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1]),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人[2],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
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隆中隐居。[3][4][5][6]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联合东吴孙权于赤壁之战大败曹军。形成三国鼎足之势,又夺占荆州。建安十六年(211年),攻取益州。[7]继又击败曹军,夺得汉中。蜀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政策,加强战备。前后五次北伐中原,多以粮尽无功。终因积劳成疾,于蜀建兴十二年(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今陕西宝鸡岐山境内),享年54岁。刘禅追封其为忠武侯,后世常以武侯尊称诸葛亮。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8]。
诸葛亮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诸葛乔(204年—228年),字伯松、原字仲慎,官至翊武将军。
他本为诸葛瑾次子与胞兄诸葛恪在吴国的名声颇大,后被过继给诸葛亮。到蜀国后,任驸马都尉。诸葛亮视他如亲生儿子,深恐其成为庸人,管教甚严。诸葛亮北伐屯驻汉中,让诸葛乔同士兵们—起,参加与督运军粮地艰苦工作。228年卒,年二十五。[1]
诸葛瞻(227年-263年),字思远,琅琊郡阳都县(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期蜀汉大臣,丞相诸葛亮之子。
迎娶公主,拜骑都尉,袭爵武乡侯。景耀四年,与辅国大将军董厥并为平尚书事,统领中央事务。后主宠信黄皓,无所匡正。魏将邓艾伐蜀,率领长子诸葛尚、将军张遵、李球、黄崇防御绵竹(今四川德阳市)。不听黄崇速占险要的建议,坐失兵机,出城与邓艾决战,兵败被杀,绵竹失守。后主刘禅出降,蜀国灭亡。
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隆中隐居。[3][4][5][6]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联合东吴孙权于赤壁之战大败曹军。形成三国鼎足之势,又夺占荆州。建安十六年(211年),攻取益州。[7]继又击败曹军,夺得汉中。蜀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政策,加强战备。前后五次北伐中原,多以粮尽无功。终因积劳成疾,于蜀建兴十二年(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今陕西宝鸡岐山境内),享年54岁。刘禅追封其为忠武侯,后世常以武侯尊称诸葛亮。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8]。
诸葛亮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诸葛乔(204年—228年),字伯松、原字仲慎,官至翊武将军。
他本为诸葛瑾次子与胞兄诸葛恪在吴国的名声颇大,后被过继给诸葛亮。到蜀国后,任驸马都尉。诸葛亮视他如亲生儿子,深恐其成为庸人,管教甚严。诸葛亮北伐屯驻汉中,让诸葛乔同士兵们—起,参加与督运军粮地艰苦工作。228年卒,年二十五。[1]
诸葛瞻(227年-263年),字思远,琅琊郡阳都县(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期蜀汉大臣,丞相诸葛亮之子。
迎娶公主,拜骑都尉,袭爵武乡侯。景耀四年,与辅国大将军董厥并为平尚书事,统领中央事务。后主宠信黄皓,无所匡正。魏将邓艾伐蜀,率领长子诸葛尚、将军张遵、李球、黄崇防御绵竹(今四川德阳市)。不听黄崇速占险要的建议,坐失兵机,出城与邓艾决战,兵败被杀,绵竹失守。后主刘禅出降,蜀国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