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平皇皱了皱眉头,道:“玄,你究竟想说什么?”
赢玄大声道:“父皇有没有想过徐庆安为何敢放火烧我?”
延平皇冷笑道:“自然是他目无王法,横行无忌,丝毫没有把我皇室众人放在心上。”
赢玄微笑道:“按照父皇的说法,那错便不在徐庆安,而在与我。”
延平皇微微一怔,怒道:“胡说,此事你是受害者,为何又错在你了?”
“错便在儿臣。世间不止一个徐庆安,还有千千万万个徐庆安,父皇纵然能杀得了一个徐庆安,却阻止不了千万个徐庆安,儿臣以为,之所有这世间会有徐庆安是因为我皇室威严这些年来未能在世间彰显,我皇室多年怀柔,皇室中人又多居于深宫大院之中,甚少与民间显身,民间之人自然不知我皇室恩德和威严,对我皇室之人自然也不会有所敬畏,而儿臣身为我大秦赢氏一脉嫡系子孙,身在民间却无法将我皇室威严和恩德播撒万民,这是儿臣之错。”
说这句话的时候赢玄的目光冷冷注视着曹国舅,曹国舅的脸色变得阴冷之极,他已经明白赢玄此次突然站出来的本意,原本想利用这次良机,趁机对付太子,为大皇子的未来扫清障碍,但没想到赢玄居然突然倒向了太子,让这件事情瞬间得到了逆转。
赢玄的话让延平皇倒吸了一口冷气,他的身躯向后靠在龙椅之上,脸上的表情变得阴晴不定,延平皇第一次发现,原来自己,已经有些把握不住自己的这些儿子了。
延平皇的目光久久凝视着底下的众位皇子,不用问,底下的那些皇室子弟们全都低下了头,躲避着延平皇的目光,唯有太子一直高昂着头,微笑着迎上了延平皇的目光。
一直没有说话的萧常罗,此时也出了对列,恭敬的道:“陛下,臣以为晋王说的并非没有道理,陛下虽然每日殚精竭力为万民造福,但恩泽万民之时,万民虽沉浸于恩泽之中,却不知天恩何来,所以臣也觉得有必要要在民间加强我大秦皇室的恩威布施。”
“臣等附议。”萧常罗一说完,那些太子党之人顿时全都站了出来,跪倒在地附和萧常罗的提议。
而因为此事能转移众人对徐家的关注,那些徐尔升的弟子门生们自然十分乐意见到这样的情况,此时也不管自己是何方阵营了,全都跪倒在了地上,附议萧常罗的提议。
延平皇握紧了双手,紧紧的盯着底下跪着的朝臣,今日一役,竟然有超过了一半的朝臣站到了太子的一边,太子虽然未开口,却已经有超过一半的朝臣向他效忠了,剩下的没有附和萧常罗的恐怕是因为他们是大皇子一党之人,这朝堂之上竟已经没有自己的人了,延平皇心中感到了一种危机之感,作为皇帝最怕什么,莫过于自己未死,但太子却已经等不及了,延平皇的心中突然升起了一种想法,或许,该让众人明白一下,自己这个皇帝还没死呢。
延平皇叹了一口气,淡淡的说道:“既然如此,那徐家的这件事我就不再深究了,但是徐庆安必须严惩,不然不足以清洗我皇室屈辱,徐尔升,你明白吗?”
萧常罗和徐尔升齐声道:“陛下圣明。”
延平皇挥了挥手,示意所有臣子站起身来,他目光转向了赢玄,冷冷的说道:“十四,你,果然是我老赢家的好子孙,我延平皇的好儿子。”
赢玄知道此时延平皇一定是恨极了自己,但他依然恭敬道:“多谢父皇夸奖。”
延平皇点了点头道:“你们都是朕的好皇儿,朕老了,我大秦的社稷要想稳固,就要靠你们辅佐朕让大秦昌盛永存。”
赢玄的心中不禁暗暗好笑,今日的事情都是因为他想借机打压太子而发生的,只不过,今日的事情大大超出了他的预料而已,在盛怒之下,竟然还能保持如此冷静的态度,真不可谓姜是老的辣啊。
萧常罗再次站出身,恭敬的说道:“陛下,今日之事虽然就此结束,可是臣却感到一阵忧虑……”
延平皇道:“萧相国有什么话尽管直说,何必吞吞吐吐。”
萧常罗这次阿大声道:“陛下,你还记不记得大秦建国之初分封诸王的方法?”
延平皇微微一怔,花白的眉毛紧紧锁在了一起,他终于明白了太子的意图,他是想将所有的皇子都分封出去,只留自己一人在西京,这样就可以无声无息的化解掉了大皇子对他的威胁。
萧常罗所说的分封诸王,乃是大秦建国之初盛行的方法,大秦帝王将疆域内的土地分封给诸位皇子,让他们负担起治理国家的责任可是这件事随着后来的变乱而瓦解,平定叛乱以后,封王仍然继续,分封土地却开始局限于政绩卓著的皇子之中,到了延平皇这里,由于他对专权的嗜好,即便是封地也仅仅局限于大秦的边远地区,对皇子来说并非是一种奖赏,反而意味着一种贬逐,赢玄就是一个十分明显的例子。
萧常罗道:“陛下,臣以为当年封邑之所以引起叛乱是因为将兵权下放给诸王的缘故,陛下可以在原有的方法上进行变通。”
他从袖中取出一封奏折:“臣一直以来都在研究封邑的可能性,详细的方案已经列在上面,还请陛下过目。”
太监接过奏折转呈给延平皇。
萧常罗又道:“臣之所以会产生封邑的想法,是因为看到了晋王身上所生的可喜变化,诸皇子之中,晋王殿下虽然年纪较幼,可是现在殿下的处事为人,目光韬略隐然已经出了他的许多位皇兄,这便是历经锤炼和养尊处优的区别所在。”
此时,东阳王赢旭突然站了出来道:“萧相国的提议不无道理,让诸位皇子出去锻炼不但对他们自身有好处,也可以对大秦治理有帮助。”
萧常罗稍感诧异地看了看东阳王赢旭,他也没有想到一向站在自己对立面的东阳王居然能够赞同自己的提议。
延平皇点了点头道:“我会好好考虑封邑的事情,今日就到这里,你们各自散去。”
众皇子走出大殿,一个个交头接耳地议论了起来,如果延平皇真的采纳萧常罗封藩的提议,他们恐怕都要被放逐于西京之外了,其中最为忧虑的恐怕要数大皇子赢奢了,他知道,自己一旦退出了西京,那自己留下的那些手下恐怕就要慢慢被太子吃下去了,到时候自己就真的没有任何机会在于他争鼎天下了。
望着失魂落魄的大皇子赢奢,赢玄的心中不由的有些感慨,想当年,自己被派往隋国为质之时,别人看自己之时,也应该是这种没落的身影吧。
突然,东阳王赢旭在身后喊住了赢玄,赢玄停下脚步,恭恭敬敬向他道:“皇叔。”
“别怪皇叔支持萧常罗的提议,皇叔也是想你好。”
赢玄点了点头道:“皇叔请放心,玄明白的,如今,我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在京中与他们争斗,等以后有了足够的力量,我会再回来的。”
东阳王赢旭拍了拍赢玄的肩膀,说道:“玄,我很高兴你能够清醒的看清了大局。”
“只不过如此一来,恐怕大皇子要失望了。”
东阳王赢旭听到大皇子三个字,双目顿时流露出了愤愤之色:“曹国舅今日想将这次的清月楼事件演变成一场清除异己的机会,用心险恶,我绝不会让这种同室操戈的宫廷阴谋得逞。”
赢玄低声道:“我们这些人虽然身为延平皇的儿子,但有时候未必会比普通百姓的孩子为幸福,权力这两个字轻易就可以抹杀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若分封之事能够顺利进行,我马上就前往晋阳,那里虽然偏远,可是比起这尔虞我诈的西京要自由许多。”
东阳王凝视着赢玄的面庞许久方才点了点头,道:“有什么难处就和我说,我一定尽力为你张罗。”
“只是,皇叔就这么笃定我父皇会同意这件事?”赢玄有些疑惑的问向了东阳王赢旭。
东阳王赢旭抬起头望了望四周,确定没有其他闲人在偷听,这才微笑着轻声说道:“若是论到揣摩陛下的心意,恐怕这世上没有一个人能出萧常罗左右了。封邑之事非同小可,若没有十足的把握,萧常罗胆子再大,他也不敢在今日这种场合下提出封邑之事。”
赢玄微微一怔,不可思议地望向东阳王道:“难道父皇也……”
东阳王赢旭点了点头,继续道:“就算陛下现在还未相通,不用多久,他必然会看到其中的好处,若我猜的不错的话,你父皇如今根本就无意于传位,留你们这帮皇子在西京之中,终究是一个隐患,你也看到今日的朝堂之上,太子一党和大皇子一党的能量了,你说他如今最担心的是什么?他最为担心的并不是你们相互间的斗争,而是联合,分封之制,真正得利的并不仅仅是太子一人。”
赢玄大声道:“父皇有没有想过徐庆安为何敢放火烧我?”
延平皇冷笑道:“自然是他目无王法,横行无忌,丝毫没有把我皇室众人放在心上。”
赢玄微笑道:“按照父皇的说法,那错便不在徐庆安,而在与我。”
延平皇微微一怔,怒道:“胡说,此事你是受害者,为何又错在你了?”
“错便在儿臣。世间不止一个徐庆安,还有千千万万个徐庆安,父皇纵然能杀得了一个徐庆安,却阻止不了千万个徐庆安,儿臣以为,之所有这世间会有徐庆安是因为我皇室威严这些年来未能在世间彰显,我皇室多年怀柔,皇室中人又多居于深宫大院之中,甚少与民间显身,民间之人自然不知我皇室恩德和威严,对我皇室之人自然也不会有所敬畏,而儿臣身为我大秦赢氏一脉嫡系子孙,身在民间却无法将我皇室威严和恩德播撒万民,这是儿臣之错。”
说这句话的时候赢玄的目光冷冷注视着曹国舅,曹国舅的脸色变得阴冷之极,他已经明白赢玄此次突然站出来的本意,原本想利用这次良机,趁机对付太子,为大皇子的未来扫清障碍,但没想到赢玄居然突然倒向了太子,让这件事情瞬间得到了逆转。
赢玄的话让延平皇倒吸了一口冷气,他的身躯向后靠在龙椅之上,脸上的表情变得阴晴不定,延平皇第一次发现,原来自己,已经有些把握不住自己的这些儿子了。
延平皇的目光久久凝视着底下的众位皇子,不用问,底下的那些皇室子弟们全都低下了头,躲避着延平皇的目光,唯有太子一直高昂着头,微笑着迎上了延平皇的目光。
一直没有说话的萧常罗,此时也出了对列,恭敬的道:“陛下,臣以为晋王说的并非没有道理,陛下虽然每日殚精竭力为万民造福,但恩泽万民之时,万民虽沉浸于恩泽之中,却不知天恩何来,所以臣也觉得有必要要在民间加强我大秦皇室的恩威布施。”
“臣等附议。”萧常罗一说完,那些太子党之人顿时全都站了出来,跪倒在地附和萧常罗的提议。
而因为此事能转移众人对徐家的关注,那些徐尔升的弟子门生们自然十分乐意见到这样的情况,此时也不管自己是何方阵营了,全都跪倒在了地上,附议萧常罗的提议。
延平皇握紧了双手,紧紧的盯着底下跪着的朝臣,今日一役,竟然有超过了一半的朝臣站到了太子的一边,太子虽然未开口,却已经有超过一半的朝臣向他效忠了,剩下的没有附和萧常罗的恐怕是因为他们是大皇子一党之人,这朝堂之上竟已经没有自己的人了,延平皇心中感到了一种危机之感,作为皇帝最怕什么,莫过于自己未死,但太子却已经等不及了,延平皇的心中突然升起了一种想法,或许,该让众人明白一下,自己这个皇帝还没死呢。
延平皇叹了一口气,淡淡的说道:“既然如此,那徐家的这件事我就不再深究了,但是徐庆安必须严惩,不然不足以清洗我皇室屈辱,徐尔升,你明白吗?”
萧常罗和徐尔升齐声道:“陛下圣明。”
延平皇挥了挥手,示意所有臣子站起身来,他目光转向了赢玄,冷冷的说道:“十四,你,果然是我老赢家的好子孙,我延平皇的好儿子。”
赢玄知道此时延平皇一定是恨极了自己,但他依然恭敬道:“多谢父皇夸奖。”
延平皇点了点头道:“你们都是朕的好皇儿,朕老了,我大秦的社稷要想稳固,就要靠你们辅佐朕让大秦昌盛永存。”
赢玄的心中不禁暗暗好笑,今日的事情都是因为他想借机打压太子而发生的,只不过,今日的事情大大超出了他的预料而已,在盛怒之下,竟然还能保持如此冷静的态度,真不可谓姜是老的辣啊。
萧常罗再次站出身,恭敬的说道:“陛下,今日之事虽然就此结束,可是臣却感到一阵忧虑……”
延平皇道:“萧相国有什么话尽管直说,何必吞吞吐吐。”
萧常罗这次阿大声道:“陛下,你还记不记得大秦建国之初分封诸王的方法?”
延平皇微微一怔,花白的眉毛紧紧锁在了一起,他终于明白了太子的意图,他是想将所有的皇子都分封出去,只留自己一人在西京,这样就可以无声无息的化解掉了大皇子对他的威胁。
萧常罗所说的分封诸王,乃是大秦建国之初盛行的方法,大秦帝王将疆域内的土地分封给诸位皇子,让他们负担起治理国家的责任可是这件事随着后来的变乱而瓦解,平定叛乱以后,封王仍然继续,分封土地却开始局限于政绩卓著的皇子之中,到了延平皇这里,由于他对专权的嗜好,即便是封地也仅仅局限于大秦的边远地区,对皇子来说并非是一种奖赏,反而意味着一种贬逐,赢玄就是一个十分明显的例子。
萧常罗道:“陛下,臣以为当年封邑之所以引起叛乱是因为将兵权下放给诸王的缘故,陛下可以在原有的方法上进行变通。”
他从袖中取出一封奏折:“臣一直以来都在研究封邑的可能性,详细的方案已经列在上面,还请陛下过目。”
太监接过奏折转呈给延平皇。
萧常罗又道:“臣之所以会产生封邑的想法,是因为看到了晋王身上所生的可喜变化,诸皇子之中,晋王殿下虽然年纪较幼,可是现在殿下的处事为人,目光韬略隐然已经出了他的许多位皇兄,这便是历经锤炼和养尊处优的区别所在。”
此时,东阳王赢旭突然站了出来道:“萧相国的提议不无道理,让诸位皇子出去锻炼不但对他们自身有好处,也可以对大秦治理有帮助。”
萧常罗稍感诧异地看了看东阳王赢旭,他也没有想到一向站在自己对立面的东阳王居然能够赞同自己的提议。
延平皇点了点头道:“我会好好考虑封邑的事情,今日就到这里,你们各自散去。”
众皇子走出大殿,一个个交头接耳地议论了起来,如果延平皇真的采纳萧常罗封藩的提议,他们恐怕都要被放逐于西京之外了,其中最为忧虑的恐怕要数大皇子赢奢了,他知道,自己一旦退出了西京,那自己留下的那些手下恐怕就要慢慢被太子吃下去了,到时候自己就真的没有任何机会在于他争鼎天下了。
望着失魂落魄的大皇子赢奢,赢玄的心中不由的有些感慨,想当年,自己被派往隋国为质之时,别人看自己之时,也应该是这种没落的身影吧。
突然,东阳王赢旭在身后喊住了赢玄,赢玄停下脚步,恭恭敬敬向他道:“皇叔。”
“别怪皇叔支持萧常罗的提议,皇叔也是想你好。”
赢玄点了点头道:“皇叔请放心,玄明白的,如今,我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在京中与他们争斗,等以后有了足够的力量,我会再回来的。”
东阳王赢旭拍了拍赢玄的肩膀,说道:“玄,我很高兴你能够清醒的看清了大局。”
“只不过如此一来,恐怕大皇子要失望了。”
东阳王赢旭听到大皇子三个字,双目顿时流露出了愤愤之色:“曹国舅今日想将这次的清月楼事件演变成一场清除异己的机会,用心险恶,我绝不会让这种同室操戈的宫廷阴谋得逞。”
赢玄低声道:“我们这些人虽然身为延平皇的儿子,但有时候未必会比普通百姓的孩子为幸福,权力这两个字轻易就可以抹杀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若分封之事能够顺利进行,我马上就前往晋阳,那里虽然偏远,可是比起这尔虞我诈的西京要自由许多。”
东阳王凝视着赢玄的面庞许久方才点了点头,道:“有什么难处就和我说,我一定尽力为你张罗。”
“只是,皇叔就这么笃定我父皇会同意这件事?”赢玄有些疑惑的问向了东阳王赢旭。
东阳王赢旭抬起头望了望四周,确定没有其他闲人在偷听,这才微笑着轻声说道:“若是论到揣摩陛下的心意,恐怕这世上没有一个人能出萧常罗左右了。封邑之事非同小可,若没有十足的把握,萧常罗胆子再大,他也不敢在今日这种场合下提出封邑之事。”
赢玄微微一怔,不可思议地望向东阳王道:“难道父皇也……”
东阳王赢旭点了点头,继续道:“就算陛下现在还未相通,不用多久,他必然会看到其中的好处,若我猜的不错的话,你父皇如今根本就无意于传位,留你们这帮皇子在西京之中,终究是一个隐患,你也看到今日的朝堂之上,太子一党和大皇子一党的能量了,你说他如今最担心的是什么?他最为担心的并不是你们相互间的斗争,而是联合,分封之制,真正得利的并不仅仅是太子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