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微山湖到利国监,只有短短一段水路,可是这段路,却好像是泥沼一般,让秦牧前进的艰难无比。
因为他从心底里有点怕去利国监。这份害怕的感觉,是秦牧来到大宋以后从未有过的。如今,他第一次感受到了。

为什么会害怕?怕陌生的地方吗?怕遇到归一道吗?还是怕利国监那地方大米不好吃?

当然不是,那全是扯淡。

真正让秦牧害怕的,是他只要到了利国监,那就是一个时代真正的开启。

秦牧怕自己失败,怕自己被这份重担压垮。

工业时代的开启,是因为蒸汽机的出现。但是工业时代相对于农业时代真正的碾压,不是因为有了一个蒸汽机,而是因为有海量的钢铁。

秦牧现在已经非常清楚后世的炼钢厂如何运作,他也请江厂长给他设计了符合本时空条件的炼钢厂。

但是即使精简再精简,秦牧发现自己还是面临无数的问题。

到目前为止,秦牧实际上并没有啃过真正的硬骨头。

比如青州石油。打井的核心装备全是从后世拉来的,而炼油的工艺,只是比后世的土作坊强那么一点。完全不是二十一世纪石化企业的性质。

这也是和石油工业的特点有关。简单说,秦牧只是通过分馏法就得到了各种石油产品,即使比不上后世的品质,但是绝对能用。

再说微山湖煤矿。这个煤矿产量有了十倍几十倍的提升,可是技术含量并没有本质的提升。

只是因为秦牧从后世拉来了必须的动力来源,极大的扩大了作业面,同时因为电灯的使用,大幅度延长了生产时间。而工人基础的劳动,还是和原来一样,弯着腰挖石头。

真正的有科技含量的本质提升,是没有的。

正是因为在秦牧的每一个点上,都没有本质的提升,所以秦牧才一路走的那么顺畅,几乎是顺手拈来一般。

但是这一切是在不断积累,是一点点的量变,一点一滴的石油,一块两块的煤炭,一斤两斤的粮食。当积累越来越多的时候,秦牧发现自己已经不得不走到了那扇门的面前。

铁矿,是这个反应链上的最后一个环节,只要把铁矿石再加入自己的工业圈,那么工业革命必然到来。

这都不是他可以阻止的。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所以秦牧心里极为沉重,他怕这块铁矿一旦加入他的链路,就引发激烈的反应,也许不但不能顺利的开启工业革命,反倒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把自己的一切都打烂了。

铁,在后世是基本上是不能直接使用的。因为太脆了。可是在这个时空还能凑合的用。

因为本时空的匠人没有理论上的指导,加上他们工艺的落后,所以从铁变成钢,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这也就导致了钢的昂贵稀少——都用来做兵器盔甲了,百姓连一把好的切菜刀都没有。

所谓“恨铁不成钢”,就是这种困难的直观写照。

炼铁和炼钢,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化学反应。

炼铁,是还原反应。就是从铁矿石中把铁元素分离出来。古人和二十一世纪的人炼铁,都是一样,化学反应不变。

但是因为古人不知道整个反应的化学原理,也就是不知道铁矿石变成铁实际发生了什么变化,导致他们无法得到更好的铁。

至少他们不知道先把煤炭炼成焦炭。

本时空的人,一直用煤炭来炼铁。这样就导致炼出来的铁非常脆,基本没什么用处——做农具都不行,所以必须把铁变成钢。

而秦牧已经采用的焦炭炼铁法,就是大幅的降低了铁水的碳含量,这样的产品,已经接近于本时空的钢了,所以才能用来做蒸汽弩、蒸汽机。

但是这东西本质上还是铁,只不过是更好的铁而已,如果按照后世的标准,全不算是钢。

炼钢,是氧化反应。要把生铁中的碳元素除去,达到一个标准,就是含碳量在0.04%——2%。这样才能算作钢。

古人当然也想要钢了,可是他们并不知道铁元素,也不知道碳元素,所以一切都是依靠工匠摸索出来的技术。

可以说,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比如炒钢法。它以生铁为原料,把生铁加热到液态半液态后,利用鼓风中的氧使生铁脱碳到钢和熟铁的成分范围。冶炼过程中要不断地炒动金属。

但是本时空的工匠知道什么是氧气吗?肯定不知道。他们只知道这样做。至于为什么这样做?不知道。他们只知道这样子一番操作,能得到钢。

而钢的成色好坏,全看炒钢工匠的手艺。这一锅和下一锅,完全不可能一样。

但是秦牧知道这个操作的目的,是为了尽可能的除去铁水中的碳元素,从而得到合格的钢材。

因为本时空的人是盲人摸象,就那么向前走;而秦牧是按图索骥,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搭建厂房,所以两者的差距不可以道里计。

这真是足有上千年的差距。

但是这个差距也束缚了秦牧。

盲人摸象的做法,其实就是小作坊炼钢,根本没法大规模流水线生产——一切全靠工匠的手艺。这种极端依赖个人技术的方式怎么能工业化大批量复制?根本不可能。

所以古代才有一个又一个铸剑大师——其实就是极为出色的好工匠。而且他们是不可复制的,谁和谁都不同。

几千年就出那么几个名人,显然也说明了同一个问题,就是这个方法不可以工业化。

秦牧的工业化大生产,对比手工作坊的不同,就在于这是一整套系统。这套系统非常复杂,已经远远超出了他现在的能力。

后世炼钢,基本流程都是两块。首先,高炉炼铁,然后,铁水直接进转炉,再进行转炉炼钢。

这是一套不能走走停停的流程。一旦开炉,就要一直走下去。

这样一来,秦牧面临的问题就非常巨大了。不说别的,首先要搭建高炉,高炉要有耐火砖,然后要有稳定的铁矿石,焦炭,石灰石做原料,这样才能进行高炉炼铁。

一旦开始点火,那么铁水不能出一次,然后没原料了休息两天,等原料来了再继续干。那炉子就完蛋了。

所以秦牧要备齐充足的原料。因此他才一直全力经营微山湖煤矿,就是为了获得足够数量的焦炭。

焦炭只是原料的一种,铁矿石和石灰石也同样必不可少。石灰石的采集一直进行着,暂时看来是不缺的,但是铁矿就不行了。

以利国监现在的产量,是喂不饱秦牧计划中的高炉的。如果一旦铁矿石供应不上,那高炉炼铁就完蛋了。

所以秦牧要去准备足够多的铁矿石。

到了这一步,还算在本时空的技术范围之内,依靠本时空的匠人是可以解决的。

但是接下来就是全新的工艺了。转炉炼钢,是精确的还原反应,要除去铁水中的碳,需要用到纯氧。

可是在大宋朝秦牧怎么制造纯氧,完全不可能。至少现在不可能。

所以他准备直接用空气,不用纯氧了,这样也是勉强可以说的过去,只是因为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氮气,这些氮气不但不能参与反应,还会带走热量,让转炉中的温度达不到应有的高度。

同时,氮气还会沉积在钢水中,不可避免的造成小气泡。

这肯定会影响出钢的品质,不过秦牧还是可以接受。这样的钢,和后世比不行,和本时空比,那就是好的不得了了。

但是这里有个问题,就是高炉炼铁和转炉炼钢是完整的一套流程。炽热的铁水出来,就会进入转炉继续开炼。

等于说这套流水线变得更长。而且,这里需要强大的动力。

转炉转炉,是需要转起来的。倾倒钢水废渣,不能像高炉一样打开口子就流出来。那么沉重的一个家伙要转动起来,如果没有蒸汽机,秦牧都不敢想这件事。

转炉流出来的钢水,还要继续处理,才能得到真正可用的钢。

这一套流程,在后世需要大量的产业工人,和每个环节精确的控制,才能得以实现。

在本时空秦牧有人用吗?可以说一个也没有。

现在秦牧才彻底理解了新中国时候对工人的渴求。没有真正的产业工人,真玩不转工业。

不是说把农民早上从庄稼地里拉进工厂,晚上就能上岗干活。

那样除了造成严重生产事故,甚至伤及人命,根本没第二个可能。

可是秦牧的产业工人在哪里?真没有。现在勉强算是工人的,就是微山湖煤矿的矿工。

但是他们只是像工人,而不是真正的产业工人。实际上,他们做的就是纯体力活,背着藤筐挖石头。

科技的准备很欠缺,不过这个算是勉强可以解决,实在不行从后世拉设备。但是工人的欠缺,真没法解决。

普及义务教育,绝不是玩情怀,显人道。这是社会发展的必需呀!

秦牧不由得想起了姜月奴办的大学。

目前,勉强能训练成为产业工人的,就是学校里面的学生了。如果不用他们,只能用近卫团的了。

可是让近卫团变成工人,这只能应急,不能长久。

长久来说,还是要办夜校,招工,培训,以求得到真正的产业工人。

这都需要时间!大量的时间,而秦牧真的时间不多了。

可是不管怎么样,自己的路,必须走下去。

秦牧走上船头,望着江水,陷入了沉思。

这时候一阵江风拂过,秦牧不由得抬头远望。那河边岸上,枫林如火,这瞬间点燃了他的斗志。

秦牧突然升起一种“独立寒秋”的豪情。怕什么,“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利国监,我来了!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