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寄人篱下的生活中,几个哥哥均能察言观色,以博得长辈们的同情,而庐隐宁愿跟婢女住在一起,也不对谁献媚讨好。母亲无可奈何,索性由得她。
每逢舅舅家有喜事或者宴请宾客的时候,母亲生怕庐隐给自己丢脸,特意吩咐下人将她锁在另一个院子里。每每看见其他孩子都穿着新衣服在人群中如蝴蝶般穿来穿去,庐隐便情绪低迷,甚至模模糊糊地觉得:“假使死了,也许比活着快活……”
庐隐在家读书的成绩极坏,而她的执拗与不驯服让母亲和家人忍无可忍。在她9岁的时候,舅母和姨妈打听到北京的一所教会学校收住校生,其中一个非常诱人的条件是“只要进校的孩子信教,就可以免除学费,交少许的大洋则可以全年在学校吃、住、读”。
母亲根本没啥主见,也没顾忌女儿的感受,就答应了舅母对庐隐的处理方式,接着舅母对教会隐瞒了庐隐的年龄,将九岁半的庐隐送进了封闭、禁钢的教会学校——慕贞学院。
校长是个美国女人,在庐隐人校时对庐隐的姨妈说:“信宗教,守规则……每年只暑假回家,平常是不许出学校的……还有她将来的婚姻问题,也由我们替她主张。”
对于尚是孩子的庐隐来说,家人将她送人此校,无疑是将她彻底遗弃了。生活环境的陌生、压抑,无疑成为对庐隐心灵构成伤害的最重要的因素,后来,她回忆说:“这是一所专门收容无产阶级者的学校;到处都显露着贫瘠的阴暗空气,据说这些学生都是从各乡村贫寒的教友家里送来的,不但在这里可以不花钱读书吃饭住房子,同时便连暑假回家的往路费都是学校供给的——而学校当局唯一目的,就是使这一群天真的孩子信教。他们是抱着宣传宗教的绝大信心,来吸收这些为了利益而信教的教徒,……养成一群奴隶性的教徒,这些人毕业了,便分发到各乡村各教堂,再依样炮制,于是洋奴便一天多似一天了……”
教会学校对学生们的生活也有着两套标准,穷人家的孩子每天吃糙米饭、窝窝头和咸菜,十几个人挤一间宿舍;有钱人的子女则进小厨房,鸡鸭鱼肉换着吃,四五个人住标准间。
庐隐好歹也属于大户人家的小姐,舅舅超级有钱,母亲手里也留存着一笔可观的银两,只是谁都不愿意在这个小女孩身上浪费资源,她也与穷孩子们一样,啃窝头、睡潮湿的厢房,10岁那年,她的脚长满了疮,几乎残废;后来又因感冒引起咳嗽,导致肺管破裂,吐血不止。
幸运的是,她每次都挺了过来。
寒酸、病痛、恐惧、无奈一直纠缠着这个小女孩。更让她不满的是,一次她大病初愈,就被要求去作礼拜,“信奉上帝”。
别人都神情肃穆地唱着赞歌的时候,庐隐却东张西望,落寞的眼色射出与她的年龄不相符的愤恨。
美国人朱太太注意到了这个小女孩,走到她身边,用颤抖的声音劝她:“亲爱的孩子,上帝来祝福你!”
“我不信上帝,我没有看见上帝在哪里!”庐隐冷冷答道。
朱太太被庐隐的决绝惊呆了,几乎是哭着劝导:“哦!亲爱的孩子,上帝正在你的左右,你不能用眼睛看见,但是他是时刻都不离开你的……主啊!你用绝大的力量,使这个可怜的孩子皈依你吧……她是你所迷失的一只小羊,主啊!你领导她……”
三番五次的劝导,叛逆的庐隐最终被朱太太感动了,也许是长久以来积聚的委屈无处宣泄,她选择接受上帝,也许“上帝”真能给她带来安全感,后来她哭着对朱太太说:“我信了,我真的信了!”
庐隐皈依了宗教,精神上有了寄托,她说“宗教的信仰,解除我不少心灵上的痛苦,我每次遇到难过或惧怕的时候,我便虔诚地祷告,这种心理作用,我受惠不少……现在虽觉得是一件可笑的事,但也多谢家教,不然我那童年的残破的心,必更加残破了!”
有信仰的人是幸福的,庐隐选择了上帝,上帝也开始照拂他的小女儿。民国成立前后,庐隐的大哥黄勉已经成年,年幼时不懂事,长大后才知道心疼小妹,庐隐在大哥的帮助和辅导下顺利考进了女子师范学校。母亲和舅舅既高兴又惊讶,对她的态度来了个极大的转变,庐隐依然耿耿于怀“因为我自己奋斗的结果,到底打破了我童年的厄运,但这时候我已经十二三岁了,可贵的童年已成为过去,我再也无法使这不快乐的童年,变成快乐……”
每逢舅舅家有喜事或者宴请宾客的时候,母亲生怕庐隐给自己丢脸,特意吩咐下人将她锁在另一个院子里。每每看见其他孩子都穿着新衣服在人群中如蝴蝶般穿来穿去,庐隐便情绪低迷,甚至模模糊糊地觉得:“假使死了,也许比活着快活……”
庐隐在家读书的成绩极坏,而她的执拗与不驯服让母亲和家人忍无可忍。在她9岁的时候,舅母和姨妈打听到北京的一所教会学校收住校生,其中一个非常诱人的条件是“只要进校的孩子信教,就可以免除学费,交少许的大洋则可以全年在学校吃、住、读”。
母亲根本没啥主见,也没顾忌女儿的感受,就答应了舅母对庐隐的处理方式,接着舅母对教会隐瞒了庐隐的年龄,将九岁半的庐隐送进了封闭、禁钢的教会学校——慕贞学院。
校长是个美国女人,在庐隐人校时对庐隐的姨妈说:“信宗教,守规则……每年只暑假回家,平常是不许出学校的……还有她将来的婚姻问题,也由我们替她主张。”
对于尚是孩子的庐隐来说,家人将她送人此校,无疑是将她彻底遗弃了。生活环境的陌生、压抑,无疑成为对庐隐心灵构成伤害的最重要的因素,后来,她回忆说:“这是一所专门收容无产阶级者的学校;到处都显露着贫瘠的阴暗空气,据说这些学生都是从各乡村贫寒的教友家里送来的,不但在这里可以不花钱读书吃饭住房子,同时便连暑假回家的往路费都是学校供给的——而学校当局唯一目的,就是使这一群天真的孩子信教。他们是抱着宣传宗教的绝大信心,来吸收这些为了利益而信教的教徒,……养成一群奴隶性的教徒,这些人毕业了,便分发到各乡村各教堂,再依样炮制,于是洋奴便一天多似一天了……”
教会学校对学生们的生活也有着两套标准,穷人家的孩子每天吃糙米饭、窝窝头和咸菜,十几个人挤一间宿舍;有钱人的子女则进小厨房,鸡鸭鱼肉换着吃,四五个人住标准间。
庐隐好歹也属于大户人家的小姐,舅舅超级有钱,母亲手里也留存着一笔可观的银两,只是谁都不愿意在这个小女孩身上浪费资源,她也与穷孩子们一样,啃窝头、睡潮湿的厢房,10岁那年,她的脚长满了疮,几乎残废;后来又因感冒引起咳嗽,导致肺管破裂,吐血不止。
幸运的是,她每次都挺了过来。
寒酸、病痛、恐惧、无奈一直纠缠着这个小女孩。更让她不满的是,一次她大病初愈,就被要求去作礼拜,“信奉上帝”。
别人都神情肃穆地唱着赞歌的时候,庐隐却东张西望,落寞的眼色射出与她的年龄不相符的愤恨。
美国人朱太太注意到了这个小女孩,走到她身边,用颤抖的声音劝她:“亲爱的孩子,上帝来祝福你!”
“我不信上帝,我没有看见上帝在哪里!”庐隐冷冷答道。
朱太太被庐隐的决绝惊呆了,几乎是哭着劝导:“哦!亲爱的孩子,上帝正在你的左右,你不能用眼睛看见,但是他是时刻都不离开你的……主啊!你用绝大的力量,使这个可怜的孩子皈依你吧……她是你所迷失的一只小羊,主啊!你领导她……”
三番五次的劝导,叛逆的庐隐最终被朱太太感动了,也许是长久以来积聚的委屈无处宣泄,她选择接受上帝,也许“上帝”真能给她带来安全感,后来她哭着对朱太太说:“我信了,我真的信了!”
庐隐皈依了宗教,精神上有了寄托,她说“宗教的信仰,解除我不少心灵上的痛苦,我每次遇到难过或惧怕的时候,我便虔诚地祷告,这种心理作用,我受惠不少……现在虽觉得是一件可笑的事,但也多谢家教,不然我那童年的残破的心,必更加残破了!”
有信仰的人是幸福的,庐隐选择了上帝,上帝也开始照拂他的小女儿。民国成立前后,庐隐的大哥黄勉已经成年,年幼时不懂事,长大后才知道心疼小妹,庐隐在大哥的帮助和辅导下顺利考进了女子师范学校。母亲和舅舅既高兴又惊讶,对她的态度来了个极大的转变,庐隐依然耿耿于怀“因为我自己奋斗的结果,到底打破了我童年的厄运,但这时候我已经十二三岁了,可贵的童年已成为过去,我再也无法使这不快乐的童年,变成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