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二十三章 齐慧太蠢
立秋在门口站了半天了,温竹青早看见了,但是没管,上面长辈的说话呢。
不过齐瞻一闪眼的看见了,就点头示意进来。
立秋踮着脚尖进来,在温竹青的耳边低声说着,崔氏那边看着她们这么长时间不回去,着急了,询问呢。
因为这边的动静上面两位老爷说话的声音也停住了,看着这边。
温竹青忙起身,对齐老爷福身道:“孩子们玩的又磕了碰的了,二嫂叫儿媳妇回去。”
齐老爷就点头:“那你就先回去吧。”
温竹青便先出来,回到了后院。崔氏果然是着急了,不知道前面怎么样了,见她进门就忙问:“那孩子情况怎么样?”
温竹青道:“孩子没事,已经睡着了……这会儿可能都该醒了。”
崔氏一听这才松了口气,道:“那孩子也是真叫人……又生气又觉着可怜,那么大点孩子说话那么恶毒,可真的要说起来,又是他娘的问题……”
温竹青过来坐下,点头:“孩子就是一张白纸,大人怎么教,孩子怎么学。所以孩子犯了错,先找他父母亲的责任,而不是责备孩子……因为孩子不知道好坏,分不清楚是非对错。”
崔氏就道:“那齐慧呢?”
温竹青摇头:“我们其实大部分时间在说话,孩子只针灸了一下就好了。说了半天,这才知道了齐慧跟安邑轩的真实情况……”
说着,将在那边知道的情况说了。
崔氏听得不停的摇头,道:“齐慧真真是自寻死路!原来跟夫家的关系已经这么僵了……既然丈夫都僵的几年不说话了,那总该好好的巴结奉承婆婆,好歹的有个人能站在她这边,她在家里的地位也能稳固一些吧?可是她居然糊涂到……”
崔氏真是说不下去了,摇头:“蠢的我都不知道怎么说她了。”
“估计并没有将她的婆婆看成是后台靠山,而是将齐家当成是后台靠山。从安家的一些举动看得出来,他们是极力想要避免惹怒齐家的,还想要努力的维持好和齐家的姻亲关系——估计这一点齐慧看出来了,也拿住了。”温竹青道。
“那她也是很糊涂了。”崔氏道:“齐家是娘家,能照看她一辈子?她在夫家过什么样的日子,还不是靠她自己好好的经营?就算是齐家财雄势大,安家不想得罪,但是冷对她不也维持了姻亲关系?而安邑轩这样冷待她,难受的人是谁?不还是她自己?”
温竹青点头:“是啊,所以说她糊涂嘛,太过任性,凡事全凭自己,一点不顾别人。”
妯娌两个摇头了半天,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崔氏又问那边的情况,温竹青就说,现在教训夫妻俩呢,看样子安邑轩是真的想要改,但齐慧还是梗着脖子,只怕是难改。当然,齐老爷撂了狠话,齐慧也不是哪吒,就能抽筋剥骨的不认父亲,她既然内心想着依靠齐家的财雄势大压制夫家,那么娘家爹的话她就得认真听进去。
妯娌说了一会儿话,道观将午饭端上来了。
温竹青忙让人去前面请安太太,一会儿,安太太就也回来了。
因为饭菜已经上来了,所以大家先没说话,用过了午饭,小孩子们继续去玩,大人们这才喝着茶,说着上午的事情。
安太太道:“那边也说了半天了,看样子是都答应了……”
崔氏摇着头道:“照理夫妻之间的事,外人是真没法说清楚的。不过,他们夫妻还真的是……”说到这里停下想想怎么说,但是似乎怎么说都不太好,主要安太太就在跟前坐着,她只要摇头叹气没说出来。
温竹青道:“以前的事情就不说了,最重要的是他们以后怎么过日子。齐慧的所作所为要是还一点不变,恐怕真的不会有什么好。”
安太太道:“实话说,叫我们约束齐慧,真的是挺难得。好在亲家公说的那些话……我们倒不是希望亲家公用这些严重的话去伤齐慧,只是真的需要有点严重的下场叫她明白,不然的话……她真的就不会明白。”
“老爷既然说了,你们也不用太担心。”温竹青道。
崔氏也劝道:“是啊,说到底过日子是他们的事,亲家太太你也不用太烦心了。其实现在孙子孙女齐全,好好的享受孙儿绕膝才是。”
安太太满心的忧愁。但亲家奶奶们这样劝,她当然不可能还叫苦连天的,点头答应着,主动将话题扯到了孩子身上。
“明涛性格就是有点倔,但其实平常还是很听话的,说什么都听得进去,读书也好。”安太太道。
温竹青道:“已经读书了?”
安太太点头:“回来他爷爷就说过了,叫开始读书认字,就不敢怠慢的马上请了先生,头一天教的诗,第二天就会背了呢。”安太太还是有点自豪,笑着道:“还是很聪明的。孩子这方面,我们也不会忽视,今天知道了,就绝对不会在允许有这样的事发生。”
一顿又忙问道:“对了,说起来刚刚明涛的情况,孩子的气死病……确实没事吗?”
温竹青点头,笑着道:“其实已经说开了,就没什么不能承认的。孩子的性格有点像齐慧,太倔强了,气死病主要就是太过倔强的孩子身上才会发生。不过这种病对身体不会有什么影响,这一点倒是放心。但是,影响的是孩子的情绪、脾气、性格和今后的人品塑造,所以说,还是非常重要的。”
安太太点头:“跟着先生读书了之后,希望能好点,以后他父亲也得多教着,这我会盯着的。”
温竹青和崔氏点头。
喝着茶在这边一直聊到了天黑,用过了晚饭,温竹青和崔氏在后园子转了转,便回屋歇着了。
在这里男的住前院,妇人住后院,依然是各人住各人的。
齐慧在前面很晚,估计长辈们也是一直帮着协调他们夫妻。
转天一早,起身之后准备东西,跟道观的道士们告辞,两家人坐车各自回府。
不过齐瞻一闪眼的看见了,就点头示意进来。
立秋踮着脚尖进来,在温竹青的耳边低声说着,崔氏那边看着她们这么长时间不回去,着急了,询问呢。
因为这边的动静上面两位老爷说话的声音也停住了,看着这边。
温竹青忙起身,对齐老爷福身道:“孩子们玩的又磕了碰的了,二嫂叫儿媳妇回去。”
齐老爷就点头:“那你就先回去吧。”
温竹青便先出来,回到了后院。崔氏果然是着急了,不知道前面怎么样了,见她进门就忙问:“那孩子情况怎么样?”
温竹青道:“孩子没事,已经睡着了……这会儿可能都该醒了。”
崔氏一听这才松了口气,道:“那孩子也是真叫人……又生气又觉着可怜,那么大点孩子说话那么恶毒,可真的要说起来,又是他娘的问题……”
温竹青过来坐下,点头:“孩子就是一张白纸,大人怎么教,孩子怎么学。所以孩子犯了错,先找他父母亲的责任,而不是责备孩子……因为孩子不知道好坏,分不清楚是非对错。”
崔氏就道:“那齐慧呢?”
温竹青摇头:“我们其实大部分时间在说话,孩子只针灸了一下就好了。说了半天,这才知道了齐慧跟安邑轩的真实情况……”
说着,将在那边知道的情况说了。
崔氏听得不停的摇头,道:“齐慧真真是自寻死路!原来跟夫家的关系已经这么僵了……既然丈夫都僵的几年不说话了,那总该好好的巴结奉承婆婆,好歹的有个人能站在她这边,她在家里的地位也能稳固一些吧?可是她居然糊涂到……”
崔氏真是说不下去了,摇头:“蠢的我都不知道怎么说她了。”
“估计并没有将她的婆婆看成是后台靠山,而是将齐家当成是后台靠山。从安家的一些举动看得出来,他们是极力想要避免惹怒齐家的,还想要努力的维持好和齐家的姻亲关系——估计这一点齐慧看出来了,也拿住了。”温竹青道。
“那她也是很糊涂了。”崔氏道:“齐家是娘家,能照看她一辈子?她在夫家过什么样的日子,还不是靠她自己好好的经营?就算是齐家财雄势大,安家不想得罪,但是冷对她不也维持了姻亲关系?而安邑轩这样冷待她,难受的人是谁?不还是她自己?”
温竹青点头:“是啊,所以说她糊涂嘛,太过任性,凡事全凭自己,一点不顾别人。”
妯娌两个摇头了半天,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崔氏又问那边的情况,温竹青就说,现在教训夫妻俩呢,看样子安邑轩是真的想要改,但齐慧还是梗着脖子,只怕是难改。当然,齐老爷撂了狠话,齐慧也不是哪吒,就能抽筋剥骨的不认父亲,她既然内心想着依靠齐家的财雄势大压制夫家,那么娘家爹的话她就得认真听进去。
妯娌说了一会儿话,道观将午饭端上来了。
温竹青忙让人去前面请安太太,一会儿,安太太就也回来了。
因为饭菜已经上来了,所以大家先没说话,用过了午饭,小孩子们继续去玩,大人们这才喝着茶,说着上午的事情。
安太太道:“那边也说了半天了,看样子是都答应了……”
崔氏摇着头道:“照理夫妻之间的事,外人是真没法说清楚的。不过,他们夫妻还真的是……”说到这里停下想想怎么说,但是似乎怎么说都不太好,主要安太太就在跟前坐着,她只要摇头叹气没说出来。
温竹青道:“以前的事情就不说了,最重要的是他们以后怎么过日子。齐慧的所作所为要是还一点不变,恐怕真的不会有什么好。”
安太太道:“实话说,叫我们约束齐慧,真的是挺难得。好在亲家公说的那些话……我们倒不是希望亲家公用这些严重的话去伤齐慧,只是真的需要有点严重的下场叫她明白,不然的话……她真的就不会明白。”
“老爷既然说了,你们也不用太担心。”温竹青道。
崔氏也劝道:“是啊,说到底过日子是他们的事,亲家太太你也不用太烦心了。其实现在孙子孙女齐全,好好的享受孙儿绕膝才是。”
安太太满心的忧愁。但亲家奶奶们这样劝,她当然不可能还叫苦连天的,点头答应着,主动将话题扯到了孩子身上。
“明涛性格就是有点倔,但其实平常还是很听话的,说什么都听得进去,读书也好。”安太太道。
温竹青道:“已经读书了?”
安太太点头:“回来他爷爷就说过了,叫开始读书认字,就不敢怠慢的马上请了先生,头一天教的诗,第二天就会背了呢。”安太太还是有点自豪,笑着道:“还是很聪明的。孩子这方面,我们也不会忽视,今天知道了,就绝对不会在允许有这样的事发生。”
一顿又忙问道:“对了,说起来刚刚明涛的情况,孩子的气死病……确实没事吗?”
温竹青点头,笑着道:“其实已经说开了,就没什么不能承认的。孩子的性格有点像齐慧,太倔强了,气死病主要就是太过倔强的孩子身上才会发生。不过这种病对身体不会有什么影响,这一点倒是放心。但是,影响的是孩子的情绪、脾气、性格和今后的人品塑造,所以说,还是非常重要的。”
安太太点头:“跟着先生读书了之后,希望能好点,以后他父亲也得多教着,这我会盯着的。”
温竹青和崔氏点头。
喝着茶在这边一直聊到了天黑,用过了晚饭,温竹青和崔氏在后园子转了转,便回屋歇着了。
在这里男的住前院,妇人住后院,依然是各人住各人的。
齐慧在前面很晚,估计长辈们也是一直帮着协调他们夫妻。
转天一早,起身之后准备东西,跟道观的道士们告辞,两家人坐车各自回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