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世忠想要找秦牧,却根本找不到他的人。
秦牧这时候已经来到了宁边。现在已经进入宣和五年的三月份,到了棉花种植的季节。所以秦牧只能丢下手头的工作,再次来到宁边。
棉花种植,除了他没人会,虽然秦牧也不是农民,但是他好歹见过棉花。
在二十一世纪,秦牧特意去农业大学请教了专家教授,现在他好歹也算半拉农业人才了。
棉花种植,或者说大部分农作物的种植都很依赖温度。如果温度不合适,植株长不好。
后世河套地区的温度情况并不能用来作为依靠,毕竟这里是千年以前。
秦牧只能把全部的棉花种植基地划分为三块,间隔着日期分三批种下了棉花。这样基本能保证至少有一批能长好。
根据后世的知识,秦牧教会了农林局的技术人员如何种棉花。
农业和林业在后世是分开的,不过在这个时空,秦牧可不敢奢求,河套这三座城市的农林局加起来也不过十几个人,这已经是折可求能给他提供的全部了。
不过有就比没有好,十几个总好过一个没有。农业的种植又不是高科技,没什么太高技术含量。
农业真正技术含量高的全是工业领域,科技领域,比如育种,比如水利建设,真到了农民种地这一块,种棉花和种别的也没多大区别。
秦牧来宁边,种棉花是一块,更主要的是要搞水利建设。
棉花生长需要大量的水,没有充足的灌溉,棉花长不好。
同时秦牧,或者说折家面临一个非常巨大的麻烦,就是李彦亲自来了府州。
李彦是赵佶的心腹宦官,如今提举西城所,管理天下公田,他到府州干什么,简直不言自明。
本来赵佶是要对折家下手的,或者说至少要敲打一下折家,但是偏偏这时候出了正一道造反的事情,有张天师出头,一下子把事情给扛走了大半,这让折家头上的危机暂时解除了一些。
可是面对李彦,折可求也不能怠慢。
他现在非常理解秦牧的战略。
破坏容易建设难。如果换做从前的他,有了近卫团这样的武装,他随时随地都想造反。甚至造反都不是目的,打下汴梁城没什么好称道的。
只有灭了金国,西夏,吐蕃,这才算是不负此生。
但是折可求现在明白了一个道理。自己就是把这些地方全打下来又怎么样?天下还不是那个天下吗?百姓还不是如从前一样的生活吗?
那样来说,赵家做皇帝和折家做皇帝又有什么区别?
如今折可求已经越来越认识到未来世界的面目,他更想做的是把那个妙不可言的世界亲手建造出来,所以他也认同秦牧的看法,深挖洞,广积粮,缓称王。
至少在棉花粮食基地都没建成时候,不要和大宋打起来——那样太耽误建设了。
可是李彦来府州不是为了给折家时间的,恰恰相反,他是来调查情况,找麻烦的。
刘光世说折家擅自出兵,拿下了宁边,这个到底是真的假的?
刘光世还说府州麟州的人口大量出走,这又是真的假的?
李彦必须弄清楚这些。
这两件事都非常重要,前者涉及到折家是不是擅自开边,后者涉及到地方是否安定。
结果没用多长时间李彦就弄清楚了,这两件事都是真的。
府州和麟州的人口大量移民到下河套地区,这对两州地主的打击是致命的。可是他们却无能为力。
之前去宁边的移民成为这片大地上最好的例子,他们已经是先富起来的那一群人了。
因为三成的地租实在是极大的仁政,比起本时空普遍接近六七成的地租,简直是天上地下的区别。
这样就算折可求今年不再动员,都会有大量的佃农跑掉。佃农不是奴隶,他们跑了,地主还真没办法。
就算他们拿着佃农的欠款单据去找本地衙门说理,就算衙门断定他们有理,可是又能改变什么呢?
衙门,根本无法执行判决,因为人都跑国外去了。他们有本事去宁边要人吗?
不能执行的条文,还不如擦屁股的厕筹。
现在不只是府州麟州大量流失人口,就是丰州刘光世手下也有不少农民举家跑去了宁边。
这就好像后世美帝的西部大开发,民众自发的向西边跑,因为那里有想都不敢想的美好生活。
这是一种趋势,根本无法阻挡。所以李彦一到府州就接到了大小地主的各种投诉。他们眼看着今年就要颗粒无收了——因为没人种地。
李彦根本不用怀疑这消息的真假,因为抱怨最大声的不是别人,正是折可求的小舅子——尹括。
尹括被折可求一脚踹走之后,直接回了老家。
虽然折可求是府州麟州的霸主,但是尹家也不是任由人欺负的。
军阀和土豪的结合,一直是这块土地上的生存方式,尹括并不虚折可求。敢踹我,那就等着瞧。
李彦来到府州放出消息来盘查土地情况,尹括第一时间就跑了过来。
他就在宁边亲自做过玻璃厂的厂长,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所以他的举报又有数据又有实例,简直让李彦听得差点晕倒。
官家的猜测不但不假,反倒真的不能再真了。折家果然做了这大逆不道之事。
他们不但打下了宁边,还把两州的百姓拼命向大宋之外移民。折家要干什么,这还用问吗?
李纲说折家是今日安禄山,看来还是说小了。
折家明明是今日之李继迁。当日李继迁叛出大宋,自立西夏国,如今折可求是不是要有样学样,要弄个什么国出来?
这可是天大的事。
李彦连忙对尹括大加赞赏,称他为“国之栋梁”,并且许下了高官厚禄,同时派亲兵护送尹括进京,让他把这些情况亲自去告诉官家。
尹括表示这都是他应该做的。作为大宋的子民,他尹括断不能让乱臣贼子得逞。高官厚禄那就不必了,他只求官家发一道圣旨,把少女时代给他做夫人就足够了。
为了少女时代,尹括可以做任何事,哪怕背叛折家。
送走了尹括,李彦连忙换了一身干净的衣服。那尹括一身的傻气简直让李彦无法容忍。天下哪有如此痴呆之人,竟然以为卖了亲人能换来官家褒奖。
不说少女时代根本就不是官家的,就是真的属于官家,你一个边疆的傻小子能要的来?
再说,如果折家垮了,难道尹家还能独善其身?
真是蠢不可及。
李彦甚至觉得自己这一身衣服都沾染上了傻气,以至于他不得不扔掉,否则他会浑身不自在。
若是秦牧知道他这毛病,估计会诚恳的告诉他,李太监,你这大概是强迫症。估计还是晚期,严重的很。
府州和麟州的情况的确很严重,如果不严重的话,尹括也不敢跟李彦来抱怨。
因为这两州流失的人口是如此的多,以至于不只是小地主受影响,甚至于大地主都受影响了。
尹家作为这片地面上有数的大地主,受影响最深。
这让尹括的老爹都对女婿多有抱怨。更加上自己的这么个宝贝旮瘩被打回来了,他对折可求更有意见。
但是老尹再有意见,他也不会跟李彦,这个来自宫中的宦官去抱怨,那是老寿星上吊——活腻味了。
可是他懂事,他儿子不懂事,尹括哪想到那么多。再说他觉得折可求做的太过分了。不管你做什么,总不能把给我家种地的人都抢走了。
本时空最重土地,尹家在西北不是在京城,这种观念更是根深蒂固,尤胜汴梁的人。
没有人种地,没有粮食,这才是真正要命的。什么玻璃煤油的,这玩意能吃吗?
尹括根本就不知道大姐夫发了什么疯,这是要把大小地主全饿死吗?
其实他猜的还真没错。折可求就是有这个打算。不过这个计划却不是折可求想出来的,而是秦牧的想法。
在下河套地区只收三成地租,这肯定会吸引来大量的移民。当然,开始的一年会比较艰难,自己的准备也差,移民的数量也不会太多,这是新生事物,让人接受需要时间,而且消息传播也需要时间。
可是接下来的一年,移民就会大量的出现。
人口就是这么多,下河套多了,府州等地就少了。这样必然就导致了府州没有足够的人口种地。其直接后果不只是府州的粮食大受影响,更关键的是地主会破产。
土地有产出才有意义,荒地什么都不长,难道让地主交土给官府吗?
皇上要的是粮食,不是要土。而官府只和地主要粮,不会亲自和每家每户的农民纠缠。
所谓皇权不下乡,这时候就体现出来两面性了。
之前地主乡绅借着官府的力量,可以在乡间鱼肉乡里。可是现在农民全跑了,他们没人可以鱼肉了,而皇权不管这些,他还是要管地主要粮食。这样地主就只能动用历年来的积蓄。
如果不够,或者没有,那么就只能等死了。
根据折可求的计算,小地主肯定要死在夏粮上,而到了秋粮,估计大地主也顶不住。
这样府州的地只能会被贱卖,到时候折家就可以大量收购了。因为他们已经不再是靠田吃饭的大地主,而是靠工业发财的资本力量了。
钱,折家有的是。
这正是秦牧需要的结果。
秦牧需要大量的土地来种庄稼。而土地全集中在地主手里,这对自己非常不利,甚至根本就无法展开秦牧真正的计划。
实际上,工业化一开始,内燃机一搞出来,机械化种田就成为可能。
后世中国不能搞大型机械种植,那是因为可耕农田太少,人太多。
美国就没这个问题。所以他们的农场几千亩上万亩都用不了多少人。
现在的这个大宋恰恰类似后世的美帝,地广人稀。
汴梁才一百万人口,这可是大宋的首都,想想大宋全国能有多少人?要知道后世的首都可是几千万人的数量级。
既然本时空的情况已经支持机械化种田,那秦牧没理由不搞。
机械化种田的强大,只看后世就知道。如果不是各个国家保护本国的农业,美帝的粮食能打垮全世界。
这充分说明了机械化种田的恐怖。
秦牧需要用最短的时间把粮食的亩产和总量都搞上去,这样才能支持他庞大的计划。
所以让大小地主破产,几乎就是必须走的路。
通往成功的路上,必然会有无数的祭品,这点秦牧也是无可奈何。
只是尹括敢去找李彦直接告发折可求,这让折可求和秦牧都没有想到。
“这件事”秦牧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也感觉非常意外。尹括,折可求的小舅子,去找李彦告密,这个事
“功业,无妨,这事交给我处理就好。”折可求收到这个消息,只是有一瞬间的吃惊,接着就平静了下来。
折家世代镇守府州,什么样的人没见过,什么样的事没做过。
一个尹括,会让折可求手忙脚乱吗?
哪样他就不配姓“折”!
秦牧这时候已经来到了宁边。现在已经进入宣和五年的三月份,到了棉花种植的季节。所以秦牧只能丢下手头的工作,再次来到宁边。
棉花种植,除了他没人会,虽然秦牧也不是农民,但是他好歹见过棉花。
在二十一世纪,秦牧特意去农业大学请教了专家教授,现在他好歹也算半拉农业人才了。
棉花种植,或者说大部分农作物的种植都很依赖温度。如果温度不合适,植株长不好。
后世河套地区的温度情况并不能用来作为依靠,毕竟这里是千年以前。
秦牧只能把全部的棉花种植基地划分为三块,间隔着日期分三批种下了棉花。这样基本能保证至少有一批能长好。
根据后世的知识,秦牧教会了农林局的技术人员如何种棉花。
农业和林业在后世是分开的,不过在这个时空,秦牧可不敢奢求,河套这三座城市的农林局加起来也不过十几个人,这已经是折可求能给他提供的全部了。
不过有就比没有好,十几个总好过一个没有。农业的种植又不是高科技,没什么太高技术含量。
农业真正技术含量高的全是工业领域,科技领域,比如育种,比如水利建设,真到了农民种地这一块,种棉花和种别的也没多大区别。
秦牧来宁边,种棉花是一块,更主要的是要搞水利建设。
棉花生长需要大量的水,没有充足的灌溉,棉花长不好。
同时秦牧,或者说折家面临一个非常巨大的麻烦,就是李彦亲自来了府州。
李彦是赵佶的心腹宦官,如今提举西城所,管理天下公田,他到府州干什么,简直不言自明。
本来赵佶是要对折家下手的,或者说至少要敲打一下折家,但是偏偏这时候出了正一道造反的事情,有张天师出头,一下子把事情给扛走了大半,这让折家头上的危机暂时解除了一些。
可是面对李彦,折可求也不能怠慢。
他现在非常理解秦牧的战略。
破坏容易建设难。如果换做从前的他,有了近卫团这样的武装,他随时随地都想造反。甚至造反都不是目的,打下汴梁城没什么好称道的。
只有灭了金国,西夏,吐蕃,这才算是不负此生。
但是折可求现在明白了一个道理。自己就是把这些地方全打下来又怎么样?天下还不是那个天下吗?百姓还不是如从前一样的生活吗?
那样来说,赵家做皇帝和折家做皇帝又有什么区别?
如今折可求已经越来越认识到未来世界的面目,他更想做的是把那个妙不可言的世界亲手建造出来,所以他也认同秦牧的看法,深挖洞,广积粮,缓称王。
至少在棉花粮食基地都没建成时候,不要和大宋打起来——那样太耽误建设了。
可是李彦来府州不是为了给折家时间的,恰恰相反,他是来调查情况,找麻烦的。
刘光世说折家擅自出兵,拿下了宁边,这个到底是真的假的?
刘光世还说府州麟州的人口大量出走,这又是真的假的?
李彦必须弄清楚这些。
这两件事都非常重要,前者涉及到折家是不是擅自开边,后者涉及到地方是否安定。
结果没用多长时间李彦就弄清楚了,这两件事都是真的。
府州和麟州的人口大量移民到下河套地区,这对两州地主的打击是致命的。可是他们却无能为力。
之前去宁边的移民成为这片大地上最好的例子,他们已经是先富起来的那一群人了。
因为三成的地租实在是极大的仁政,比起本时空普遍接近六七成的地租,简直是天上地下的区别。
这样就算折可求今年不再动员,都会有大量的佃农跑掉。佃农不是奴隶,他们跑了,地主还真没办法。
就算他们拿着佃农的欠款单据去找本地衙门说理,就算衙门断定他们有理,可是又能改变什么呢?
衙门,根本无法执行判决,因为人都跑国外去了。他们有本事去宁边要人吗?
不能执行的条文,还不如擦屁股的厕筹。
现在不只是府州麟州大量流失人口,就是丰州刘光世手下也有不少农民举家跑去了宁边。
这就好像后世美帝的西部大开发,民众自发的向西边跑,因为那里有想都不敢想的美好生活。
这是一种趋势,根本无法阻挡。所以李彦一到府州就接到了大小地主的各种投诉。他们眼看着今年就要颗粒无收了——因为没人种地。
李彦根本不用怀疑这消息的真假,因为抱怨最大声的不是别人,正是折可求的小舅子——尹括。
尹括被折可求一脚踹走之后,直接回了老家。
虽然折可求是府州麟州的霸主,但是尹家也不是任由人欺负的。
军阀和土豪的结合,一直是这块土地上的生存方式,尹括并不虚折可求。敢踹我,那就等着瞧。
李彦来到府州放出消息来盘查土地情况,尹括第一时间就跑了过来。
他就在宁边亲自做过玻璃厂的厂长,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所以他的举报又有数据又有实例,简直让李彦听得差点晕倒。
官家的猜测不但不假,反倒真的不能再真了。折家果然做了这大逆不道之事。
他们不但打下了宁边,还把两州的百姓拼命向大宋之外移民。折家要干什么,这还用问吗?
李纲说折家是今日安禄山,看来还是说小了。
折家明明是今日之李继迁。当日李继迁叛出大宋,自立西夏国,如今折可求是不是要有样学样,要弄个什么国出来?
这可是天大的事。
李彦连忙对尹括大加赞赏,称他为“国之栋梁”,并且许下了高官厚禄,同时派亲兵护送尹括进京,让他把这些情况亲自去告诉官家。
尹括表示这都是他应该做的。作为大宋的子民,他尹括断不能让乱臣贼子得逞。高官厚禄那就不必了,他只求官家发一道圣旨,把少女时代给他做夫人就足够了。
为了少女时代,尹括可以做任何事,哪怕背叛折家。
送走了尹括,李彦连忙换了一身干净的衣服。那尹括一身的傻气简直让李彦无法容忍。天下哪有如此痴呆之人,竟然以为卖了亲人能换来官家褒奖。
不说少女时代根本就不是官家的,就是真的属于官家,你一个边疆的傻小子能要的来?
再说,如果折家垮了,难道尹家还能独善其身?
真是蠢不可及。
李彦甚至觉得自己这一身衣服都沾染上了傻气,以至于他不得不扔掉,否则他会浑身不自在。
若是秦牧知道他这毛病,估计会诚恳的告诉他,李太监,你这大概是强迫症。估计还是晚期,严重的很。
府州和麟州的情况的确很严重,如果不严重的话,尹括也不敢跟李彦来抱怨。
因为这两州流失的人口是如此的多,以至于不只是小地主受影响,甚至于大地主都受影响了。
尹家作为这片地面上有数的大地主,受影响最深。
这让尹括的老爹都对女婿多有抱怨。更加上自己的这么个宝贝旮瘩被打回来了,他对折可求更有意见。
但是老尹再有意见,他也不会跟李彦,这个来自宫中的宦官去抱怨,那是老寿星上吊——活腻味了。
可是他懂事,他儿子不懂事,尹括哪想到那么多。再说他觉得折可求做的太过分了。不管你做什么,总不能把给我家种地的人都抢走了。
本时空最重土地,尹家在西北不是在京城,这种观念更是根深蒂固,尤胜汴梁的人。
没有人种地,没有粮食,这才是真正要命的。什么玻璃煤油的,这玩意能吃吗?
尹括根本就不知道大姐夫发了什么疯,这是要把大小地主全饿死吗?
其实他猜的还真没错。折可求就是有这个打算。不过这个计划却不是折可求想出来的,而是秦牧的想法。
在下河套地区只收三成地租,这肯定会吸引来大量的移民。当然,开始的一年会比较艰难,自己的准备也差,移民的数量也不会太多,这是新生事物,让人接受需要时间,而且消息传播也需要时间。
可是接下来的一年,移民就会大量的出现。
人口就是这么多,下河套多了,府州等地就少了。这样必然就导致了府州没有足够的人口种地。其直接后果不只是府州的粮食大受影响,更关键的是地主会破产。
土地有产出才有意义,荒地什么都不长,难道让地主交土给官府吗?
皇上要的是粮食,不是要土。而官府只和地主要粮,不会亲自和每家每户的农民纠缠。
所谓皇权不下乡,这时候就体现出来两面性了。
之前地主乡绅借着官府的力量,可以在乡间鱼肉乡里。可是现在农民全跑了,他们没人可以鱼肉了,而皇权不管这些,他还是要管地主要粮食。这样地主就只能动用历年来的积蓄。
如果不够,或者没有,那么就只能等死了。
根据折可求的计算,小地主肯定要死在夏粮上,而到了秋粮,估计大地主也顶不住。
这样府州的地只能会被贱卖,到时候折家就可以大量收购了。因为他们已经不再是靠田吃饭的大地主,而是靠工业发财的资本力量了。
钱,折家有的是。
这正是秦牧需要的结果。
秦牧需要大量的土地来种庄稼。而土地全集中在地主手里,这对自己非常不利,甚至根本就无法展开秦牧真正的计划。
实际上,工业化一开始,内燃机一搞出来,机械化种田就成为可能。
后世中国不能搞大型机械种植,那是因为可耕农田太少,人太多。
美国就没这个问题。所以他们的农场几千亩上万亩都用不了多少人。
现在的这个大宋恰恰类似后世的美帝,地广人稀。
汴梁才一百万人口,这可是大宋的首都,想想大宋全国能有多少人?要知道后世的首都可是几千万人的数量级。
既然本时空的情况已经支持机械化种田,那秦牧没理由不搞。
机械化种田的强大,只看后世就知道。如果不是各个国家保护本国的农业,美帝的粮食能打垮全世界。
这充分说明了机械化种田的恐怖。
秦牧需要用最短的时间把粮食的亩产和总量都搞上去,这样才能支持他庞大的计划。
所以让大小地主破产,几乎就是必须走的路。
通往成功的路上,必然会有无数的祭品,这点秦牧也是无可奈何。
只是尹括敢去找李彦直接告发折可求,这让折可求和秦牧都没有想到。
“这件事”秦牧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也感觉非常意外。尹括,折可求的小舅子,去找李彦告密,这个事
“功业,无妨,这事交给我处理就好。”折可求收到这个消息,只是有一瞬间的吃惊,接着就平静了下来。
折家世代镇守府州,什么样的人没见过,什么样的事没做过。
一个尹括,会让折可求手忙脚乱吗?
哪样他就不配姓“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