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王萧范与内侍王利进行对质,王利一口咬定,是萧范绑架了侄儿,以此要挟他给御膳投毒。
萧范承诺,事后,即便王利为了保密而自尽,也会给其兄一大笔钱财,让其父子安度余生。
萧范质疑的其他细节,譬如两人何时碰头,王利一一说了,说的碰头时间,确实是萧范在宫里的时间段。
至于投毒所用毒药,王利说,是萧范给的一个小瓶子,瓶子里,装的是如水一般的毒药。
而投毒方式,就是王利试毒前,把毒药抹在右手拇指,试毒时,喝完甜羹后,拿着碗的右手,不动声色把拇指贴入碗中,使得毒药入羹。
如此一来,王利没事,但皇帝吃了甜羹,就会毒发身亡。
至于那毒瓶,今日给拇指抹上毒药后,就已经碾碎,不留痕迹。
这一投毒方式,让太后和大臣们听了只觉后背发凉:确实,如此投毒,一旦旁人不注意,没看到王利拇指的小动作,就不会注意到甜羹已经被下毒。
萧范听到这里,不再和王利纠缠,得太后同意,问南郡王萧大连,问对方,是如何“听到风声”,判断有人今日要投毒?
萧大连见萧范垂死挣扎,试图拉他下水,坦然承认:他之前收买了宫中内侍。
外臣勾结内侍,哪怕只是探听宫中消息,也犯了大忌。
萧大连知道自己在宫中有眼线的事情暴露后,会承受一定的后果,但只要能扳倒萧范这个居心叵测的奸贼,他无所谓。
“王利这阵子经常走神,似乎心中有事,微臣想到先前,兄长是在宫中为人所害...”萧大连说到这里,声音有些哽咽。
他并不是面对萧范回答,而是向太后陈述。
“微臣,不想再让人有机会在宫中作恶,于是明知犯禁,也还是收买了几位宫人,请他们平日多个心眼,一旦发现有谁不对劲,立刻告知。”
“微臣得知王利似乎不妥,便暗中观察其家人,他有一兄,有一侄儿。”
“果不其然,其侄已经多日未见露面,似乎出了事。”
“王利为内侍,平日常为御膳试毒,微臣思来想去,心中不安,所以...”
“微臣结交内侍,窥探禁中,愿受处罚,请有司依律治罪!而指使内侍投毒,行大逆不道的逆贼,太后!定要将其明正典刑!”
太后看看南郡王,又看向鄱阳王:“鄱阳王,你还有什么要说的?”
萧范回答:“微臣以为,王利所说拇指沾毒、下毒,此法即便得逞,但毒性大不了,毒不死狗。”
“他选择给甜羹下毒,一定是毒药苦涩或有怪味,毒若放到其他菜肴容易因为味道奇怪而败露,所以需要甜味遮掩,那么,一定是...”
“微臣,已经想出办法,知道该如何证明清白。”
萧范缓缓说着,原本紧锁的眉头已经松开:“臣请太后允许,微臣命人,从府邸取来一物,证明清白。”
鄱阳王府已经被围,太后刚刚确定。
事关重大,她决定把投毒一事弄清楚,看看几位重臣,见大伙都认可,便允许萧范召来一名随从,回王府拿一件物品。
当然,得有禁军随行,那随从才能顺利往返。
一来一回需要时间,太后应萧范请求,让人准备了九碗糖水。
萧大连见了,觉得奇怪:你想干什么?
但他能够确定,萧范此次跑不了,因为投毒者王利,已经指证萧范是主谋。
这个指认,除非有明确的证据证明是谎话,那么,任由萧范怎么辩解都没有用。
要知道,去年,获救的湘东王妃指认湘东王的妾弟是谋逆主谋,理由是被囚期间,听贼人口误,提到了一个人。
那个人是湘东王妾弟王珣,当时王家兄妹无力辩解,纷纷去有司投案,等候发落。
若不是事后捉到了真正的真凶,确定了湘东王妃所听到的“口误”,是逆贼故意为之,那么,王家兄妹早就完蛋了。
他正在琢磨,却听萧范说:“甜羹要甜,得用糖。”
萧大连觉得这是废话,萧范接着说:“糖分几种,有蜂蜜,有饴糖、饧糖,有蔗糖等。”
旁边,王褒看着萧范,心情复杂,他真希望萧范不是投毒主谋,但如果萧范不是真凶,那么真凶又会是谁?
如果能尽快揪出真凶,那还好,若揪不出来,事情就麻烦了。
试想一下,若有人随时可以在宫中饮食下毒,但又无法将其揪出来,那么,太后和皇帝,还敢在宫里住下去么?
如果搬出皇宫,回东宫住下,这像什么话?如果不搬出去,皇帝有个三长两短,那该怎么办?
王褒心乱如麻,却听萧范继续说:“这些糖用在膳食中,若要分辨,不是不行,却殊为不易。”
“譬如饴糖、蔗糖,甜味相近,想要通过品尝饮食加以区分,困难至极。”
“但是,微臣却有办法,用简单、直白的方式,将其分辨出来,至少,能把蔗糖和其他糖分辨出来。”
太后听到这里,看看那几碗摆好的糖水,觉得莫名其妙。
萧大连同样觉得莫名其妙,不过他认定萧范无法自证清白,所以想看对方要如何狡辩。
过了一会,萧范要拿的物品,随从已经拿回来,不过,是由别人转交到萧范手中,防的是那随从给萧范暗传消息。
该物品经过侍卫们检查,发现是个装着蓝色液体的小罐子。
萧范向太后请示:“罐中之物,为显色药水,微臣偶然所得,各舀一勺,放入每一碗糖水之中,会将糖水染成蓝色。”
“过一会,有颜色变成深红的,该糖水为饴糖或蜂蜜所制。”
“若依旧是蓝色,此糖水,为蔗糖水。”
“也就是说,用罐中之物,可分辨糖水是否为蔗糖水,此为显色法。”
太后看向众臣,见无人有异议,便让一名内侍来按照萧范的请求,进行“试验”。
九个碗各自倒入些许蓝色液体后,本来基本无色的糖水,就变成了浅蓝色。
不一会,其中六碗糖水,颜色由浅蓝,变成了浅浅的红色,虽然颜色淡,但还是能看出为红色。
另外三碗糖水,依旧是浅蓝色。
事前,萧范请太后命人准备三碗饴糖水,三碗为蜂蜜所制糖水,三碗蔗糖水,用的是同样图案的碗,也不做任何标记,且打乱顺序后摆好。
现在,太后命人拿起糖水变成浅红的碗,看其碗底标记,果然,这六碗装的是饴糖水和蜂蜜所制糖水。
三碗未变成红色的糖水,都是蔗糖水。
萧范又请求,对那碗有毒的甜羹进行“显色”,看看颜色会否由蓝色(被显色药水染蓝)变成砖红。
这甜羹作为物证,已经证实有毒,太后同意萧范的请求,让内侍舀了一勺“显色药水”放进碗里。
过了一会,甜羹的颜色没有变化。
与此同时,和这碗甜羹同时做好、分装备用的另一碗甜羹,也端了过来。
太后可以确定,几碗分装的甜羹,从事发后一直未动,也好好的盖着,没人直接接触。
现在开始试毒,用来试毒的狗吃了些许甜羹,等了一会,并无中毒迹象。
接着,对这分装的甜羹进行“试验”,加了蓝色显色药水后,慢慢变成了浅红色。
实验结果,让太后和几位大臣愕然:也就是说,皇帝吃的甜羹,被人动了手脚,换过了!
萧范说:“很明显,陛下即将食用的这碗甜羹,恐怕不仅仅是放了毒药,还有蔗糖。”
“然而,微臣方才仔细问过,也确定了,陛下所用甜羹,制作时,最后加的是,饴糖。”
话有些绕,但很容易弄明白。
甜羹和其他膳食离开御厨前,试过一次毒,当时是没问题的。
膳食被人带到皇帝面前,全过程都有人监督,且有盖子盖着饭菜、汤饮,不存在更换、投毒的可能。
这一点,事发后,太后反复核实过,确定无误。
甜羹到了试毒内侍王利手上,应该是无毒的。
即便依其所说,用拇指沾了毒液,然后在端碗的时候把拇指探入碗内以投毒,那么,也不可能把甜羹里的饴糖,变成蔗糖。
所以问题来了:是什么时候,碗里的无毒甜羹(以饴糖调甜),变成了有毒、用蔗糖调甜的甜羹呢?
“这不可能...”太后脱口而出,她仔细回想,事发时,不可能有人能将甜羹连同整个碗换掉。
也不可能有人把碗里的甜羹换了。
因为南郡王说膳食有毒的时候,她就命人把所有饭菜、糕点、汤饮看住,不许任何人轻易靠近。
按照现在的“试验结果”,逆贼肯定是把碗里的甜羹都换了,可对方后来是如何投毒的?
她看向王利,对方先前所说投毒方式,已经被鄱阳王的试验给推翻了,所以,可知此人在说谎。
王利低头不住,身体抖若筛糠,萧范又说:
“微臣大概能猜出来,逆贼要如何投毒,却无证据,所以,才特意拿来这显色药水。”
“果然,微臣猜测没错,甜羹的问题不一般,那么接下来,再做一个试验,或许就能解释了。”
萧范说完,要求对另外一碗备份的甜羹,进行一个试验。
一名内侍,手抓一把蔗糖,放入碗中。
蔗糖为颗粒状固体,很快便融化在羹里,看不出端倪。
之后,再做试验,这碗甜羹加入显色药水、被染成蓝色后,一直未变红色。
萧范发表自己的看法:“蔗糖入水,很快就会融化,若用量过多,会遮盖饴糖甜味,所以,能导致显色药水失效,现在看来,微臣的设想没错。”
他明确表明自己的推断:“逆贼投毒,可能因为毒药味苦,所以为了遮掩苦味,便和蔗糖掺在一起、”
“投毒后,甜羹入口,可能就察觉不出味苦....”
这个推断很合理,但问题依旧:逆贼是怎么投的毒?
萧范看着瑟瑟发抖的王利,继续说:“很明显,王利在说谎,至少,不是靠着拇指沾毒来投毒。”
“他!一定是配合别人演戏!等所谓事发后,其同党,趁乱往甜羹里放掺着大量蔗糖的毒药!”
太后闻言,心中一惊:确实,肯定是有人在皇帝用膳被打断后,于用狗试毒之前的这段时间,对甜羹投毒。
思来想去,谁曾经...
她很快想到了一个人,随后面色变得惨白,看向对方。
她所看之人,是南郡王,萧大连。
是萧大连在殿外求见,高呼御膳有毒,所以她听到后,立刻制止儿子用膳。
萧大连得了召见,冲进来,告罪,然后直接就问,问试毒内侍王利,方才试的是哪种膳食。
得知王利试的是甜羹后...
太后清楚记得,是萧大连,接近过盛着甜羹的碗!
虽然没有碰,但...,但他是最大的嫌疑人,因为之后,所有人都远离摆放膳食的食案。
试毒过程,她瞪大眼睛看着,没人有可能向甜羹下毒,所以...
虽然不清楚萧大连要如何把掺毒蔗糖放到碗里,但是,萧大连嫌疑最大...
太后惊悚的看着萧大连,其他几位大臣见状,下意识的看向太后目光所指之人,于是也看着萧大连。
几乎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萧大连身上,这让萧大连觉得莫名其妙:你们看着我做什么?
然而太后的目光,让他想起一开始,他确实是接近过甜羹,那么...
莫非你们认为,是我投毒?
萧大连下意识看向王利,却看到一个移动的影子。
王利挣脱控制,猫着腰向前方台阶冲,如同饿犬出笼。
萧大连眼睁睁看着王利冲向台阶,太后身边内侍立刻挡在身前,而左右侍卫立刻前扑。
而王利一头撞在台阶上,脑袋正中台阶凸起处。
“嘭”的一声闷响,王利倒在台阶上,一动不动,头顶有鲜血流出,将台阶染红。
侍卫们见状赶紧上前查看,却见王利两眼翻白,伸手在鼻下探了探,发现没了气息。
萧大连见状,惊得脑袋一片空白:怎么回事?你死也得把话说清楚再死啊!
太后看着倒地的王利,再看向小叔子,只觉遍体生寒、后背发凉。
事情的转折如此之突然,出乎她意料之外:一条毒蛇,竟然就在她母子身边!
“是你,是你!”萧范咆哮起来,指着萧大连:“是你,构陷本王!是你,窥视禁中!是你,意图不轨!”
萧范承诺,事后,即便王利为了保密而自尽,也会给其兄一大笔钱财,让其父子安度余生。
萧范质疑的其他细节,譬如两人何时碰头,王利一一说了,说的碰头时间,确实是萧范在宫里的时间段。
至于投毒所用毒药,王利说,是萧范给的一个小瓶子,瓶子里,装的是如水一般的毒药。
而投毒方式,就是王利试毒前,把毒药抹在右手拇指,试毒时,喝完甜羹后,拿着碗的右手,不动声色把拇指贴入碗中,使得毒药入羹。
如此一来,王利没事,但皇帝吃了甜羹,就会毒发身亡。
至于那毒瓶,今日给拇指抹上毒药后,就已经碾碎,不留痕迹。
这一投毒方式,让太后和大臣们听了只觉后背发凉:确实,如此投毒,一旦旁人不注意,没看到王利拇指的小动作,就不会注意到甜羹已经被下毒。
萧范听到这里,不再和王利纠缠,得太后同意,问南郡王萧大连,问对方,是如何“听到风声”,判断有人今日要投毒?
萧大连见萧范垂死挣扎,试图拉他下水,坦然承认:他之前收买了宫中内侍。
外臣勾结内侍,哪怕只是探听宫中消息,也犯了大忌。
萧大连知道自己在宫中有眼线的事情暴露后,会承受一定的后果,但只要能扳倒萧范这个居心叵测的奸贼,他无所谓。
“王利这阵子经常走神,似乎心中有事,微臣想到先前,兄长是在宫中为人所害...”萧大连说到这里,声音有些哽咽。
他并不是面对萧范回答,而是向太后陈述。
“微臣,不想再让人有机会在宫中作恶,于是明知犯禁,也还是收买了几位宫人,请他们平日多个心眼,一旦发现有谁不对劲,立刻告知。”
“微臣得知王利似乎不妥,便暗中观察其家人,他有一兄,有一侄儿。”
“果不其然,其侄已经多日未见露面,似乎出了事。”
“王利为内侍,平日常为御膳试毒,微臣思来想去,心中不安,所以...”
“微臣结交内侍,窥探禁中,愿受处罚,请有司依律治罪!而指使内侍投毒,行大逆不道的逆贼,太后!定要将其明正典刑!”
太后看看南郡王,又看向鄱阳王:“鄱阳王,你还有什么要说的?”
萧范回答:“微臣以为,王利所说拇指沾毒、下毒,此法即便得逞,但毒性大不了,毒不死狗。”
“他选择给甜羹下毒,一定是毒药苦涩或有怪味,毒若放到其他菜肴容易因为味道奇怪而败露,所以需要甜味遮掩,那么,一定是...”
“微臣,已经想出办法,知道该如何证明清白。”
萧范缓缓说着,原本紧锁的眉头已经松开:“臣请太后允许,微臣命人,从府邸取来一物,证明清白。”
鄱阳王府已经被围,太后刚刚确定。
事关重大,她决定把投毒一事弄清楚,看看几位重臣,见大伙都认可,便允许萧范召来一名随从,回王府拿一件物品。
当然,得有禁军随行,那随从才能顺利往返。
一来一回需要时间,太后应萧范请求,让人准备了九碗糖水。
萧大连见了,觉得奇怪:你想干什么?
但他能够确定,萧范此次跑不了,因为投毒者王利,已经指证萧范是主谋。
这个指认,除非有明确的证据证明是谎话,那么,任由萧范怎么辩解都没有用。
要知道,去年,获救的湘东王妃指认湘东王的妾弟是谋逆主谋,理由是被囚期间,听贼人口误,提到了一个人。
那个人是湘东王妾弟王珣,当时王家兄妹无力辩解,纷纷去有司投案,等候发落。
若不是事后捉到了真正的真凶,确定了湘东王妃所听到的“口误”,是逆贼故意为之,那么,王家兄妹早就完蛋了。
他正在琢磨,却听萧范说:“甜羹要甜,得用糖。”
萧大连觉得这是废话,萧范接着说:“糖分几种,有蜂蜜,有饴糖、饧糖,有蔗糖等。”
旁边,王褒看着萧范,心情复杂,他真希望萧范不是投毒主谋,但如果萧范不是真凶,那么真凶又会是谁?
如果能尽快揪出真凶,那还好,若揪不出来,事情就麻烦了。
试想一下,若有人随时可以在宫中饮食下毒,但又无法将其揪出来,那么,太后和皇帝,还敢在宫里住下去么?
如果搬出皇宫,回东宫住下,这像什么话?如果不搬出去,皇帝有个三长两短,那该怎么办?
王褒心乱如麻,却听萧范继续说:“这些糖用在膳食中,若要分辨,不是不行,却殊为不易。”
“譬如饴糖、蔗糖,甜味相近,想要通过品尝饮食加以区分,困难至极。”
“但是,微臣却有办法,用简单、直白的方式,将其分辨出来,至少,能把蔗糖和其他糖分辨出来。”
太后听到这里,看看那几碗摆好的糖水,觉得莫名其妙。
萧大连同样觉得莫名其妙,不过他认定萧范无法自证清白,所以想看对方要如何狡辩。
过了一会,萧范要拿的物品,随从已经拿回来,不过,是由别人转交到萧范手中,防的是那随从给萧范暗传消息。
该物品经过侍卫们检查,发现是个装着蓝色液体的小罐子。
萧范向太后请示:“罐中之物,为显色药水,微臣偶然所得,各舀一勺,放入每一碗糖水之中,会将糖水染成蓝色。”
“过一会,有颜色变成深红的,该糖水为饴糖或蜂蜜所制。”
“若依旧是蓝色,此糖水,为蔗糖水。”
“也就是说,用罐中之物,可分辨糖水是否为蔗糖水,此为显色法。”
太后看向众臣,见无人有异议,便让一名内侍来按照萧范的请求,进行“试验”。
九个碗各自倒入些许蓝色液体后,本来基本无色的糖水,就变成了浅蓝色。
不一会,其中六碗糖水,颜色由浅蓝,变成了浅浅的红色,虽然颜色淡,但还是能看出为红色。
另外三碗糖水,依旧是浅蓝色。
事前,萧范请太后命人准备三碗饴糖水,三碗为蜂蜜所制糖水,三碗蔗糖水,用的是同样图案的碗,也不做任何标记,且打乱顺序后摆好。
现在,太后命人拿起糖水变成浅红的碗,看其碗底标记,果然,这六碗装的是饴糖水和蜂蜜所制糖水。
三碗未变成红色的糖水,都是蔗糖水。
萧范又请求,对那碗有毒的甜羹进行“显色”,看看颜色会否由蓝色(被显色药水染蓝)变成砖红。
这甜羹作为物证,已经证实有毒,太后同意萧范的请求,让内侍舀了一勺“显色药水”放进碗里。
过了一会,甜羹的颜色没有变化。
与此同时,和这碗甜羹同时做好、分装备用的另一碗甜羹,也端了过来。
太后可以确定,几碗分装的甜羹,从事发后一直未动,也好好的盖着,没人直接接触。
现在开始试毒,用来试毒的狗吃了些许甜羹,等了一会,并无中毒迹象。
接着,对这分装的甜羹进行“试验”,加了蓝色显色药水后,慢慢变成了浅红色。
实验结果,让太后和几位大臣愕然:也就是说,皇帝吃的甜羹,被人动了手脚,换过了!
萧范说:“很明显,陛下即将食用的这碗甜羹,恐怕不仅仅是放了毒药,还有蔗糖。”
“然而,微臣方才仔细问过,也确定了,陛下所用甜羹,制作时,最后加的是,饴糖。”
话有些绕,但很容易弄明白。
甜羹和其他膳食离开御厨前,试过一次毒,当时是没问题的。
膳食被人带到皇帝面前,全过程都有人监督,且有盖子盖着饭菜、汤饮,不存在更换、投毒的可能。
这一点,事发后,太后反复核实过,确定无误。
甜羹到了试毒内侍王利手上,应该是无毒的。
即便依其所说,用拇指沾了毒液,然后在端碗的时候把拇指探入碗内以投毒,那么,也不可能把甜羹里的饴糖,变成蔗糖。
所以问题来了:是什么时候,碗里的无毒甜羹(以饴糖调甜),变成了有毒、用蔗糖调甜的甜羹呢?
“这不可能...”太后脱口而出,她仔细回想,事发时,不可能有人能将甜羹连同整个碗换掉。
也不可能有人把碗里的甜羹换了。
因为南郡王说膳食有毒的时候,她就命人把所有饭菜、糕点、汤饮看住,不许任何人轻易靠近。
按照现在的“试验结果”,逆贼肯定是把碗里的甜羹都换了,可对方后来是如何投毒的?
她看向王利,对方先前所说投毒方式,已经被鄱阳王的试验给推翻了,所以,可知此人在说谎。
王利低头不住,身体抖若筛糠,萧范又说:
“微臣大概能猜出来,逆贼要如何投毒,却无证据,所以,才特意拿来这显色药水。”
“果然,微臣猜测没错,甜羹的问题不一般,那么接下来,再做一个试验,或许就能解释了。”
萧范说完,要求对另外一碗备份的甜羹,进行一个试验。
一名内侍,手抓一把蔗糖,放入碗中。
蔗糖为颗粒状固体,很快便融化在羹里,看不出端倪。
之后,再做试验,这碗甜羹加入显色药水、被染成蓝色后,一直未变红色。
萧范发表自己的看法:“蔗糖入水,很快就会融化,若用量过多,会遮盖饴糖甜味,所以,能导致显色药水失效,现在看来,微臣的设想没错。”
他明确表明自己的推断:“逆贼投毒,可能因为毒药味苦,所以为了遮掩苦味,便和蔗糖掺在一起、”
“投毒后,甜羹入口,可能就察觉不出味苦....”
这个推断很合理,但问题依旧:逆贼是怎么投的毒?
萧范看着瑟瑟发抖的王利,继续说:“很明显,王利在说谎,至少,不是靠着拇指沾毒来投毒。”
“他!一定是配合别人演戏!等所谓事发后,其同党,趁乱往甜羹里放掺着大量蔗糖的毒药!”
太后闻言,心中一惊:确实,肯定是有人在皇帝用膳被打断后,于用狗试毒之前的这段时间,对甜羹投毒。
思来想去,谁曾经...
她很快想到了一个人,随后面色变得惨白,看向对方。
她所看之人,是南郡王,萧大连。
是萧大连在殿外求见,高呼御膳有毒,所以她听到后,立刻制止儿子用膳。
萧大连得了召见,冲进来,告罪,然后直接就问,问试毒内侍王利,方才试的是哪种膳食。
得知王利试的是甜羹后...
太后清楚记得,是萧大连,接近过盛着甜羹的碗!
虽然没有碰,但...,但他是最大的嫌疑人,因为之后,所有人都远离摆放膳食的食案。
试毒过程,她瞪大眼睛看着,没人有可能向甜羹下毒,所以...
虽然不清楚萧大连要如何把掺毒蔗糖放到碗里,但是,萧大连嫌疑最大...
太后惊悚的看着萧大连,其他几位大臣见状,下意识的看向太后目光所指之人,于是也看着萧大连。
几乎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萧大连身上,这让萧大连觉得莫名其妙:你们看着我做什么?
然而太后的目光,让他想起一开始,他确实是接近过甜羹,那么...
莫非你们认为,是我投毒?
萧大连下意识看向王利,却看到一个移动的影子。
王利挣脱控制,猫着腰向前方台阶冲,如同饿犬出笼。
萧大连眼睁睁看着王利冲向台阶,太后身边内侍立刻挡在身前,而左右侍卫立刻前扑。
而王利一头撞在台阶上,脑袋正中台阶凸起处。
“嘭”的一声闷响,王利倒在台阶上,一动不动,头顶有鲜血流出,将台阶染红。
侍卫们见状赶紧上前查看,却见王利两眼翻白,伸手在鼻下探了探,发现没了气息。
萧大连见状,惊得脑袋一片空白:怎么回事?你死也得把话说清楚再死啊!
太后看着倒地的王利,再看向小叔子,只觉遍体生寒、后背发凉。
事情的转折如此之突然,出乎她意料之外:一条毒蛇,竟然就在她母子身边!
“是你,是你!”萧范咆哮起来,指着萧大连:“是你,构陷本王!是你,窥视禁中!是你,意图不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