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臣子的当然不了解帝王之心。
这几天,朱由崧表面平静,又是听歌,又是看舞,又是喝酒,又是涉色。
但是他心里对正郑家这桩大事,早已想了个九曲十八弯,大明的江山是他的,虽然穿越过来就得了个便宜帝王,但是这一年多来,四五百个日日夜夜,一万多个小时他付出怎样的努力啊,能不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成果吗?
天天闻鸡起舞,雷打不动。为了盘活南明这盘棋,他绞尽脑汁,苦心孤诣。能来北京登基坐殿太不容易了,等于重新打了一回江山,历尽万苦千辛,可以说是拿命换的,因此他绝对不会当南唐李后主的,李自成的教训他也不会忘!
只是他现在是大明朝名副其实的帝王,身经百战,又当了一年多帝王的他,早已练成了泰山崩于前而不惊的超强心理素质。
遇事不慌,沉着稳定。他郑芝龙再厉害比起闯贼和献贼还稍逊色几分。他造反是预料之中之事,正好借机平定东南。
明末的江南沿海一带,本就是波涛汹涌之地,现在历史上几个不甘寂寞的朱姓王室都跑到那边去了,迟早会横生事端的,朱由崧对他们早有定论,即便是不造反,朱由崧腾出手来也要收拾他们,直到他们服服帖帖为止。
因此对于郑芝龙和唐王朱聿键在福建举事,朱松并不感到吃惊,也没有发怒,反而觉得机会来了,这一次收拾他们,名正言顺,不用再找借口了。
至于百官眼中,京师的危机四伏,朱由崧更不是没有想过。
郑鸿逵叔侄掌控着京师的一二十万大军,这些军队还不是一般的军队,而是京营兵和御林军,特别是御林军是保护皇城和紫荆城的,郑彩是水师营的副将,李全则在厂卫任要职,这些人如果策动哗变,包围京师,杀进皇宫,后果真的是不堪设想了。
但是朱由崧之所以如此沉稳,当然在于他的自信,他的自信来源于两方面,一是他穿越前的见识和对郑鸿逵叔侄的现实认知。
对明末清初这段历史,朱由崧通过学校里的教科书、影视小说了解得相当多。对郑成功父子既有伸大拇指的敬仰,因为郑成功和郑鸿逵是真正的民族英雄,开始时郑芝龙也算上是民族英雄了,在海上曾大败荷兰海军,接受崇祯帝招安之后,郑芝龙为南安伯,坐镇福建与福建守备率手下几万军队驻守海防,成功抗击了倭寇和荷兰人的进攻,维护了东南沿海不受外族和海盗的侵扰。
只是后来郑芝龙和郑彩等投降了满清鞑子,这是他最大的败笔。而郑成功和郑鸿逵能够名留青史,在于他们在其父郑芝龙隆清的情况下,对他们劝降及屡施压力,郑成功仍然坚持清长达几十年,经营台湾赶紧走了荷兰殖民者。
这当然是历史记载。不过这已经在朱由崧的脑海里为郑芝龙和郑成功父子划清了界限。
现实的认知是,虽然朱由崧没接触过郑芝龙,对郑彩也没有过多的接触过,但对郑鸿逵和郑成功叔侄以及李全三人了如指掌,这一年多来,这叔侄二人及李全对自己忠心耿耿,自己对他们叔侄和李全也是皇恩浩荡,此时郑芝龙造反保了唐王朱聿键,郑鸿逵他们不一定会追随而去。
当然最做坏的打算是就是郑鸿逵、郑成功、郑彩和李全跟着郑芝龙全部造反了,把手下的几十万军队策反了,那就是包围京师,冲进皇宫,控制或者刺杀自己。
即便是如此,朱由崧还有他的自信,这便是他第二方面的自信,那就是他强大的武力。
他强大的武力又分为两层,一是他还有一支禁军,朱由崧一共有三支禁军,即便是那两支禁军御林军和锦衣卫都反了他,他还有强大的御营,这一万多军队是复合兵种,除去火枪营和炮营,还有御营铁骑和忠贞营的白杆兵,只这两个王牌营就能替他独挡一面。
二是朱由崧自己本身的武力,拥有武者体质的他单枪匹马就能在鞑子的千军万马之中杀个几进几出,这样的武力有何惧哉?何况还有马金花和贺宣娇两个巾帼英雄为贴身保镖护驾,因此即便是郑鸿逵和郑成功带着几万军队杀进皇宫,朱由崧也不在乎,最多是尸横遍地,血流成河而已。另外对这个李全,朱由崧可通过贺宣娇和柳春红的关系来时刻制约掌控着,因此鉴于以上这些因素,朱由崧才表现得如此沉稳和有把握。
不过这件事对朱由崧却是一次很严峻的考验,倘若朱由崧不这么冷静沉着,而是按照习惯思维和众大臣所谏,简直鲁莽地认为郑鸿逵和郑成功等必定跟着郑芝龙造反,派兵包围他们的府上,把他们全都抓起来,势必会屈枉好人,造成“造反也造反,没有造反也是造反”,很有可能会把这些忠臣逼上绝路,官逼民反,不得不反,到那时尽管朱由崧不会有什么闪失,但京师必然有一场血战,造成诸多无谓的伤亡和牺牲,京师动乱,削弱的必然是他的实力。
朱由崧想想这些感到后怕,看来今后遇事必须得沉着冷静,三思而后行,来不得半点马虎和冒失,尽管自己高高在上的大明帝王,但也不能像人们想像中的那样为所欲为,至少得按帝王的规矩出牌。否则自己的一念之差,就可能给军队和百姓带来无穷无尽的灾难和无法挽回的损失。
这件事令朱由崧成长很多,当然臣子们不知道他的内心,不解时只知道纳闷着急和抱怨,当得知朱由崧没动一兵一卒,便平息了这场火并,全都竖大指称赞朱由崧龙威天成,如有神助。
时间不大,祖海带着李全觐见朱由崧,二人双双跪倒在地。朱由崧当面申斥了祖海几句,安慰了李全,李全夫妇感念皇恩,祖海心服口服并当面给李全致歉。
这时,郑鸿逵、郑成功和郑彩三个人全都五花大绑地跪在宫廷之外见驾乞罪……
这几天,朱由崧表面平静,又是听歌,又是看舞,又是喝酒,又是涉色。
但是他心里对正郑家这桩大事,早已想了个九曲十八弯,大明的江山是他的,虽然穿越过来就得了个便宜帝王,但是这一年多来,四五百个日日夜夜,一万多个小时他付出怎样的努力啊,能不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成果吗?
天天闻鸡起舞,雷打不动。为了盘活南明这盘棋,他绞尽脑汁,苦心孤诣。能来北京登基坐殿太不容易了,等于重新打了一回江山,历尽万苦千辛,可以说是拿命换的,因此他绝对不会当南唐李后主的,李自成的教训他也不会忘!
只是他现在是大明朝名副其实的帝王,身经百战,又当了一年多帝王的他,早已练成了泰山崩于前而不惊的超强心理素质。
遇事不慌,沉着稳定。他郑芝龙再厉害比起闯贼和献贼还稍逊色几分。他造反是预料之中之事,正好借机平定东南。
明末的江南沿海一带,本就是波涛汹涌之地,现在历史上几个不甘寂寞的朱姓王室都跑到那边去了,迟早会横生事端的,朱由崧对他们早有定论,即便是不造反,朱由崧腾出手来也要收拾他们,直到他们服服帖帖为止。
因此对于郑芝龙和唐王朱聿键在福建举事,朱松并不感到吃惊,也没有发怒,反而觉得机会来了,这一次收拾他们,名正言顺,不用再找借口了。
至于百官眼中,京师的危机四伏,朱由崧更不是没有想过。
郑鸿逵叔侄掌控着京师的一二十万大军,这些军队还不是一般的军队,而是京营兵和御林军,特别是御林军是保护皇城和紫荆城的,郑彩是水师营的副将,李全则在厂卫任要职,这些人如果策动哗变,包围京师,杀进皇宫,后果真的是不堪设想了。
但是朱由崧之所以如此沉稳,当然在于他的自信,他的自信来源于两方面,一是他穿越前的见识和对郑鸿逵叔侄的现实认知。
对明末清初这段历史,朱由崧通过学校里的教科书、影视小说了解得相当多。对郑成功父子既有伸大拇指的敬仰,因为郑成功和郑鸿逵是真正的民族英雄,开始时郑芝龙也算上是民族英雄了,在海上曾大败荷兰海军,接受崇祯帝招安之后,郑芝龙为南安伯,坐镇福建与福建守备率手下几万军队驻守海防,成功抗击了倭寇和荷兰人的进攻,维护了东南沿海不受外族和海盗的侵扰。
只是后来郑芝龙和郑彩等投降了满清鞑子,这是他最大的败笔。而郑成功和郑鸿逵能够名留青史,在于他们在其父郑芝龙隆清的情况下,对他们劝降及屡施压力,郑成功仍然坚持清长达几十年,经营台湾赶紧走了荷兰殖民者。
这当然是历史记载。不过这已经在朱由崧的脑海里为郑芝龙和郑成功父子划清了界限。
现实的认知是,虽然朱由崧没接触过郑芝龙,对郑彩也没有过多的接触过,但对郑鸿逵和郑成功叔侄以及李全三人了如指掌,这一年多来,这叔侄二人及李全对自己忠心耿耿,自己对他们叔侄和李全也是皇恩浩荡,此时郑芝龙造反保了唐王朱聿键,郑鸿逵他们不一定会追随而去。
当然最做坏的打算是就是郑鸿逵、郑成功、郑彩和李全跟着郑芝龙全部造反了,把手下的几十万军队策反了,那就是包围京师,冲进皇宫,控制或者刺杀自己。
即便是如此,朱由崧还有他的自信,这便是他第二方面的自信,那就是他强大的武力。
他强大的武力又分为两层,一是他还有一支禁军,朱由崧一共有三支禁军,即便是那两支禁军御林军和锦衣卫都反了他,他还有强大的御营,这一万多军队是复合兵种,除去火枪营和炮营,还有御营铁骑和忠贞营的白杆兵,只这两个王牌营就能替他独挡一面。
二是朱由崧自己本身的武力,拥有武者体质的他单枪匹马就能在鞑子的千军万马之中杀个几进几出,这样的武力有何惧哉?何况还有马金花和贺宣娇两个巾帼英雄为贴身保镖护驾,因此即便是郑鸿逵和郑成功带着几万军队杀进皇宫,朱由崧也不在乎,最多是尸横遍地,血流成河而已。另外对这个李全,朱由崧可通过贺宣娇和柳春红的关系来时刻制约掌控着,因此鉴于以上这些因素,朱由崧才表现得如此沉稳和有把握。
不过这件事对朱由崧却是一次很严峻的考验,倘若朱由崧不这么冷静沉着,而是按照习惯思维和众大臣所谏,简直鲁莽地认为郑鸿逵和郑成功等必定跟着郑芝龙造反,派兵包围他们的府上,把他们全都抓起来,势必会屈枉好人,造成“造反也造反,没有造反也是造反”,很有可能会把这些忠臣逼上绝路,官逼民反,不得不反,到那时尽管朱由崧不会有什么闪失,但京师必然有一场血战,造成诸多无谓的伤亡和牺牲,京师动乱,削弱的必然是他的实力。
朱由崧想想这些感到后怕,看来今后遇事必须得沉着冷静,三思而后行,来不得半点马虎和冒失,尽管自己高高在上的大明帝王,但也不能像人们想像中的那样为所欲为,至少得按帝王的规矩出牌。否则自己的一念之差,就可能给军队和百姓带来无穷无尽的灾难和无法挽回的损失。
这件事令朱由崧成长很多,当然臣子们不知道他的内心,不解时只知道纳闷着急和抱怨,当得知朱由崧没动一兵一卒,便平息了这场火并,全都竖大指称赞朱由崧龙威天成,如有神助。
时间不大,祖海带着李全觐见朱由崧,二人双双跪倒在地。朱由崧当面申斥了祖海几句,安慰了李全,李全夫妇感念皇恩,祖海心服口服并当面给李全致歉。
这时,郑鸿逵、郑成功和郑彩三个人全都五花大绑地跪在宫廷之外见驾乞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