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疑问,浮光跟着内侍进了宫。
他也没有易容换装。
反正“慕昀皖”的那个身份,只是对外有用,在南黎国的皇帝、太后等人面前,却是无用的。
太后召见,也是因浮光立功被封侯。
若是浮光在南黎国还是籍籍无名,太后也是懒得见浮光的。
不然,太后为何先前在浮光来到南黎国的时候,从不召见?
浮光对这个素未谋面的太后,并无任何好感。
更从未将其当做一位外祖母。
黎氏皇族的人,记得黎半夏的,只有一个黎景天。
因黎半夏而爱屋及乌,从而会关心浮光的,也只有一个黎景天。
其余的人,都视黎半夏和浮光母子俩为无物。
如此,浮光又何必将那些人放在心上?
自从黎半夏幼年走丢,南黎皇室的人就只当黎半夏已经暴毙而亡。
除了黎景天,再无人愿意接受一个活着的黎半夏突然跑回来,自毁皇室颜面。
所以,在黎景天找到了黎半夏的这些年,太后和皇帝就算是明知道黎半夏被囚于慕家,也知道浮光的存在,却是双双不愿为解救这对母子做任何事。
若是这二人伸以援手,黎景天也不至于那般吃力不是!
浮光在内侍的引领下,走进了太后寝殿。
太后常年吃斋礼佛,寝殿中有一股浓厚的檀香味。
浮光一边微微躬着身子走,一边不动声色地观察着。
寝殿中央,坐着一个头戴抹额,做素净打扮的妇人。
她的周身无半点金银珠翠的首饰,衣着也是简朴素雅的款式。
而她的容貌并不显老,让人辨认不清其真实的年岁。
初初看第一眼,很难与后宫那最是尊贵的女子联系到一处。
但是,细细打量,不难发现此妇人周身的金贵气韵,以及久居高位的那一种威严凌厉的气场。
这就是南黎国的太后了。
“微臣参见太后。”浮光在内侍的引领下,在一处站定,按着南黎的礼仪,向太后行礼。
太后见到浮光,表面上还是颇为激动的。
“瞧你生得这般容貌,倒是与你娘亲颇为相似。”见面第一句话,就是攀扯过往,太后倒是自来熟。
她继续道:“你娘亲也曾在哀家的膝下养了些时日,哀家没有女儿,是真把你娘亲当做亲女儿疼宠啊”
这般说着,太后拈着帕子,抹了抹根本没有湿润的眼眶。
浮光还维持着跪地行礼的动作,因为太后没让他平身。
他根本看不到太后的神色动作,只能从太后的言辞话语间,稍作辨认。
明明说的是叙旧煽情的话,可浮光却只听出了惺惺作态的意味,没感受到半点的真情实意。
太后对跪在地上的浮光说了好些话,全都是忆往昔的煽情话语。
然而,浮光却并不为所动。
太后若是真心待他,怎么可能会让他跪着,半天都不让他起来呢?
怕是这般做,只是为了演一场戏吧!
话里话外全是虚情假意。
当面向他立威,这一点倒是不假。
浮光垂眉敛目,默默地听着,面上神色不显山不露水,端着一副恭敬惶恐的姿态。
太后絮絮叨叨说了好久,才扯到了正题之上,“听闻你已经年满十七,哀家便为你相中了一门亲事。”
“兵部尚书家有一娇女,年方十五,温婉贤淑,配你正好。”
“只是这兵部尚书中年丧子,膝下仅余一个女儿,还指望着招婿而延续香火。故而需得让你上门入赘了。”
“哀家想着你往日也不得慕氏一族厚爱,现今慕氏又被灭族,独独留你一人,往后你也没个靠山,入赘于你倒是好事一桩。”
“那兵部尚书官居二品,你不过区区三品,能上门做婿,还是你高攀了。”
“如此,哀家觉着是极好的,你说呢?”
太后自说自话,她明明已经算计好了,末尾却故意问浮光一句,是在有意试探。
浮光心知今日被太后召见,准没有好事。
现在听了太后这一番明抬暗讽的话,浮光也毫不意外。
籍籍无名时根本不搭理,眼见着他立功封侯就来打压,这般作为,明显地是在报复了。
说什么入赘高门,不过是将他至于一处牢笼罢了!
若是他真的答应了入赘,那以后他就算是挣得再多的军功,那也只是兵部尚书府的荣耀,而不是他的荣耀。
太后这一招,是明摆着想利用他的一身本事,却又不给他翻身自由的机会。
都说深宫后院里的女人,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
而像是太后这般经历了两朝帝王,还稳坐后宫女子首位宝座之人,必然更不简单。
浮光想起先前调查到的真相,让皇帝反悔,拒绝他和娘亲认祖归宗这件事,就是太后怂恿的。
太后不喜黎半夏和浮光,只因当年的后宫争宠,太后争不过浮光的亲外祖母。
浮光的外祖母是先帝的宠妃,宠冠后宫,连太后这个正宫娘娘,都不及其一二。
太后因此怀恨在心,倒是不难理解。
甚至在其亡故之后,遗恨其后人,也不难理解。
有人爱屋及乌,便也有人恨及无辜。
上一辈或是上上一辈的那些已经发生过的事情,浮光无力挽回或是改变什么。
他只能为自己身边为数不多的看中之人的现在以及将来,争取一份自由安稳。
“启禀太后,微臣已有婚约在身,恕难从命。”浮光直言拒绝。
他心知,既然太后没有直接颁布懿旨赐婚,也没有怂恿皇帝颁布圣旨赐婚,那么,这就必然是太后的有心试探了。
如此,他更是要态度坚定地拒绝。
若是因瞻前顾后而犹犹豫豫,畏畏缩缩,反倒会中了太后设下的计谋。
“哦?你们民间不是有个说法,‘男婚女嫁,需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吗?你倒是给哀家说说,谁给你定的婚约?又是与谁家的姑娘定的婚约?”
太后故意说“民间”二字,就是为了埋汰浮光生长于民间。
她的语气中,明显地带着嘲讽之意,就好似到了此刻,她都懒得做戏了一般。
“微臣的师父。”浮光搬出了黎景天。
这般时候,也只有黎景天能抵得用,因为他也是太后的亲生儿子。
虽然根本就没有所谓的黎景天为浮光定下了婚约一事。
但是,就算是太后找来黎景天当面问询,浮光相信,哪怕没有事先商量好,自家师父也是能够助他自圆其说的。
“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微臣的婚约,也当得上一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若说定要玩文字游戏,浮光也是不惧的。
他没得把柄在太后手中,也不畏惧招惹了这个南黎国至高无上的女子。
左右他是不愿再被人威胁掌控。
反正他也不是非得留在这南黎国,实在容不下他,那他走便是!
天下之大,他换个身份,也还是可以在别处容身的。
太后闻言,略微皱了皱眉。
她这些年但凡拿黎景天这个小儿子有一星半点的法子,也不会纵容他为了黎半夏和浮光母子俩奔走多年!
太后眼帘微动,神思翻转间,又有了另一番算计。
或许,她可以从那个姑娘处下手。
将浮光拿捏在手这件事,自从浮光成功剿匪一事传到宫里,太后就有了此种打算。
“你还未说是谁家的姑娘,哀家倒是好奇,究竟是谁家的姑娘,能入得了你的眼。”
太后这话,是在嘲讽浮光眼高于顶,连兵部尚书府家的女儿都看不上。
“师父选中的,师父说好,微臣自然也就觉得好。”浮光从善如流地回答。
他这一句话,就堵了太后的后话。
而那个所谓订了婚约的姑娘,浮光巧妙地刻意不提。
太后捻动佛珠的手,霎时一顿。
她目光幽幽地扫向伏地而跪的浮光,心中微微讶异。
身为女人的直觉,她觉得面前这个还未弱冠的少年,不是简单之人。
“既如此,倒是哀家多操心了。”太后开始为自己的话圆场。
浮光不接话,以免此地无银三百两,多说多错。
太后瞧着跪地的浮光,仍然不叫他起来。
她继续捻动佛珠,开始闭眼假寐。
好一阵之后,她才道:“哀家乏了,你且跪安吧!”
浮光这才得以解脱,不由得暗暗松了口气。
然而,浮光刚从地上站起来,准备退出去,却又听得太后幽幽道了一句话。
“不管是皇室宗亲还是高门贵族家的子弟,历来在成婚前都有贴身侍女伺候着的,你师父粗心大意,许是忘记给你安排,哀家送你两个侍女好了。”
他也没有易容换装。
反正“慕昀皖”的那个身份,只是对外有用,在南黎国的皇帝、太后等人面前,却是无用的。
太后召见,也是因浮光立功被封侯。
若是浮光在南黎国还是籍籍无名,太后也是懒得见浮光的。
不然,太后为何先前在浮光来到南黎国的时候,从不召见?
浮光对这个素未谋面的太后,并无任何好感。
更从未将其当做一位外祖母。
黎氏皇族的人,记得黎半夏的,只有一个黎景天。
因黎半夏而爱屋及乌,从而会关心浮光的,也只有一个黎景天。
其余的人,都视黎半夏和浮光母子俩为无物。
如此,浮光又何必将那些人放在心上?
自从黎半夏幼年走丢,南黎皇室的人就只当黎半夏已经暴毙而亡。
除了黎景天,再无人愿意接受一个活着的黎半夏突然跑回来,自毁皇室颜面。
所以,在黎景天找到了黎半夏的这些年,太后和皇帝就算是明知道黎半夏被囚于慕家,也知道浮光的存在,却是双双不愿为解救这对母子做任何事。
若是这二人伸以援手,黎景天也不至于那般吃力不是!
浮光在内侍的引领下,走进了太后寝殿。
太后常年吃斋礼佛,寝殿中有一股浓厚的檀香味。
浮光一边微微躬着身子走,一边不动声色地观察着。
寝殿中央,坐着一个头戴抹额,做素净打扮的妇人。
她的周身无半点金银珠翠的首饰,衣着也是简朴素雅的款式。
而她的容貌并不显老,让人辨认不清其真实的年岁。
初初看第一眼,很难与后宫那最是尊贵的女子联系到一处。
但是,细细打量,不难发现此妇人周身的金贵气韵,以及久居高位的那一种威严凌厉的气场。
这就是南黎国的太后了。
“微臣参见太后。”浮光在内侍的引领下,在一处站定,按着南黎的礼仪,向太后行礼。
太后见到浮光,表面上还是颇为激动的。
“瞧你生得这般容貌,倒是与你娘亲颇为相似。”见面第一句话,就是攀扯过往,太后倒是自来熟。
她继续道:“你娘亲也曾在哀家的膝下养了些时日,哀家没有女儿,是真把你娘亲当做亲女儿疼宠啊”
这般说着,太后拈着帕子,抹了抹根本没有湿润的眼眶。
浮光还维持着跪地行礼的动作,因为太后没让他平身。
他根本看不到太后的神色动作,只能从太后的言辞话语间,稍作辨认。
明明说的是叙旧煽情的话,可浮光却只听出了惺惺作态的意味,没感受到半点的真情实意。
太后对跪在地上的浮光说了好些话,全都是忆往昔的煽情话语。
然而,浮光却并不为所动。
太后若是真心待他,怎么可能会让他跪着,半天都不让他起来呢?
怕是这般做,只是为了演一场戏吧!
话里话外全是虚情假意。
当面向他立威,这一点倒是不假。
浮光垂眉敛目,默默地听着,面上神色不显山不露水,端着一副恭敬惶恐的姿态。
太后絮絮叨叨说了好久,才扯到了正题之上,“听闻你已经年满十七,哀家便为你相中了一门亲事。”
“兵部尚书家有一娇女,年方十五,温婉贤淑,配你正好。”
“只是这兵部尚书中年丧子,膝下仅余一个女儿,还指望着招婿而延续香火。故而需得让你上门入赘了。”
“哀家想着你往日也不得慕氏一族厚爱,现今慕氏又被灭族,独独留你一人,往后你也没个靠山,入赘于你倒是好事一桩。”
“那兵部尚书官居二品,你不过区区三品,能上门做婿,还是你高攀了。”
“如此,哀家觉着是极好的,你说呢?”
太后自说自话,她明明已经算计好了,末尾却故意问浮光一句,是在有意试探。
浮光心知今日被太后召见,准没有好事。
现在听了太后这一番明抬暗讽的话,浮光也毫不意外。
籍籍无名时根本不搭理,眼见着他立功封侯就来打压,这般作为,明显地是在报复了。
说什么入赘高门,不过是将他至于一处牢笼罢了!
若是他真的答应了入赘,那以后他就算是挣得再多的军功,那也只是兵部尚书府的荣耀,而不是他的荣耀。
太后这一招,是明摆着想利用他的一身本事,却又不给他翻身自由的机会。
都说深宫后院里的女人,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
而像是太后这般经历了两朝帝王,还稳坐后宫女子首位宝座之人,必然更不简单。
浮光想起先前调查到的真相,让皇帝反悔,拒绝他和娘亲认祖归宗这件事,就是太后怂恿的。
太后不喜黎半夏和浮光,只因当年的后宫争宠,太后争不过浮光的亲外祖母。
浮光的外祖母是先帝的宠妃,宠冠后宫,连太后这个正宫娘娘,都不及其一二。
太后因此怀恨在心,倒是不难理解。
甚至在其亡故之后,遗恨其后人,也不难理解。
有人爱屋及乌,便也有人恨及无辜。
上一辈或是上上一辈的那些已经发生过的事情,浮光无力挽回或是改变什么。
他只能为自己身边为数不多的看中之人的现在以及将来,争取一份自由安稳。
“启禀太后,微臣已有婚约在身,恕难从命。”浮光直言拒绝。
他心知,既然太后没有直接颁布懿旨赐婚,也没有怂恿皇帝颁布圣旨赐婚,那么,这就必然是太后的有心试探了。
如此,他更是要态度坚定地拒绝。
若是因瞻前顾后而犹犹豫豫,畏畏缩缩,反倒会中了太后设下的计谋。
“哦?你们民间不是有个说法,‘男婚女嫁,需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吗?你倒是给哀家说说,谁给你定的婚约?又是与谁家的姑娘定的婚约?”
太后故意说“民间”二字,就是为了埋汰浮光生长于民间。
她的语气中,明显地带着嘲讽之意,就好似到了此刻,她都懒得做戏了一般。
“微臣的师父。”浮光搬出了黎景天。
这般时候,也只有黎景天能抵得用,因为他也是太后的亲生儿子。
虽然根本就没有所谓的黎景天为浮光定下了婚约一事。
但是,就算是太后找来黎景天当面问询,浮光相信,哪怕没有事先商量好,自家师父也是能够助他自圆其说的。
“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微臣的婚约,也当得上一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若说定要玩文字游戏,浮光也是不惧的。
他没得把柄在太后手中,也不畏惧招惹了这个南黎国至高无上的女子。
左右他是不愿再被人威胁掌控。
反正他也不是非得留在这南黎国,实在容不下他,那他走便是!
天下之大,他换个身份,也还是可以在别处容身的。
太后闻言,略微皱了皱眉。
她这些年但凡拿黎景天这个小儿子有一星半点的法子,也不会纵容他为了黎半夏和浮光母子俩奔走多年!
太后眼帘微动,神思翻转间,又有了另一番算计。
或许,她可以从那个姑娘处下手。
将浮光拿捏在手这件事,自从浮光成功剿匪一事传到宫里,太后就有了此种打算。
“你还未说是谁家的姑娘,哀家倒是好奇,究竟是谁家的姑娘,能入得了你的眼。”
太后这话,是在嘲讽浮光眼高于顶,连兵部尚书府家的女儿都看不上。
“师父选中的,师父说好,微臣自然也就觉得好。”浮光从善如流地回答。
他这一句话,就堵了太后的后话。
而那个所谓订了婚约的姑娘,浮光巧妙地刻意不提。
太后捻动佛珠的手,霎时一顿。
她目光幽幽地扫向伏地而跪的浮光,心中微微讶异。
身为女人的直觉,她觉得面前这个还未弱冠的少年,不是简单之人。
“既如此,倒是哀家多操心了。”太后开始为自己的话圆场。
浮光不接话,以免此地无银三百两,多说多错。
太后瞧着跪地的浮光,仍然不叫他起来。
她继续捻动佛珠,开始闭眼假寐。
好一阵之后,她才道:“哀家乏了,你且跪安吧!”
浮光这才得以解脱,不由得暗暗松了口气。
然而,浮光刚从地上站起来,准备退出去,却又听得太后幽幽道了一句话。
“不管是皇室宗亲还是高门贵族家的子弟,历来在成婚前都有贴身侍女伺候着的,你师父粗心大意,许是忘记给你安排,哀家送你两个侍女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