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七十七章垄断
司马光叹了一口气:“的确,只有如此表述,才算是精准。”
苏油意味深长地笑道:“只有如此表述,才让所有人都挑不出毛病。发现商都的功绩,足以让学士名垂青史,何必给后人留下质疑的瑕疵呢?”
司马光摇头:“明润你啊……你这是拿着政治的态度搞学术。”
苏油拱手笑道:“我倒是希望有一天……学士不要拿着学术的态度搞政治。”
司马光身后一个士子露出恼怒的神色,似乎颇为不平。
苏油对司马光问道:“这位兄台倒是面生。”
司马光说道:“这位是刘安世刘器之,熙宁六年登进士第,却没有就选,到洛阳来从学于我,学问是没得说的。你们年岁相近,以后学术上也可以多作交流。”
苏油对刘安世躬身:“刚刚世兄见我与令师争论,面有不忿之色……”
司马光面色一沉:“器之,可是如此?”
苏油告了人家一黑状,现在却又一副和事佬的模样:“学士莫要怪他。”
然后才对刘安世说道:“器之兄,关洛学派,蜀中学派,其实是相通相融的。”
“理学到今天能成为一门显学,乃是兼收并蓄,求真求是的结果。”
“可贞堂里有库罗和艾尔普两位西哲大师翻译的一些著作,其中有一位亚里士多德,他说过一句话——‘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这句话我认为很好,比如我曾经认为,物体的摩擦力,与作用面积有关这一条,就被陈昭明证明其实错误的。”
“要是连这点都接受不了,理学如何能发展到今天?”
“我和学士的交情,早在十几年前,我们当时在河北考察回河的可能性,吵得可远比今天厉害多了。”
“但是这并不影响我对学士的尊重,我不认为学士的观点就一定是对的,同样,我也不会认为我的观点一定是对的。”
“我们刚刚讨论的是学术,这就叫做砥砺切磋,指出对方理论上的瑕疵,这不是诋毁,而是帮助。”
司马光对刘安世说道:“我最担心的就是你们这一点,国公说得对,前朝楷模多的是,大家白日激辩于朝堂,晚间有欢晤于私宅,大家都不以为异;怎么到了今天,就连一点异见都容不下了呢?”
如今的司马光,还是新法的异见受害者,能说出这话来,不算奇怪。
苏油让他以这样的方式在朝堂上露露脸,也是怕他在书房里拘成了变态,最后变成另一个拗相公,“司马牛”。
这话能从司马光嘴里说出来,苏油暂时算是放心了。
刘安世虽然和苏油同岁,但是轮到中进士的年月,那是晚了苏油整整一轮,到这时候才想起来苏油乃是司马光王安石同时代的政治人物,宗师间的论道,自己老实听着就是了,如此做派,反倒会让人家看小了自己的师门。
赶紧躬身道歉:“是器之鲁莽,冲突了国公,尚请恕罪。”
苏油笑道:“言重了,我们本来就是同气连枝。”
“京中对学士有成见的,不是一个两个。只是给你提个醒罢了。”
司马光拱手说道:“明润的盛情,老夫心领,底下的意思,老夫也明白。”
“但是我也有我的坚持,此番赴阙,只怕还是要辜负明润的一番好意。朝会之后,多半还是要回洛阳的。”
苏油叹了口气:“其实朝中新法,与安石相公之时已然大有改观。蔡确,章惇,施政颇有建树;如今沈括,吕惠卿在陕西,他们的政绩,学士也应当是知晓的。”
“忠良奸佞,君子小人我们先不去说它,我们先看他们有没有让老百姓得到利益和好处。如今陕西欣欣向荣,西迫青唐,北拒夏国,就没有他们的一分功劳吗?”
司马光却不动心:“我认为,这些还是朝中有正人的缘故。他们的那些功劳,还不是明润你打下的底子?只不过明润你宽宏大度,世人多见曹参启安宁之治,却忘了萧何留划一之功罢了。”
这尼玛,说得是有道理,可要是传出去,只怕朝堂上会有更多人不安。
拱手笑道:“学士此言过誉了,再说我刚刚向陛下举荐了学士,难道学士准备进京后反过来举荐我?这成什么了?商业互吹吗?”
商业互吹这个词是新词,是高家控制了西北的毛纺和毛线工艺,为此闹出的一个笑话。
时报记者采访毛线坊的坊主,问你家的毛线怎么样?坊主说那当然好啊,我们毛线坊用的羊毛,都是正宗岷州高家绒坊出来的羊毛。
于是记者又去问绒坊,你们家出的羊毛如何?坊主说那当然好啊,我们坊出的羊毛,都是高家线坊在用呢。
记者将这个故事登载到了报纸上,表示了对大宋羊毛产业的担忧。
于是大宋也多出来了两个新词——行业垄断、商业互吹。
这事情将高滔滔气得不行,将赵顼叫到后宫,汴京时报真是什么都敢说,新任开封府尹是王安礼是吧?干什么吃的?!这都不管?
赵顼苦笑,母后这事情我们还真不好管,报纸一出来,我就质问过王安礼,但是王安礼说时报刊载的都是事实,还说高家毛纺的毛线产业,占了汴京市场的八成,如今相州那边刚刚起来,份额不过才刚刚两成。
王安礼说时报没有将具体数字披露,用这种开玩笑的方式写成文章,已经是为尊者讳了。
高滔滔不依,他们这样讽刺我高家,什么意思?是我高家的羊毛产品品质不行吗?是高家不让其它工坊不准搞羊毛产业了吗?汴京城里有个蓝眼睛的秋娘,她家的毛线衣卖得好得很,不就是用的自己工坊的羊毛线?怎么我高家就那啥……垄断了?
赵顼也有些无语。
垄断一词,出于孟子。
“古之为市也,以其所有易其所无者,有司者治之耳。
有贱丈夫焉,必求垄断而登之,以左右望,而罔市利。
人皆以为贱,故从而征之。征商自此贱丈夫始矣。”
贱丈夫,指的是民间商人,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古代的市场交易,本来不过是以有换无,有关的部门进行管理。
但却有那么一个卑鄙的汉子,一定要找一个独立的高地登上去,左顾右盼,恨不得把全市场的赚头都由他一人捞了去。
所有人都觉得这人卑鄙,因此向他征税。征收商业税也就从这个卑鄙的汉子开始的。
孟子的重点,就是说官府应该限制吃独食的行为,自由市场管理松散,一旦出现垄断行为,那就得通过征税的措施来加以抑制。
最后赵顼和稀泥,反正时报也没有闹出什么大动静,要不就先这样吧?
有一条我是知道的,以前官府榷茶、酒、盐、铜,结果不但产量不高,品质还不断下降。
当年安石相公命人在蜀中搞茶榷,结果搞出了大篓子,王韶没有足够的茶叶安抚夷人,榷司却堆放着大量低等茶叶卖不出去任其腐烂。
搞了一年,转运司亏了二十万贯,最后只得放弃。
而如今蜀中茶叶发到到了何等地步?辐射了周边的广大地区,听说最远都卖到天竺去了,朝廷收到的茶税,早已经超过了专榷的利益。
司马光叹了一口气:“的确,只有如此表述,才算是精准。”
苏油意味深长地笑道:“只有如此表述,才让所有人都挑不出毛病。发现商都的功绩,足以让学士名垂青史,何必给后人留下质疑的瑕疵呢?”
司马光摇头:“明润你啊……你这是拿着政治的态度搞学术。”
苏油拱手笑道:“我倒是希望有一天……学士不要拿着学术的态度搞政治。”
司马光身后一个士子露出恼怒的神色,似乎颇为不平。
苏油对司马光问道:“这位兄台倒是面生。”
司马光说道:“这位是刘安世刘器之,熙宁六年登进士第,却没有就选,到洛阳来从学于我,学问是没得说的。你们年岁相近,以后学术上也可以多作交流。”
苏油对刘安世躬身:“刚刚世兄见我与令师争论,面有不忿之色……”
司马光面色一沉:“器之,可是如此?”
苏油告了人家一黑状,现在却又一副和事佬的模样:“学士莫要怪他。”
然后才对刘安世说道:“器之兄,关洛学派,蜀中学派,其实是相通相融的。”
“理学到今天能成为一门显学,乃是兼收并蓄,求真求是的结果。”
“可贞堂里有库罗和艾尔普两位西哲大师翻译的一些著作,其中有一位亚里士多德,他说过一句话——‘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这句话我认为很好,比如我曾经认为,物体的摩擦力,与作用面积有关这一条,就被陈昭明证明其实错误的。”
“要是连这点都接受不了,理学如何能发展到今天?”
“我和学士的交情,早在十几年前,我们当时在河北考察回河的可能性,吵得可远比今天厉害多了。”
“但是这并不影响我对学士的尊重,我不认为学士的观点就一定是对的,同样,我也不会认为我的观点一定是对的。”
“我们刚刚讨论的是学术,这就叫做砥砺切磋,指出对方理论上的瑕疵,这不是诋毁,而是帮助。”
司马光对刘安世说道:“我最担心的就是你们这一点,国公说得对,前朝楷模多的是,大家白日激辩于朝堂,晚间有欢晤于私宅,大家都不以为异;怎么到了今天,就连一点异见都容不下了呢?”
如今的司马光,还是新法的异见受害者,能说出这话来,不算奇怪。
苏油让他以这样的方式在朝堂上露露脸,也是怕他在书房里拘成了变态,最后变成另一个拗相公,“司马牛”。
这话能从司马光嘴里说出来,苏油暂时算是放心了。
刘安世虽然和苏油同岁,但是轮到中进士的年月,那是晚了苏油整整一轮,到这时候才想起来苏油乃是司马光王安石同时代的政治人物,宗师间的论道,自己老实听着就是了,如此做派,反倒会让人家看小了自己的师门。
赶紧躬身道歉:“是器之鲁莽,冲突了国公,尚请恕罪。”
苏油笑道:“言重了,我们本来就是同气连枝。”
“京中对学士有成见的,不是一个两个。只是给你提个醒罢了。”
司马光拱手说道:“明润的盛情,老夫心领,底下的意思,老夫也明白。”
“但是我也有我的坚持,此番赴阙,只怕还是要辜负明润的一番好意。朝会之后,多半还是要回洛阳的。”
苏油叹了口气:“其实朝中新法,与安石相公之时已然大有改观。蔡确,章惇,施政颇有建树;如今沈括,吕惠卿在陕西,他们的政绩,学士也应当是知晓的。”
“忠良奸佞,君子小人我们先不去说它,我们先看他们有没有让老百姓得到利益和好处。如今陕西欣欣向荣,西迫青唐,北拒夏国,就没有他们的一分功劳吗?”
司马光却不动心:“我认为,这些还是朝中有正人的缘故。他们的那些功劳,还不是明润你打下的底子?只不过明润你宽宏大度,世人多见曹参启安宁之治,却忘了萧何留划一之功罢了。”
这尼玛,说得是有道理,可要是传出去,只怕朝堂上会有更多人不安。
拱手笑道:“学士此言过誉了,再说我刚刚向陛下举荐了学士,难道学士准备进京后反过来举荐我?这成什么了?商业互吹吗?”
商业互吹这个词是新词,是高家控制了西北的毛纺和毛线工艺,为此闹出的一个笑话。
时报记者采访毛线坊的坊主,问你家的毛线怎么样?坊主说那当然好啊,我们毛线坊用的羊毛,都是正宗岷州高家绒坊出来的羊毛。
于是记者又去问绒坊,你们家出的羊毛如何?坊主说那当然好啊,我们坊出的羊毛,都是高家线坊在用呢。
记者将这个故事登载到了报纸上,表示了对大宋羊毛产业的担忧。
于是大宋也多出来了两个新词——行业垄断、商业互吹。
这事情将高滔滔气得不行,将赵顼叫到后宫,汴京时报真是什么都敢说,新任开封府尹是王安礼是吧?干什么吃的?!这都不管?
赵顼苦笑,母后这事情我们还真不好管,报纸一出来,我就质问过王安礼,但是王安礼说时报刊载的都是事实,还说高家毛纺的毛线产业,占了汴京市场的八成,如今相州那边刚刚起来,份额不过才刚刚两成。
王安礼说时报没有将具体数字披露,用这种开玩笑的方式写成文章,已经是为尊者讳了。
高滔滔不依,他们这样讽刺我高家,什么意思?是我高家的羊毛产品品质不行吗?是高家不让其它工坊不准搞羊毛产业了吗?汴京城里有个蓝眼睛的秋娘,她家的毛线衣卖得好得很,不就是用的自己工坊的羊毛线?怎么我高家就那啥……垄断了?
赵顼也有些无语。
垄断一词,出于孟子。
“古之为市也,以其所有易其所无者,有司者治之耳。
有贱丈夫焉,必求垄断而登之,以左右望,而罔市利。
人皆以为贱,故从而征之。征商自此贱丈夫始矣。”
贱丈夫,指的是民间商人,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古代的市场交易,本来不过是以有换无,有关的部门进行管理。
但却有那么一个卑鄙的汉子,一定要找一个独立的高地登上去,左顾右盼,恨不得把全市场的赚头都由他一人捞了去。
所有人都觉得这人卑鄙,因此向他征税。征收商业税也就从这个卑鄙的汉子开始的。
孟子的重点,就是说官府应该限制吃独食的行为,自由市场管理松散,一旦出现垄断行为,那就得通过征税的措施来加以抑制。
最后赵顼和稀泥,反正时报也没有闹出什么大动静,要不就先这样吧?
有一条我是知道的,以前官府榷茶、酒、盐、铜,结果不但产量不高,品质还不断下降。
当年安石相公命人在蜀中搞茶榷,结果搞出了大篓子,王韶没有足够的茶叶安抚夷人,榷司却堆放着大量低等茶叶卖不出去任其腐烂。
搞了一年,转运司亏了二十万贯,最后只得放弃。
而如今蜀中茶叶发到到了何等地步?辐射了周边的广大地区,听说最远都卖到天竺去了,朝廷收到的茶税,早已经超过了专榷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