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琬琰最终还是说出了一个姓名。
而后她就失魂落魄的离开了,兰庭和春归当然没有留她,兰庭甚至毫不掩饰自己的厌烦之情:“我看得出二表妹是心无城府,没想到李大娘子竟然连亲妹妹都再三利用,还以为她这点心机能够瞒天过海不露破绽。”
春归都懒得再提这位大表姐,道:“吴王宫就像个大筛子,殿下还真会给我出难题,这么多的漏洞让我怎么补?”
连李琬琰都能买通个耳目给她报讯,更何况那些个政敌对手,齐王秦王魏国公个个都是手眼通天,春归只觉头大心烦眼冒金星。
“成祖当年下令迁都,吴王宫便一直闲置,负责扫洒修护的宫人要么是年迈老弱,要么是因罪错贬放在此,生活自然远远不如北京皇城的那些内监宫娥,他们有的只图眼下,有的况怕还图将来,总之些小利益就足够打动他们,完全杜绝耳目是不能够的,但相信辉辉会有办法防范一时。”兰庭倒是对春归的才干极其信任。
“饮食方面陶才人已经安排妥当了,不会让吴王宫的人有机会接触入口的水源食材,想来这些人虽然易于收买,不过还没胆量明火执仗的行刺,暗中投毒的路子已经断绝,至多也就是通风报讯而已,我的想法是筛选出部份得用的人手,让他们监督其余宫人,同时加强门禁,从根本上降低通风报讯的可能。”
春归认为比如说李琬琰收买的那个老宦官,就未必不能被她利用。
且不说春归如何计划把吴王宫这“筛子”修补成“托盘”,单说心机用尽却讨了个老大没趣的李琬琰,回到安乐院后扑在床上就是一番放声痛哭,这时她身边也没个仆妇婢女服侍,华英又还没有回来,竟连个劝解的人都没有,直到徐氏用了晚膳过来,才听见了大女儿正在大放悲音。
“这是怎么了?不是和英儿去春儿那边晚饭么?怎么是哭着回来的?”徐氏急问。
李琬琰这才坐了起来,抽抽噎噎地说道:“女儿是在吴王宫里听见了闲言碎语,都在议论顾家表妹不守妇道,所以便劝了她几句,反而惹急了她,女儿又想着凭她这样任性胡闹,指不定会被太师府责罚,所以想着当表妹夫的面再提醒她几句,也不知表妹怎么在妹夫面前谤坏女儿的,妹夫竟听信了是女儿唆买吴王宫的内监打听他行踪的话……女儿只不过是问了蒋公公,知道妹夫今日傍晚回了安平院的事……”
徐氏绞着眉头,把李琬琰重重打了两下:“也是你多事,连你祖父都说了,春儿不比得咱们普通妇人,很能帮得殿下和迳勿的手,迳勿也不是普通的官宦子弟,他护得住春儿周全,那些闲言碎语就伤不了春发毫发,你说你这是操的哪门子的闲心?”
“还不是因为太师府的太夫人叮嘱,让我对表妹约束几分。”
“太夫人是春儿的太婆婆,又不是你的亲长,犯不着对太夫人言听计从。”
“我还不是为了孩子考虑,想着讨了太夫人的欢心,日后遥哥儿够了年岁,太夫人发了话遥哥儿就能去赵氏族学,阿爹和弟弟们都
没有入仕的希望,我却不忍心让遥哥儿也像他爹一样这辈子就靠耕种糊口。”
“你这孩子也真糊涂,便是为了遥哥儿考虑,也犯不着舍近求远,迳勿才是轩翥堂的家主,他待春儿又是这样爱重,迳勿一句话,还怕遥哥儿入不了赵氏族学?”
李琬琰这番哭诉竟连亲娘都没有打动,反而挨了一场数落,好在徐氏到底还心疼她这女儿,便是日后顾春归往祖父面前告恶状,有母亲替她解释,也省了再受祖父的责罚。
不过李琬琰还有一层心机:“这回确是女儿糊涂,就怕妹夫听信了表妹的话对女儿生了厌烦之心,岂不连累了瑶哥儿?还望阿娘能让大弟替女儿在妹夫跟前转圜。”
原来徐氏的长子李牧和兰庭还算交好,两人在京城时便常饮谈,只不过李牧寻常与李琬琰这长姐就不怎么合拍,为着这回李琬琰硬要随来金陵的事,李牧就颇不赞同,要知道李琬琰又耍了这些心机,更是不肯替她转圜的,也唯有徐氏开口,李牧还有可能答应。
为了小外孙的将来,徐氏倒没有拒绝长女。
这晚便跟李牧说了:“你姐姐这事的确办得糊涂,但她发心却是好的,着实是春儿行事……大不同于别的后宅妇人,风言风语又不少,连太师府的太夫人都对春儿心存不满……总之为了瑶哥儿,你还得多替你姐姐转圜,也不用说得太明显,只在迳勿跟前提一提你姐姐的难处,她是个遵守德规的人,也确是担心春儿不为德规所容,过去咱们虽在铁岭卫这等蛮荒之地,你姐姐也无时不是克守礼矩,贤良勤俭,相夫教子,她是对瑶哥儿寄予厚望,也是因为身为人母的一片苦心才走了机巧……”
李牧哭笑不得:“这话是姐姐教阿娘说的?”
徐氏:……
“姐姐是个什么性情,犯得着对迳勿强调?只有阿娘才信姐姐那套为了遥哥儿打算的鬼话!姐姐哪怕有一分身为人母的慈心,怎舍得抛夫弃子硬是跟来金陵?”
“胡说什么呢,你姐姐怎么成了抛夫弃子。”
“阿娘,我这话虽然难听,却不得不给阿娘提个醒了,姐姐不安分,从获得赦免后就起了花花心思,我过去还只以为她不过因为今非昔比看不上姐夫而已,今日听了阿娘的话,才明白过来姐姐真正的居心!”
“你这孩子,越说越离奇了,你姐姐能有什么居心。”
“她是看迳勿出身高门又一表人才,认定嫁夫当嫁迳勿才不留遗憾,阿娘若再不教训姐姐,就等着看姐姐做出更多的丑事吧!”
徐氏:!!!
“你可别胡说!”见儿子就要拂袖而去,徐氏又惊又疑的扯住了李牧的袖子。
“当我想说破呢,说出来都嫌丢人。”李牧到底还是拂袖而去。
徐氏想来想去还是决定独自“克化”这件悚人听闻的事,她想这应当是儿子对女儿的误解,姐弟两个之间其实早就有隔阂,所以儿子才以最大的恶意如此揣测他的长姐,这件事何必让女儿知晓呢?横竖儿子不会在外人跟前败坏姐姐的名声,说破了只能让女儿
难堪不说,越发无益于姐弟手足之间的感情。
于是当李琬琰又问起这事的时候,徐氏只让她放心:“牧儿说了会为瑶哥儿着想,他可是瑶哥儿的亲舅舅呢。”
“那些话,大弟到底有没跟妹夫说?”李琬琰想知道的事其实只有这一件。
这多少触发了徐氏的心病,连笑意都有些勉强了:“我是觉得你那套说法有些欠妥当,真这样说了,岂不是有些怨怪春儿的意思?咱们一家可都多靠了春儿才能获得赦免,远离那苦寒之地。”
李琬琰便讪讪地不再吱声儿了。
春归却莫名其妙收到了大表哥送来的一份重礼。
“这可是米南宫的真迹!”春归眼看着桌上展开的画轴,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是我来了金陵城后,偶然在一家古画铺里得手的,原本这幅书画上还裱糊了一层,正因为有此伪装,让多少行家都看走了眼,没花几个钱,不过物件倒是珍贵的,我原想着孝敬给祖父,他老人家却不肯占我的便宜,这下子连阿爹都不敢收了,我虽识断古玩行当,却并不珍爱这些藏品,为的无非图利,可真要把米南宫的大作转手和他人交易了,祖父怕就先要打断我的腿,想来想去,还是送给妹妹最妥当。”
大表哥既然这样说了,春归便也不再客套推拒,更加不曾多此一举硬要给付钱银,米芾的真迹可是千金难求无价之珍,再多的金银都不足够报还大表哥这份情义,但大表哥虽然没有说另外的话,春归却隐隐觉察到大表哥似怀歉意,转一转脑子就清楚了这歉意因何而生,左不过是大表哥听说了李琬琰的小把戏而已。
只是李牧既然没有说穿道破,春归也没有必要旧事重提,她收下这份重礼便表示了不会计较,不管李琬琰有什么居心,她横竖只认外祖父一家另外的亲人,才不会因为李琬琰损了这份情谊。
李牧刚刚告辞,青萍便叫来了那位蒋公公,都已经是年近六旬的老宦官了,一张脸几乎折皱得抻都抻不平整,还没说话就是满面谄媚之色,不过眼珠子没有乱转,更不敢抬起来盯着春归打量,看上去是个知道规矩的人物,就是油滑得很。
一听春归质问他收受贿钱窥探赵副使行踪一事,蒋公公也并不慌乱,只把老腰又往下弯了几分:“老奴风烛残岁了,活不了多长日子,身后又无儿无女的,图的无非就是手头有几个钱,给干儿子留些好处,等有朝一日咽气蹬腿,干儿子念在父子名份上,给老奴治上一副棺椁找块清静地方入土为安,免得因为无人收葬被抬去化人场。李娘子给老奴的钱,老奴收了,又问得无非是替她留意着赵副使什么时间往安平院里来,算不上多么险恶的事,老奴也就没有拒绝,横竖就算老奴不赚这点好处,吴王宫里也有的是人想赚这不废吹灰之力的钱财。”
见这老宦官根本不受威胁,春归就免得再用威慑的手段了,她笑着道:“我这里有一笔大钱,就看蒋公公想赚不想赚了。”
“宜人说来听听。”老宦官微微把脸往高一抬,让春归看清他更加谄媚的嘴脸。
而后她就失魂落魄的离开了,兰庭和春归当然没有留她,兰庭甚至毫不掩饰自己的厌烦之情:“我看得出二表妹是心无城府,没想到李大娘子竟然连亲妹妹都再三利用,还以为她这点心机能够瞒天过海不露破绽。”
春归都懒得再提这位大表姐,道:“吴王宫就像个大筛子,殿下还真会给我出难题,这么多的漏洞让我怎么补?”
连李琬琰都能买通个耳目给她报讯,更何况那些个政敌对手,齐王秦王魏国公个个都是手眼通天,春归只觉头大心烦眼冒金星。
“成祖当年下令迁都,吴王宫便一直闲置,负责扫洒修护的宫人要么是年迈老弱,要么是因罪错贬放在此,生活自然远远不如北京皇城的那些内监宫娥,他们有的只图眼下,有的况怕还图将来,总之些小利益就足够打动他们,完全杜绝耳目是不能够的,但相信辉辉会有办法防范一时。”兰庭倒是对春归的才干极其信任。
“饮食方面陶才人已经安排妥当了,不会让吴王宫的人有机会接触入口的水源食材,想来这些人虽然易于收买,不过还没胆量明火执仗的行刺,暗中投毒的路子已经断绝,至多也就是通风报讯而已,我的想法是筛选出部份得用的人手,让他们监督其余宫人,同时加强门禁,从根本上降低通风报讯的可能。”
春归认为比如说李琬琰收买的那个老宦官,就未必不能被她利用。
且不说春归如何计划把吴王宫这“筛子”修补成“托盘”,单说心机用尽却讨了个老大没趣的李琬琰,回到安乐院后扑在床上就是一番放声痛哭,这时她身边也没个仆妇婢女服侍,华英又还没有回来,竟连个劝解的人都没有,直到徐氏用了晚膳过来,才听见了大女儿正在大放悲音。
“这是怎么了?不是和英儿去春儿那边晚饭么?怎么是哭着回来的?”徐氏急问。
李琬琰这才坐了起来,抽抽噎噎地说道:“女儿是在吴王宫里听见了闲言碎语,都在议论顾家表妹不守妇道,所以便劝了她几句,反而惹急了她,女儿又想着凭她这样任性胡闹,指不定会被太师府责罚,所以想着当表妹夫的面再提醒她几句,也不知表妹怎么在妹夫面前谤坏女儿的,妹夫竟听信了是女儿唆买吴王宫的内监打听他行踪的话……女儿只不过是问了蒋公公,知道妹夫今日傍晚回了安平院的事……”
徐氏绞着眉头,把李琬琰重重打了两下:“也是你多事,连你祖父都说了,春儿不比得咱们普通妇人,很能帮得殿下和迳勿的手,迳勿也不是普通的官宦子弟,他护得住春儿周全,那些闲言碎语就伤不了春发毫发,你说你这是操的哪门子的闲心?”
“还不是因为太师府的太夫人叮嘱,让我对表妹约束几分。”
“太夫人是春儿的太婆婆,又不是你的亲长,犯不着对太夫人言听计从。”
“我还不是为了孩子考虑,想着讨了太夫人的欢心,日后遥哥儿够了年岁,太夫人发了话遥哥儿就能去赵氏族学,阿爹和弟弟们都
没有入仕的希望,我却不忍心让遥哥儿也像他爹一样这辈子就靠耕种糊口。”
“你这孩子也真糊涂,便是为了遥哥儿考虑,也犯不着舍近求远,迳勿才是轩翥堂的家主,他待春儿又是这样爱重,迳勿一句话,还怕遥哥儿入不了赵氏族学?”
李琬琰这番哭诉竟连亲娘都没有打动,反而挨了一场数落,好在徐氏到底还心疼她这女儿,便是日后顾春归往祖父面前告恶状,有母亲替她解释,也省了再受祖父的责罚。
不过李琬琰还有一层心机:“这回确是女儿糊涂,就怕妹夫听信了表妹的话对女儿生了厌烦之心,岂不连累了瑶哥儿?还望阿娘能让大弟替女儿在妹夫跟前转圜。”
原来徐氏的长子李牧和兰庭还算交好,两人在京城时便常饮谈,只不过李牧寻常与李琬琰这长姐就不怎么合拍,为着这回李琬琰硬要随来金陵的事,李牧就颇不赞同,要知道李琬琰又耍了这些心机,更是不肯替她转圜的,也唯有徐氏开口,李牧还有可能答应。
为了小外孙的将来,徐氏倒没有拒绝长女。
这晚便跟李牧说了:“你姐姐这事的确办得糊涂,但她发心却是好的,着实是春儿行事……大不同于别的后宅妇人,风言风语又不少,连太师府的太夫人都对春儿心存不满……总之为了瑶哥儿,你还得多替你姐姐转圜,也不用说得太明显,只在迳勿跟前提一提你姐姐的难处,她是个遵守德规的人,也确是担心春儿不为德规所容,过去咱们虽在铁岭卫这等蛮荒之地,你姐姐也无时不是克守礼矩,贤良勤俭,相夫教子,她是对瑶哥儿寄予厚望,也是因为身为人母的一片苦心才走了机巧……”
李牧哭笑不得:“这话是姐姐教阿娘说的?”
徐氏:……
“姐姐是个什么性情,犯得着对迳勿强调?只有阿娘才信姐姐那套为了遥哥儿打算的鬼话!姐姐哪怕有一分身为人母的慈心,怎舍得抛夫弃子硬是跟来金陵?”
“胡说什么呢,你姐姐怎么成了抛夫弃子。”
“阿娘,我这话虽然难听,却不得不给阿娘提个醒了,姐姐不安分,从获得赦免后就起了花花心思,我过去还只以为她不过因为今非昔比看不上姐夫而已,今日听了阿娘的话,才明白过来姐姐真正的居心!”
“你这孩子,越说越离奇了,你姐姐能有什么居心。”
“她是看迳勿出身高门又一表人才,认定嫁夫当嫁迳勿才不留遗憾,阿娘若再不教训姐姐,就等着看姐姐做出更多的丑事吧!”
徐氏:!!!
“你可别胡说!”见儿子就要拂袖而去,徐氏又惊又疑的扯住了李牧的袖子。
“当我想说破呢,说出来都嫌丢人。”李牧到底还是拂袖而去。
徐氏想来想去还是决定独自“克化”这件悚人听闻的事,她想这应当是儿子对女儿的误解,姐弟两个之间其实早就有隔阂,所以儿子才以最大的恶意如此揣测他的长姐,这件事何必让女儿知晓呢?横竖儿子不会在外人跟前败坏姐姐的名声,说破了只能让女儿
难堪不说,越发无益于姐弟手足之间的感情。
于是当李琬琰又问起这事的时候,徐氏只让她放心:“牧儿说了会为瑶哥儿着想,他可是瑶哥儿的亲舅舅呢。”
“那些话,大弟到底有没跟妹夫说?”李琬琰想知道的事其实只有这一件。
这多少触发了徐氏的心病,连笑意都有些勉强了:“我是觉得你那套说法有些欠妥当,真这样说了,岂不是有些怨怪春儿的意思?咱们一家可都多靠了春儿才能获得赦免,远离那苦寒之地。”
李琬琰便讪讪地不再吱声儿了。
春归却莫名其妙收到了大表哥送来的一份重礼。
“这可是米南宫的真迹!”春归眼看着桌上展开的画轴,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是我来了金陵城后,偶然在一家古画铺里得手的,原本这幅书画上还裱糊了一层,正因为有此伪装,让多少行家都看走了眼,没花几个钱,不过物件倒是珍贵的,我原想着孝敬给祖父,他老人家却不肯占我的便宜,这下子连阿爹都不敢收了,我虽识断古玩行当,却并不珍爱这些藏品,为的无非图利,可真要把米南宫的大作转手和他人交易了,祖父怕就先要打断我的腿,想来想去,还是送给妹妹最妥当。”
大表哥既然这样说了,春归便也不再客套推拒,更加不曾多此一举硬要给付钱银,米芾的真迹可是千金难求无价之珍,再多的金银都不足够报还大表哥这份情义,但大表哥虽然没有说另外的话,春归却隐隐觉察到大表哥似怀歉意,转一转脑子就清楚了这歉意因何而生,左不过是大表哥听说了李琬琰的小把戏而已。
只是李牧既然没有说穿道破,春归也没有必要旧事重提,她收下这份重礼便表示了不会计较,不管李琬琰有什么居心,她横竖只认外祖父一家另外的亲人,才不会因为李琬琰损了这份情谊。
李牧刚刚告辞,青萍便叫来了那位蒋公公,都已经是年近六旬的老宦官了,一张脸几乎折皱得抻都抻不平整,还没说话就是满面谄媚之色,不过眼珠子没有乱转,更不敢抬起来盯着春归打量,看上去是个知道规矩的人物,就是油滑得很。
一听春归质问他收受贿钱窥探赵副使行踪一事,蒋公公也并不慌乱,只把老腰又往下弯了几分:“老奴风烛残岁了,活不了多长日子,身后又无儿无女的,图的无非就是手头有几个钱,给干儿子留些好处,等有朝一日咽气蹬腿,干儿子念在父子名份上,给老奴治上一副棺椁找块清静地方入土为安,免得因为无人收葬被抬去化人场。李娘子给老奴的钱,老奴收了,又问得无非是替她留意着赵副使什么时间往安平院里来,算不上多么险恶的事,老奴也就没有拒绝,横竖就算老奴不赚这点好处,吴王宫里也有的是人想赚这不废吹灰之力的钱财。”
见这老宦官根本不受威胁,春归就免得再用威慑的手段了,她笑着道:“我这里有一笔大钱,就看蒋公公想赚不想赚了。”
“宜人说来听听。”老宦官微微把脸往高一抬,让春归看清他更加谄媚的嘴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