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清晨,一如既往的清冷,冬日里的祈天,寒风瑟瑟。
表面上,祈天帝国好似回归了平静,北伐的战役结束之后,北王府的所有残存势力全部被肃清,战争的阴云好似已经散去,一切都回归了正规。
但帝都的皇元武,已是四面楚歌,他绞尽脑汁的想解决眼前的问题,但这问题的节点,却并不是他。
他登上了祈天的皇位,但却感觉自己好似一个被付之高阁的精美物品,供奉在祈天的帝都,失去了原有的自由。
因为皇元武的一系列举措,帝都已经恢复了往日的样子,封路的大雪还没有散去,但帝都内部的生活已然恢复了秩序。
事情看似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帝都的防卫长官是丁姜,他负责整个帝都的保卫工作,皇元武给他拨了两万东王府旧部官兵,总管整个帝都区域的安全。
开始的时候,一切都十分正常,皇元武登基之后,所有东王府的将士心中都十分兴奋,他们作为皇元武的开国元勋,必然会受到新的分封,参军打仗本就为了加官进爵,谁都想让自己的生活好一点。东王府军队的军纪严明,赏罚分明,部队的战斗力很强,也很有凝聚力,这是东王府一直以来屹立不倒的根本。
但这一切,从皇阳辉来过帝都之后,都变了。
没有什么消息是不会走漏的,虽然皇元武从没说过东王府的事情,但下面的这些军士还是会自己揣摩和猜测,其中不乏从军多年经验老道之人,很快的,东王府被皇阳辉要走了的消息,传遍了整个军队。
这带来的后果是沉重的,首先就是军士们士气开始变得低落,这情况最先发生在留守帝都的军士之中,而对于这种普遍性的士气低迷的情况,主将丁姜真的没有什么办法。
如果在两军阵前,他有无数种办法鼓舞士气,但现在是守城,而且消息准确无误,东王府和帝都貌合神离,这些留在帝都的军士,很可能都要回不去家了。如果哪天皇元武和自己的弟弟闹翻了,帝都的部队很可能会向东王府的方向开进,那时候,他们可能会被迫对自己故乡的人下杀手,这样的情况,认谁都不愿接受。
军中谣言四起,作为主将,丁姜自然不会让这样的事情持续扩散,但他堵得住众人之口,却堵不住事实真相,帝都军中虽然已经没人再讨论东王府的事情,但士气持续低迷的情况还在继续,而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他曾不止一次的去面见皇元武,寻求解决之法,但皇元武对此事只字不提,看着皇元武冷漠的眼神,丁姜还是放弃了,成为了帝王的皇元武,已经永远不可能再变成曾经的那个小王爷了,这是他和他部下的军士一手造成的结果,他们也必须接受这个现实。
好在,虽然士气低迷,但却没有出现部队军士私逃的情况,帝都军队的战斗力和完整性
还在,也就是说,还有给皇元武喘息的时间。
链接东王府方向的五道关隘,已经被皇元武安排了军士把手,负责这些关隘防备的将领,就是前不久才从其他行省返回的刘仪,皇元武身边可用之人不多,刘仪算的上是文武双全的一个,可能也只有他,能很好的处理东王府和帝都的关系。
这样的情况,是谁都不愿意看到的。不过相较于底层军士思乡心切害怕和故乡对立,这些掌管部队的高层反而思维清楚些;他们很清楚的明白,皇阳辉在这样的情况下和皇元武提出如此条件,必然事出有因,而且这事情发生的太快,事出反常必有妖,这是十分不正常的。
东王府四兄弟之间的感情很好,从来没有发生过利益方面的争执,更别说冲突了。老王爷在的时候,也是将皇元武当成东王府未来的接班人培养的,对于这一点,整个东王府上到将领下到百姓无人不知,皇阳辉要抢占东王府,根本没有任何基础。
有些事情是明摆着的,并不需要太过深入的分析,东王府内部一定出了某种问题,只是现在,还没有人知道这个问题到底出在何处。
此时,距离皇宇辰离开平金城前往赤虹宗,已经过去了四月有余,他走的时候还是深秋,现在已是隆冬之计,万物冰封。四个月的时间,发生了太多的事情。
为了维持军队的士气不持续下降,皇元武采取了一些策略,分封了许多东王府的旧部将领,他们认领了新的官职,并且在帝都附近都获得了自己的封地。广袤的帝都平原之上除却三座主城,还有不胜枚举的乡村和小型城镇,总人口也有百万之巨,其实若论综合实力,帝都平原并不比东王府差,只是谁也不想自家人走上对抗的道路。
皇元武的策略起到了一些作用,十几万军队,也并不是所有从东王府出来的将士都在故乡有家人,连年征战之中,有很多人已经习惯了漂泊在外,东王府之中也并没有他们的产业,皇元武也正是抓住了这一点,让军中的这些人在帝都附近拥有自己的位置,从此以后可以在帝都扎根,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一直笼罩在军中的阴云。
对于皇元武的这个策略,东王府旧部军队的大部分将领都是支持的,若不想全面溃败,必须尽快安定,东王府方向并不是自己的敌人,他们稳定下来,是要防止其他方向可能到来的进攻。因为皇元武登基已经许久了,诏令也早就颁布天下,但到现在,还没有任何一个地方官员进京面圣,其实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祈天帝国已经分裂了,人心涣散是早就有的事。
现在在明面上,祈天还是一个疆域辽阔的大帝国,但作为帝王的皇元武,却只能支配帝都附近的资源,帝国其他地方的土地名义上归他所有,实际上早已经和帝都貌合神离,他们都在观望事态并且暗暗积蓄自己的力量。不光这些行省掌兵的官员如
此,那些被祈天帝国供养起来的背灭国的皇族,也趁着这个机会兴风作浪,其中不乏有人有复国之志的。
虽然皇元武没有得到确切的情报和消息,但这些他都完全能够猜的出来。
当时皇元武和余生就谈过这件事情,在余生看来,这些行省的官员和势力并不值一提,皇元武登基,只要有一个地方势力进京面圣,剩下的人就都坐不住了,他们之间也并不团结,最终这个平衡一定会被打破,三百年祈天,不是说分裂就能分裂的。
皇元武和余生的想法十分一致,他当时让余生掌管东王府,也正是因为如此想。东王府是他皇元武的根基,只要东王府没问题,祈天的局势就没有任何问题。只是认谁都没有想到,后面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皇阳辉来帝都和皇元武提出这些问题的时候,皇元武就已经看出不对了,以他对自己三弟的了解,打死他他都不会做这样的事,其中必有原因。但皇阳辉表现的十分正常,这不由的让皇元武心中起疑。故此他离去的时候,皇元武没有阻拦,也没有派人去东王府查看情况,那边事情已出,现在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要打草惊蛇。
比起皇宇辰来,皇元武算的上是老江湖,而且他登上皇位之后,知道了很多祈天帝国的秘密,也正是因为他知道了这些秘密,所以他对现在东王府的事情没有动作。
可能是在彼此的心照不宣下,这种诡异的平静产生了,东王府的部队依旧集结在平金城附近,但却没有任何动作,皇元武派人驻守五道关隘,也没有安排任何人回过东王府。
皇元武能猜到这背后一定有问题,但他却无法确定到底是什么势力动的手,皇阳辉能来帝都,就说明东王府已经实际上在他们的控制之中了,这个时候一定不能有过激的举动,不然无论如何,受伤的都是东王府而不是敌人。
局势纷乱,让皇元武彻夜难眠,他虽没有大的动作,但还是安排斥候在帝都附近不断巡视,包括东王府方面的动向,此刻他都了如指掌。
不过这一切好似都和这皑皑的白雪一样,被寒冷的冬季冰封,所有的人都没有动作,一切就好似真的已经回归了平静一般。
东王府,平金城,地牢之中。
余生被关押在这里已经许久了,不过他作为曾经东王府的顶级将领,在地牢之中受到了很多优待,天清城的势力并没有出现在平金城之中,现在平金城主事的将领,是柳元。
飞地大量军士进入东王府境内的消息,余生是完全之情的,不光他清楚,所有将士都清楚,除却平金城之外,其他所有的城池都已经在飞地军士的控制之下,平金城附近的这些驻扎的军队,只是用来迷惑皇元武派出的眼线而已。
余生靠在自己牢房冰冷的墙上,他的毛发凌乱,脸色煞白,整个人说不出的颓废。
表面上,祈天帝国好似回归了平静,北伐的战役结束之后,北王府的所有残存势力全部被肃清,战争的阴云好似已经散去,一切都回归了正规。
但帝都的皇元武,已是四面楚歌,他绞尽脑汁的想解决眼前的问题,但这问题的节点,却并不是他。
他登上了祈天的皇位,但却感觉自己好似一个被付之高阁的精美物品,供奉在祈天的帝都,失去了原有的自由。
因为皇元武的一系列举措,帝都已经恢复了往日的样子,封路的大雪还没有散去,但帝都内部的生活已然恢复了秩序。
事情看似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帝都的防卫长官是丁姜,他负责整个帝都的保卫工作,皇元武给他拨了两万东王府旧部官兵,总管整个帝都区域的安全。
开始的时候,一切都十分正常,皇元武登基之后,所有东王府的将士心中都十分兴奋,他们作为皇元武的开国元勋,必然会受到新的分封,参军打仗本就为了加官进爵,谁都想让自己的生活好一点。东王府军队的军纪严明,赏罚分明,部队的战斗力很强,也很有凝聚力,这是东王府一直以来屹立不倒的根本。
但这一切,从皇阳辉来过帝都之后,都变了。
没有什么消息是不会走漏的,虽然皇元武从没说过东王府的事情,但下面的这些军士还是会自己揣摩和猜测,其中不乏从军多年经验老道之人,很快的,东王府被皇阳辉要走了的消息,传遍了整个军队。
这带来的后果是沉重的,首先就是军士们士气开始变得低落,这情况最先发生在留守帝都的军士之中,而对于这种普遍性的士气低迷的情况,主将丁姜真的没有什么办法。
如果在两军阵前,他有无数种办法鼓舞士气,但现在是守城,而且消息准确无误,东王府和帝都貌合神离,这些留在帝都的军士,很可能都要回不去家了。如果哪天皇元武和自己的弟弟闹翻了,帝都的部队很可能会向东王府的方向开进,那时候,他们可能会被迫对自己故乡的人下杀手,这样的情况,认谁都不愿接受。
军中谣言四起,作为主将,丁姜自然不会让这样的事情持续扩散,但他堵得住众人之口,却堵不住事实真相,帝都军中虽然已经没人再讨论东王府的事情,但士气持续低迷的情况还在继续,而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他曾不止一次的去面见皇元武,寻求解决之法,但皇元武对此事只字不提,看着皇元武冷漠的眼神,丁姜还是放弃了,成为了帝王的皇元武,已经永远不可能再变成曾经的那个小王爷了,这是他和他部下的军士一手造成的结果,他们也必须接受这个现实。
好在,虽然士气低迷,但却没有出现部队军士私逃的情况,帝都军队的战斗力和完整性
还在,也就是说,还有给皇元武喘息的时间。
链接东王府方向的五道关隘,已经被皇元武安排了军士把手,负责这些关隘防备的将领,就是前不久才从其他行省返回的刘仪,皇元武身边可用之人不多,刘仪算的上是文武双全的一个,可能也只有他,能很好的处理东王府和帝都的关系。
这样的情况,是谁都不愿意看到的。不过相较于底层军士思乡心切害怕和故乡对立,这些掌管部队的高层反而思维清楚些;他们很清楚的明白,皇阳辉在这样的情况下和皇元武提出如此条件,必然事出有因,而且这事情发生的太快,事出反常必有妖,这是十分不正常的。
东王府四兄弟之间的感情很好,从来没有发生过利益方面的争执,更别说冲突了。老王爷在的时候,也是将皇元武当成东王府未来的接班人培养的,对于这一点,整个东王府上到将领下到百姓无人不知,皇阳辉要抢占东王府,根本没有任何基础。
有些事情是明摆着的,并不需要太过深入的分析,东王府内部一定出了某种问题,只是现在,还没有人知道这个问题到底出在何处。
此时,距离皇宇辰离开平金城前往赤虹宗,已经过去了四月有余,他走的时候还是深秋,现在已是隆冬之计,万物冰封。四个月的时间,发生了太多的事情。
为了维持军队的士气不持续下降,皇元武采取了一些策略,分封了许多东王府的旧部将领,他们认领了新的官职,并且在帝都附近都获得了自己的封地。广袤的帝都平原之上除却三座主城,还有不胜枚举的乡村和小型城镇,总人口也有百万之巨,其实若论综合实力,帝都平原并不比东王府差,只是谁也不想自家人走上对抗的道路。
皇元武的策略起到了一些作用,十几万军队,也并不是所有从东王府出来的将士都在故乡有家人,连年征战之中,有很多人已经习惯了漂泊在外,东王府之中也并没有他们的产业,皇元武也正是抓住了这一点,让军中的这些人在帝都附近拥有自己的位置,从此以后可以在帝都扎根,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一直笼罩在军中的阴云。
对于皇元武的这个策略,东王府旧部军队的大部分将领都是支持的,若不想全面溃败,必须尽快安定,东王府方向并不是自己的敌人,他们稳定下来,是要防止其他方向可能到来的进攻。因为皇元武登基已经许久了,诏令也早就颁布天下,但到现在,还没有任何一个地方官员进京面圣,其实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祈天帝国已经分裂了,人心涣散是早就有的事。
现在在明面上,祈天还是一个疆域辽阔的大帝国,但作为帝王的皇元武,却只能支配帝都附近的资源,帝国其他地方的土地名义上归他所有,实际上早已经和帝都貌合神离,他们都在观望事态并且暗暗积蓄自己的力量。不光这些行省掌兵的官员如
此,那些被祈天帝国供养起来的背灭国的皇族,也趁着这个机会兴风作浪,其中不乏有人有复国之志的。
虽然皇元武没有得到确切的情报和消息,但这些他都完全能够猜的出来。
当时皇元武和余生就谈过这件事情,在余生看来,这些行省的官员和势力并不值一提,皇元武登基,只要有一个地方势力进京面圣,剩下的人就都坐不住了,他们之间也并不团结,最终这个平衡一定会被打破,三百年祈天,不是说分裂就能分裂的。
皇元武和余生的想法十分一致,他当时让余生掌管东王府,也正是因为如此想。东王府是他皇元武的根基,只要东王府没问题,祈天的局势就没有任何问题。只是认谁都没有想到,后面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皇阳辉来帝都和皇元武提出这些问题的时候,皇元武就已经看出不对了,以他对自己三弟的了解,打死他他都不会做这样的事,其中必有原因。但皇阳辉表现的十分正常,这不由的让皇元武心中起疑。故此他离去的时候,皇元武没有阻拦,也没有派人去东王府查看情况,那边事情已出,现在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要打草惊蛇。
比起皇宇辰来,皇元武算的上是老江湖,而且他登上皇位之后,知道了很多祈天帝国的秘密,也正是因为他知道了这些秘密,所以他对现在东王府的事情没有动作。
可能是在彼此的心照不宣下,这种诡异的平静产生了,东王府的部队依旧集结在平金城附近,但却没有任何动作,皇元武派人驻守五道关隘,也没有安排任何人回过东王府。
皇元武能猜到这背后一定有问题,但他却无法确定到底是什么势力动的手,皇阳辉能来帝都,就说明东王府已经实际上在他们的控制之中了,这个时候一定不能有过激的举动,不然无论如何,受伤的都是东王府而不是敌人。
局势纷乱,让皇元武彻夜难眠,他虽没有大的动作,但还是安排斥候在帝都附近不断巡视,包括东王府方面的动向,此刻他都了如指掌。
不过这一切好似都和这皑皑的白雪一样,被寒冷的冬季冰封,所有的人都没有动作,一切就好似真的已经回归了平静一般。
东王府,平金城,地牢之中。
余生被关押在这里已经许久了,不过他作为曾经东王府的顶级将领,在地牢之中受到了很多优待,天清城的势力并没有出现在平金城之中,现在平金城主事的将领,是柳元。
飞地大量军士进入东王府境内的消息,余生是完全之情的,不光他清楚,所有将士都清楚,除却平金城之外,其他所有的城池都已经在飞地军士的控制之下,平金城附近的这些驻扎的军队,只是用来迷惑皇元武派出的眼线而已。
余生靠在自己牢房冰冷的墙上,他的毛发凌乱,脸色煞白,整个人说不出的颓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