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八章:围歼战打响(求订阅、求月票)
根据现存的军事资料记载,第四师团也曾参加过徐州会战,而正是这一仗让中国军队认识了第四师团。
据记载,在徐州会战期间,中国军队就遇到过一支“奇怪的日军”。当时,面对日军合围,李长官指挥60万大军巧妙地跳出了日军的包围圈。突围后的中国军队已是人困马乏,重装备也丢失了很多,战斗力锐减。
但就在穿越鲁苏皖边界一条公路的时候,发现前方路上赫然出现一支装备精良、正在挺进的日本军队,此刻,疲惫不堪的中国军队惊惶失措,混乱地离开公路撤向附近的山区。
奇怪的是,过了很久都没见日军追来,中国军队的指挥官惊奇之余派人打探,却见那支日军丝毫没有追击的意思,相反,还在公路两侧堂而皇之地烧起饭来,这支“奇怪的日军”正是第四师团的南进支队。
由于刚刚跳出日军包围,形势仍十分危险,中国军队只好横下一条心,硬着头皮横穿公路,结果竟一路平安。事后,南进日军支队的队长却以“严格遵守作战纪律”为由,振振有辞向上级解释道:“没有接到对中国军队进行截击的命令。”
消息传到中国军队,“大阪的日本兵不会打仗”的说法就流传开来。每次战斗,中国军队一听对手是“大阪师团”,往往士气大增,抢着和第四师团交战。
四师团为什么在日军中这样独树一帜、“弱”不禁风呢?对于第四师团的表现,其实也好理解,这主要是大阪的独特文化造成的。
在古代日本各地,基本的社会结构是农民依附于拥有土地的诸侯,即大名,而诸侯服从于幕府将军,当时天皇是将军手中的傀儡。这种长期不变的社会结构导致日本形成了严格的上下级关系,富有服从精神的文化特点,也是二战中日本军队普遍狂热“效忠天皇”的心理基础。
然而,大阪却有些不同,这个地方是著名的商业城市,居民多与商业有关,对诸侯的尊重十分有限。反之,围绕着苛捐杂税等问题,大阪人几百年如一日,不断和诸侯斗智斗勇、讨价还价,所谓忠诚,那就更谈不上了。
于是,跟将军与诸侯一样,天皇在大阪人心目中的地位也与其他地方不大一样。虽然在二战中,出身于大阪的士兵也受到了军国主义的蛊惑,然而大阪人却不会急着去“为效忠天皇而死,为大日本帝国而死”,能不死尽量不死。对待上级命令,出身于大阪的官兵也习惯于“讨价还价”、“斤斤计较”,不会像其他部队那样闭着眼睛执行到底。
甚至第四师团内部还制订了所谓“无谓的牺牲不要付出”、“不合理的战斗不要参加”、“穷途的敌军不要追击”的“三不要”原则。经商如此,打仗亦是。打仗也要拿捏分寸,武士道我们不干,保命第一,偷奸耍滑是必须的。
最令人哭笑不得的是,在日本投降的时候,第四师团正在泰国的曼谷附近休整。与其他不肯接受战败命运的日军部队不同,第四师团的投降与回国进行得异常快捷顺利。
当全体面色红润、身体健康的第四师团官兵出现在日本港口时,本土那些营养不良、形容枯槁的日本人都十分吃惊。统计下来,第四师团是日军南方军中战死最少、装备物资保留最完整的部队,美军对这个师团的评价是“爱好和平”。
而第四师团回国后,也马上展现出这一“特点”来,回国后第二天,就有官兵跑到美军兵营前,整齐地摆开摊位,兜售起战争纪念品来,简直让人瞠目结舌。
正因为如此,当周卫国得知挡在大军前面的是第四师团这支“精锐”的时候,心里非但没有害怕,反而隐隐有些小兴奋。
尽管在青龙镇已经吃掉了日军的两个步兵大队,但是周卫国心里还有有些意犹未尽,现在这么一个纸老虎摆在自己面前,要是不咬上一口的话,那就不是他周卫国了。
当然了,这些事情周卫国是不会和别人说的,他要用这样一个大胜仗来给撤下来的这几十万中国军队好好上一课,让他们知道小鬼子也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可怕。
在周卫国的命令下,战斗很快就打响了!
日军混成第四旅团的指挥官名叫森田范正,少将军衔。说实在话,他真的没有想到会在这里遇到中国军队。
事实上他们这次南下名义上是增援华北方面军作战,一共从关东军中抽掉了三个混成旅团,包括由隶属于仙台第二师团第步兵第4、第29联队组成的混成第三旅团,以及由隶属于驻热河的第7师团步兵第25、26联队组成的混成第13旅团。
原本他们混成第四旅团的任务是从沛县南下砀山县,截断中国军队撤往商丘和兰封一线的退路,结果当他们抵达砀山之后却发现中国军队压根儿就没有从砀山方向撤退,第二军司令部紧急又命令他们南下合围萧县。
然而还没等他们赶到萧县再次接到第二军司令部的命令,萧县的中国军队已经逃了,要他们赶往萧县到淮北之间的青龙镇,协助守军阻击中国军队。
好家伙,让森田范正少将赶到郁闷的是,他们千赶万赶还是没能在第13师团的那两个步兵大队被歼灭前赶到青龙镇。
得知青龙镇的守军已经全军覆没之后, 森田范正少将便打消了前往青龙镇的打算,而是带着他的这个加强旅团撤到了前王楼一线。
虽然名义上是在这里拦截中国军队,但是森田范正少将却不认为中国军队会走这条路,因为从目前得到的情况看,中国军队最终撤退的目的地应该是亳州和许昌一线。而从青龙镇道亳州最快的路线是经永城到亳州,而此时永城的守军并不多,如果中国军队十多万大军从永城防区经过,守城的部队未必敢出战。
但是森田范正千算万算却没有算到中国军队现在早就乱做一团了,根本就不知道现在永城的情况,只是知道前段时间第13师团的主力到了永城,并不知道现在第13师团的主力早已经是到了徐州,因此并不敢去永城,所以就只能走小路横插亳州了。
这样一走,刚刚撤到前王楼的混成第四旅团就正顶到了这十多万中国军队的枪口之上了。
但即便是这样的森田范正少将也没有料想到中国军队会主动向他们发动进攻,毕竟只要绕过前王楼村不久行了,大家没必要争个你死我活吧!
然而可没有人敢这么冒险,如果不将他们击溃或者是全歼的话,等大军从其他方向撤退的时候,他们直接横插出来那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即便是明知道他们是一个加强旅团那也得打。
战斗打响的时候森田范正少将并没有觉得眼前的中国军队有什么不一样的,既然碰上了,他也就决定击溃眼前这个中国步兵师,也好为自己以及整个第四师团这次南下之旅增添一些光辉的战绩。
但是战斗刚刚持续了不到十分钟,森田范正少将就感觉到了意外,眼前这支支那军队太恐怖了,火力之凶猛程度远远超出了他们的预料。
“轰……”“轰……”“轰……”
大炮在轰鸣,混成第四旅团简陋的阵地很快就被敌人的炮火犁了一遍,部队伤亡惨重。
更重要的是,对方的步兵已经冲到了守军阵地前了,距离最近的一惊不足一百米了。
森田范正少将当即指挥部队进行还击,反正他手中部队不少,两个联队外加部分技术兵种,总兵力足足六千余人,而他们的防御阵地的宽度却只有两公里不到,平铺开来每一米都有三个人驻守。
当然了,真正打仗的时候没有这样布置的,事实上在第一道防线上森田范正少将只布置了一个大队而已,剩余的两个大队分别布置在第二道和第三道防线,还有一个留守前王楼村,此外还有两个作为总预备队。
混成第四旅团的武器装备非常精良,尤其是炮兵足足有一个大队,还有二十多辆坦克和装甲车。
看到即将冲上来的中国军队,一线的日军指挥官一边命令士兵开枪还击,同时还将那些坦克和装甲车以及一个中队组成一个反冲锋突击队,准备从一线阵地冲出来,借用坦克和装甲车的强大防护力将周卫国所部的进攻打退。
根据现存的军事资料记载,第四师团也曾参加过徐州会战,而正是这一仗让中国军队认识了第四师团。
据记载,在徐州会战期间,中国军队就遇到过一支“奇怪的日军”。当时,面对日军合围,李长官指挥60万大军巧妙地跳出了日军的包围圈。突围后的中国军队已是人困马乏,重装备也丢失了很多,战斗力锐减。
但就在穿越鲁苏皖边界一条公路的时候,发现前方路上赫然出现一支装备精良、正在挺进的日本军队,此刻,疲惫不堪的中国军队惊惶失措,混乱地离开公路撤向附近的山区。
奇怪的是,过了很久都没见日军追来,中国军队的指挥官惊奇之余派人打探,却见那支日军丝毫没有追击的意思,相反,还在公路两侧堂而皇之地烧起饭来,这支“奇怪的日军”正是第四师团的南进支队。
由于刚刚跳出日军包围,形势仍十分危险,中国军队只好横下一条心,硬着头皮横穿公路,结果竟一路平安。事后,南进日军支队的队长却以“严格遵守作战纪律”为由,振振有辞向上级解释道:“没有接到对中国军队进行截击的命令。”
消息传到中国军队,“大阪的日本兵不会打仗”的说法就流传开来。每次战斗,中国军队一听对手是“大阪师团”,往往士气大增,抢着和第四师团交战。
四师团为什么在日军中这样独树一帜、“弱”不禁风呢?对于第四师团的表现,其实也好理解,这主要是大阪的独特文化造成的。
在古代日本各地,基本的社会结构是农民依附于拥有土地的诸侯,即大名,而诸侯服从于幕府将军,当时天皇是将军手中的傀儡。这种长期不变的社会结构导致日本形成了严格的上下级关系,富有服从精神的文化特点,也是二战中日本军队普遍狂热“效忠天皇”的心理基础。
然而,大阪却有些不同,这个地方是著名的商业城市,居民多与商业有关,对诸侯的尊重十分有限。反之,围绕着苛捐杂税等问题,大阪人几百年如一日,不断和诸侯斗智斗勇、讨价还价,所谓忠诚,那就更谈不上了。
于是,跟将军与诸侯一样,天皇在大阪人心目中的地位也与其他地方不大一样。虽然在二战中,出身于大阪的士兵也受到了军国主义的蛊惑,然而大阪人却不会急着去“为效忠天皇而死,为大日本帝国而死”,能不死尽量不死。对待上级命令,出身于大阪的官兵也习惯于“讨价还价”、“斤斤计较”,不会像其他部队那样闭着眼睛执行到底。
甚至第四师团内部还制订了所谓“无谓的牺牲不要付出”、“不合理的战斗不要参加”、“穷途的敌军不要追击”的“三不要”原则。经商如此,打仗亦是。打仗也要拿捏分寸,武士道我们不干,保命第一,偷奸耍滑是必须的。
最令人哭笑不得的是,在日本投降的时候,第四师团正在泰国的曼谷附近休整。与其他不肯接受战败命运的日军部队不同,第四师团的投降与回国进行得异常快捷顺利。
当全体面色红润、身体健康的第四师团官兵出现在日本港口时,本土那些营养不良、形容枯槁的日本人都十分吃惊。统计下来,第四师团是日军南方军中战死最少、装备物资保留最完整的部队,美军对这个师团的评价是“爱好和平”。
而第四师团回国后,也马上展现出这一“特点”来,回国后第二天,就有官兵跑到美军兵营前,整齐地摆开摊位,兜售起战争纪念品来,简直让人瞠目结舌。
正因为如此,当周卫国得知挡在大军前面的是第四师团这支“精锐”的时候,心里非但没有害怕,反而隐隐有些小兴奋。
尽管在青龙镇已经吃掉了日军的两个步兵大队,但是周卫国心里还有有些意犹未尽,现在这么一个纸老虎摆在自己面前,要是不咬上一口的话,那就不是他周卫国了。
当然了,这些事情周卫国是不会和别人说的,他要用这样一个大胜仗来给撤下来的这几十万中国军队好好上一课,让他们知道小鬼子也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可怕。
在周卫国的命令下,战斗很快就打响了!
日军混成第四旅团的指挥官名叫森田范正,少将军衔。说实在话,他真的没有想到会在这里遇到中国军队。
事实上他们这次南下名义上是增援华北方面军作战,一共从关东军中抽掉了三个混成旅团,包括由隶属于仙台第二师团第步兵第4、第29联队组成的混成第三旅团,以及由隶属于驻热河的第7师团步兵第25、26联队组成的混成第13旅团。
原本他们混成第四旅团的任务是从沛县南下砀山县,截断中国军队撤往商丘和兰封一线的退路,结果当他们抵达砀山之后却发现中国军队压根儿就没有从砀山方向撤退,第二军司令部紧急又命令他们南下合围萧县。
然而还没等他们赶到萧县再次接到第二军司令部的命令,萧县的中国军队已经逃了,要他们赶往萧县到淮北之间的青龙镇,协助守军阻击中国军队。
好家伙,让森田范正少将赶到郁闷的是,他们千赶万赶还是没能在第13师团的那两个步兵大队被歼灭前赶到青龙镇。
得知青龙镇的守军已经全军覆没之后, 森田范正少将便打消了前往青龙镇的打算,而是带着他的这个加强旅团撤到了前王楼一线。
虽然名义上是在这里拦截中国军队,但是森田范正少将却不认为中国军队会走这条路,因为从目前得到的情况看,中国军队最终撤退的目的地应该是亳州和许昌一线。而从青龙镇道亳州最快的路线是经永城到亳州,而此时永城的守军并不多,如果中国军队十多万大军从永城防区经过,守城的部队未必敢出战。
但是森田范正千算万算却没有算到中国军队现在早就乱做一团了,根本就不知道现在永城的情况,只是知道前段时间第13师团的主力到了永城,并不知道现在第13师团的主力早已经是到了徐州,因此并不敢去永城,所以就只能走小路横插亳州了。
这样一走,刚刚撤到前王楼的混成第四旅团就正顶到了这十多万中国军队的枪口之上了。
但即便是这样的森田范正少将也没有料想到中国军队会主动向他们发动进攻,毕竟只要绕过前王楼村不久行了,大家没必要争个你死我活吧!
然而可没有人敢这么冒险,如果不将他们击溃或者是全歼的话,等大军从其他方向撤退的时候,他们直接横插出来那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即便是明知道他们是一个加强旅团那也得打。
战斗打响的时候森田范正少将并没有觉得眼前的中国军队有什么不一样的,既然碰上了,他也就决定击溃眼前这个中国步兵师,也好为自己以及整个第四师团这次南下之旅增添一些光辉的战绩。
但是战斗刚刚持续了不到十分钟,森田范正少将就感觉到了意外,眼前这支支那军队太恐怖了,火力之凶猛程度远远超出了他们的预料。
“轰……”“轰……”“轰……”
大炮在轰鸣,混成第四旅团简陋的阵地很快就被敌人的炮火犁了一遍,部队伤亡惨重。
更重要的是,对方的步兵已经冲到了守军阵地前了,距离最近的一惊不足一百米了。
森田范正少将当即指挥部队进行还击,反正他手中部队不少,两个联队外加部分技术兵种,总兵力足足六千余人,而他们的防御阵地的宽度却只有两公里不到,平铺开来每一米都有三个人驻守。
当然了,真正打仗的时候没有这样布置的,事实上在第一道防线上森田范正少将只布置了一个大队而已,剩余的两个大队分别布置在第二道和第三道防线,还有一个留守前王楼村,此外还有两个作为总预备队。
混成第四旅团的武器装备非常精良,尤其是炮兵足足有一个大队,还有二十多辆坦克和装甲车。
看到即将冲上来的中国军队,一线的日军指挥官一边命令士兵开枪还击,同时还将那些坦克和装甲车以及一个中队组成一个反冲锋突击队,准备从一线阵地冲出来,借用坦克和装甲车的强大防护力将周卫国所部的进攻打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