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田尔耕的‘赞美’,周正没有回应。
田尔耕看着周正在黑暗中没有变过的脸色,背过身,在漆黑一片中,语气冷淡又霸道的道:“你回京后,我会告诉你要做什么。别多想了,你拒绝不了我。”
田尔耕说完就走了,没有半点迟疑。他的校尉没有点灯,黑暗中脚步声异常响亮,如同来自地狱的催命声。
周正看着他们走远,深深吐了口气。
田尔耕给了他太大的压力,这个人,太危险,不能靠近一丝!
周正没有立即进门,望着田尔耕消失在黑暗中。
周正心里在思索着明年可能发生的人与事,他不知道田尔耕想要做什么,但肯定不一般,上次是不得已的顺手而为,这一次,周正不想,也不能答应!
好一阵子,周正平复心情,转身进府。
刘六辙一直在不远处悄悄守着,见周正回来,连忙低声道:“二少爷,没人来。”
周正嗯了声,道:“这件事不要说出去。”
刘六辙知道轻重,道:“是二少爷。”
周正回了房间,躺在床上,依旧难以平静。
明天他就要离京去沈阳,深夜田尔耕突然出现,这让他越发觉得京城是个吃人的磨盘,充斥着魑魅魍魉,想要活命立足,真是片刻不能掉以轻心。
第二天一大早,周正穿好衣服,与周清荔,周方等拜别,而后上了马车,前往长安街,出使的队伍在那集合。
周清荔,周方等人都站在屋檐下,目送周正离去。
每一个人的脸上的表情几乎都一样,那就是担忧。
建虏,畏威而不怀仁,辽东又战败,若是一个不好,周正可能就回不来了。
但谁也没说什么,除了祈祷周正能平安归来,说了反而让周正压力更大。
周正的马车来到长安街东门,立即有小吏上来,道:“周御史,一切都准备好了,你与黄大人同乘坐一辆马车,其他五位大人一辆,加上我们一辆,总共三辆马车。”
周正看着整整齐齐的三辆马车,嗯了声,将自带的包袱递给他,道:“都是些穿的,保管好。”
“是。”小吏答应一声,连忙接过包袱。
周正向着最前面的马车走去,径直上去。
黄维怀坐西朝东,闭着眼,对于周正上来,仿佛未觉。
周正也只是看了他一眼,坐南朝北,找了个舒服位置,从怀里拿出《神宗实录》,自顾的看起来。
“启程!”没多久,外面一声喊,马车开始动起来。
没有人来送行,长安街静悄悄的,三两马车走的可以说是无声无息,好似没有人知道。
马车摇摇晃晃不知道走了多久,地面陡然平了下来,没有那么摇晃,黄维怀慢慢睁开眼,看着周正拿着《神宗实录》看的入神,淡淡道:“以史为鉴可以明理,知人,晓事,多看对你有好处。”
对于黄维怀高高在上的教育,周正只是翻了一页,道:“如果历史不真,从假的里面能看出什么?”
《神宗实录》是从泰昌年间开始修的,至今也不过六七年,这六七年朝堂都是些什么人,万历年间的事对现在的朝局影响又相当深远,里面的东西,有不少周正一眼就能看出真假来。
黄维怀最讨厌周正这种态度,冷哼一声,道:“年少轻狂,目中无人,迟早会害了你。”
周正慢慢看着书,本不想理,忽然抬头,道:“你之前不是要我听你的吗?现在怎么不说了?”
黄维怀看了眼周正,目光冷淡的再次微闭着眼假寐。
周正看着他的脸色,心里陡然警惕,审视他片刻,目光慢慢转到书上,继续看起来。
马车向着山海关,起码要六七天,三辆马车除了周正这一辆安静一些,后面两辆是议论纷纷,笑声不止。
周正等人的离京对偌大的京城来说几乎没有什么影响,仿佛也没人知晓,关心。
京城的热闹不会因为他们的离开而消停,只是在周正离开的第二天,王之臣以兵部右侍郎身份暂理兵部事务。
这件事,惊掉了不知道多少人的下巴,一个辽东经略,以一种外人无法理解的速度,在不足一个月的时间,离兵部尚书就差半步距离!
而袁崇焕还是辽东巡抚,只是挂了个兵部右侍郎的衔!
同时,还有几道风声传出来,都察院的左都御史崔呈秀,拟调任刑部尚书,礼部尚书李思诚上书辞官,礼部左侍郎来宗道即将进入礼部尚书班房。
官场的这些变动自然要引起下面的震弹,大明朝局的不稳,在不断的催化着大明吏治的恶化。
天启七年,正月十六,周正等人进入山海关。
现在的山海关总兵名叫杜栓,黄维怀,周正等人作为钦使,拿着朝廷诏令,关防等进入山海关,他面都没露。
黄维怀等人好像也没有在意,在山海关休整,准备第二天前往宁远,拜谒辽东巡抚袁崇焕。
周正没有休息,在山海关走动。
现在的山海关还不是后世的雄关,尽管也在修筑,依旧显得很是‘寒酸’,更像一个破落多年的小关隘。
周正观察着这里的军民,发现他们并没有什么斗志,或者说对危机感都没有什么意识,官兵们散漫,衣帽不正,嘻嘻哈哈在城内穿梭。
民众则忙于生计,奔波不断,满脸疲惫,双眼愁苦。
“这就是红夷大炮?”
周正站在城楼上,看着红布盖着的偌大的炮架子问向身旁的一个士兵道。
这个士兵是山海关派来‘保护’周正等人的,他连忙道:“回大人,正是。小人听说,这个红夷大炮在宁远威力巨大,炸死了无数的建虏。”
周正伸手摸了摸,冰冷的铁硬,看着这个大小,估摸着怕是有十几吨重,也只能用来守城,或者破城,根本无法野战。
这红夷大炮来自澳门的葡萄牙人,笨重,威力不够大,价格昂贵,对明朝来说自然够用,可在周正看来,还是有些落后。
周正隐约记得,建虏过几年能自行建造威力更大的一种,那么,以明朝的能力肯定能制造更好更强的!
周正暗暗记下这件事,继续在山海关走着,看着。
若是想要将山海关建城后世的坚城,能够阻挡建虏的脚步,起码需要五年的时间,明朝退守山海关,只是一些人一厢情愿的说法罢了。
周正想以监察御史或者钦使的身份调查一下山海关的军备情况,都被需要‘总兵大人首肯’而拖延,实则拒绝了。
周正未下城头,迎面就走来几个高大的西夷人,他们一面走还一面用手势在急急的交谈,或者争论着什么。
他们来去无人管,很是自由。
田尔耕看着周正在黑暗中没有变过的脸色,背过身,在漆黑一片中,语气冷淡又霸道的道:“你回京后,我会告诉你要做什么。别多想了,你拒绝不了我。”
田尔耕说完就走了,没有半点迟疑。他的校尉没有点灯,黑暗中脚步声异常响亮,如同来自地狱的催命声。
周正看着他们走远,深深吐了口气。
田尔耕给了他太大的压力,这个人,太危险,不能靠近一丝!
周正没有立即进门,望着田尔耕消失在黑暗中。
周正心里在思索着明年可能发生的人与事,他不知道田尔耕想要做什么,但肯定不一般,上次是不得已的顺手而为,这一次,周正不想,也不能答应!
好一阵子,周正平复心情,转身进府。
刘六辙一直在不远处悄悄守着,见周正回来,连忙低声道:“二少爷,没人来。”
周正嗯了声,道:“这件事不要说出去。”
刘六辙知道轻重,道:“是二少爷。”
周正回了房间,躺在床上,依旧难以平静。
明天他就要离京去沈阳,深夜田尔耕突然出现,这让他越发觉得京城是个吃人的磨盘,充斥着魑魅魍魉,想要活命立足,真是片刻不能掉以轻心。
第二天一大早,周正穿好衣服,与周清荔,周方等拜别,而后上了马车,前往长安街,出使的队伍在那集合。
周清荔,周方等人都站在屋檐下,目送周正离去。
每一个人的脸上的表情几乎都一样,那就是担忧。
建虏,畏威而不怀仁,辽东又战败,若是一个不好,周正可能就回不来了。
但谁也没说什么,除了祈祷周正能平安归来,说了反而让周正压力更大。
周正的马车来到长安街东门,立即有小吏上来,道:“周御史,一切都准备好了,你与黄大人同乘坐一辆马车,其他五位大人一辆,加上我们一辆,总共三辆马车。”
周正看着整整齐齐的三辆马车,嗯了声,将自带的包袱递给他,道:“都是些穿的,保管好。”
“是。”小吏答应一声,连忙接过包袱。
周正向着最前面的马车走去,径直上去。
黄维怀坐西朝东,闭着眼,对于周正上来,仿佛未觉。
周正也只是看了他一眼,坐南朝北,找了个舒服位置,从怀里拿出《神宗实录》,自顾的看起来。
“启程!”没多久,外面一声喊,马车开始动起来。
没有人来送行,长安街静悄悄的,三两马车走的可以说是无声无息,好似没有人知道。
马车摇摇晃晃不知道走了多久,地面陡然平了下来,没有那么摇晃,黄维怀慢慢睁开眼,看着周正拿着《神宗实录》看的入神,淡淡道:“以史为鉴可以明理,知人,晓事,多看对你有好处。”
对于黄维怀高高在上的教育,周正只是翻了一页,道:“如果历史不真,从假的里面能看出什么?”
《神宗实录》是从泰昌年间开始修的,至今也不过六七年,这六七年朝堂都是些什么人,万历年间的事对现在的朝局影响又相当深远,里面的东西,有不少周正一眼就能看出真假来。
黄维怀最讨厌周正这种态度,冷哼一声,道:“年少轻狂,目中无人,迟早会害了你。”
周正慢慢看着书,本不想理,忽然抬头,道:“你之前不是要我听你的吗?现在怎么不说了?”
黄维怀看了眼周正,目光冷淡的再次微闭着眼假寐。
周正看着他的脸色,心里陡然警惕,审视他片刻,目光慢慢转到书上,继续看起来。
马车向着山海关,起码要六七天,三辆马车除了周正这一辆安静一些,后面两辆是议论纷纷,笑声不止。
周正等人的离京对偌大的京城来说几乎没有什么影响,仿佛也没人知晓,关心。
京城的热闹不会因为他们的离开而消停,只是在周正离开的第二天,王之臣以兵部右侍郎身份暂理兵部事务。
这件事,惊掉了不知道多少人的下巴,一个辽东经略,以一种外人无法理解的速度,在不足一个月的时间,离兵部尚书就差半步距离!
而袁崇焕还是辽东巡抚,只是挂了个兵部右侍郎的衔!
同时,还有几道风声传出来,都察院的左都御史崔呈秀,拟调任刑部尚书,礼部尚书李思诚上书辞官,礼部左侍郎来宗道即将进入礼部尚书班房。
官场的这些变动自然要引起下面的震弹,大明朝局的不稳,在不断的催化着大明吏治的恶化。
天启七年,正月十六,周正等人进入山海关。
现在的山海关总兵名叫杜栓,黄维怀,周正等人作为钦使,拿着朝廷诏令,关防等进入山海关,他面都没露。
黄维怀等人好像也没有在意,在山海关休整,准备第二天前往宁远,拜谒辽东巡抚袁崇焕。
周正没有休息,在山海关走动。
现在的山海关还不是后世的雄关,尽管也在修筑,依旧显得很是‘寒酸’,更像一个破落多年的小关隘。
周正观察着这里的军民,发现他们并没有什么斗志,或者说对危机感都没有什么意识,官兵们散漫,衣帽不正,嘻嘻哈哈在城内穿梭。
民众则忙于生计,奔波不断,满脸疲惫,双眼愁苦。
“这就是红夷大炮?”
周正站在城楼上,看着红布盖着的偌大的炮架子问向身旁的一个士兵道。
这个士兵是山海关派来‘保护’周正等人的,他连忙道:“回大人,正是。小人听说,这个红夷大炮在宁远威力巨大,炸死了无数的建虏。”
周正伸手摸了摸,冰冷的铁硬,看着这个大小,估摸着怕是有十几吨重,也只能用来守城,或者破城,根本无法野战。
这红夷大炮来自澳门的葡萄牙人,笨重,威力不够大,价格昂贵,对明朝来说自然够用,可在周正看来,还是有些落后。
周正隐约记得,建虏过几年能自行建造威力更大的一种,那么,以明朝的能力肯定能制造更好更强的!
周正暗暗记下这件事,继续在山海关走着,看着。
若是想要将山海关建城后世的坚城,能够阻挡建虏的脚步,起码需要五年的时间,明朝退守山海关,只是一些人一厢情愿的说法罢了。
周正想以监察御史或者钦使的身份调查一下山海关的军备情况,都被需要‘总兵大人首肯’而拖延,实则拒绝了。
周正未下城头,迎面就走来几个高大的西夷人,他们一面走还一面用手势在急急的交谈,或者争论着什么。
他们来去无人管,很是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