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八十一章 兵围敦煌城
敦煌城中有突厥兵两万,在旷野地带排开阵势,可抵十万步兵,高冲绝对不会在旷野之中跟突厥兵作战,如何取敦煌已经在高冲的脑海中形成,顺利夺取冥安就是为下一步夺取敦煌做好准备。
文丑夹胜利之威,强烈要求立即进攻敦煌,并献策:换上突厥兵的服侍,将敦煌城门诈开。
高冲瞪他一眼:“你会说突厥语还是军中有熟练掌握突厥语,跟突厥人一般无二?”
文丑张着大嘴愣住,王彦章忙把他拉回来,文丑嘀咕道:“我怎么就忘记了?突厥人说的是突厥话。”
王彦章笑呵呵的道:“你要是什么都想到,你岂不就是大将军?”
“你说下一步怎么打?”文丑不服气的说。
怎么打?高冲已经给出答案兵围敦煌城,围而不打,在敦煌城四周挖壕沟设障碍,让突厥骑兵无用武之地,强弓硬弩全部就位,只要突厥兵突围,就给射回去。
十五万大军呼啦一下就把敦煌围了一个风雨不透水泄不通,突厥守将闻听,一脸的不服气:“南蛮子就是仗着人多,真打起仗来,就是窝囊废,所有人随本将军杀出城去,马踏隋军大营,捉住他们的主将绑在城头作箭靶。”
没吃过亏的突厥兵嗷嗷叫着就杀出城来,高冲没搭理他们,等他们杀到近前,一声令下万箭齐发,密密麻麻的箭矢射的突厥兵跟下饺子一样落马,吓得突厥守将急忙率兵退回,清点兵马,竟然被损伤一千余人,气的守将大骂:“南蛮子实在狡猾!让南蛮子在外面吃西北风去吧,咱们在城里吃烤肉喝美酒玩汉人女子。让他们看着。”
“将军大人实在高。”
半个多月之后,就没人说:将军大人高!
两万突厥兵连人带马每天的消耗就是一个巨大数字,人要吃饭马要吃草,这才有战斗力,一直被这样围下去,迟早有一天被饿的拿不起刀,怎么办?
“杀出去!必须杀出去跟南蛮子决一死战!”突厥兵上下取得一致,饱餐战饭之后,趁着夜色,突厥兵杀出城来。
还没到隋军大营,冲在最前面的战马稀溜溜暴叫 ,马失前蹄连人带马就摔在地上,后面停不住,稀里哗啦摔在一起,原来地上绊马索。
立即锣声响亮,从隋军大营中射出无数箭矢,突厥兵未到隋军大营前,先损兵折将。
“冲冲冲!今天必须攻破隋军大营!”敦煌守将声嘶力竭的大吼。
重整旗鼓就向隋军大营冲击而来。
最前面的突厥兵猛然感到战马一软,连反应都反应不过来,直接连人带马掉到陷阱中。
连续摔进去几十骑士之后,其他人绕过陷阱再往前冲,没跑几步,又是陷阱。
没到隋军大营前,突厥兵已经折损上千人,这对士气的打击极为严重,因为谁也不知道前面还有多少陷阱,突厥兵彷徨不敢前进。
“冲!不遵将令这杀无赦!”突厥将领咬牙切齿的说。
再往前冲,突厥兵借助微弱的星夜之光看得明白,都情不自禁的带住坐骑,不敢向前。
隋军大营之前乃是三道宽一丈的壕沟,沟中插满了削尖了的木柱,这要是掉进去,那还活的了?这一条进攻路分明是一条黄泉路。
正对着大门的唯一通道上,摆满鹿角,谁知道哪里有多少陷阱等着自己。
突厥守将恶狠狠地瞪着黑压压的隋军大营,到现在,隋军大营中竟然没有一人露面,真把人气煞!空有无敌的骑兵却用不上。
“放飞鹰求援。”守将无可奈何的说。
早在张掖之战折损十万大军,始毕可汗就已经注意这个征西大将军,始毕可汗跟高冲没交过手,一切都是传说,高冲一出手就灭掉自己十万兵马,始毕可汗有震怒也有震惊。
突厥打仗,素来不是以抢占地盘为己任,而是抢劫,抢人抢物资,只要能拿得动的东西一律抢回来,占足便宜然后撤军。
在玉门关没占到便宜,始毕可汗绕过玉门关向敦煌四郡进攻,所得极为丰富,但是,抢到的人与物资运回来却需要时间与路线,拿不下玉门关,抢来的东西就运不走,这跟行军不一样,行军打仗翻山越岭那是常事,但是运输物资,而且想快速运物资,必须打通玉门关,总不能让大车也翻山越岭吧?
所以始毕可汗征聚集大部分兵马进攻玉门关。
正在此时,张掖大败的消息传过来,隋军主将还是一直属于传说级的战神高冲,始毕可汗心里就有些发毛,这可是十万精锐骑兵,就这样被消灭?
还在犹豫,敦煌告急,始毕可汗更急了,敦煌要是被隋军躲回去,抢来的物资岂不要都还给大隋?敦煌不能丢,必须保住。
不能丢就要去救援,敦煌外有多少兵马?
仔细一打探,足有二十多万之众,将敦煌围得跟个铁通一般。
始毕可汗仔细盘算,隋军的援军派来二十万,张掖兵马在两万到三万之间,这样算来围住敦煌的兵马就是隋军的全部。
想罢,始毕可汗借此精神一振,“来人,将左贤王喊来。”
始毕可汗命左贤王率领大军八万奔赴敦煌,与敦煌守军里应外合一举将隋军击败。
始毕可汗道:“隋军善守,正面作战,以步兵为主的隋军必不是我军的敌手,你此去要突出快准狠,纵马袭击隋军大营,让隋军没机会排兵布阵,用我们的战马铁蹄踏碎隋军的大营。”
“我明白,八万铁骑足可敌八十万步兵,此战一定让隋军再也不敢踏进河西半步。”
左贤王率领八万大军火速赶往敦煌。
玉门关到敦煌不足两百里,善于骑射的突厥兵一天就可以赶到,左贤王下令:必须在拂晓前赶到敦煌,对隋军发动进攻。
敦煌之外三十里,有一处黄沙滩,这里地形相对复杂,道路两边有几十米高的黄土小山,除去这里,基本再无险要地带,只是这个黄沙滩太过狭小,大量埋伏不可能,左贤王率领八王骑兵,根本就没把黄沙滩放在眼里。
文丑夹胜利之威,强烈要求立即进攻敦煌,并献策:换上突厥兵的服侍,将敦煌城门诈开。
高冲瞪他一眼:“你会说突厥语还是军中有熟练掌握突厥语,跟突厥人一般无二?”
文丑张着大嘴愣住,王彦章忙把他拉回来,文丑嘀咕道:“我怎么就忘记了?突厥人说的是突厥话。”
王彦章笑呵呵的道:“你要是什么都想到,你岂不就是大将军?”
“你说下一步怎么打?”文丑不服气的说。
怎么打?高冲已经给出答案兵围敦煌城,围而不打,在敦煌城四周挖壕沟设障碍,让突厥骑兵无用武之地,强弓硬弩全部就位,只要突厥兵突围,就给射回去。
十五万大军呼啦一下就把敦煌围了一个风雨不透水泄不通,突厥守将闻听,一脸的不服气:“南蛮子就是仗着人多,真打起仗来,就是窝囊废,所有人随本将军杀出城去,马踏隋军大营,捉住他们的主将绑在城头作箭靶。”
没吃过亏的突厥兵嗷嗷叫着就杀出城来,高冲没搭理他们,等他们杀到近前,一声令下万箭齐发,密密麻麻的箭矢射的突厥兵跟下饺子一样落马,吓得突厥守将急忙率兵退回,清点兵马,竟然被损伤一千余人,气的守将大骂:“南蛮子实在狡猾!让南蛮子在外面吃西北风去吧,咱们在城里吃烤肉喝美酒玩汉人女子。让他们看着。”
“将军大人实在高。”
半个多月之后,就没人说:将军大人高!
两万突厥兵连人带马每天的消耗就是一个巨大数字,人要吃饭马要吃草,这才有战斗力,一直被这样围下去,迟早有一天被饿的拿不起刀,怎么办?
“杀出去!必须杀出去跟南蛮子决一死战!”突厥兵上下取得一致,饱餐战饭之后,趁着夜色,突厥兵杀出城来。
还没到隋军大营,冲在最前面的战马稀溜溜暴叫 ,马失前蹄连人带马就摔在地上,后面停不住,稀里哗啦摔在一起,原来地上绊马索。
立即锣声响亮,从隋军大营中射出无数箭矢,突厥兵未到隋军大营前,先损兵折将。
“冲冲冲!今天必须攻破隋军大营!”敦煌守将声嘶力竭的大吼。
重整旗鼓就向隋军大营冲击而来。
最前面的突厥兵猛然感到战马一软,连反应都反应不过来,直接连人带马掉到陷阱中。
连续摔进去几十骑士之后,其他人绕过陷阱再往前冲,没跑几步,又是陷阱。
没到隋军大营前,突厥兵已经折损上千人,这对士气的打击极为严重,因为谁也不知道前面还有多少陷阱,突厥兵彷徨不敢前进。
“冲!不遵将令这杀无赦!”突厥将领咬牙切齿的说。
再往前冲,突厥兵借助微弱的星夜之光看得明白,都情不自禁的带住坐骑,不敢向前。
隋军大营之前乃是三道宽一丈的壕沟,沟中插满了削尖了的木柱,这要是掉进去,那还活的了?这一条进攻路分明是一条黄泉路。
正对着大门的唯一通道上,摆满鹿角,谁知道哪里有多少陷阱等着自己。
突厥守将恶狠狠地瞪着黑压压的隋军大营,到现在,隋军大营中竟然没有一人露面,真把人气煞!空有无敌的骑兵却用不上。
“放飞鹰求援。”守将无可奈何的说。
早在张掖之战折损十万大军,始毕可汗就已经注意这个征西大将军,始毕可汗跟高冲没交过手,一切都是传说,高冲一出手就灭掉自己十万兵马,始毕可汗有震怒也有震惊。
突厥打仗,素来不是以抢占地盘为己任,而是抢劫,抢人抢物资,只要能拿得动的东西一律抢回来,占足便宜然后撤军。
在玉门关没占到便宜,始毕可汗绕过玉门关向敦煌四郡进攻,所得极为丰富,但是,抢到的人与物资运回来却需要时间与路线,拿不下玉门关,抢来的东西就运不走,这跟行军不一样,行军打仗翻山越岭那是常事,但是运输物资,而且想快速运物资,必须打通玉门关,总不能让大车也翻山越岭吧?
所以始毕可汗征聚集大部分兵马进攻玉门关。
正在此时,张掖大败的消息传过来,隋军主将还是一直属于传说级的战神高冲,始毕可汗心里就有些发毛,这可是十万精锐骑兵,就这样被消灭?
还在犹豫,敦煌告急,始毕可汗更急了,敦煌要是被隋军躲回去,抢来的物资岂不要都还给大隋?敦煌不能丢,必须保住。
不能丢就要去救援,敦煌外有多少兵马?
仔细一打探,足有二十多万之众,将敦煌围得跟个铁通一般。
始毕可汗仔细盘算,隋军的援军派来二十万,张掖兵马在两万到三万之间,这样算来围住敦煌的兵马就是隋军的全部。
想罢,始毕可汗借此精神一振,“来人,将左贤王喊来。”
始毕可汗命左贤王率领大军八万奔赴敦煌,与敦煌守军里应外合一举将隋军击败。
始毕可汗道:“隋军善守,正面作战,以步兵为主的隋军必不是我军的敌手,你此去要突出快准狠,纵马袭击隋军大营,让隋军没机会排兵布阵,用我们的战马铁蹄踏碎隋军的大营。”
“我明白,八万铁骑足可敌八十万步兵,此战一定让隋军再也不敢踏进河西半步。”
左贤王率领八万大军火速赶往敦煌。
玉门关到敦煌不足两百里,善于骑射的突厥兵一天就可以赶到,左贤王下令:必须在拂晓前赶到敦煌,对隋军发动进攻。
敦煌之外三十里,有一处黄沙滩,这里地形相对复杂,道路两边有几十米高的黄土小山,除去这里,基本再无险要地带,只是这个黄沙滩太过狭小,大量埋伏不可能,左贤王率领八王骑兵,根本就没把黄沙滩放在眼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