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本了,完本了,完本了,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打完最后一个标点符号,我如释重负。
自2017年7月21日在起点上传《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第一章开始算起,已经一百一十一天了,而在这之前,我已经默默地写了三个多月,四十多万字。在上架后的百余天里,鄙人日日勤更不辍,勤写不休,勤修不断,我一日二更,每更三千余字,一日约六七千字,有读者催更,最好一日五更,不是我不愿意,是我想让自己的作品更完美些,所以,有时需要对前面的章节进行修改补漏,怕万一发出去的章节有很大漏洞就贻笑大方了。每次发稿前我都要再检查一遍,包括错别字,标点。所以我觉得写书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真的很累,但也很享受笔下人物给我带来的快乐和满足。

故事始于1930年,止于1950年,这二十年的风风雨雨在我前前后后历经半年的时间里,近八十万字的描述下终于要落下帷幕了,感谢那些追更,催更的读者,作品已完本,够肥,宰吧。

从当初的一个闪念,一丝灵感发展到今天近八十万字的作品,我必须给自己点个赞,我是个比较懒散的人,能让我这么长时间坚持做一件事情,实属不易,这似乎挖掘了我身上还存有的“毅力”这一潜质。这期间我孤军奋战,夜以继日,寝食难安,构思设计,查阅资料,补漏填坑,目的就是为了能描绘出一群令我满意的人物。但我想绝大部分作者也如是创作自己笔下的人物,所以也就不足为奇,不值得炫耀,叹苦经了。

能让我坚持这么久,我想这主要归功于我对书中人物的这股热情,因为写的是谍战文,所以,逻辑思维的严密性是很关键的,而对于细节的把握,人物性格的塑造,故事情节发展的脉络,历史事件如何融合也是非常考验脑力的。我努力想要做到合情合理,但我深知自己才疏学浅,错漏之处一定不少,所以还望读者能给予宽容和善意的批评指正。

当初签约时,编辑告诉我在起点六十万字才是长篇小说的下限,我着实吓了一跳,然后进入起点网站,看见各路大神的字数,更是被吓得不轻,少则一二百万,多则六七百万,甚至八九百万,一两千万字也不在少数。妈妈咪呀!想当初那些蜚声文坛的中外作家有多少人穷尽一生,著作等身也没有达到这样的字数,而当代网文,一部作品就如此厚重,怎不让人惊掉下巴?这是怎样的一种坚持?这是一种要把椅子坐穿,把屁股磨平,把颈椎折断,把脑汁绞干,把手指蜕掉几层皮的坚持不懈,在我看来,这是另一种形式的熬刑。除了佩服,还是佩服!

说实话,我坚持不了这么久,肚子里的墨水也没有这么多,犹如山泉一般永不枯竭。但好在我没有太监,自己辛辛苦苦写成的作品怎么能轻易地让她付之东流呢,况且我写的是谍战文,是讴歌英雄的作品,我可不愿让我笔下的英雄人物就此夭折。所以,尽管有时因为情节设计,人物塑造等方面令我才思枯竭,但我坚持写完,按照我自己的思路完成,也许会不尽如人意,不过孰优孰劣待读者评判。

谍战,这一题材,按照我的理解,应该是内容紧凑,情节紧张,紧要关头让人神经紧绷,如果拖泥带水的话,那种紧张度就被稀释了,所以,这部作品应该说并没有多少水货,情节还是很连贯的,为的是能让读者看书时有一种一气呵成,酣畅淋漓的感觉。当然如此一来,水文少了,在字数上就吃亏了,不过我依然秉承着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废话少说的原则。

有读者好奇书中有几个女主?其实这本书中的女主应该是三位,玉蓉,淑娴和淑妍都是女主,玉蓉是男主陆昱霖家的丫鬟,当初在广州发生的一些故事主要围绕着昱霖和玉蓉这对主仆进行的;但到了上海之后,故事便开始由昱霖和他的妻子淑娴承接下去了,直至后来淑娴牺牲之后,淑妍李代桃僵接替淑娴,又发生了之后的一些故事。

这样的安排,是不是意味着太偏爱男主了?确实如此,陆昱霖是我笔下着墨最多的人物,可以说是个比较理想化的人物。我们小时候读的小说所描绘的英雄人物几乎千篇一律是高大全式的,完美的近乎是神,但后来创作出来的英雄人物都会有不少缺陷,有的甚至是人格上的缺陷,只是歪打正着变成了英雄,鄙人之见,这两类英雄人物都不是我心目中真正的英雄。

英雄之所以能成为英雄,他身上一定有常人不具备的,异乎寻常的品质,比如说坚持不懈的韧性,比如说坚守信念的执着,比如说悲天悯人的情怀,比如说百折不挠的精神,这不是一个街头混混,一个痞子能做到的。而若是这个英雄人物在道德品质上有严重缺陷的话,这无论如何是无法得到众人的认可,我想大众对于英雄还是有其道德尺度的。

我笔下的陆昱霖,这位英雄人物几近没有缺点,起码在人格上是比较完美的,如果说有,那也只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缺点,比如有点爱逞能,爱吹牛,爱醉酒,但那是微不足道的毛病。有时也比较感性,甚至任性,或者说是有些意气用事,当然这会对他的这个身份有所影响,因为一个出色的特工应该是很理性的人,也是一个相对来说冷酷的人,但我塑造的这位特工却是一个情感丰富的人,重情重义,他之所以成为特工是当时的时代背景所迫才走上了这条艰险之路,同时这也是他从一个热血青年蜕变为一名优秀特工的成长之路。

当然我的男主并非神人,有些时候也有思虑不周之处,我觉得但凡是人,都会有错漏之处,要是事事都神机妙算,件件均料事如神,那他就不是一个凡人了,而我笔下的男主是个食人间烟火的凡人,没有特异功能,他是一步步在烽火岁月中成长起来的。他出生富裕之家,家中独子,英俊潇洒,博学多才,父母呵护,婚姻美满,孩子可爱,似乎拥有一个完美的人生。然而山河破碎之时,他毅然放弃优渥的生活,投身抗战,这种勇气和精神是值得景仰的,而之后家破人亡的的变故和个人命运的坎坷,这种前后的对比除了令人心碎之外,更让人对那些英雄肃然起敬,同时也会使人明白家与国之间的命运是休戚相关的,国破则家亡这个浅显的道理。

我曾经在龙华烈士陵园,雨花台烈士陵园,歌乐山烈士陵园,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等处驻足仰视过那里的英魂,许多烈士其实出生都是富庶之家,但他们毅然与家庭决裂,为了心中的理想而投身革命,置生死与度外。按现在某些人的观点,这么好的日子不过,非要去折腾,到头来还命丧黄泉,似乎觉得不值得。真的不值得吗?在我看来,他们就是夸父,为了追寻理想,信仰,不屈不饶,也正是因为在这一群有学识,有胆识的人带领下,才有了这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的变革决不是纸上谈兵,而是经过血与火的洗礼换来的,而这些人无疑是革命军中马前卒。

所以,在人物设定上,男主人公也是不断成长过程中,经过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渐渐成为一名坚定的共产党人,优秀的谍报人员。同时,我在这部作品中,凸显家风潜移默化的作用,一个良好的家风的传承,会让他的子孙有一种不辱祖先,光宗耀祖的朴实思想,而这一思想能成为他百折不挠的原动力。

谭敬廷这个人物也是我用心去塑造的,他是个寡言高冷的人,但内心重情重义,他追求理想,摆脱旧式婚姻对他的束缚,去黄埔军校求学,结识了陆昱霖,二人情深义重,起初谭敬廷在战场上英勇抗敌,无论是淞沪之战,还是台儿庄之战,或是昆仑关之战,谭敬廷骁勇善战,舍生忘死。但后来到了重庆官场,受周围环境影响,从最初的格格不入到之后的同流合污,从追求理想信念,到追求名利权势,直至最后的幡然醒悟,从善如流,这个人物命运起伏较大,性格也比较复杂。同时,从他对待身边女性的态度来看,谭敬廷称得上是个正人君子,所以我想这个人物应该能够得到读者的怜爱。

再说说朱弘达这个人物,他是淑娴的大学同学,原本是个热血青年,后参加军统,曾经为抗战也出过力,流过血,但这个人名利心较重,善于笼络人心,而且官运亨通,一路顺风顺水,也许正因为太过顺利了,所以有些忘乎所以,自从他把自己大学时暗恋的对象许淑娴纳入军统之后,命运开始渐渐转折了。这个人身上有对爱情的向往,懂得怜香惜玉,但也有凶残,奸诈的一面。这个人物会让读者感到爱恨交加。

许淑妍和许淑娴是孪生姐妹,这样的设定是为了后面的李代桃僵做铺垫,姐妹俩性格各有千秋:姐姐果敢,泼辣;妹妹则温婉,贤淑,是不是让人想起《野火春风斗古城》中的金环和银环?哈哈,性格有些类似,但故事绝不雷同。从许氏姐妹身上,可以让我们了解到当年的知识女性在国破家亡之时也能挺身而出,巾帼不让须眉,姐妹俩不仅是真善美的化身,同时也兼具大气,无畏和坚强的品质,这是我心目中完美女性的形象。

玉蓉这个人物一开始一定会让读者觉得蛮可爱的,她出场时才年方十四五岁,虽然只是一个仆人而已,但性格乖张任性,伶牙俐齿。不过这个有些刁蛮的丫头却成为陆昱霖的左膀右臂。而她的情感方面也是一波几折,从小她就暗恋昱霖少爷,但因为身份的缘故,只能把这份感情深埋心中,在昱霖和淑娴结婚之后,她还是痴痴地守望这份感情,直至陆府发生变故,陆太太临终之时把孙儿托付给玉蓉,并让玉蓉与昱霆少爷成亲,玉蓉才收起对昱霖的痴情,转而移情于昱霆,昱霆对玉蓉的宠溺和爱怜让玉蓉刻骨铭心,但是昱霆的去世让玉蓉失去了依赖,在为亡夫报仇之后,她把全部心血都花在养育自己与昱霆的女儿咏儿和昱霖和淑娴的儿女鸣儿和喻儿身上,成为一位名副其实的慈母。但在淑娴牺牲之后,在淑妍的撮合之下,昱霖和玉蓉又燃起爱情的火苗,在昱霖被捕之后,即将被押赴刑场处决之际,玉蓉毅然决然与昱霖在狱中成亲。这是一个爱憎分明且忠肝义胆的女子。相信读者会感受到作者对玉蓉这个人物的偏爱。

除此之外,陆父的傲骨,陆母的慈善,昱霆的淡然,黄大夫的仁义,桂花的隐忍,虎仔的憨厚,胜男的顽劣,马克的良善,林教官的威严,来福的傻气,山田的残暴,渡边的狡诈……这些人物希望在我笔下能被塑造得形象丰满。

除了这些主要人物之外,书中还涉及到一些小人物,比如在上海这个弄堂文化的背景中,就刻画了八面玲珑的房东杜太太,爱管闲事的娘姨薛太太,头脑活络的工人阿荣,千娇百媚的舞女婷婷,精明能干的水果摊老板娘叶太太,精打细算的烟纸店肖老板等人物形象。

我希望我作品中的人物都是有个性的立体化的形象,我希望我的努力能让读者满意。

本作品还有一大特点就是用沪语进行写作,目的就是想让人物更加融于环境中,更加凸显人物性格,虽然这一尝试不知是不是阻碍了读者看书的热忱,但作为本书的一大特色,也算是尝试,就算失败了又有何妨?

本书中有许多历史事件贯穿在这二十年中,从一二八淞沪之战,台儿庄之战这些重点描述的战争之外,还有诸如《江声日报》主笔刘煜生因“蓄意煽起阶级斗争,鼓动红色恐怖“等罪名被当局执行枪决的事件;日寇在广州对贫民实施的秘密细菌实验;在香港沦为孤岛之后,东江纵队对爱国人士的大营救;蒋介石推行的新生活运动;上海解放;广州解放等真实的历史事件,把这些历史事件与小说情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样能让读者有更强烈的代入感。有一种穿越到那个烽火岁月的身临其境的感受。当然这样写,会增加不少难度,既要有历史的真实感,又让虚拟的人物有血有肉,所以有时会顾此失彼,不到之处敬请谅解。

有读者说,这本小说写得太悲催了,身边的人一个个地死去,看得心情压抑,诚然,作为以抗战为背景的小说,不可能是轻松的,嬉笑的,恶搞的,那一定是严肃的,悲戚的,沉重的,所以这本书苦情是主基调,当然也不乏令人振奋的情节,但当看到主人公的悲惨的家庭和个人命运时,令人扼腕叹息,其实我想表达的是男主家的悲惨命运是当时社会的一个缩影,毕竟在十四年的抗战过程中,三千五百万的死难者不是虚构的数字,有多少家庭家破人亡,妻离子散,有多少人英年早逝,不得善终。当我们了解到这些,才会更珍视和平的来之不易,才会感到强国强军的势在必行!

完本了,心安了。希望这本凝聚了我心力的作品能给读者带来不同的感受!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