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道办学令,曹耀筹谋已久,在他看来,愚民之说并非儒家所倡,不过是儒家被皇权给利用而已,而中国数千年不开民智,主因是皇权不允许,独裁体制下的皇权不允许百姓拥有学识,即便是拥有也只能是他们所认可的变异儒学,这虽然让中国进入了治乱的大一统循环。
但是在这种体制下本来可以迅速发展的中国科学被极度拖缓了速度,到后来满人入关更是将汉人将有的辉煌未来全部给毁了。(明末中国的科技极强,而在南方各地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而且明朝后期的内阁制与雏形的君主立宪有着某些相似)
而办学一事,曹耀为其做的基础准备可以说是耗费心力无数,他执意让军人识字读书,不光是为了让军人有自豪感,能够明白什么是华夏炎黄,更重要的是只有这些识字的军人才能按照他的要求,忠诚地将他所定蒙学内容教授给百姓。
他可不指望现有的儒生阶层会把他定的蒙学内容中关于法墨兵等家的学说教给那些孩子,更何况他所选的那本蒙学,那些儒生也是看不懂的。
在曹耀看来,复杂的繁体字无疑让推广知识的难度更大,所以当年教那些急性子军人的时候,他直接用了后世的简体汉字,当然这也是打破读书人文化霸权的一种手段。
在曹耀的这道命令下,这两处地方的百姓都沸腾了起来,在这些目不识丁的百姓眼中,知识无疑是和神圣划上等号的。
现在曹耀让他们的孩子可以和那些世家少爷一样,都能上学读书,这其中意义,对他们来讲简直无法用语言道尽。
就这样,这三地,那些军人白天要训练民兵,晚上要给那些孩子讲学,可谓是忙得不得了,不过在这两地百姓的心目中,这些军人的形象无疑又高大了不少,于是一种以军人为荣的风气在三地开始蔓延。
虽然那些军人识字读书过,但是曹耀所发的蒙学中依然有他们不懂的地方,那就是选自《墨经》中的科学知识。
主要集中于数学、力学、光学诸方面,极其厉害的一部著作,如果在古时被大为推广研究的话,他想,后世我们应当看不到什么西方的科技强于中国的局面。
于是在这两部分,往往是那些军人和一帮小孩子一起研究讨论,在关于墨经的力学的相关学识上,那些军人和小孩更是贯彻了曹耀要他们做到的实践二字,想不明白是吧,那就亲自动手去做,一次不行就两次,三次。
其实在蒙学中,曹耀着重让那些军人灌输给那些孩子的无疑就是‘法制’观念和经过他挑选的儒家观念,而灌输给那些孩子‘法制’的观念中,公平是最被强调的,而隐藏在公平后面的其实就是竞争意识。只是这竞争必须在公平的前提下发生。
至于儒家观念中,曹耀强调的一点也就是大一统思想,也就是对国家归属感的建立,当然其中被他偷换了不少概念。
在这个蒙学令中,曹耀还让那些士兵授意那些孩子回去将他们所学的东西教给他们的父母亲人,他要传播知识和他的观念,这就是他想做的。
当曹耀死命地将蒙学印刷数量满足到几乎可以一户人家一本的时候,荀彧告诉了他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那就是他们的财赋完全陷入了困境,简单点的说,他们没钱了。
长安城内,曹操的府上,他麾下所有的文官都到齐了,包括郭嘉在内。
“主公,都是彧的错。”
荀彧低着头道,作为替曹耀主管财政的他竟然因为对蒙学过分的激动,而没有劝阻曹耀那疯狂印书的举动,实在是他的失职。
“恩,其实主要的过错在我身上,文若不必自责。”
“主公不可,主公在蒙学中向百姓提倡‘法制’,怎能不以身作则,此事我等皆有罪责,不可轻易了之。”
荀攸却是正颜谏道,一时间其他人也都是附议,倒没人怪他。
“那好吧,罚你们两月的俸禄,我罚半年。”
曹耀沉吟道:
“接下来,你们说因该怎么办。”
“主公,不若我们去跟那些富户征收一点。”
郭嘉眼中闪着寒光道。
看着郭嘉,曹操心下暗叹一声,他说的征收,分明就是强抢的意思,若是换以前,也许他会毫不犹豫地答应,但是现在他却不能那么做,那些富户他另有用处。
“主公,可否向百姓收取一些赋税。”
“公达,为政者,岂可朝令夕改,我既然说了免赋税一些时日,自然不能反悔,无信不立啊。”
“主公,我想还是将我们对西凉的攻掠提前吧!”
戏志才和郭嘉交换了一下眼神道:
“只要我们攻破了西凉,那里的钱粮估计能够让我们撑几个月,这样,实在是可以解决太多的问题,我们不妨提前进行。”
“你们怎么看?”
曹耀把目光投向了二荀,荀彧和荀攸互相看了一眼后,同时道:
“我们觉得还为时尚早……”
曹耀目光依旧停留在他们身上,示意他们继续说下去,于是荀彧说道:
“首先,我们攻下长安不足数月,虽然现在个个地方井然有序的进行,军队也强盛了不少,但是,这依旧不是我们最佳时机。”
曹耀问道:
“为何不是我们最佳的时机?”
荀彧望了望众人,有对众人说道:
“因为我们兵粮不足,并且洛阳被四放包围,处于四战之地,加上我们集合兵力攻打我们,必定会被袁术等人惦记洛阳,而长安,也会受到威胁!”
曹耀想了想,的确如此。如今当务之急便是发展经济,扩充粮草。使自己装备起来,等到曹操与袁绍那边的大动静。
如果天下攻伐开始,那么,他才可以借机扩张势力。
“那要如何?”
如今进攻西凉不成,只能另寻财路,虽然曹耀擅长经营经济,曾经靠制盐也能维持洛阳的生计,但如今却不同了……
但是在这种体制下本来可以迅速发展的中国科学被极度拖缓了速度,到后来满人入关更是将汉人将有的辉煌未来全部给毁了。(明末中国的科技极强,而在南方各地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而且明朝后期的内阁制与雏形的君主立宪有着某些相似)
而办学一事,曹耀为其做的基础准备可以说是耗费心力无数,他执意让军人识字读书,不光是为了让军人有自豪感,能够明白什么是华夏炎黄,更重要的是只有这些识字的军人才能按照他的要求,忠诚地将他所定蒙学内容教授给百姓。
他可不指望现有的儒生阶层会把他定的蒙学内容中关于法墨兵等家的学说教给那些孩子,更何况他所选的那本蒙学,那些儒生也是看不懂的。
在曹耀看来,复杂的繁体字无疑让推广知识的难度更大,所以当年教那些急性子军人的时候,他直接用了后世的简体汉字,当然这也是打破读书人文化霸权的一种手段。
在曹耀的这道命令下,这两处地方的百姓都沸腾了起来,在这些目不识丁的百姓眼中,知识无疑是和神圣划上等号的。
现在曹耀让他们的孩子可以和那些世家少爷一样,都能上学读书,这其中意义,对他们来讲简直无法用语言道尽。
就这样,这三地,那些军人白天要训练民兵,晚上要给那些孩子讲学,可谓是忙得不得了,不过在这两地百姓的心目中,这些军人的形象无疑又高大了不少,于是一种以军人为荣的风气在三地开始蔓延。
虽然那些军人识字读书过,但是曹耀所发的蒙学中依然有他们不懂的地方,那就是选自《墨经》中的科学知识。
主要集中于数学、力学、光学诸方面,极其厉害的一部著作,如果在古时被大为推广研究的话,他想,后世我们应当看不到什么西方的科技强于中国的局面。
于是在这两部分,往往是那些军人和一帮小孩子一起研究讨论,在关于墨经的力学的相关学识上,那些军人和小孩更是贯彻了曹耀要他们做到的实践二字,想不明白是吧,那就亲自动手去做,一次不行就两次,三次。
其实在蒙学中,曹耀着重让那些军人灌输给那些孩子的无疑就是‘法制’观念和经过他挑选的儒家观念,而灌输给那些孩子‘法制’的观念中,公平是最被强调的,而隐藏在公平后面的其实就是竞争意识。只是这竞争必须在公平的前提下发生。
至于儒家观念中,曹耀强调的一点也就是大一统思想,也就是对国家归属感的建立,当然其中被他偷换了不少概念。
在这个蒙学令中,曹耀还让那些士兵授意那些孩子回去将他们所学的东西教给他们的父母亲人,他要传播知识和他的观念,这就是他想做的。
当曹耀死命地将蒙学印刷数量满足到几乎可以一户人家一本的时候,荀彧告诉了他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那就是他们的财赋完全陷入了困境,简单点的说,他们没钱了。
长安城内,曹操的府上,他麾下所有的文官都到齐了,包括郭嘉在内。
“主公,都是彧的错。”
荀彧低着头道,作为替曹耀主管财政的他竟然因为对蒙学过分的激动,而没有劝阻曹耀那疯狂印书的举动,实在是他的失职。
“恩,其实主要的过错在我身上,文若不必自责。”
“主公不可,主公在蒙学中向百姓提倡‘法制’,怎能不以身作则,此事我等皆有罪责,不可轻易了之。”
荀攸却是正颜谏道,一时间其他人也都是附议,倒没人怪他。
“那好吧,罚你们两月的俸禄,我罚半年。”
曹耀沉吟道:
“接下来,你们说因该怎么办。”
“主公,不若我们去跟那些富户征收一点。”
郭嘉眼中闪着寒光道。
看着郭嘉,曹操心下暗叹一声,他说的征收,分明就是强抢的意思,若是换以前,也许他会毫不犹豫地答应,但是现在他却不能那么做,那些富户他另有用处。
“主公,可否向百姓收取一些赋税。”
“公达,为政者,岂可朝令夕改,我既然说了免赋税一些时日,自然不能反悔,无信不立啊。”
“主公,我想还是将我们对西凉的攻掠提前吧!”
戏志才和郭嘉交换了一下眼神道:
“只要我们攻破了西凉,那里的钱粮估计能够让我们撑几个月,这样,实在是可以解决太多的问题,我们不妨提前进行。”
“你们怎么看?”
曹耀把目光投向了二荀,荀彧和荀攸互相看了一眼后,同时道:
“我们觉得还为时尚早……”
曹耀目光依旧停留在他们身上,示意他们继续说下去,于是荀彧说道:
“首先,我们攻下长安不足数月,虽然现在个个地方井然有序的进行,军队也强盛了不少,但是,这依旧不是我们最佳时机。”
曹耀问道:
“为何不是我们最佳的时机?”
荀彧望了望众人,有对众人说道:
“因为我们兵粮不足,并且洛阳被四放包围,处于四战之地,加上我们集合兵力攻打我们,必定会被袁术等人惦记洛阳,而长安,也会受到威胁!”
曹耀想了想,的确如此。如今当务之急便是发展经济,扩充粮草。使自己装备起来,等到曹操与袁绍那边的大动静。
如果天下攻伐开始,那么,他才可以借机扩张势力。
“那要如何?”
如今进攻西凉不成,只能另寻财路,虽然曹耀擅长经营经济,曾经靠制盐也能维持洛阳的生计,但如今却不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