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日的朝堂,众人脸上神色不明。
以顾疆为首,支持立墨锦为太子的一众大臣,静立在大殿中,再不像这数日以来那般激辩不停。
为何?
因为没了对手。
原本反对立墨锦为太子的一众人,今日诡异的一致歇了同顾疆等人唱反调。
不是因为被顾疆等人说服,而是因为昨夜发生的一件大事。
御史王大人,府邸深夜闯入一队官兵。
官兵来势汹汹,将御史府翻了个底朝天。
而后,在王大人的书房中,搜出了其余南岳国里通外合的往来书信一十三封。
其中,有言述北炎朝中形势的,有言说林城布军的,甚至还有大将军李升和逍遥亲王一死一伤那场圈套的种种情况。
这代表了什么,根本无需众人在多言。
是以,王大人一家,当场被下入了大牢。
官兵动作只迅速,让有些人忍不住想起的,是不久前,太医院太医顾博中被搜出意图毒害太后的证据,而迅速打入大牢的一幕。
多么相似,都是突然的举动。
都是证据确凿,确凿到让人根本不能翻身的手段。
唯一不同的是,顾疆还在,定国府还在,但王大人一门几百口,却是难逃死刑和牢狱之灾。
没想过替王大人求请么?
怎么会没有!
可是,太后和皇上还未出现在早朝,太后身边大太监朝世通公公的徒弟,万通公公,一早便拿了从王大人书房搜出的信件,给了众人览阅。
白纸黑字,王大人的笔记,言辞凿凿,让人不得不信。
即便有怀疑是诬陷又有何用,没有证据,一切都是枉然。
即便,聪明者,已经有人看出事情的不寻常,看出是太后的手笔。
为何会有此猜测?
简单,因为这王大人,乃是反对立墨锦为储的人中,言辞嘴激烈,态度就坚决的一人。
“皇上,太后娘娘驾到!”
太监特有的尖细唱报声在大殿内响起。
众人各怀心事,恭敬跪地行礼。
“如何,昨晚的事情众爱卿可都知晓了?”太后心情似是颇好,才在位置上坐好,便急不可耐的开口问道。
这话一出,让原本猜测王大人一事乃是太后所为,只为威慑警告只用的人,越发肯定了自己的推断。
殿内无声,无人敢在这种时候出头回应太后。
太后却不恼,她视线移动,与下首站立的墨锦对视一眼,而后转到了另一侧顾疆的身上。
“通敌卖国,罪该万死!”太后道。
“幸而,我北炎将士骁勇,虽然李将军战死,逍遥亲王重伤,但总归没有让逆贼阴谋得逞,总归保住了我北炎江山不破。”
“李升、逍遥亲王该赏,数万将士亦是。但,将暗藏与我北炎朝堂的逆贼揪出之人,同样该赏!”
一同激情无比的话落,在众人还未想明白太后这一席话究竟想要表述什么的时候。
就听,顾疆被点了名字。
“顾将军,你能识破逆贼真容,让官兵得以将逆贼拿下,实乃我北炎功臣。”
“哀家认为,该要赏,该要好好的赏!”
又是几句话落,莫说旁人是什么反应,总之当事人之一的顾疆,却是一脸懵逼。
识破逆贼?
天地良心,因为顾枫晟和顾博中的事,他哪里有什么心思去识破什么逆贼?
太后这是,要让他彻底没有办法回头,彻底没有办法摆脱她么?
心中一沉,顾疆咬着牙,上前一步,撩起衣摆,朝着上首跪了下去。
“为北炎社稷尽忠,辅佐皇上和太后实乃身为臣子者的天职,臣,万不敢受太后赏赐。”
随着顾疆一句明显承认太后所言不虚的话落下,大殿内终是响起了众臣低低的议论声。
与此同时,众臣看向顾疆的视线,皆是复杂又戒备。
那是在面对一个诬陷同僚之人时,正常会有的视线。
“顾将军,赏罚分明,有功就该有赏,你就莫要谦虚了。”
“行了,该要如何赏赐,哀家还要好好斟酌一番。此事暂且不议,还是继续说说立储一事吧。”
“立储一事”几个字出口,大殿内原本低低的议论声重又消失不见。
任凭支持太后那方的官员再三提起墨锦,反对的一方,却似哑了般,无一人说话。
半晌后……
“怎么今日这许多人不说话,难不成全都赞成立陵瑞王为太子?”
视线从下首一众人身上扫视而过,太后语气颇有些冷嘲的味道。
“既然你们不说,立储一事毕竟有关我北炎国运,那哀家便再给你们三日时间,三日后,立储人选必须确定!”
话落,太后也不再有耐心看下首一众人,直接起身就朝殿外走去。
这一日的早朝,众臣来时心事重重,离开回府时,之比来时更加心情沉重。
很快,御史王大人里通外国,被连夜查抄一事,便传遍了整个炎京城。
同样,定国府顾老将军顾疆,慧眼识破逆贼的消息,也是百姓津津乐道。
待这两个消息传到千里之外的南岳时,南岳君主一脸不解。
实在是他根本就不知道什么御史什么王大人是何方神圣。
但是,即便被北炎安了个与人合谋的名头,却依旧没能改变,以南岳二皇子为首的一众使臣,前来北炎的决定。
当然,这是后话。
逍遥王府。
“四哥,太后下的最后通牒,言说三日后,必须要确定太子人选。”
下了早朝,墨楚钰顾不得许多,急急便自暗道来了逍遥王府。
此刻,他看着坐在书桌后面的墨楚卿,脸上竟是急色。
“四哥,怎么办,若真的让墨锦登上太子之位,以太后和墨锦的手段,永明帝怕是不日就会死了。”
这话墨楚钰说的可是一点都不出格,毕竟,连先帝都敢弄死的太后,还有什么做不出来的。
墨楚卿抬头,看了眼墨锦,凤眸幽深。
“用王御史来威慑警告众臣,又非得要众臣皆赞成之后,才敢下旨立墨锦为储,为何?”
冷笑一声,墨楚卿继续道,“因为墨锦名不正言不顺,太后未免天下人议论,必须得让众人皆赞同后才敢行事。”“所以……”
以顾疆为首,支持立墨锦为太子的一众大臣,静立在大殿中,再不像这数日以来那般激辩不停。
为何?
因为没了对手。
原本反对立墨锦为太子的一众人,今日诡异的一致歇了同顾疆等人唱反调。
不是因为被顾疆等人说服,而是因为昨夜发生的一件大事。
御史王大人,府邸深夜闯入一队官兵。
官兵来势汹汹,将御史府翻了个底朝天。
而后,在王大人的书房中,搜出了其余南岳国里通外合的往来书信一十三封。
其中,有言述北炎朝中形势的,有言说林城布军的,甚至还有大将军李升和逍遥亲王一死一伤那场圈套的种种情况。
这代表了什么,根本无需众人在多言。
是以,王大人一家,当场被下入了大牢。
官兵动作只迅速,让有些人忍不住想起的,是不久前,太医院太医顾博中被搜出意图毒害太后的证据,而迅速打入大牢的一幕。
多么相似,都是突然的举动。
都是证据确凿,确凿到让人根本不能翻身的手段。
唯一不同的是,顾疆还在,定国府还在,但王大人一门几百口,却是难逃死刑和牢狱之灾。
没想过替王大人求请么?
怎么会没有!
可是,太后和皇上还未出现在早朝,太后身边大太监朝世通公公的徒弟,万通公公,一早便拿了从王大人书房搜出的信件,给了众人览阅。
白纸黑字,王大人的笔记,言辞凿凿,让人不得不信。
即便有怀疑是诬陷又有何用,没有证据,一切都是枉然。
即便,聪明者,已经有人看出事情的不寻常,看出是太后的手笔。
为何会有此猜测?
简单,因为这王大人,乃是反对立墨锦为储的人中,言辞嘴激烈,态度就坚决的一人。
“皇上,太后娘娘驾到!”
太监特有的尖细唱报声在大殿内响起。
众人各怀心事,恭敬跪地行礼。
“如何,昨晚的事情众爱卿可都知晓了?”太后心情似是颇好,才在位置上坐好,便急不可耐的开口问道。
这话一出,让原本猜测王大人一事乃是太后所为,只为威慑警告只用的人,越发肯定了自己的推断。
殿内无声,无人敢在这种时候出头回应太后。
太后却不恼,她视线移动,与下首站立的墨锦对视一眼,而后转到了另一侧顾疆的身上。
“通敌卖国,罪该万死!”太后道。
“幸而,我北炎将士骁勇,虽然李将军战死,逍遥亲王重伤,但总归没有让逆贼阴谋得逞,总归保住了我北炎江山不破。”
“李升、逍遥亲王该赏,数万将士亦是。但,将暗藏与我北炎朝堂的逆贼揪出之人,同样该赏!”
一同激情无比的话落,在众人还未想明白太后这一席话究竟想要表述什么的时候。
就听,顾疆被点了名字。
“顾将军,你能识破逆贼真容,让官兵得以将逆贼拿下,实乃我北炎功臣。”
“哀家认为,该要赏,该要好好的赏!”
又是几句话落,莫说旁人是什么反应,总之当事人之一的顾疆,却是一脸懵逼。
识破逆贼?
天地良心,因为顾枫晟和顾博中的事,他哪里有什么心思去识破什么逆贼?
太后这是,要让他彻底没有办法回头,彻底没有办法摆脱她么?
心中一沉,顾疆咬着牙,上前一步,撩起衣摆,朝着上首跪了下去。
“为北炎社稷尽忠,辅佐皇上和太后实乃身为臣子者的天职,臣,万不敢受太后赏赐。”
随着顾疆一句明显承认太后所言不虚的话落下,大殿内终是响起了众臣低低的议论声。
与此同时,众臣看向顾疆的视线,皆是复杂又戒备。
那是在面对一个诬陷同僚之人时,正常会有的视线。
“顾将军,赏罚分明,有功就该有赏,你就莫要谦虚了。”
“行了,该要如何赏赐,哀家还要好好斟酌一番。此事暂且不议,还是继续说说立储一事吧。”
“立储一事”几个字出口,大殿内原本低低的议论声重又消失不见。
任凭支持太后那方的官员再三提起墨锦,反对的一方,却似哑了般,无一人说话。
半晌后……
“怎么今日这许多人不说话,难不成全都赞成立陵瑞王为太子?”
视线从下首一众人身上扫视而过,太后语气颇有些冷嘲的味道。
“既然你们不说,立储一事毕竟有关我北炎国运,那哀家便再给你们三日时间,三日后,立储人选必须确定!”
话落,太后也不再有耐心看下首一众人,直接起身就朝殿外走去。
这一日的早朝,众臣来时心事重重,离开回府时,之比来时更加心情沉重。
很快,御史王大人里通外国,被连夜查抄一事,便传遍了整个炎京城。
同样,定国府顾老将军顾疆,慧眼识破逆贼的消息,也是百姓津津乐道。
待这两个消息传到千里之外的南岳时,南岳君主一脸不解。
实在是他根本就不知道什么御史什么王大人是何方神圣。
但是,即便被北炎安了个与人合谋的名头,却依旧没能改变,以南岳二皇子为首的一众使臣,前来北炎的决定。
当然,这是后话。
逍遥王府。
“四哥,太后下的最后通牒,言说三日后,必须要确定太子人选。”
下了早朝,墨楚钰顾不得许多,急急便自暗道来了逍遥王府。
此刻,他看着坐在书桌后面的墨楚卿,脸上竟是急色。
“四哥,怎么办,若真的让墨锦登上太子之位,以太后和墨锦的手段,永明帝怕是不日就会死了。”
这话墨楚钰说的可是一点都不出格,毕竟,连先帝都敢弄死的太后,还有什么做不出来的。
墨楚卿抬头,看了眼墨锦,凤眸幽深。
“用王御史来威慑警告众臣,又非得要众臣皆赞成之后,才敢下旨立墨锦为储,为何?”
冷笑一声,墨楚卿继续道,“因为墨锦名不正言不顺,太后未免天下人议论,必须得让众人皆赞同后才敢行事。”“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