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贝,宝贝。”
福娘感叹啊。
她觉得,这真是天降大运的美事。
不过,可惜了,错过了季节。这是秋季了,今天种蕃薯是来不及了。若不然,定要试种一回,那样的话,这是给这个时代的百姓们,又添了一种主食啊。
蕃薯不占地,下等地种上的话,那也不担搁收成的。
最主要的是蕃薯保存好了,可以从秋收后,吃到来年的春下种时。
当然,这还是地窖存蕃薯。
如果把蕃薯弄成了蕃薯淀粉的话,晒干了后,那更容易保存了,放个三五年是没问题的。如果论保存的话,做成了蕃薯粉条也不错。
想一想,蕃薯的产量,一切都不是问题。
“世子妃。”
白嬷嬷唤了一声,福娘回过神来。白嬷嬷小声问道:“那这些东西,可要送到了圆明堂、元晸堂、元孜堂去?”
白嬷嬷指的什么?
自然指的种子,还有椰子,蕃薯这些海外的特产了。
“这个椰子,分了送去。”
“其它的,就不必了。”福娘交待了这话后,又指着蕃薯道:“这是重要的东西,能单独放置了。”
放哪里呢?
自然是地窖啊。
“搁地窖里,一定能放好,来年我要拿它种地。”福娘想了想,又觉得还不放心,说道:“不要全搁一个地窖里,分成几个地窖放。总之,一定要保存完好。”
“来年若完好,看护的人重赏。”
福娘特别交待了话,道:“嬷嬷,你亲自去处理这事情,这东西特别重要。”
白嬷嬷无语了。
这瞧着茎块的玩意儿,真有世子妃说得那般重贵样吗?
完全瞧不出来啊。
不过,主子发话了,还是特别交待的,白嬷嬷铁定得办好啊。
“诺。”
“世子妃,您放心,奴婢一定办好。”
白嬷嬷保证了话。
“嗯,留一个在我屋里,我用一个木匣子搁好,我自己保存一下。”福娘觉得,还是自己留一个,等儿子夫君回来后,也讲一讲这事情。毕竟,实物给他们看了,也是能说明说明,蕃薯很重要,来年试种地的话,不能她一个去种地了。还
能一家子人,都去种一种。
“诺。”
白嬷嬷对福娘的吩咐,自然是应承了。
于是,当天的夕食后。
元熙堂里。
福娘从木匣子里,拿出来了一个蕃薯。
“这宝贝,真宝贝……”福娘先下了一个结论。
听她讲解的几人,不管是朱高熙,还是懂事的朱瞻元,又或是凑人数的朱瞻亨、朱瞻利,都是面面无语。
“吃的宝贝吗?”朱瞻亨接着亲娘的话,提了他的小问题。
“是吃的。”
福娘这般回了后,朱瞻亨眼冒精光,说道:“娘,明个试一试味道,看看好不好吃。”
福娘一定后,气乐了。
她伸手,给了次子的脑门一个脑崩儿,说道:“胡讲。这是种子,种子。明年春天,种下一个蕃薯种,秋天可以收获二十来斤不止呢。”
说不一定,几十斤的蕃薯都有了。
要知道,一个蕃薯可以长一窝的藤蔓呢。
那一窝的藤蔓,能煎出来多少的藤苗啊?一个藤苗也就两巴掌的长度便可。想一想,到了秋季,一个藤苗收获之时土地下可以是一串儿好些个的蕃薯呢。
“福娘,莫吓着了瞻亨……”
这话从朱高熙的嘴里说来出,就是习惯性的宠儿子。可说了一半,朱高熙回过神来,他问道:“你刚刚说,这收获是多少?”
朱高熙问题。
“二十来斤,当然,更可能不止这个数儿。”
福娘肯定的说道。
“娘,您当这是什么?”朱瞻元笑道:“这等东西能否食物,味道如何?还有待商榷呢。”
“就是味道尚可,这产量哪会有那么高?”
小麦是北方的主食。
燕地就是种小麦的。朱瞻元不是不识五谷者。他这等人物,自然懂得粮食的重要。对于百姓而言,头上的皇帝是谁?
百姓不在意的。
百姓在意的,能吃饱饭就成。
百姓有口吃的,就是老实的顺民。
百姓没口吃的了,那就是要动手,拿命闹一闹的。
一个皇朝的安稳,说白了,就是给老百姓一口吃的。
“哼,来年春,种地试一试,不就全知晓了嘛。”福娘也明白,摆事实讲道理。这事实没摆出来,一切皆是空谈。
“我着重讲一讲,就是让你们知道,有这么一种叫蕃薯的东西,是好宝贝。你们明个春,亲自种一回,试一试,也是当给天下的百姓,奉献一回大功德。”
“若我的话,有假了。你们就当看我做一回傻子,乐呵呵一回得了。”福娘后面一句话,说得没好气道。
朱瞻元忙恭敬说道:“娘,儿子自然信您的话。”
朱瞻元表示,他是好儿子。
娘的话,一定对的。
如果有错,他装作不知道,沉默一回便是了。
“大哥说的是。”朱瞻亨多机醒啊。他学了他大哥。在朱瞻亨小盆友的心里,大哥就是大哥,最聪明的人,他学着大哥准儿没错的。
“娘的话对。”朱瞻利捧了一回,他亲娘的话。
三个儿子一条心,朱高熙只能昧着良心,说道:“依着福娘你的话,来年咱们种上一回。我估摸着,福娘你认得这个叫蕃薯的……”
“定然是有把握的。”
朱高熙说了这话后,对福娘问道:“只是……这海外的特产,你从哪儿听从说?”
朱高熙这一问,福娘好尴尬啊。
她总不能说,前一世,生的蕃薯,她在菜市场和超市里见过吧?
这一世,只有海外有这玩意儿,大周朝没有啊。
好尴尬啊。
“我这是从一个游方的道士嘴里,听说的。”
福娘忐忑不安的说道。
这假话,好假啊。
“娘,既然道士讲辽等神物,为何没在本朝流传开来?”朱瞻元不解了。
想前一世,朱瞻元怎么没听过什么蕃薯啊?
这物,真有他娘说的那般高产吗?
“我不知。”
“我后来再未见过那道士了,所以,其中原由,我亦真不知道。”福娘一推三二五,她表示,往事不可追。
“明年试一试,一切便知分晓了。”
朱高熙给这起子事情,划上了句号。
不过,从这天开始,元熙堂的福娘、朱高熙、朱瞻元一家三口人,是真重视上了蕃薯来。那些个蕃薯全是宝贝的收藏在了燕王府的地窖里。
燕王府里,对于福娘而言,这个秋季,除了二哥的婚事外,蕃薯就是另外一件的大事了。
但是,对于南边的京城而言,宣惠帝的意志,才是天下的重心。
南边,京城,皇宫。
宣惠帝最近是非常的高调。
宣惠帝想削藩这事儿吧,还真是没什么保密意识。这事情不光是京城沸沸扬扬,可谓是天下十三州,大周朝的地面,没哪处不为削藩的事情,闹个人心思动啊。
宏武帝在朝时,统治天下那中央集权。
当然,宏武帝本身起于微末,对于世家与豪门这些地头蛇,还有开国勋贵这些人物,自然是忌惮万分的。
正因为如此。
宏武帝才会把儿子们分封到了地方,成为了藩王。
而且,为了保证儿子们的权利不被地方的势力,给压制了。宏武帝给了儿子们在衙门里的权力,以及最主要的东西,那就是兵权。
有了基本盘藩地在,又有了兵权,各地的藩王们就是一个缩小号的国中之国嘛。
对此,宏武帝在时,自然不觉得有什么?毕竟,藩王全是儿子,宏武帝把天下给了孙儿,对于儿子们总要塞些私房钱嘛。这皇家的私房钱,就不是小数儿。藩地这等国中之国,对于成为了帝王的宣惠帝而言,太
碍眼了。
帝王,岂能容忍?
至少,宣惠帝不想忍啊。
宣惠帝想到的乾坤独断,那是要成为真正的金口玉言的天子。
而不是让叔叔们在藩地上,当了土皇帝。
奈何宣惠帝的叔叔们有点多,藩地让宏武帝封得有点多。
如今吧,宣惠帝想削藩时,突然发现,他用软手段,叔叔们不理采啊。毕竟,削藩的事情在京城喧嚣无比,可藩王们全在沉默。
沉默啊……
这不是默认。而是一种风雨欲来的前的静。
皇城。
景仁宫。
如今成为了皇贵妃,太子生母的胡雅莲就是景仁宫的主位娘娘。
至于皇后马氏,胡雅莲就是给点儿面子情。
对于皇后马氏,胡雅莲是面上尊敬了,心头却是冷笑着。她看得清楚,宣惠帝是真不喜皇后马氏,所以,皇后马氏在后宫中,这皇后位置坐得并不稳。
当然,说起来,还是要算得常贵妃的功劳。
若不然,宣惠帝说一定连废后的心思,都起了呢。
想起了她被册封为皇贵妃前的那一桩事儿,胡雅莲就是咬牙切齿。要知道,赵才人那一回的小产,她差点儿真是栽进去了。
好在……
好在她膝下有太子这么一个儿子在。才是能翻盘了。要不然……
“娘娘,常贵妃往景仁宫来了。”
嬷嬷在小宫女急匆匆进来后,得了消息儿,就是对胡雅莲禀了话儿道。
“常氏,她来做什么?”胡雅莲有些奇怪的自言自语道。
福娘感叹啊。
她觉得,这真是天降大运的美事。
不过,可惜了,错过了季节。这是秋季了,今天种蕃薯是来不及了。若不然,定要试种一回,那样的话,这是给这个时代的百姓们,又添了一种主食啊。
蕃薯不占地,下等地种上的话,那也不担搁收成的。
最主要的是蕃薯保存好了,可以从秋收后,吃到来年的春下种时。
当然,这还是地窖存蕃薯。
如果把蕃薯弄成了蕃薯淀粉的话,晒干了后,那更容易保存了,放个三五年是没问题的。如果论保存的话,做成了蕃薯粉条也不错。
想一想,蕃薯的产量,一切都不是问题。
“世子妃。”
白嬷嬷唤了一声,福娘回过神来。白嬷嬷小声问道:“那这些东西,可要送到了圆明堂、元晸堂、元孜堂去?”
白嬷嬷指的什么?
自然指的种子,还有椰子,蕃薯这些海外的特产了。
“这个椰子,分了送去。”
“其它的,就不必了。”福娘交待了这话后,又指着蕃薯道:“这是重要的东西,能单独放置了。”
放哪里呢?
自然是地窖啊。
“搁地窖里,一定能放好,来年我要拿它种地。”福娘想了想,又觉得还不放心,说道:“不要全搁一个地窖里,分成几个地窖放。总之,一定要保存完好。”
“来年若完好,看护的人重赏。”
福娘特别交待了话,道:“嬷嬷,你亲自去处理这事情,这东西特别重要。”
白嬷嬷无语了。
这瞧着茎块的玩意儿,真有世子妃说得那般重贵样吗?
完全瞧不出来啊。
不过,主子发话了,还是特别交待的,白嬷嬷铁定得办好啊。
“诺。”
“世子妃,您放心,奴婢一定办好。”
白嬷嬷保证了话。
“嗯,留一个在我屋里,我用一个木匣子搁好,我自己保存一下。”福娘觉得,还是自己留一个,等儿子夫君回来后,也讲一讲这事情。毕竟,实物给他们看了,也是能说明说明,蕃薯很重要,来年试种地的话,不能她一个去种地了。还
能一家子人,都去种一种。
“诺。”
白嬷嬷对福娘的吩咐,自然是应承了。
于是,当天的夕食后。
元熙堂里。
福娘从木匣子里,拿出来了一个蕃薯。
“这宝贝,真宝贝……”福娘先下了一个结论。
听她讲解的几人,不管是朱高熙,还是懂事的朱瞻元,又或是凑人数的朱瞻亨、朱瞻利,都是面面无语。
“吃的宝贝吗?”朱瞻亨接着亲娘的话,提了他的小问题。
“是吃的。”
福娘这般回了后,朱瞻亨眼冒精光,说道:“娘,明个试一试味道,看看好不好吃。”
福娘一定后,气乐了。
她伸手,给了次子的脑门一个脑崩儿,说道:“胡讲。这是种子,种子。明年春天,种下一个蕃薯种,秋天可以收获二十来斤不止呢。”
说不一定,几十斤的蕃薯都有了。
要知道,一个蕃薯可以长一窝的藤蔓呢。
那一窝的藤蔓,能煎出来多少的藤苗啊?一个藤苗也就两巴掌的长度便可。想一想,到了秋季,一个藤苗收获之时土地下可以是一串儿好些个的蕃薯呢。
“福娘,莫吓着了瞻亨……”
这话从朱高熙的嘴里说来出,就是习惯性的宠儿子。可说了一半,朱高熙回过神来,他问道:“你刚刚说,这收获是多少?”
朱高熙问题。
“二十来斤,当然,更可能不止这个数儿。”
福娘肯定的说道。
“娘,您当这是什么?”朱瞻元笑道:“这等东西能否食物,味道如何?还有待商榷呢。”
“就是味道尚可,这产量哪会有那么高?”
小麦是北方的主食。
燕地就是种小麦的。朱瞻元不是不识五谷者。他这等人物,自然懂得粮食的重要。对于百姓而言,头上的皇帝是谁?
百姓不在意的。
百姓在意的,能吃饱饭就成。
百姓有口吃的,就是老实的顺民。
百姓没口吃的了,那就是要动手,拿命闹一闹的。
一个皇朝的安稳,说白了,就是给老百姓一口吃的。
“哼,来年春,种地试一试,不就全知晓了嘛。”福娘也明白,摆事实讲道理。这事实没摆出来,一切皆是空谈。
“我着重讲一讲,就是让你们知道,有这么一种叫蕃薯的东西,是好宝贝。你们明个春,亲自种一回,试一试,也是当给天下的百姓,奉献一回大功德。”
“若我的话,有假了。你们就当看我做一回傻子,乐呵呵一回得了。”福娘后面一句话,说得没好气道。
朱瞻元忙恭敬说道:“娘,儿子自然信您的话。”
朱瞻元表示,他是好儿子。
娘的话,一定对的。
如果有错,他装作不知道,沉默一回便是了。
“大哥说的是。”朱瞻亨多机醒啊。他学了他大哥。在朱瞻亨小盆友的心里,大哥就是大哥,最聪明的人,他学着大哥准儿没错的。
“娘的话对。”朱瞻利捧了一回,他亲娘的话。
三个儿子一条心,朱高熙只能昧着良心,说道:“依着福娘你的话,来年咱们种上一回。我估摸着,福娘你认得这个叫蕃薯的……”
“定然是有把握的。”
朱高熙说了这话后,对福娘问道:“只是……这海外的特产,你从哪儿听从说?”
朱高熙这一问,福娘好尴尬啊。
她总不能说,前一世,生的蕃薯,她在菜市场和超市里见过吧?
这一世,只有海外有这玩意儿,大周朝没有啊。
好尴尬啊。
“我这是从一个游方的道士嘴里,听说的。”
福娘忐忑不安的说道。
这假话,好假啊。
“娘,既然道士讲辽等神物,为何没在本朝流传开来?”朱瞻元不解了。
想前一世,朱瞻元怎么没听过什么蕃薯啊?
这物,真有他娘说的那般高产吗?
“我不知。”
“我后来再未见过那道士了,所以,其中原由,我亦真不知道。”福娘一推三二五,她表示,往事不可追。
“明年试一试,一切便知分晓了。”
朱高熙给这起子事情,划上了句号。
不过,从这天开始,元熙堂的福娘、朱高熙、朱瞻元一家三口人,是真重视上了蕃薯来。那些个蕃薯全是宝贝的收藏在了燕王府的地窖里。
燕王府里,对于福娘而言,这个秋季,除了二哥的婚事外,蕃薯就是另外一件的大事了。
但是,对于南边的京城而言,宣惠帝的意志,才是天下的重心。
南边,京城,皇宫。
宣惠帝最近是非常的高调。
宣惠帝想削藩这事儿吧,还真是没什么保密意识。这事情不光是京城沸沸扬扬,可谓是天下十三州,大周朝的地面,没哪处不为削藩的事情,闹个人心思动啊。
宏武帝在朝时,统治天下那中央集权。
当然,宏武帝本身起于微末,对于世家与豪门这些地头蛇,还有开国勋贵这些人物,自然是忌惮万分的。
正因为如此。
宏武帝才会把儿子们分封到了地方,成为了藩王。
而且,为了保证儿子们的权利不被地方的势力,给压制了。宏武帝给了儿子们在衙门里的权力,以及最主要的东西,那就是兵权。
有了基本盘藩地在,又有了兵权,各地的藩王们就是一个缩小号的国中之国嘛。
对此,宏武帝在时,自然不觉得有什么?毕竟,藩王全是儿子,宏武帝把天下给了孙儿,对于儿子们总要塞些私房钱嘛。这皇家的私房钱,就不是小数儿。藩地这等国中之国,对于成为了帝王的宣惠帝而言,太
碍眼了。
帝王,岂能容忍?
至少,宣惠帝不想忍啊。
宣惠帝想到的乾坤独断,那是要成为真正的金口玉言的天子。
而不是让叔叔们在藩地上,当了土皇帝。
奈何宣惠帝的叔叔们有点多,藩地让宏武帝封得有点多。
如今吧,宣惠帝想削藩时,突然发现,他用软手段,叔叔们不理采啊。毕竟,削藩的事情在京城喧嚣无比,可藩王们全在沉默。
沉默啊……
这不是默认。而是一种风雨欲来的前的静。
皇城。
景仁宫。
如今成为了皇贵妃,太子生母的胡雅莲就是景仁宫的主位娘娘。
至于皇后马氏,胡雅莲就是给点儿面子情。
对于皇后马氏,胡雅莲是面上尊敬了,心头却是冷笑着。她看得清楚,宣惠帝是真不喜皇后马氏,所以,皇后马氏在后宫中,这皇后位置坐得并不稳。
当然,说起来,还是要算得常贵妃的功劳。
若不然,宣惠帝说一定连废后的心思,都起了呢。
想起了她被册封为皇贵妃前的那一桩事儿,胡雅莲就是咬牙切齿。要知道,赵才人那一回的小产,她差点儿真是栽进去了。
好在……
好在她膝下有太子这么一个儿子在。才是能翻盘了。要不然……
“娘娘,常贵妃往景仁宫来了。”
嬷嬷在小宫女急匆匆进来后,得了消息儿,就是对胡雅莲禀了话儿道。
“常氏,她来做什么?”胡雅莲有些奇怪的自言自语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