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叩首启奏,当斩黄潜善,悬首于宣德门前。”
张诚伯再次上书,要斩黄潜善。

随着时间进入五月,到汴梁的流民越来越多,整个汜水以西遭遇水灾的情形,越来越清晰。

金兵确实被堵在洛阳和附近的县城里不能动弹,却没被淹死几个人。而豫西的百姓,真正是十室九空,田地、房屋、家中的存粮,都被洪水浸泡。

因为是春汛和夏汛之间的时候黄河决口,淹死的百姓大大减少,这可以说是万幸,但看着汴梁城周围近百万流民,看着施粥摊位前黑压压的,似乎永远不会走完的长队,没人敢说幸运二字。

更糟糕的是,杜充是奉赵谌德手令才挖开黄河的消息,已经在百姓中传播开来。刘鞈硬着头皮抓了几百“诋毁圣上”的百姓,但这“谣言”传得更猛以后,开封府也如同泄气的气囊一般,丧失了抓人的动力。

现在,什么赈济流民,防备金贼,都成了要往后排的小事,挽救皇帝的声誉,才是当前的头等大事。

而最便捷的招式,就是“皇上圣明,都是被奸臣蒙蔽了。”

张诚伯此次上书,要将黄潜善悬首宣德门,便是要把奸臣揪出来,给遍地的流民一个交代。

在张诚伯上书之前,黄潜善已经拜访过他一次,希望看在都是出身河北的请面上,能够一致对外:“大家都是出身于康王的河北大元帅府,相煎何急。此事终究是圣上做的决定,要惩处,也当惩处圣上的师傅呀。”

张诚伯怒,“尔以吾为私党乎。”将黄潜善逐了出来。

赵谌看着张诚伯的表章,心中十分懊恼。

一来自建炎以来,垂拱而治,皇帝只是用印而已。黄潜善是第一个主动附和皇帝,让皇帝按本人心意办事的执政,如果办了黄潜善,赵谌十分惋惜。

二来办了黄潜善,无论对外怎么说,在宰执和皇帝之间,就等于是皇帝承认自己错了,自己试图收回权柄的努力遭遇重大挫折。

皇帝自言自语:“该当如何?”他问在一旁伺候着的一个小内侍:“黄彦节,你说该当如何?”

黄彦节跪下,磕头如捣蒜:“国事内侍不敢多言,当问宰相?”

赵谌厉声道:“若是问不得宰相,该当问谁?”

“此非奴婢能瞎说的。”

“朕让你说。”

“皇上可问太后。太后与皇上是母子,母亲没有不帮自家亲儿子的。”

赵谌轻哼一声:“亲儿子?宫中有传言,朕的生母其实是朕的乳母,后被赶出宫去了。朕虚岁十四,朕出生时,太后不过虚岁十四,周岁才十二,如何怀得孩儿?”

黄彦节将头埋在地上,不敢作声。

赵谌见状,叹了口气:“没一个顶用的。”

在赵谌看来,黄潜善是第一个投效自己的执政,无论如何都是要保的,不然别人会认为投靠自己没有好下场。

“看来只有自己站出来了,他们总不敢废了朕。”赵谌不由得握了握拳头。

又到了早朝之日,尚书右丞张诚伯率先出列,弹劾黄潜善。一干言官紧随。

赵谌看了一眼御史中丞李回,李中丞这段时间在朝堂之上,如同泥菩萨一般,一言不发。但今天赵谌给他一打暗号,李回便迈步而出:“臣有谏。”

“讲来。”

“黄河掘河,乃陛下之过也。”

他这么一说,满堂皆惊。虽然李纲何栗等人都知道,这件事的最高责任人就是赵谌,但是谁也不会把这件事揭开,但没想到,平日里趋炎附势的李回,居然站出来指摘皇帝。

孙傅大怒,皇帝有错就是自己没教好。而且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创下了惩罚太子师傅的先例,以后各朝皆效仿。现在赵谌有错,当然不可能重罚皇帝,那惩罚岂不到了自己头上。

孙傅喝道:“黄潜善钻营小人,蛊惑君王,当死罪。”如果黄潜善不担责,罪名落到皇帝头上,受损最大的就是孙傅。

李纲作为宰相,也站了出来,只论黄潜善的过错,而不提赵谌。

堂下众御史看出风向,对黄潜善群起而攻之。

赵谌看到这个局面,心中暗喜,黄潜善的罪名越重,所受到的攻击越严厉,那自己保他,恩惠就越大,黄潜善就算用命来还,也不够吧。而他作为皇帝,担下罪名又有什么损失呢?宰相们还敢处罚皇帝不成?太后还能废了他不成?

他是先帝赵桓唯一的儿子,废了他,也就把太后废了。想到自己还是要依靠朱凤琏作为最后的筹码,心中掠过一丝恨意,但很快就滑入心底,消失不见。

黄潜善已经经受不了御史们的攻击,跪倒在地:“是杜充建议皇上掘河,臣附议,但臣一片公心,只为阻挡金贼,绝无祸害百姓之意。请皇上做主。”

李纲正在呵斥黄潜善,突然听见赵谌在上面说道:“李相公,是朕错了,掘河是朕的决定。”

他这样一说,李纲一下愣住了,他总不能立马转脸,骂赵谌“昏君。”

李纲不做声,可有别人说话,李回再次迈步而出:“圣上知错能改,真仁君也。”

群臣反应过来,一同称颂赵谌敢作敢当,在称颂的浪潮消停之后,李回道:“臣请陛下自罚减膳一顿。”

赵谌摸了摸眼睛:“百万流民衣食无着,朕减膳一顿,不足以赎朕之罪,朕每顿都减膳,直到流民散去。”赵谌的意思并非有一顿饭不吃,而是每一顿都少吃点。

李回奉承了几句:“圣上的手书,未经中书便发出去了,此中书失职也,且孙中书乃帝师,圣上有过,当罚。”

孙傅站出来,先分辨了几句,接着痛斥黄潜善。现在已经不是忠奸问题了,而是孙傅的生死问题。

黄潜善也不回击,只是放声大哭:“圣上担责之恩,潜善肝脑涂地,也难报答,只有为圣上一死,以报君恩。”

这下就显出孙傅对赵谌的忠诚有问题,他是随赵桓被俘,被革出朝堂的人,赵谌对他可谓有知遇之恩,现在赵谌有错,他居然想拿黄潜善抵罪,这人品。当即就由于是弹劾他。

何栗眼见看不清风向,早就退后,默不作声。赵谌问:“李相公,当如何处置?”

李纲叹了口气,赵谌摆明了要保黄潜善,而他现在还没考虑把皇帝废了,李纲反问赵谌:“圣上以为如何处置?”

“全凭相公吩咐。”

“既然圣上自担其责……”

“朕愿下罪己诏。”

“罪己诏就不必了。”罪己诏一下,等于赵谌对全天下承认自己是个昏君,在眼下抵抗金贼需要凝聚人心的时候,不可行,李纲道:“陛下减膳自罚吧。”

“孙傅为帝师,代君受罚……”

孙傅道:“李相公,此非我之过。”

李刚接着说:“身为中书,却让陛下的手书发了出去,乃是失职,当降一级,为尚书右丞。”

孙傅松了口气,好歹还是执政。

“黄潜善,蛊惑人主,掘河害民,免去尚书左丞之职,免去学士职。交有司论处。”

“尚书右丞张诚伯,弹劾奸佞有功,进中书侍郎。陛下,你看如此如何?”

赵谌道:“如此甚好,将黄潜善交御史台吧。”他没有交给大理寺。

李回和黄潜善都会意。

李纲也无心再在此事上耽搁时间,他立即说起另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汴梁城外,流民百万,汴梁城中,户口百万,加起来五百万人口,即使算上常平仓,粮食也只能支持一月,当如何处置?”

“此事当问开封府,刘鞈,粮食真的不够吗?”

“府仓已经见底了,全靠常平仓维持。

“让勋贵富商捐粮呢?”

“已经让捐过一次,各家都表示存粮也不多。”

“不该让江南湖广运粮吗?”

“眼下正是春耕时节,到九月才秋收呢。而且为了给京师生口运粮,每年的纲运早已饱和。”

“陛下,流民当早做决断。”李回劝道,“若应对不当,奸佞作祟,当有不忍言之事。”

“不若巡幸江南。”赵谌道,“朕把这些流民,都带到江南去。”赵谌本心想到江南去逛逛,终于找机会说出来。

“陛下坐镇京师,不可轻言巡幸。”

“李相公,朕可记得你的《巡幸之策》。朕想过了,与其从江南运粮来,不若让流民到江南两淮去吃。”

他提到了李纲以往的谏言,李纲总不能自己打自己脸,说自己的建议不对。而站在李纲一边的人,也不会站出来反对。

而李回等人,也还没有摸清楚赵谌的心思,暂时不做声。

过了好一会,张诚伯才道:“靖康年间,金贼两度围城,也未巡幸,眼下不过是有些流民,陛下怎会想到巡幸。”

赵谌道:“无非是百万流民要吃饭,既然张中书说不必巡幸,那你去解决粮食之事吧,散朝。”

朝廷内外,关于是否巡幸,和到哪里去找粮食,吵作一团,就是在这样的争执中,殿中侍御史,河北西路招抚使张所,在武松带着的陷阵营的保护下,到达汴梁。王彦淑也随行人而至。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