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家军是当世雄师,威震天下。
自种师衡创建种家军以来,到种师道这里,已经是第三代了。

如今的的种师道,年过七十,本应该在家里颐养天年,可是这次出兵伐辽,他不得不再次出山。

因为种家在这一代上,出现了人才断档。

种师道有两个儿子,可是都早早的故去。两个孙子,一个早夭,剩下一个,种彦崇,才二十出头,还不能挑大梁。

按道理说,在这个时空,二十多岁的男人,尤其是种家男人,早应该独当一面了。

历代种家男儿,哪个不是早早就挑起家族重担,上马杀敌保家卫国呢。

种世衡的第八子种谊,弱冠之年,就独自率种家军一部,自兰州渡河抗击西夏,斩首几百,自己却毫发无损。

那是种彦崇的叔祖,当时年纪比种彦崇还小好几岁。

可是时过境迁,那时候种家人才济济,根本不会为了后代担心。现在,种师道这一房,就剩下爷孙俩人。

一个种师道,一个种彦崇。虽然还有许多其他的种家子弟,但那都不是长房这一支的了——本时空非常看重长子长孙这一脉。

只有长房,才是嫡传。

这种情况下,种师道怎么舍得让孙子去冒险。所以种彦崇一直没机会独自领军。

而且这一代不止他这一房如此,种师道的弟弟,种师中,也是如此。

种师中的儿子也都故去,只剩下孙子辈,也就是种申和他哥哥俩人。

种申还不走家族的老路,一直学文,如今在京城做祠部郎。

这样情况下,只能种师道出山了。

种师中要留着守护老窝。

不过“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种师道却没半点英雄气短的心态。

种家军,就是为了战争而生。

他是老了,不过下面还有孙子。这次种师道带着种彦崇一起上阵,就是要亲手把孙子历练出来,好让种家军在孙子手里继续发展壮大。

这一战,有胜无败!

他带来了七千人马,对外号称两万。

这不只是为了吓唬人,而是事关利益。

种家军打仗,朝廷是要给钱的。没钱,凭什么白给你赵家人卖命?

保家卫国,是军人的职责,可是朝廷空口白牙的就让军人去拼命,那是万万不行的。

赵佶不愿意打仗,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不愿意花钱。一打仗就花钱,一打仗就花钱,钱从哪里来?

那还不得印钞票吗。

如果只是印刷点纸就能打发了各路人马,赵佶到也不怕。反正纸也不值钱,随便印就好。

可是他不傻,人家也不傻。你要我们卖命,可是不拿出真金白银,随便印点纸就想糊弄过去,这是骗傻子吗?

各路人马也不要这些废纸。

于是赵佶只好拿出一些真金白银,和废纸搭配着发军饷。

既然你糊弄,那么各路人马也就开始糊弄。

比如种家军,出动七千人马,报上去的却是两万。种师道不这样做也不行。如果实打实的报上去,他顶多拿到三千人的军饷,剩下四千人,全只能拿废纸。

种师道怎么会做这样赔本的买卖。

他号称带了两万人,就这样才勉强拿到七千人的真金白银。

种家军如此,别的人马也不会有意外。

折家军就号称带了一万——吴阶比种师道还敢吹。

他怕什么,反正一无所有,能坑点就坑点。

种家军不过就一比三的吹,他一比五的吹。而且他的两千人还不同于种师道的七千人。

至少种师道的七千人是真能打的精兵。吴阶这两千人,他就没准备带上战场。纯粹是用来当强盗的。

童贯知道不知道这些?肯定知道

别看童贯是个太监,但是这个太监,可和后世大明的大太监魏忠贤不同。

魏忠贤号称九千岁,一直祸乱宫廷,但是他不带兵。

童贯这个太监,基本上一辈子都在军旅中。不是在打仗就是在等着打仗。

对于军中的猫腻,他非常明白。可是明白又如何?他无法改变这个现状。

既然官家不肯拿出真金白银,只肯发纸钱,那么凭什么让军队就老实的认账呢?

谁的命不是命?都出来卖命了,不给点钱,换你你能干?

这件事,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反正不只是大宋如此,大辽和西夏其实也是如此。

号称十万,其实能有三四万就不错了。

这是实情,否则铁鹞子绝不能只有三千人!这是最好的证据。

既然大家都是号称,所以童贯对于辽国派出一万人马也没多在意。

一万辽兵,顶多五千人。

自己的前锋部队,有种家的两万,刘家的一万五,还有折家的一万,加起来四万五,就算按惯例,一比三的来说,还有实打实的一万多人呢。

一万多人对上五千人,怎么算也是自己稳赢。

可是童贯却犯了两个致命错误。

首先,折家军根本就没有一万人。吴阶胆大心黑,两千报了一万,而且这两千实数还不能打仗。等于这一万人根本不存在。

实际上宋军的前锋部队,只有种家军的七千人,还有刘家军的四千人,加起来刚刚一万出头。

其次,辽国这次来的,不是虚数,而是实数。

现在辽国都快亡国了。各路人马被金国打散,屁滚尿流的逃进了南京,他们哪还有完整的编制。就算有,也被耶律大石给整编了。

这时候再各自为政,南京城早破了。

所以耶律大石这次带来一万人马,是实打实的一万人马。不仅如此,他还出动大量的民夫,作为后勤人员,把蒸汽弩运来了五台。就藏在白沟河对岸。

这一次耶律大石发了狠。对于大宋,要终此一战!如果不能一战击溃宋军,而是打成了拉锯战,胶着战,那么南京一定守不住。他带来了一万人马,南京城已然有点空虚了。

这个时候,如果金兵同时发动攻击,不但人手不够,就是蒸汽弩都不够。

耶律大石也是犹豫了好久,才做出了这个冒险的举动。

为了一边打败宋军,一边欺骗金兵,让阿骨打不敢这时候动手,耶律大石出尽了手段。

他找来城中的工匠,做了大量的木头蒸汽弩,刷上黑漆,就用这些西贝货偷偷替换了真货。

一台台的蒸汽弩整齐的摆在城墙之上,在城外的人看来,蒸汽弩的数量不但没少,反倒多了许多。

只能靠这个吓阻一下金兵了。

但是欺骗只能一时,不能一世。真正解决问题的关键,就在于速度。

只有趁着短暂的欺骗时间,迅速的击溃宋军,才能解除南边的危机。然后马上回城,恢复原有的守备能力,抵挡住金国的进攻。

耶律大石的整个计划,关键就在于时间。时间,就是他的性命,也是辽国的性命。

一旦和宋军的战争如原来那般打的纠缠不休,那么南京城肯定就保不住了。

耶律大石要快打,童贯也要快打。

现在的情况是,金国打败了辽国,辽国只剩下这座南京城,也就是幽州城。

这座城市属于燕云十六州之一。而燕云十六州是南方农耕民族和北方游牧民族地理上的分界线——当然童贯不会说的如此学术,这是作者说的。

很多人对于地里的认识,就来自于地图。

但是地图是平面的,随便拿尺子一量,好,五厘米,三百公里,除以步行速度,或者汽车速度,就是需要的时间。这就是很多人下意识的想法。

可实际上,真实的地貌绝不可能是如纸张一般平坦。所以地上才有路,路上才有关隘,才有城池。

从北边向南打,一定要过幽州,否则就要翻山。但是那个山,马匹是翻不过去的。因此燕云十六州才如此重要。这就是十六道门口,只要关好大门,北边的恶人就进不来。

赵佶以及赵家先祖,念念不忘的就是燕云十六州。童贯必须趁着这个机会把幽州抢到手里。

现在宋军在幽州南边,金兵在幽州北边,两家一起向中间打,肯定是谁先占住算谁的。

童贯一把年纪,当然不会天真。虽然海上之盟约定,燕云十六州金国会还给大宋,但是纸上的玩意,一钱不值。

这就好像朝廷的纸钞,越发越多,越来越不值钱。

只有自己拿到手里,那才是真金白银。

他要和金兵拼速度,所以严令先锋部队迅速出击。一路遇敌则战,绝不停留。

种师道人老成精,当然明白眼前的局面。他是先锋部队的主帅,所以一马当先,带着种家军走在最前面。

在白沟河南岸,终于遇到了辽国大军。

这是一片天然的战场。

白沟河两岸,各有一片辽阔的平原,视线没有半点遮挡。

这点非常重要。因为此地视野辽阔,种师道可以非常清楚的看出很远。他看得到对面没有伏兵——就没有能埋伏人马的地方。

所以眼前的敌人就是这么多。种师道一眼看得出来,辽国这次有三千步兵,两千骑兵,整齐的列队在对面。

这五千人,就是辽国的全部人马了。

他心里略略安定。

种家军的七千人已经进入了战场,四千步兵在前,三千骑兵再后,遥望着对面的五千人。

这时候,种家军已经搭好了瞭望楼,种师道站在楼上,向右边望去。那是刘家军,先锋部队的右翼,有三千步兵和一千骑兵。

种师道暗暗点点头。这样的兵力对比,自己可保不败。

他再转向左边,一望之下,顿时大吃一惊。

左翼是折家军,他知道这次折家军派出来的兵马不多,可是再不多,三千人也应该有的,怎么能就来两千呢。

而且这两千人,还缺胳膊短腿。这是糊弄我玩吗?

他再定睛细看,发现折家军还真在糊弄自己。

吴阶知道自己的兵打不了仗,所以故意拖在最后。但是再慢,也得跟着前锋走,否则就要被砍头了。

他来到战场时候,种家军和刘家军已经站好了队形。

吴阶一声领下,吴家军也开始列阵。

不过吴家军列的阵与众不同,他们一人拿着两块盾牌,齐齐的摆在身前。

这样在对面的敌人看来,这边的人数凭空就多了一倍。

这也是吴阶早就盘算好的。

就这两千人能干嘛?凑数都不够。所以吴阶必须虚张声势一番。他特意和折可求多要了一倍的盾牌。

折可求二话不说就批准了。不但如此,他还要吴阶多拿,能拿多少拿多少。

对于大表哥的大方,吴阶也有点惊讶。盾牌和盔甲一样,都是战备器械,怎么表哥这么不在意呢。

他当然理解不了折可求目前的境界。

在折可求眼里,冷兵器的一切都过时了,什么盔甲盾牌,全无用处。

只是盔甲虽然无用,却可以拿来炼铁,这个还是要留着。

盾牌就不用在意了,就是牛羊皮蒙在大木头上。这玩意,一点不值钱,你都拿走吧——也省的说我坑你。

于是吴阶就给一人配备了两面盾牌。

现在正好派上用场。每个人都举着两面大盾。

本时空的盾牌可不是后世影视剧里面的那种西方手盾,单手握着,锅盖大小。

宋军的盾足有一人来高,整个人可以完全的缩在后面。从前面看过去,半个人影也看不到。

因此吴家军摆开阵势之后,在辽兵看来,足有四千人。

可是这只能瞒过前方,却瞒不过侧面和后方。

种师道一看之下,差点气的从望楼上掉下来。

折家小子,你这是想坑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