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守城一方攻城,守城的当然要大占便宜,也不容易看得出双方的战斗力差距,但李元利还是大概搞清楚了一点:荷兰人火枪火炮装备得极多,战斗力应该不弱。
不过想想整个欧洲到十九世纪早期还在使用的乐队相伴、线列步兵排队枪毙的作战方式,李元利就感觉很开心:这确实是排队枪毙,不过他们是被枪毙的一方。
…………
正月初三赐宴一二品官员之后,正旦假日就告结束,各部院的官员们重新开始处理公事,京师大学堂开课,各研究院也重新热闹起来。
对官员们来说,如今的国家百废待兴,要做的事情实在太多,他们不可能像前明的官吏一样在署衙混日子,他们都希望国家能够更加繁荣昌盛。
京师大学堂的学生们更不用说,相比起来,他们更有朝气,而且他们拿着每月一两五钱的补助银,月考前十还有奖励,就是寒门学子也不用为生活发愁,他们有什么理由不抓紧时间认真读书,学到知识之后为国出力?
随后几天,李元利召见了各研究所的项目负责人,问一问他们的进度,顺便再指点他们一番。
蒸汽机车暂时没有进展,他们的第一个车头还在图纸上,最快还要再过一个月才能试制各种零部件,目前也没有不能解决的问题。
最让李元利欣喜的是已经研究了两年多的新型步枪终于在年前拿出了合格的样品,这是按照李元利画出来的一八九八毛瑟式步枪的图纸试制出来的,去年已经试制过两次,终于在第三次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毛瑟式枪机以安全、简单、坚固和可靠著名,绝大多数手动式步枪都是根据其设计的旋转后拉式枪机应用或改进而来。它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是德国军队步兵的制式步枪,但后来毛瑟步枪及其变型枪几乎成为世界范围内的标准陆军装备。
大兴军要想制造步枪,就绕不过毛瑟式,因此李元利开了一下挂,直接拿出了从一八七一式改进而来的一八九八式图纸。
枪械的击发原理其实并不复杂,关键之处是在于它那精妙的结构,还有就是金属壳子弹的问题。
大兴军的技术储备制造金属壳子弹已经没有任何问题,但在弹壳材料的选取上却让李元利伤透了脑筋。
其实,制造弹壳最好的还是黄铜。
首先,从物理特性来说,铜的质地较软,延展性好,在击发时高温高压的状态下,可以有稍许扩张变形,气密性好。此外,铜也是一种非常好的自润滑材料,所以抽壳时的阻力小,断裂卡壳的几率也很低。
相对来说,钢弹壳的延展性差一些,它会和枪膛紧紧地贴在一起,所以容易出现抽壳不顺畅的情况,必须要做成明显的圆锥形才能避免卡壳。另外,钢壳子弹是不能复装的,否则就有炸膛的危险。
而且因为弹壳膨胀变形,可能会使机枪无法复位,而铜壳子弹就没有这种问题。
可中国缺铜!
大兴军虽然有自己的铜矿,而且还不止一处,云南江西都有,但这些铜矿不但产量低,不好开采,而且品味也低,仅仅只能够保证铸币以及其他必须的使用,但要是用来制造弹壳,那还真是远远不够,更何况弹壳是消耗品。
后世中国的子弹都是采用钢弹壳,说起来其实也是资源储量和成本的问题。我国铜资源较少,所以只能使用钢弹壳以降低成本减少对进口铜的依赖。
在李元利穿越之前,中国已经开始大量采用覆铜钢和涂漆钢作为弹壳的制作材料。这两种材料由于在钢壳主体上覆盖一层铜或漆,可以更好地保护弹膛,减少磨损,也能起到防锈的作用。
以目前大兴军的加工工艺,做出来的覆铜钢弹壳并不能减少多少成本,而选择涂漆钢的话,又面临一个工艺问题。
涂漆钢弹壳可不是拿把刷子将漆涂上去就可以的。
后世中国采用的是电泳涂漆,要求漆层平整光滑内表面无漆,不能有堆漆、白壳及外表面漆层过薄等问题,而且其耐蚀性、耐磨性、完整性、附着力都有很高的要求。
可大兴军连电都没有,遑论其它?
思来想去,李元利还是决定使用铜壳子弹,先少量装备精锐部队,然后赶紧将眼光放向国外找铜。
第一个目标当然就是倭国。
倭国作为一个岛国孤悬海外,在后世人们的印象中似乎一直缺乏矿产资源,但实际上这个时代的倭国不但盛产黄金白银,而且还盛产铜。
仅仅栃木县上都贺郡足尾町的足尾铜山,在江户时代一年就能产铜一千二百吨,这还是完全手工开采的情况下。此后足尾铜山虽然产量有明显下降,但到了明治四年(一八四一年),仍然能够年产铜近两百吨。
位于伊予东北部别子铜山更是易于开采,铜矿杂质少品质高而且储量大,一直开采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
光倭国这两个铜山,就已经能够解决李元利遇到的问题,更何况倭国的铜矿远不止此,而且在隔海相望的朝鲜半岛上,也有丰富的铜资源。
至于以后,近一点的南洋产铜,远一点的非洲有大型铜矿,再远点南美洲就有后世世界上最大的铜矿,难道能差得了大兴军用的那一点点?
在靶场试过命名为“五八”式的新型步枪之后,李元利极为满意,命令枪炮局马上组织流水线生产,而且将征伐朝鲜提上了日程。
此时的朝鲜和几年前的中国一样四处战火,民不聊生。福临率数万鞑子将李氏朝鲜国主孝宗大王围困于汉城,朝鲜已经岌岌可危!
朝鲜使臣日日跪泣于午门之外。
如果大兴军不出兵,汉城最多还能坚守两个月,但李元利却不愿意再等,他要在五月登基之前,彻底解决朝鲜问题。
另外,大兴军必须要在汉城陷落之前进入朝鲜,无论如何不能落人口实。作为相隔一衣带水的曾经的宗主国,李元利不能落下个“心胸狭窄、见死不救”的恶名。
只要大兴军在汉城陷落之前进入朝鲜,孝宗大王李淏能不能在汉城坚持到援兵的到来,那就不关李元利的事了。
不过想想整个欧洲到十九世纪早期还在使用的乐队相伴、线列步兵排队枪毙的作战方式,李元利就感觉很开心:这确实是排队枪毙,不过他们是被枪毙的一方。
…………
正月初三赐宴一二品官员之后,正旦假日就告结束,各部院的官员们重新开始处理公事,京师大学堂开课,各研究院也重新热闹起来。
对官员们来说,如今的国家百废待兴,要做的事情实在太多,他们不可能像前明的官吏一样在署衙混日子,他们都希望国家能够更加繁荣昌盛。
京师大学堂的学生们更不用说,相比起来,他们更有朝气,而且他们拿着每月一两五钱的补助银,月考前十还有奖励,就是寒门学子也不用为生活发愁,他们有什么理由不抓紧时间认真读书,学到知识之后为国出力?
随后几天,李元利召见了各研究所的项目负责人,问一问他们的进度,顺便再指点他们一番。
蒸汽机车暂时没有进展,他们的第一个车头还在图纸上,最快还要再过一个月才能试制各种零部件,目前也没有不能解决的问题。
最让李元利欣喜的是已经研究了两年多的新型步枪终于在年前拿出了合格的样品,这是按照李元利画出来的一八九八毛瑟式步枪的图纸试制出来的,去年已经试制过两次,终于在第三次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毛瑟式枪机以安全、简单、坚固和可靠著名,绝大多数手动式步枪都是根据其设计的旋转后拉式枪机应用或改进而来。它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是德国军队步兵的制式步枪,但后来毛瑟步枪及其变型枪几乎成为世界范围内的标准陆军装备。
大兴军要想制造步枪,就绕不过毛瑟式,因此李元利开了一下挂,直接拿出了从一八七一式改进而来的一八九八式图纸。
枪械的击发原理其实并不复杂,关键之处是在于它那精妙的结构,还有就是金属壳子弹的问题。
大兴军的技术储备制造金属壳子弹已经没有任何问题,但在弹壳材料的选取上却让李元利伤透了脑筋。
其实,制造弹壳最好的还是黄铜。
首先,从物理特性来说,铜的质地较软,延展性好,在击发时高温高压的状态下,可以有稍许扩张变形,气密性好。此外,铜也是一种非常好的自润滑材料,所以抽壳时的阻力小,断裂卡壳的几率也很低。
相对来说,钢弹壳的延展性差一些,它会和枪膛紧紧地贴在一起,所以容易出现抽壳不顺畅的情况,必须要做成明显的圆锥形才能避免卡壳。另外,钢壳子弹是不能复装的,否则就有炸膛的危险。
而且因为弹壳膨胀变形,可能会使机枪无法复位,而铜壳子弹就没有这种问题。
可中国缺铜!
大兴军虽然有自己的铜矿,而且还不止一处,云南江西都有,但这些铜矿不但产量低,不好开采,而且品味也低,仅仅只能够保证铸币以及其他必须的使用,但要是用来制造弹壳,那还真是远远不够,更何况弹壳是消耗品。
后世中国的子弹都是采用钢弹壳,说起来其实也是资源储量和成本的问题。我国铜资源较少,所以只能使用钢弹壳以降低成本减少对进口铜的依赖。
在李元利穿越之前,中国已经开始大量采用覆铜钢和涂漆钢作为弹壳的制作材料。这两种材料由于在钢壳主体上覆盖一层铜或漆,可以更好地保护弹膛,减少磨损,也能起到防锈的作用。
以目前大兴军的加工工艺,做出来的覆铜钢弹壳并不能减少多少成本,而选择涂漆钢的话,又面临一个工艺问题。
涂漆钢弹壳可不是拿把刷子将漆涂上去就可以的。
后世中国采用的是电泳涂漆,要求漆层平整光滑内表面无漆,不能有堆漆、白壳及外表面漆层过薄等问题,而且其耐蚀性、耐磨性、完整性、附着力都有很高的要求。
可大兴军连电都没有,遑论其它?
思来想去,李元利还是决定使用铜壳子弹,先少量装备精锐部队,然后赶紧将眼光放向国外找铜。
第一个目标当然就是倭国。
倭国作为一个岛国孤悬海外,在后世人们的印象中似乎一直缺乏矿产资源,但实际上这个时代的倭国不但盛产黄金白银,而且还盛产铜。
仅仅栃木县上都贺郡足尾町的足尾铜山,在江户时代一年就能产铜一千二百吨,这还是完全手工开采的情况下。此后足尾铜山虽然产量有明显下降,但到了明治四年(一八四一年),仍然能够年产铜近两百吨。
位于伊予东北部别子铜山更是易于开采,铜矿杂质少品质高而且储量大,一直开采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
光倭国这两个铜山,就已经能够解决李元利遇到的问题,更何况倭国的铜矿远不止此,而且在隔海相望的朝鲜半岛上,也有丰富的铜资源。
至于以后,近一点的南洋产铜,远一点的非洲有大型铜矿,再远点南美洲就有后世世界上最大的铜矿,难道能差得了大兴军用的那一点点?
在靶场试过命名为“五八”式的新型步枪之后,李元利极为满意,命令枪炮局马上组织流水线生产,而且将征伐朝鲜提上了日程。
此时的朝鲜和几年前的中国一样四处战火,民不聊生。福临率数万鞑子将李氏朝鲜国主孝宗大王围困于汉城,朝鲜已经岌岌可危!
朝鲜使臣日日跪泣于午门之外。
如果大兴军不出兵,汉城最多还能坚守两个月,但李元利却不愿意再等,他要在五月登基之前,彻底解决朝鲜问题。
另外,大兴军必须要在汉城陷落之前进入朝鲜,无论如何不能落人口实。作为相隔一衣带水的曾经的宗主国,李元利不能落下个“心胸狭窄、见死不救”的恶名。
只要大兴军在汉城陷落之前进入朝鲜,孝宗大王李淏能不能在汉城坚持到援兵的到来,那就不关李元利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