噬世界之龙啊,亦是一场长达千年的开拓,在他做了这么多之后,汉之国祚,又能有多久呢?
所以在范明友的基础上,任弘提出了一个更超前大胆的计划。
“大将军,孝武时设沧海、真番、临屯而渐废,可知开东夷不宜操之过急,不妨效西域之事,既然能设安西都护府,那何不在乐浪以南沧海郡谷地设一‘安东都护府’,择善者为都护,统辖约束东夷诸邦,循序渐进呢?”
言至于此,让大将军自己去想,因为任弘再说下去,将范明友当做第一任“安东都护”推荐的话,霍光恐怕又要疑心任弘欲将他最能打的女婿支走,想对霍氏不利了。
任弘言罢,范明友却是呆愣了,不知任弘今日为何忽然帮自己,只挠了挠脸不知如何回应。
倒是霍光思索后,又对着范明友和傅介子夸了任弘一通:“看看。”
“这才是做事该有的样子啊,只论事,不论人,汝等同为中朝官,当相忍为国,勿要一言不合便相互攻讦!”
“下吏有罪。”搞得傅介子和范明友只能朝大将军谢罪,范明友仍觉得任弘是怀揣阴谋。
而傅介子也以为,任弘或许又有什么主意了。
霍光则对一旁记录的丙吉道:“安西将军之议且记下来,交由二府议论,其实当年不论是博望侯通西域征大宛服诸国,还是荀彘杨仆伐朝鲜收乌桓,皆是大汉欲断匈奴左右臂而为之。只可惜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
“但今日不同!”
霍光看向任弘:“如今义阳侯与西安侯经营西域北庭,服五十国,收呼揭,助乌孙,匈奴右臂已断。”
“而度辽将军降服乌桓,屡出云中,威震东夷,匈奴左臂亦坏。”
霍光拔出佩剑,直指身后的天下舆图,剑尖瞄着大汉正北方的匈奴单于庭!
“恰逢匈奴遭遇天灾,诸国背离,人死十三畜死十五,大衰弱。古人云,天予不取反受其咎,此百年难遇之机,大汉当合举国之力,击其腹心,毕其功于一役!”
果然,大将军还是对灭亡匈奴念念不忘啊,他是意识到,自己命不久矣,开始有些着急了么?任弘只想长叹。
毕竟在那一刻到来前,谁又能猜得到自己的死期呢?
“明岁便是本始最后一年,诸将及九卿二千石,抓紧筹备辎重粮秣练兵等事。”
霍光将剑猛地斩在案几上,想宣示自己的决心,而厅堂内任弘等人纷纷站立作揖!
“吾意已决!”
“后年举二十万兵击胡,必灭匈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