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六章:周卫国的新发现(求订阅、求月票)
夜深人静,整个太原城见面上静悄悄地,除了偶尔经过的鬼子巡逻队外,漆黑的街道上看不到一个人。
太原作为山西的省会,这里近代以来都是经济繁华之所,在小鬼子侵占太原之前,这里堪称北方的不夜城,但是这一切随着小鬼子的入侵而变成了历史。
自从小鬼子攻占太原之后,不但对老百姓进出城进行盘查,夜晚更是实施宵禁制度,日本人要求所有人再入夜之后不能随意在大街上走动,不然就会被抓进宪兵队。
而小鬼子的宪兵队那可是绝对的魔窟,进入之后如果没有铁硬的关系,至少要脱一层皮,不少人更是被抓进去之后就永远消失了,所以只要不是事关生死,太原城的老百姓一般是不会在入夜之后上街的,即便是真的逼不得已必须上街,那也要尽量避免都主街。
因为小鬼子人生地不熟的,平时巡逻也都是在主街上巡逻,很少到小巷子里,毕竟他们也害怕受到袭击,只要没有恶劣的治安事件发生,他们也乐得清净。
在一处偏僻的小巷子里眯了几个小时后,周卫国坐了起来,然后活动活动了筋骨。
这寒冬腊月的没有个避风的地方还真的是遭罪,再加上一白天周卫国都没有进食了,他决定到外面找点吃的,另外周卫国也想看看太原城的守备部队的实力如何。
从小巷子里出来之后,周卫国找了一条相对偏僻的街道,然后仔细观察起了这里的情况。
街道上漆黑一片没有灯,也没有人,这说明小鬼子对太原城的守备还是比较严密的,禁止老百姓夜晚私自上街。甚至于入眼之处所有的商店全部都紧闭着大门,即便是那些青楼楚馆以及大小酒楼也一样,显然日本人比较在意夜晚的治安情况。
而后周卫国在偏僻的街道以及各处宽窄巷子不断地穿梭,不一会儿就来到了一处规模不小的大院后面。
白天的时候周卫国已经打听清楚了,这里是伪山西省政府财政厅副厅长张永胜的宅子,算是太原城里为数不多的几个铁杆汉奸之一。
相对于平津地区多如牛毛的汉奸,山西境内投敌的汉奸并不多,而张永胜算是其中比较有名的。
这个家伙之前是阎老西手下的一个县长,后来被调到太原,日本人侵入太原之后这家伙并没有随着阎老西撤离太原,而是当了小鬼子的走狗,随后被任命为财政厅副厅长。
周卫国在张家大宅子外面转悠了一圈,发现张家虽然也有自己的护院队,但是守备情况却松懈的一塌糊涂,而后周卫国翻墙进入张家大宅,先是到厨房搞了点吃的东西,然后又来到张家的后院,很轻松的就在张家护院队休息的地方搞了两支驳壳枪和一部分弹药,而后周卫国便悄然离开了张家。
有了枪,周卫国心里瞬间安心了不少,尽管驳壳枪相比于步枪的威力要小一些,但是体积小,容易携带,对于周卫国来说作用不小。
刚从张家出来,周卫国决定到日军的守备司令部附近转转,但是刚来到主街上,周卫国远远地就看到一队十几人的日军巡逻队踏着大步走了过来。
周卫国自然不能和他们碰面,不然必将是一场龙争虎斗,所以当即转入了黑暗中。
十几分钟后,这支巡逻队从周卫国藏身不远的地方踏步而过,周卫国当即松了口气,同时周卫国脸上也多了一丝莫名的喜色。
就在刚才周卫国发现鬼子的巡逻队竟然是一批新兵蛋子,这让周卫国多少有些惊讶!
周卫国之所以在没有和小鬼子碰面的情况下就能做出这样的判断,完全是因为小鬼子走路的时候发出的声音。
尽管这样说似乎有点玄乎,但却是事实。虽然周卫国不可能仅仅听日军走路就能区分是哪支日军部队,不过,却能区分出是不是有战斗力的老部队。所有的奥秘都在军鞋上,因为日本鬼子穿的鞋子并不一样,而这些军鞋很容易暴露日军的老底。
在抗战期间,日军的军服都是一样的,都是难看的黄狗皮,直到战争结束也没有改变,所以想通过军装来区分小鬼子的战斗力并不容易。
但军鞋却不一样,有的部队穿军鞋,有的部队却只能穿胶鞋,而这便是区分小鬼子战斗力的关键。
中国军队受国力所限,所以不管是国民党中央军还是地方军阀部队,战士们大多穿的是普通胶鞋,而八路军以及一些偏远省份的军阀部队只能穿草鞋,比如说川军和滇军,他们都是有名的草鞋兵。
而日本则是因为国力相对强盛,所以从1930年开始日本推出了新式军服来取代旧军服,这种军服被命名为昭和5式军服,与之配套的还有昭和5式军靴。
昭和5式军靴可是好东西,这种军靴纯牛皮打造,鞋底上还加装了防滑钉。舒服不说还保护脚,绝对的行军利器。而且因为加装了防滑钉,所以走起路来会踢踏踢踏的响。
我们言归正传,由于昭和5式军靴是纯牛皮制作的,制作成本比较高昂。所以这种军靴不是免费供应给官兵的,必须花钱购买。一双昭和5式军靴的售价是2日元,不要感觉日本不值钱,这时的日元十分坚挺,要知道日军普通士兵的工资也就是5日元左右,也就是说一双鞋子要花掉一般士兵五分之二的工资。
这样说是不是就直观多了,这就好比你一个月有五千块钱的工资,却要你花两千块钱买一双鞋子,我想绝大多数人还是会慎重考虑的。
问题的结症还不在于鞋子贵,更重要的是在抗战爆发之前,日本还算能生产出足量的军靴供应部队,就算是贵一点,还是可以满足前线各部队的需要的。
但在抗战爆发之后,日本大幅度扩大的军队的规模,总兵力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内扩编了三倍还要多。
如此一来日本军工部门无力生产出那么多牛皮军靴,而且日本物资匮乏,也找不到那么多制作军靴的材料。所以到了1937年底,日本的军靴开始由牛皮改成了猪皮代替。后来干脆连猪皮也没有了,直接换成了橡胶。而橡胶也是紧缺资源,在战争后期,军靴停止了生产,很多日本军队只能穿普通的胶鞋。
在抗战以前,日本共有17个常备师团。这些部队都装备了昭和5式军靴,有的还会有一定的库存。但是那些新组建的部队就没有这个待遇了,即使是想买也买不到。
所以在抗战期间出现了一个奇怪的情况,那些日军老部队穿的是昭和5式军靴,而新组建的部队只能穿胶鞋。一般来说,那些日军老部队都具有一定的战斗力。
与日军打交道的时间长了以后,中国军队也摸出了一些规律。如果听到走路踢踏踢踏响的日军,很明显这是一支老部队,大家要小心了。但是如果是穿胶鞋的部队,这就是新组建的杂牌部队,往死里打没一点错。
还记得《亮剑》中有这么一场戏,李云龙带着部队伏击日军,结果却发现不大对劲,于是告诉身边的楚云飞:“这不是原来据点里的鬼子,这群鬼子穿的是硬底鞋,原来的鬼子都穿胶鞋。”
而所谓的硬底鞋指的就是昭和5式军靴,此外相对于那些二线守备部队,日军的战斗力强悍的老部队基本上都驻扎在城市内,而那些杂牌部队则分布在据点和乡村。
正因为如此,李云龙发现出据点里出来的部队都穿着硬底军靴后就判断这些鬼子不是原来据点里的,很明显,这是一支临时调来的、有战斗力的老部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李云龙并没有动手。
虽然这一战例是虚构的,这一常识确实真实的。而周卫国和小鬼子交手这么长时间了,当然也知道这些。
只是让周卫国感到惊讶的是,驻守太原城的应该是日军109师团主力一部,这支日军部队虽然比不上那17个常设师团,但也是最早扩编的那几个师团之一,战斗力和装备都不是后来组建的那些部队所能相比的,怎么会有穿胶鞋的小鬼子,难道刚才只是一个特例吗?
想到这里,周卫国便不急着去小鬼子的守备司令部了,而是沿着小巷子不断地在太原城里穿行,寻找小鬼子的巡逻队。
从凌晨一点到四点近四个小时的时间内,周卫国一共遇到14支不同的日军巡逻队,他发现在这14支日军巡逻队里面只有少量的士兵穿着昭和5式军靴,90%以上的士兵穿的都是胶鞋。
而且从这些穿胶鞋士兵身上的气质也能看得出来,这些士兵都是入伍时间不长的新兵,这让周卫国仿佛发现了新大陆一样,眼里满是喜色。
夜深人静,整个太原城见面上静悄悄地,除了偶尔经过的鬼子巡逻队外,漆黑的街道上看不到一个人。
太原作为山西的省会,这里近代以来都是经济繁华之所,在小鬼子侵占太原之前,这里堪称北方的不夜城,但是这一切随着小鬼子的入侵而变成了历史。
自从小鬼子攻占太原之后,不但对老百姓进出城进行盘查,夜晚更是实施宵禁制度,日本人要求所有人再入夜之后不能随意在大街上走动,不然就会被抓进宪兵队。
而小鬼子的宪兵队那可是绝对的魔窟,进入之后如果没有铁硬的关系,至少要脱一层皮,不少人更是被抓进去之后就永远消失了,所以只要不是事关生死,太原城的老百姓一般是不会在入夜之后上街的,即便是真的逼不得已必须上街,那也要尽量避免都主街。
因为小鬼子人生地不熟的,平时巡逻也都是在主街上巡逻,很少到小巷子里,毕竟他们也害怕受到袭击,只要没有恶劣的治安事件发生,他们也乐得清净。
在一处偏僻的小巷子里眯了几个小时后,周卫国坐了起来,然后活动活动了筋骨。
这寒冬腊月的没有个避风的地方还真的是遭罪,再加上一白天周卫国都没有进食了,他决定到外面找点吃的,另外周卫国也想看看太原城的守备部队的实力如何。
从小巷子里出来之后,周卫国找了一条相对偏僻的街道,然后仔细观察起了这里的情况。
街道上漆黑一片没有灯,也没有人,这说明小鬼子对太原城的守备还是比较严密的,禁止老百姓夜晚私自上街。甚至于入眼之处所有的商店全部都紧闭着大门,即便是那些青楼楚馆以及大小酒楼也一样,显然日本人比较在意夜晚的治安情况。
而后周卫国在偏僻的街道以及各处宽窄巷子不断地穿梭,不一会儿就来到了一处规模不小的大院后面。
白天的时候周卫国已经打听清楚了,这里是伪山西省政府财政厅副厅长张永胜的宅子,算是太原城里为数不多的几个铁杆汉奸之一。
相对于平津地区多如牛毛的汉奸,山西境内投敌的汉奸并不多,而张永胜算是其中比较有名的。
这个家伙之前是阎老西手下的一个县长,后来被调到太原,日本人侵入太原之后这家伙并没有随着阎老西撤离太原,而是当了小鬼子的走狗,随后被任命为财政厅副厅长。
周卫国在张家大宅子外面转悠了一圈,发现张家虽然也有自己的护院队,但是守备情况却松懈的一塌糊涂,而后周卫国翻墙进入张家大宅,先是到厨房搞了点吃的东西,然后又来到张家的后院,很轻松的就在张家护院队休息的地方搞了两支驳壳枪和一部分弹药,而后周卫国便悄然离开了张家。
有了枪,周卫国心里瞬间安心了不少,尽管驳壳枪相比于步枪的威力要小一些,但是体积小,容易携带,对于周卫国来说作用不小。
刚从张家出来,周卫国决定到日军的守备司令部附近转转,但是刚来到主街上,周卫国远远地就看到一队十几人的日军巡逻队踏着大步走了过来。
周卫国自然不能和他们碰面,不然必将是一场龙争虎斗,所以当即转入了黑暗中。
十几分钟后,这支巡逻队从周卫国藏身不远的地方踏步而过,周卫国当即松了口气,同时周卫国脸上也多了一丝莫名的喜色。
就在刚才周卫国发现鬼子的巡逻队竟然是一批新兵蛋子,这让周卫国多少有些惊讶!
周卫国之所以在没有和小鬼子碰面的情况下就能做出这样的判断,完全是因为小鬼子走路的时候发出的声音。
尽管这样说似乎有点玄乎,但却是事实。虽然周卫国不可能仅仅听日军走路就能区分是哪支日军部队,不过,却能区分出是不是有战斗力的老部队。所有的奥秘都在军鞋上,因为日本鬼子穿的鞋子并不一样,而这些军鞋很容易暴露日军的老底。
在抗战期间,日军的军服都是一样的,都是难看的黄狗皮,直到战争结束也没有改变,所以想通过军装来区分小鬼子的战斗力并不容易。
但军鞋却不一样,有的部队穿军鞋,有的部队却只能穿胶鞋,而这便是区分小鬼子战斗力的关键。
中国军队受国力所限,所以不管是国民党中央军还是地方军阀部队,战士们大多穿的是普通胶鞋,而八路军以及一些偏远省份的军阀部队只能穿草鞋,比如说川军和滇军,他们都是有名的草鞋兵。
而日本则是因为国力相对强盛,所以从1930年开始日本推出了新式军服来取代旧军服,这种军服被命名为昭和5式军服,与之配套的还有昭和5式军靴。
昭和5式军靴可是好东西,这种军靴纯牛皮打造,鞋底上还加装了防滑钉。舒服不说还保护脚,绝对的行军利器。而且因为加装了防滑钉,所以走起路来会踢踏踢踏的响。
我们言归正传,由于昭和5式军靴是纯牛皮制作的,制作成本比较高昂。所以这种军靴不是免费供应给官兵的,必须花钱购买。一双昭和5式军靴的售价是2日元,不要感觉日本不值钱,这时的日元十分坚挺,要知道日军普通士兵的工资也就是5日元左右,也就是说一双鞋子要花掉一般士兵五分之二的工资。
这样说是不是就直观多了,这就好比你一个月有五千块钱的工资,却要你花两千块钱买一双鞋子,我想绝大多数人还是会慎重考虑的。
问题的结症还不在于鞋子贵,更重要的是在抗战爆发之前,日本还算能生产出足量的军靴供应部队,就算是贵一点,还是可以满足前线各部队的需要的。
但在抗战爆发之后,日本大幅度扩大的军队的规模,总兵力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内扩编了三倍还要多。
如此一来日本军工部门无力生产出那么多牛皮军靴,而且日本物资匮乏,也找不到那么多制作军靴的材料。所以到了1937年底,日本的军靴开始由牛皮改成了猪皮代替。后来干脆连猪皮也没有了,直接换成了橡胶。而橡胶也是紧缺资源,在战争后期,军靴停止了生产,很多日本军队只能穿普通的胶鞋。
在抗战以前,日本共有17个常备师团。这些部队都装备了昭和5式军靴,有的还会有一定的库存。但是那些新组建的部队就没有这个待遇了,即使是想买也买不到。
所以在抗战期间出现了一个奇怪的情况,那些日军老部队穿的是昭和5式军靴,而新组建的部队只能穿胶鞋。一般来说,那些日军老部队都具有一定的战斗力。
与日军打交道的时间长了以后,中国军队也摸出了一些规律。如果听到走路踢踏踢踏响的日军,很明显这是一支老部队,大家要小心了。但是如果是穿胶鞋的部队,这就是新组建的杂牌部队,往死里打没一点错。
还记得《亮剑》中有这么一场戏,李云龙带着部队伏击日军,结果却发现不大对劲,于是告诉身边的楚云飞:“这不是原来据点里的鬼子,这群鬼子穿的是硬底鞋,原来的鬼子都穿胶鞋。”
而所谓的硬底鞋指的就是昭和5式军靴,此外相对于那些二线守备部队,日军的战斗力强悍的老部队基本上都驻扎在城市内,而那些杂牌部队则分布在据点和乡村。
正因为如此,李云龙发现出据点里出来的部队都穿着硬底军靴后就判断这些鬼子不是原来据点里的,很明显,这是一支临时调来的、有战斗力的老部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李云龙并没有动手。
虽然这一战例是虚构的,这一常识确实真实的。而周卫国和小鬼子交手这么长时间了,当然也知道这些。
只是让周卫国感到惊讶的是,驻守太原城的应该是日军109师团主力一部,这支日军部队虽然比不上那17个常设师团,但也是最早扩编的那几个师团之一,战斗力和装备都不是后来组建的那些部队所能相比的,怎么会有穿胶鞋的小鬼子,难道刚才只是一个特例吗?
想到这里,周卫国便不急着去小鬼子的守备司令部了,而是沿着小巷子不断地在太原城里穿行,寻找小鬼子的巡逻队。
从凌晨一点到四点近四个小时的时间内,周卫国一共遇到14支不同的日军巡逻队,他发现在这14支日军巡逻队里面只有少量的士兵穿着昭和5式军靴,90%以上的士兵穿的都是胶鞋。
而且从这些穿胶鞋士兵身上的气质也能看得出来,这些士兵都是入伍时间不长的新兵,这让周卫国仿佛发现了新大陆一样,眼里满是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