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崧向众卿详细讲了鞑子的主要人物,重点介绍了传奇鞑子阿济格三兄弟的情况,这不是长敌人的志气,灭自己的威风。
鞑子的确不是好对付的,其野蛮凶悍,惨无人道,灭绝人寰,令人发指。南明几个政权个个短命,四帝一监国总共才支撑了不超过二十年。然而这二十载,不屈不挠的抗清斗争从未停止过,有民间的自发,也有政府发起的,不乏有陈子壮式铁骨铮铮的好汉,也有像李定国这样文韬武略的英雄,但不管多么悲壮,不论多么轰轰烈烈,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就连跑到缅甸的永历帝也未幸免,被吴三桂逼出来勒死了,这就足以证明鞑子的凶残和无敌。
现在朱由崧要跟鞑子大规模地干仗了,当然不是怯场,他说这些无非是想让群臣众将不要轻敌冒进,不要被刚刚取得的胜利冲昏头脑,战略上可以藐视鞑子,但战术上必须得重视他们。
不过朱由崧说得有点超前,或说他说的皆是史书上记载的,很多事都没发生或者不一定会发生了。
这是因为他的穿越,令一些局部的历史事件改变了走向,潼关大战李自成破天荒地逆袭获胜了,阿济格这路人马虽然强悍,但并没有跟大西军交战几次,便由绥北撤退,改道陕州了。说他屡败李自成,杀了刘宗敏、擒获宋献策,这些都历史记载,这些只能延迟或者不可能再发生了。
但是这是在明末,没有电视报纸,也没有网络手机,微信聊天群什么的,塞北战事,远在千里之外的江南群臣们,皆不太清楚,因此朱由崧怎么说怎么是,群臣只是觉得自己的陛下对敌情掌握得太透彻太及时了,简直都神了。
接下来朱由崧没有分兵,也没有改道,按照原来的路线出南阳直奔洛阳而来。
朱由崧知道摆在眼前的是一场硬仗,好在现在他不用担心粮饷问题了,他原来有一部粮饷,左家父子又免费送给他一部分,这一部分可不少,光在九江就歼灭了鞑子和汉奸三十多万,后来又得下了武昌和宜昌等地,所得的战利品无算,其中粮草和金银堆积如山,几十万人马的供给,朱由崧才几万人马。
朱由崧将这些全部充作军费,还拨出一部分命人运往河南战场。
现在不用补给,粮饷就能坚持两个月没问题,那时夏粮已经下来了,因此,粮饷问题朱由崧暂时不用操心。
伊川在明代也属于洛阳所辖,是一个不起眼的小镇,还算不上一县,隶属于嵩县。
但是现在不宽的伊河两岸附近,却陈列了两支人马。一边是朱由崧的四万帝师,他们远道而来,将士满身的征尘。河对岸则是一万鞑子的镶黄旗精锐,他们趁朱由崧立足未稳给予迎头痛击,领兵带队的是号称满洲第一勇士的鳌拜。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这个鞑子的急先锋一向不服人,到达洛阳后,根本不是坚守城池等待朱由崧的人马,也等不及离他们并不太远的阿济格的大队人马,而是稍事休整之后,率本部人马迫不及待地向明军主动迎来,结果双方在伊河畔遭遇。
伊河是一条带状小河,四月份了雨水充足时不宽也不深,她像一个娴静的姑娘,静静地流淌,也许她承受不了残酷的战争,但此事却由不得她,此时她就像一个公平裁判,要见证两支劲旅在这里决一雌雄。
表面上看朱由崧的人马占优势,四万多对一万,但实则不然,因为据斥侯来报,阿济格的一支人马有两万人,此时出现在永宁(今天的河南洛宁县一带。)领兵带兵的是清廷的平西王吴三桂,清廷的英亲王阿济格和智顺王尚可喜的主力七万主力已经过了渑池,正向洛阳移动。
除了近在咫尺的鳌拜之外,这两支人马远的离他也只有二百来里,吴三桂离他只有一百多里,这个距离对于马背的八旗军来说简直不算个距离。
如果在这里与鳌拜大战,估计吃不掉这支人马,就会陷入三支劲旅共十万敌军的包围之中,而被鞑子包了饺子,因此这场战争实质上是四万明军对战十万清军,总体形势还是敌众我寡。
清军三路用兵,用意很明显,就是打算以洛阳或者说是鳌拜为壁垒,让吴三桂袭击他的后方,掐断其退路,前后夹击将他这几万人马消灭在洛阳一带。
因此现在朱由崧不得不分兵拒敌了,首先要对付的就是鳌拜和吴三桂。
但是鳌拜和吴三桂哪个都不是好摆弄的,对付他们必须得用精兵强将,尽管郑鸿逵、刘肇基、祖克勇、马氏兄妹纷纷请缨,他们哪个都称得上骁勇之将。
但朱由崧慎重考虑之后,决定让御营中的轻火器营马步营铁骑营和马氏兄妹忠贞营四营一共七千人马来对付鳌拜这支人马,首战必胜,这两支精锐要尽可能速战速决,打垮鳌拜之后,他们要兵进洛阳。
让郑鸿逵和祖克勇率一万兵马守住朱由崧的大后方,主要是用来对付吴三桂的两万人马,免得他从背后捣乱。剩下的两万多人马包括御营中工程兵营和辎重营朱由崧作为中军使用,相机而动,主要是盯紧阿济格主力部队的动向。火炮营他打算暂时不用,留足火力要么坚取洛阳,要么留给阿济格的主力。
朱由崧旨意传下后,各营将士纷纷行动。
部署在伊河边的明军第一梯队是五百轻火营和五百马步营,这主要是火铳鸟铳和弓箭,用于给清军迎头痛击,打乱清军的脚阵。
几百米外的第二梯队便是刘肇基亲自督师的三千铁骑营和马金花马万年兄妹二人督师的三千忠贞营了,这是冲锋陷阵的中坚力量。
需要说明的是,朱由崧的五千御营在九江战役中,各营损伤减员不小,特别是轻火器营、马步营和铁骑营,但经过这些天调整,兵员减员已经得到了补给,因此现在还是这个编制。
现在一千打头阵的御营明军已经在河畔摆列好了轻火器和弓箭,就等清军来攻了。
此时连十几米宽的浅河算上,对岸的清军离他们大约一里地左右,兵到一万无边无沿,阳光下,统一制服的鞑兵列好了阵势,虎视眈眈,人欢马乍,刀枪晃眼。
满身甲胄的鳌拜手提金丝大环刀立马在一处高坡上,他那双傲视群雄的狼眼看了看对岸,然后迫不及待地把手中大刀往对岸一指,高声喝道:“勇士们,给我杀!”
鞑子的确不是好对付的,其野蛮凶悍,惨无人道,灭绝人寰,令人发指。南明几个政权个个短命,四帝一监国总共才支撑了不超过二十年。然而这二十载,不屈不挠的抗清斗争从未停止过,有民间的自发,也有政府发起的,不乏有陈子壮式铁骨铮铮的好汉,也有像李定国这样文韬武略的英雄,但不管多么悲壮,不论多么轰轰烈烈,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就连跑到缅甸的永历帝也未幸免,被吴三桂逼出来勒死了,这就足以证明鞑子的凶残和无敌。
现在朱由崧要跟鞑子大规模地干仗了,当然不是怯场,他说这些无非是想让群臣众将不要轻敌冒进,不要被刚刚取得的胜利冲昏头脑,战略上可以藐视鞑子,但战术上必须得重视他们。
不过朱由崧说得有点超前,或说他说的皆是史书上记载的,很多事都没发生或者不一定会发生了。
这是因为他的穿越,令一些局部的历史事件改变了走向,潼关大战李自成破天荒地逆袭获胜了,阿济格这路人马虽然强悍,但并没有跟大西军交战几次,便由绥北撤退,改道陕州了。说他屡败李自成,杀了刘宗敏、擒获宋献策,这些都历史记载,这些只能延迟或者不可能再发生了。
但是这是在明末,没有电视报纸,也没有网络手机,微信聊天群什么的,塞北战事,远在千里之外的江南群臣们,皆不太清楚,因此朱由崧怎么说怎么是,群臣只是觉得自己的陛下对敌情掌握得太透彻太及时了,简直都神了。
接下来朱由崧没有分兵,也没有改道,按照原来的路线出南阳直奔洛阳而来。
朱由崧知道摆在眼前的是一场硬仗,好在现在他不用担心粮饷问题了,他原来有一部粮饷,左家父子又免费送给他一部分,这一部分可不少,光在九江就歼灭了鞑子和汉奸三十多万,后来又得下了武昌和宜昌等地,所得的战利品无算,其中粮草和金银堆积如山,几十万人马的供给,朱由崧才几万人马。
朱由崧将这些全部充作军费,还拨出一部分命人运往河南战场。
现在不用补给,粮饷就能坚持两个月没问题,那时夏粮已经下来了,因此,粮饷问题朱由崧暂时不用操心。
伊川在明代也属于洛阳所辖,是一个不起眼的小镇,还算不上一县,隶属于嵩县。
但是现在不宽的伊河两岸附近,却陈列了两支人马。一边是朱由崧的四万帝师,他们远道而来,将士满身的征尘。河对岸则是一万鞑子的镶黄旗精锐,他们趁朱由崧立足未稳给予迎头痛击,领兵带队的是号称满洲第一勇士的鳌拜。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这个鞑子的急先锋一向不服人,到达洛阳后,根本不是坚守城池等待朱由崧的人马,也等不及离他们并不太远的阿济格的大队人马,而是稍事休整之后,率本部人马迫不及待地向明军主动迎来,结果双方在伊河畔遭遇。
伊河是一条带状小河,四月份了雨水充足时不宽也不深,她像一个娴静的姑娘,静静地流淌,也许她承受不了残酷的战争,但此事却由不得她,此时她就像一个公平裁判,要见证两支劲旅在这里决一雌雄。
表面上看朱由崧的人马占优势,四万多对一万,但实则不然,因为据斥侯来报,阿济格的一支人马有两万人,此时出现在永宁(今天的河南洛宁县一带。)领兵带兵的是清廷的平西王吴三桂,清廷的英亲王阿济格和智顺王尚可喜的主力七万主力已经过了渑池,正向洛阳移动。
除了近在咫尺的鳌拜之外,这两支人马远的离他也只有二百来里,吴三桂离他只有一百多里,这个距离对于马背的八旗军来说简直不算个距离。
如果在这里与鳌拜大战,估计吃不掉这支人马,就会陷入三支劲旅共十万敌军的包围之中,而被鞑子包了饺子,因此这场战争实质上是四万明军对战十万清军,总体形势还是敌众我寡。
清军三路用兵,用意很明显,就是打算以洛阳或者说是鳌拜为壁垒,让吴三桂袭击他的后方,掐断其退路,前后夹击将他这几万人马消灭在洛阳一带。
因此现在朱由崧不得不分兵拒敌了,首先要对付的就是鳌拜和吴三桂。
但是鳌拜和吴三桂哪个都不是好摆弄的,对付他们必须得用精兵强将,尽管郑鸿逵、刘肇基、祖克勇、马氏兄妹纷纷请缨,他们哪个都称得上骁勇之将。
但朱由崧慎重考虑之后,决定让御营中的轻火器营马步营铁骑营和马氏兄妹忠贞营四营一共七千人马来对付鳌拜这支人马,首战必胜,这两支精锐要尽可能速战速决,打垮鳌拜之后,他们要兵进洛阳。
让郑鸿逵和祖克勇率一万兵马守住朱由崧的大后方,主要是用来对付吴三桂的两万人马,免得他从背后捣乱。剩下的两万多人马包括御营中工程兵营和辎重营朱由崧作为中军使用,相机而动,主要是盯紧阿济格主力部队的动向。火炮营他打算暂时不用,留足火力要么坚取洛阳,要么留给阿济格的主力。
朱由崧旨意传下后,各营将士纷纷行动。
部署在伊河边的明军第一梯队是五百轻火营和五百马步营,这主要是火铳鸟铳和弓箭,用于给清军迎头痛击,打乱清军的脚阵。
几百米外的第二梯队便是刘肇基亲自督师的三千铁骑营和马金花马万年兄妹二人督师的三千忠贞营了,这是冲锋陷阵的中坚力量。
需要说明的是,朱由崧的五千御营在九江战役中,各营损伤减员不小,特别是轻火器营、马步营和铁骑营,但经过这些天调整,兵员减员已经得到了补给,因此现在还是这个编制。
现在一千打头阵的御营明军已经在河畔摆列好了轻火器和弓箭,就等清军来攻了。
此时连十几米宽的浅河算上,对岸的清军离他们大约一里地左右,兵到一万无边无沿,阳光下,统一制服的鞑兵列好了阵势,虎视眈眈,人欢马乍,刀枪晃眼。
满身甲胄的鳌拜手提金丝大环刀立马在一处高坡上,他那双傲视群雄的狼眼看了看对岸,然后迫不及待地把手中大刀往对岸一指,高声喝道:“勇士们,给我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