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刘希森也不再兜圈子,直接问道:“那刚才是不是在谈为九千岁建生祠之事?”
正在闭目养神的秦士文这时睁开了眼睛,手中的折扇也停止了摇动。

见秦士文终于有了反应,刘希森知道自己的猜测没有错,而且符合历史上的记载。

原本历史上,天启七年三月,宣大总督张晓决定上疏为魏忠贤在宣府建生祠。

遂联合宣府巡抚秦士文、宣大巡按汪裕集体上疏,奏请天启皇帝亲题祠额。

宣府巡抚秦士文本不愿署名,但奈何魏忠贤权势滔天,又有同僚相请,身不由己,署名上奏。

而后,崇祯上台,魏忠贤自缢,清算阉党时,秦士文署名奏请建生祠之事事发。

时任兵部尚书的秦士文遂遭东林党弹劾罢官,后郁郁而终。

“世伯可是已经同意联合署名,上奏圣上为九千岁建生祠?”刘希森语不惊人死不休的问道。

这时的秦士文,再也坐不住了,收起折扇,端起茶杯押了一口。

“是又如何,不是又如何,但问贤侄是如何得知此事?莫非贤侄亦有顺风耳乎?”

此时的秦士文已有些愠色,怀疑刘希森偷听自己与同僚的谈话。

“世伯不必愠怒,小子并未偷听大人们的谈话,只是近年来,各地皆为九千岁迎建生祠,独宣府不曾有。”

“而刚才又见宣府几位大人皆齐聚于此,估计会谈及此事,故冒昧一问。”

刘希森拿出昨天晚上三人商讨出来的预案,搪塞秦士文,虽然他不确定秦士文会信,但是他信不信并不重要。

但为了避免两人纠结于此话题,刘希森又赶紧转移话题问道:“联合署名非世伯本意吧?”

“魏公公乃圣上钦此九千岁,且恩准各地为其迎建生祠,老夫为何不能奏请。”

果然,秦士文并不纠结刘希森是如何得知此事,关注点还是在署名上。

“小子认为此事不妥。”刘希森直言相告。

“如何不妥?”秦士文这时已经没有了官宦老油子的做派,顺着刘希森的话题,张口就问道。

这也不怪秦大人养气功夫不够,只是这几日他一直为此事忧心。

秦士文作为一名正直的封建士大夫,自然是耻于和阉党为伍的,但当今圣上久不理朝政,此时的魏忠贤一手遮天,该低头时亦要低头。

在幕僚们各种权衡利弊的分析之后,纷纷建议秦大人联合署名。

尽管秦士文自己非常不情愿,但宦海沉浮多年的经历告诉他,妥协是十分必要的。

而此时,一个反对的声音正中他的下怀,怎么能不一探究竟。

刘希森见秦士文眼中闪过一丝亮光,赶紧趁热打铁:“小子认为不妥有三:

一是收益低,有宣大总督在前,世伯只能署名在后,于魏公公眼下自然留不下什么观感,徒为别人做了嫁衣;

二是风险高,九千岁看似位极人臣,风光无限,但岂不知月满则亏、高处不胜寒,前有王振之鉴,后有刘瑾凌迟,万一东窗事发,世伯能否保的周全;

三是自绝于士大夫之列,世伯一生光明磊落,堪称士大夫的楷模,此时附逆于阉党,半生英明一扫而光,更是愧于至圣先师之教诲,自绝于士大夫之列。”

刘希森一口气将昨晚想好的三条理由和盘托出,行不行就看这一锤子买卖吧。

要是秦老头非得自寻死路,那自己也算是尽人事了。

毕竟自作孽不可活,自己总不能告诉秦老头,天启快死了,崇祯一上来就要宰了魏忠贤吧。

看到秦士文沉思不语,估计已有所心动,刘希森和李飞对视一眼后,李飞心领神会。

“世伯,小子夜观天象,见东南紫微星势弱,恐建酉有变,不可不察也。”

一直沉默的李飞,这时突然说道。

啪的一声,秦士文手中的茶盏应声落地。

管家吴之助闻言,赶紧出门看看左右,发现无人后,回头冲秦士文点了点头,并随手关闭屋门。

“小子休得妄言。”秦士文稍微定了定神,对着李飞喝道。

“妄言不妄言,世伯勿急着下定论,天象如此,一切等八月而定。”李飞神情自若的呷了口茶后说道。

“信与不信无关此事,世伯心中恐早有定论,为何不遵从内心想法,勿要听信他言误了自己前程。”

“不具名上表,大不了罢职丢官,待时机有变,亦可起复,但攀附九千岁,将来必造清算,遗臭万年。”

见秦士文内心有所松动,刘希森又加了一把火。

这个时代的文人都爱名声,像老秦这样的正人君子,不可能不考虑自己及家族的声誉。

“另外,小子尚有一计,世伯不具名上表,未必会得罪九千岁。”

刘希森又使出了杀手锏,准备再给老秦留条后路。

“哦?请贤侄指点一二。”

听了刘希森的分析和李飞的江湖骗术,让原本就不愿意具名上表的秦士文颇为意动。但是仍惧怕魏忠贤清算,尚拿不定主意,这时,听见刘希森献计,忙不迭洗耳恭听。

“上谷、赤城、万全等地告急,战事吃紧,巡抚大人应尽快巡视边关,为国守土,岂能常坐宣府镇城。”刘希森摇了摇折扇,缓缓说道。

秦士文听后,面色稍霁,扶须不语。

片刻后,似下定决心,脸上皱纹渐渐舒缓的秦士文张口问道:“吾观二位贤侄,非粗鄙之辈,可有功名在身?”

“小子们,读过几年书,但世事艰难,后有所荒废,尚未有功名傍身。”

刘希森见秦士文不再纠缠具名上表之事,转而关心起自己的功名来,知道其心中已有主意,亦不再提及此事。

“可否科考?”秦士文又问道。

“秀才功名未得,哪敢科考贻笑大方。”刘希森知道参加乡试必须得取得秀才的功名,自己白丁一个,连报名资格都没有。

“那也未必,我朝罗铮府试、院试久考不中,后纳捐为监生,参加乡试,一举高中解元,后官至工部尚书,亦有先例”秦士文扶须笑道。

“世伯,纳捐后成为监生就可以参加乡试吗?”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刘希森急忙问道。

然后秦士文和管家吴之助对视一眼,像看傻瓜一样的看着刘希森,心想天下读书人都知道的捷径,你装啥正人君子?

“然也,二位贤侄如果有意,老夫可助一臂之力。”秦士文扶须笑道。

“谢世伯美意,容我等再思虑一二。”刘希森和李飞二人起身一揖到底。

“哈哈,好好,二位贤侄要是考虑好,且看你等下场初试锋芒。”秦士文大笑说完,端起茶杯,用杯盖摩挲茶叶。

刘希森自然知道这是端茶送客的道道了,心下思虑今天的劝谏之事已成大半。

而且从老秦答应助二人纳捐来看,二人应该已入了巡抚大人的法眼。

当即,刘希森和李飞起身作别,管家吴之助亲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