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坚不解其意。
联合公孙瓒还可以理解,虽然公孙瓒远在幽州,但他一直想进军中原。他缺战马,公孙瓒的优势就是战马。白马将军威名赫赫,白马义从天下精骑。幽州又在冀州之北,正可以南北夹击袁绍。
可联合黄巾有什么用?一群流寇,消耗的粮食很多,战斗力却很低下,纯粹是累赘。
孙坚拨转马头,缓缓而行。“伯符,黄巾虽众,但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当不得大用。”
孙策不答反问。“阿翁一直不攻樊城,是因为兵力不足,还是因为粮食不够?”
孙坚语塞。“这……不是一回事。”
“阿翁心里知道,这其实就是一回事。”孙策放缓了语气,耐心的解释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当年高皇帝擢萧何功居第一,不是因为萧何能冲锋陷阵,而是他能足食足兵,所以高祖才能屡败屡战。反观霸王项羽,虽然百战百胜,却越战越弱,垓下一战,四面楚歌。为何?没有一个稳固的后方,没有足够的粮草和兵源。粮草从哪儿来,兵源从哪儿来,黄巾就是最好的选择。”
孙策说完,又不动声色地夹了一句私货。“项羽虽勇,不能用人,终究不过是匹夫之勇,一时称霸,转瞬即亡。”
孙坚瞪了孙策一眼,笑骂道:“竖子,刚夸你两句就胡言乱语,诋毁前贤。你若能有霸王半分功业,乃翁我就算是死,也能含笑九泉。”他顿了顿,又道:“黄巾的确可以用来屯田,但在哪里屯田比较好?中原人满为患,可没什么空闲的土地。”
孙策看了一眼周瑜,示意他可以出马了。周瑜心领神会,把来的路上遇到刘辟、龚都的事说了一遍,极力称赞孙策转移黄巾去江南屯田的建议。有骑兵突袭刘表粮道的建议在前,孙坚对周瑜的谋略已经有了一定的认可,此刻再听到让黄巾屯田的想法,虽然没有立刻点头赞同,却也没有反对。
孙策知道,这已经超出了孙坚本人的眼界,需要给他一点时间去考虑,不能操之过急。他陪着孙坚回到大营,又陪着孙坚说了一阵闲话,夜色已深,这才出帐。
孙辅领孙策、周瑜去休息。孙策想起韩当的事,说道:“多谢国仪提醒。几年不见,我对韩义公都已经有些陌生了,若非国仪,险些冲撞了他。”
“伯符毋须在意。你与众不同,就算是韩司马也要礼让三分的。”孙辅看看周瑜,又说道:“周君胸有甲兵,不仅叔叔对你很是欣赏,几位司马也服气得很。以后有事还要向周君请教,望周君不要嫌弃我粗鄙愚笨。”
“国辅兄言重了。”周瑜浅笑着还礼。“你是伯符的兄长,就是我的兄长,我初来乍到,还要国辅兄多多指点才对。对了,今天没看到尊兄,是不是已经进逼到樊城下了?”
孙辅哈哈一笑。“没错,我兄长与黄司马为前锋,在樊城之下,一时半会的回不来。他们都有重任,就我没用,只能在叔叔身边帮些杂事。”
“国辅兄说笑了,将军托以腹心之任,怎么能说是杂事呢。”
孙策听孙辅和周瑜搭讪,心中却是一动。孙辅是孙坚身边的贴身侍从,如果按照历史的进程,孙坚死的时候,孙辅应该是离孙坚最近的人,孙坚被一个无名小卒射死,孙辅有无法推脱的责任。就算是孙坚好独行,作为贴身侍从,孙辅也应该紧随其后。后来孙辅和曹操相通,被孙权发现,软禁而死,会不会是在这里留下的根子?
不管是不是,孙辅这个人做贴身侍卫是不称职的,不能让他留在老爹身边。
“国辅,程韩二位司马渡水袭扰,还需要一个人统兵接应,你可有兴趣?”
孙辅他说了半天好话,其实就是想这个差使。在孙坚身边呆了这么久,他早就想统兵作战,建功立业了。刚才听孙坚安排战事,他就心动了,只是不敢向孙坚提。见孙策主动问起,他连忙说道:“我能行吗?”
“我觉得能行。如果国辅愿意的话,我明天可以向阿翁进言。”
孙辅大喜,连连称谢,更加殷勤。安顿好孙策和周瑜之后,又亲自为周瑜的随从安排住处,这才心满意足的离去。周瑜出帐相送,再三致谢。回到帐里,周瑜打量着孙策,笑着摇了摇头。
孙策瞥了他一眼。“有话就说,别装深沉。”
“明明是你的计策,为什么要让给我?”
孙策笑而不答。让周瑜露脸,尽快在营里站稳脚跟,比他露脸更重要。身为孙坚嫡长子,不管是谁都得给他三分面子。而周瑜则不同,他是世家子弟,和程普、韩当甚至孙坚本人这样的寒门有着天然的隔阂,不显点本事,很难被接受。周瑜是他的心腹,周瑜露脸就是他露脸,这个理由很明显,以周瑜的聪明,他肯定猜得出来。
不过,周瑜只能猜到浅层次的原因,猜不出真正的原因。
初来乍到,拥有两千年的知识积累,他对天下大势可以把握得非常精准,但具体到某件事,他却没什么经验可言,处理得未必能比孙辅妥贴。而周瑜在这方面优势明显,由他出面,出纰漏的可能性非常小。就算出了纰漏也是经验不足,考虑不周,不会是与这个时代不符的大笑话。
这些话,他不能和周瑜说,不能和任何一个人说,只能藏在心里。
“公瑾,看得出来,我阿翁对你很器重。你也看到了,他身边也缺一个像你这样的人。你能否委屈一段时间,代替孙辅做我阿翁的幕僚,为他察漏补阙,时时进谏?”
周瑜沉吟片刻,提醒道:“其实这个位置最适合的不是我,而是你。”
孙策心知肚明。论身份,当然是他最合适,奈何他是个赝品,暂时还帮不上忙,要不然他也不会拜托周瑜。“我没有你合适。我是他的儿子,他信任我,却未必会听我的。你是我的好兄弟,他会信任你,同时还能听你的建议。公瑾,在庐江,我把家人托付给你,在这里,我要把父亲托付给你。希望你能用心辅佐他,成就一番事业。”
见孙策说得这么郑重,周瑜心中激动不已,长身而起,拱手施礼。
“敢不从命。”
-
-
联合公孙瓒还可以理解,虽然公孙瓒远在幽州,但他一直想进军中原。他缺战马,公孙瓒的优势就是战马。白马将军威名赫赫,白马义从天下精骑。幽州又在冀州之北,正可以南北夹击袁绍。
可联合黄巾有什么用?一群流寇,消耗的粮食很多,战斗力却很低下,纯粹是累赘。
孙坚拨转马头,缓缓而行。“伯符,黄巾虽众,但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当不得大用。”
孙策不答反问。“阿翁一直不攻樊城,是因为兵力不足,还是因为粮食不够?”
孙坚语塞。“这……不是一回事。”
“阿翁心里知道,这其实就是一回事。”孙策放缓了语气,耐心的解释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当年高皇帝擢萧何功居第一,不是因为萧何能冲锋陷阵,而是他能足食足兵,所以高祖才能屡败屡战。反观霸王项羽,虽然百战百胜,却越战越弱,垓下一战,四面楚歌。为何?没有一个稳固的后方,没有足够的粮草和兵源。粮草从哪儿来,兵源从哪儿来,黄巾就是最好的选择。”
孙策说完,又不动声色地夹了一句私货。“项羽虽勇,不能用人,终究不过是匹夫之勇,一时称霸,转瞬即亡。”
孙坚瞪了孙策一眼,笑骂道:“竖子,刚夸你两句就胡言乱语,诋毁前贤。你若能有霸王半分功业,乃翁我就算是死,也能含笑九泉。”他顿了顿,又道:“黄巾的确可以用来屯田,但在哪里屯田比较好?中原人满为患,可没什么空闲的土地。”
孙策看了一眼周瑜,示意他可以出马了。周瑜心领神会,把来的路上遇到刘辟、龚都的事说了一遍,极力称赞孙策转移黄巾去江南屯田的建议。有骑兵突袭刘表粮道的建议在前,孙坚对周瑜的谋略已经有了一定的认可,此刻再听到让黄巾屯田的想法,虽然没有立刻点头赞同,却也没有反对。
孙策知道,这已经超出了孙坚本人的眼界,需要给他一点时间去考虑,不能操之过急。他陪着孙坚回到大营,又陪着孙坚说了一阵闲话,夜色已深,这才出帐。
孙辅领孙策、周瑜去休息。孙策想起韩当的事,说道:“多谢国仪提醒。几年不见,我对韩义公都已经有些陌生了,若非国仪,险些冲撞了他。”
“伯符毋须在意。你与众不同,就算是韩司马也要礼让三分的。”孙辅看看周瑜,又说道:“周君胸有甲兵,不仅叔叔对你很是欣赏,几位司马也服气得很。以后有事还要向周君请教,望周君不要嫌弃我粗鄙愚笨。”
“国辅兄言重了。”周瑜浅笑着还礼。“你是伯符的兄长,就是我的兄长,我初来乍到,还要国辅兄多多指点才对。对了,今天没看到尊兄,是不是已经进逼到樊城下了?”
孙辅哈哈一笑。“没错,我兄长与黄司马为前锋,在樊城之下,一时半会的回不来。他们都有重任,就我没用,只能在叔叔身边帮些杂事。”
“国辅兄说笑了,将军托以腹心之任,怎么能说是杂事呢。”
孙策听孙辅和周瑜搭讪,心中却是一动。孙辅是孙坚身边的贴身侍从,如果按照历史的进程,孙坚死的时候,孙辅应该是离孙坚最近的人,孙坚被一个无名小卒射死,孙辅有无法推脱的责任。就算是孙坚好独行,作为贴身侍从,孙辅也应该紧随其后。后来孙辅和曹操相通,被孙权发现,软禁而死,会不会是在这里留下的根子?
不管是不是,孙辅这个人做贴身侍卫是不称职的,不能让他留在老爹身边。
“国辅,程韩二位司马渡水袭扰,还需要一个人统兵接应,你可有兴趣?”
孙辅他说了半天好话,其实就是想这个差使。在孙坚身边呆了这么久,他早就想统兵作战,建功立业了。刚才听孙坚安排战事,他就心动了,只是不敢向孙坚提。见孙策主动问起,他连忙说道:“我能行吗?”
“我觉得能行。如果国辅愿意的话,我明天可以向阿翁进言。”
孙辅大喜,连连称谢,更加殷勤。安顿好孙策和周瑜之后,又亲自为周瑜的随从安排住处,这才心满意足的离去。周瑜出帐相送,再三致谢。回到帐里,周瑜打量着孙策,笑着摇了摇头。
孙策瞥了他一眼。“有话就说,别装深沉。”
“明明是你的计策,为什么要让给我?”
孙策笑而不答。让周瑜露脸,尽快在营里站稳脚跟,比他露脸更重要。身为孙坚嫡长子,不管是谁都得给他三分面子。而周瑜则不同,他是世家子弟,和程普、韩当甚至孙坚本人这样的寒门有着天然的隔阂,不显点本事,很难被接受。周瑜是他的心腹,周瑜露脸就是他露脸,这个理由很明显,以周瑜的聪明,他肯定猜得出来。
不过,周瑜只能猜到浅层次的原因,猜不出真正的原因。
初来乍到,拥有两千年的知识积累,他对天下大势可以把握得非常精准,但具体到某件事,他却没什么经验可言,处理得未必能比孙辅妥贴。而周瑜在这方面优势明显,由他出面,出纰漏的可能性非常小。就算出了纰漏也是经验不足,考虑不周,不会是与这个时代不符的大笑话。
这些话,他不能和周瑜说,不能和任何一个人说,只能藏在心里。
“公瑾,看得出来,我阿翁对你很器重。你也看到了,他身边也缺一个像你这样的人。你能否委屈一段时间,代替孙辅做我阿翁的幕僚,为他察漏补阙,时时进谏?”
周瑜沉吟片刻,提醒道:“其实这个位置最适合的不是我,而是你。”
孙策心知肚明。论身份,当然是他最合适,奈何他是个赝品,暂时还帮不上忙,要不然他也不会拜托周瑜。“我没有你合适。我是他的儿子,他信任我,却未必会听我的。你是我的好兄弟,他会信任你,同时还能听你的建议。公瑾,在庐江,我把家人托付给你,在这里,我要把父亲托付给你。希望你能用心辅佐他,成就一番事业。”
见孙策说得这么郑重,周瑜心中激动不已,长身而起,拱手施礼。
“敢不从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