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牧不知道是因为自己的意外穿越导致本时空历史有些许混乱,还是这个大宋本来就是虚幻的。
他发现在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上,时间节点多少有点改变。
不过后世的史书也是人写的,也许历史记载错误,这也说不定。
再说,来都来了,一切以自己为主。
按照历史记载,今年四月份就应该宋国打过一次辽国,宋大败。但是他的这个大宋,并没有出现这次战争。
可是看宋徽宗这个安排,显然还是要打的。秦牧一路慢悠悠的走着——他要等折可存来会和,所以不急不忙。
对于本时空的情况,显然折可存要比他明白的多,带着二舅哥是必须的。否则秦牧也不能让他丢下宁边的建设,跑来跟自己旅游。
这次出门,还是扮作商队,秦牧没有动地方上的队伍,只带了西点军校的学员——大概一个排的人数。
不过因为秦牧正对他们进行特种作战训练,所以他们的武器装备都极大的提升了一截。这三十个人的火力输出,一点不输近卫团一个连。而且科技装备上更是鸟枪换炮,远不是近卫团可以比的。
危险吗,应该是没有。反正秦牧也没打算掺合,看看就行,有危险赶紧跑。
但是麻烦多少还有点。这个麻烦不是来自于外部,而是内部。
宋徽宗关心局势,别人也关心局势。
童贯就是另外一个关心局势的人。因为他知道打辽国肯定还是自己带兵。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作为三军统帅,他得明白前线的情况。
可是皇上胆小,不允许官面的人出面,所以童贯也就没办法派手下的武官去边疆。
不看看总是不放心,所以童贯派了一个人跟着秦牧一起。
这个人,秦牧听说过。
赵良嗣,他原名马值,是辽国的汉人,曾经做到辽国的光禄卿。不过他一心反辽。
政和元年,马植趁着宋朝使节童贯访问辽国的机会,秘密晋见童贯,提出收复燕云十六州的计划,即:培植饱受契丹贵族欺压的女真部落。这个计划对于北宋末代时期政局的震撼力,绝不亚于“三分”下的隆中对。
之后马植带领着部下,开始秘密访问女真部落,想尽办法挑起女真与契丹间的矛盾。
不过赵良嗣这些事情,都是私下做的。
他从辽国来到大宋,一直躲在童贯府里,这个名字都是童贯给他取的。
童贯对于赵良嗣的计划很欣赏,挑拨金国和辽国打仗,大宋坐山观虎斗,这多开心。
可是赵佶根本不会给赵良嗣任何官面上的支持,实际上的支持也没有。你爱干嘛去干嘛,反正别打着大宋的旗号就行。
因此赵良嗣只能以个人的名义偷偷活动,当然私下打着大宋的旗号,也没人管的了他。
现在辽国快完蛋了,赵良嗣觉得自己多年的经营总算要看到成果,他当然也一心要来看看。
十年辛苦啊!他这十年来,无时无刻不在梦想着杀光耶律家人,替自己的闺女和亲人报仇。
赵良嗣是汉人,他原姓马,是世家大族。在辽国,一直是契丹人做主人,其余人是奴隶。马家虽然是世家大族,但是在契丹人看来,也就是那么回事。
他有个独生女,出落得亭亭玉立,貌美如花。到了该成婚的年纪,赵良嗣就给她寻了一门好人家,也是汉人,门当户对。
可是在闺女出嫁那天,不巧遇到了打猎归来的耶律余睹。耶律余睹一下就看中了新娘子的美貌,当即就抢回来自己家里。
赵良嗣家世渊源,他的闺女自幼受的教育让她无法接受这样的侮辱。她性格刚烈,在耶律余睹意图不轨时候,试图咬死这个禽兽。
她不过是个弱女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能有几分力气。
可是耶律余睹虽然没有受伤,却被激起了怒火。你这个给脸不要脸的。于是满足了自己的兽性之后,耶律余睹不但杀了赵良嗣的闺女,还把赵良嗣全家,以及那个没结亲的亲家,全杀了。
对于耶律余睹来说,这都不算事。
但是对于赵良嗣来说,还有比这更悲惨的事情吗?所以当他一个人逃出性命之后,就对天发誓,今生必灭辽国。
他这才投靠了童贯,试图煽动大宋去攻打辽国。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不管赵佶支持不支持,他都拼劲全力去干这件事。
如今辽国被金国打的屁滚尿流,这就要亡国了,他怎么能不激动。
这一路上连连催促秦牧加快脚步,但是秦牧哪快的起来。他也不会骑马,只能坐马车。而且还要等折可存,更不能快走了。
于是矛盾就这么来了。
以赵良嗣的性格,若是换了别人,他早自己走了。但是对于秦牧,他不能这么做。
因为秦牧是折家女婿。赵良嗣在大宋这么多年,很清楚一件事。大宋真正能打的军队,就是西军。
其中最厉害的就是折家军,种家军。
秦牧既然是折家女婿,他必须用心交好。更何况,秦牧有钱!
赵良嗣一心报仇,所以留心着身边一切能利用的资源。他可不是庙堂上那些混球,吃喝玩乐就是人生的目标。
找钱,找人,找盟友,打辽国,杀耶律余睹,这才是赵良嗣活着的目的。
赵佶只把秦牧当能工巧匠,但是赵良嗣当秦牧是有钱有兵的一方势力。
不说别的,就从秦牧身边这群家丁就看得出来。
这么一群人,个顶个的精明强悍,就算是辽国的皮室军精锐,也远远比不上——气势就不同。
赵良嗣因此忍着自己的焦躁,一路耐心的和秦牧套近乎。
“赵员外,”秦牧也是左右无事,就和赵良嗣聊天:“郭药师这个人,你了解吗?”
“你说怨军首领郭药师,在下对此人到了解一二。”赵良嗣对辽国有刻骨仇恨,所以他一直以来都尽可能多的了解辽国各种资料。
郭药师这个人,半是汉人半是契丹人,他祖居渤海铁州。
辽天祚帝天庆六年,渤海人高永昌杀辽东京留守萧保先,自称大元国皇帝,改元应顺,占领了辽东50余州。天祚帝派宰相张琳讨伐,在沈州为支援高永昌的女真兵所败。于是天祚帝授燕王耶律淳为都元帅,招募辽东饥民,取报怨于女真之意,谓之“怨军”。
怨军成立后,非但作战不利,而且接连发生叛乱。保大元年,东南路怨军将领董小丑因为征讨利州叛乱不利被处死,于是其手下罗青汉、董仲孙等率怨军作乱。辽都统耶律余睹、萧干率兵平叛。郭药师等人杀了罗青汉数人,接受招安。
辽从中选出2000人编为四营,任命郭药师、张令徽、刘舜仁、甄五臣各自统领。
怨军本质上是辽东饥民,论起打仗当然不行了。
但是形势比人强,辽国能打的皮室军全被金国打没了,剩下的兵力不多,全缩在辽国南京。
因为局面危险,所以各地能调动的皮室军拼命向城里调动,这样辽国的高层才能感到点安全。
可是地方上兵力抽空了也不行,于是就派郭药师的怨军接手了涿州易州的防务。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是英明的领导人才可以做到的。现在辽国的高层宛如惊弓之鸟,哪里还能用人不疑。
他们是“疑人也用”,“用了就疑”。
没多长时间,辽国高层就猜测郭药师要投降大宋,用辽国的城市换自己的富贵,所以他们密谋处死郭药师。
这时空哪有多少秘密能保得住,尤其是现在的辽国已经是一架破碎的马车,没人能知道还可以跑多久。
这个消息,很快就被郭药师知道了。
总有人想四处下注,就好像任员外一般,一边给朝廷干,一边给秦牧干。
有人就要一边当着辽国的官,一边示好郭药师。万一辽国没了,自己还能在郭药师这里讨口饭。
郭药师一听这消息,那还犹豫什么,反了吧。
于是果断的带着人马城池,投降了大宋。
赵良嗣说的这些,秦牧都知道——史书都写着呢。他想听更多的,史书上没写的。
可是赵良嗣也不知道更多了,他十年没在辽国了,对于这些,只是道听途说,再加上小心求证。?至于更多内幕,就不是他能知道的了。
秦牧觉得有点遗憾。你知道的还不如我知道的多,甚至还不如我这本书读者知道的多,这样你还有什么存在意义?
历史上的你,还不如郭药师重要。
这个人,先杀了自己的长官,归顺辽国,然后又背叛辽国,投降大宋,最后又阵前倒戈,当了金国的官。
这妥妥的三姓家奴,当世吕布。
可以说没有此人,靖康耻未必能发生。
金兵第一次攻打汴梁时候,徽宗被吓得急忙禅位于钦宗。
这个消息传到了完颜宗望营中,宗望惟恐宋朝有所准备而想退师。这时候郭药师站了出来。
“郭药师曰南朝未必有备,言汴京富庶及宫禁中事非燕山之比,令太子郎君兵行神速,可乘此破竹之势,急趋大河,将士必破胜,可不战而还。苟闻有备,耀兵河北,虎视南朝,以示国威,归之未晚”。
他站在战略的高度上给完颜宗望——金国二太子,分析了一番。
总体就是说,您别怕,宋国未必有准备。汴梁宝贝老多了,可不是你抢的那点破烂能比的。现在去抢,跑快点没问题。大宋一定没有准备。
就算他们有准备也没关系,咱们耀武扬威一番,也没半点损失。
二太子一听,你小子说的有那么一点道理。好,就这么办,于是金兵就直奔了汴梁,从而才有靖康耻。
秦牧知道这件事。再走一阵,自己就要到达易州了。宜州正是郭药师的管辖地。如果自己杀了郭药师,那是不是就没有靖康耻了呢?
这能不能作为一个选项呢?
秦牧陷入了深思。
他发现在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上,时间节点多少有点改变。
不过后世的史书也是人写的,也许历史记载错误,这也说不定。
再说,来都来了,一切以自己为主。
按照历史记载,今年四月份就应该宋国打过一次辽国,宋大败。但是他的这个大宋,并没有出现这次战争。
可是看宋徽宗这个安排,显然还是要打的。秦牧一路慢悠悠的走着——他要等折可存来会和,所以不急不忙。
对于本时空的情况,显然折可存要比他明白的多,带着二舅哥是必须的。否则秦牧也不能让他丢下宁边的建设,跑来跟自己旅游。
这次出门,还是扮作商队,秦牧没有动地方上的队伍,只带了西点军校的学员——大概一个排的人数。
不过因为秦牧正对他们进行特种作战训练,所以他们的武器装备都极大的提升了一截。这三十个人的火力输出,一点不输近卫团一个连。而且科技装备上更是鸟枪换炮,远不是近卫团可以比的。
危险吗,应该是没有。反正秦牧也没打算掺合,看看就行,有危险赶紧跑。
但是麻烦多少还有点。这个麻烦不是来自于外部,而是内部。
宋徽宗关心局势,别人也关心局势。
童贯就是另外一个关心局势的人。因为他知道打辽国肯定还是自己带兵。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作为三军统帅,他得明白前线的情况。
可是皇上胆小,不允许官面的人出面,所以童贯也就没办法派手下的武官去边疆。
不看看总是不放心,所以童贯派了一个人跟着秦牧一起。
这个人,秦牧听说过。
赵良嗣,他原名马值,是辽国的汉人,曾经做到辽国的光禄卿。不过他一心反辽。
政和元年,马植趁着宋朝使节童贯访问辽国的机会,秘密晋见童贯,提出收复燕云十六州的计划,即:培植饱受契丹贵族欺压的女真部落。这个计划对于北宋末代时期政局的震撼力,绝不亚于“三分”下的隆中对。
之后马植带领着部下,开始秘密访问女真部落,想尽办法挑起女真与契丹间的矛盾。
不过赵良嗣这些事情,都是私下做的。
他从辽国来到大宋,一直躲在童贯府里,这个名字都是童贯给他取的。
童贯对于赵良嗣的计划很欣赏,挑拨金国和辽国打仗,大宋坐山观虎斗,这多开心。
可是赵佶根本不会给赵良嗣任何官面上的支持,实际上的支持也没有。你爱干嘛去干嘛,反正别打着大宋的旗号就行。
因此赵良嗣只能以个人的名义偷偷活动,当然私下打着大宋的旗号,也没人管的了他。
现在辽国快完蛋了,赵良嗣觉得自己多年的经营总算要看到成果,他当然也一心要来看看。
十年辛苦啊!他这十年来,无时无刻不在梦想着杀光耶律家人,替自己的闺女和亲人报仇。
赵良嗣是汉人,他原姓马,是世家大族。在辽国,一直是契丹人做主人,其余人是奴隶。马家虽然是世家大族,但是在契丹人看来,也就是那么回事。
他有个独生女,出落得亭亭玉立,貌美如花。到了该成婚的年纪,赵良嗣就给她寻了一门好人家,也是汉人,门当户对。
可是在闺女出嫁那天,不巧遇到了打猎归来的耶律余睹。耶律余睹一下就看中了新娘子的美貌,当即就抢回来自己家里。
赵良嗣家世渊源,他的闺女自幼受的教育让她无法接受这样的侮辱。她性格刚烈,在耶律余睹意图不轨时候,试图咬死这个禽兽。
她不过是个弱女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能有几分力气。
可是耶律余睹虽然没有受伤,却被激起了怒火。你这个给脸不要脸的。于是满足了自己的兽性之后,耶律余睹不但杀了赵良嗣的闺女,还把赵良嗣全家,以及那个没结亲的亲家,全杀了。
对于耶律余睹来说,这都不算事。
但是对于赵良嗣来说,还有比这更悲惨的事情吗?所以当他一个人逃出性命之后,就对天发誓,今生必灭辽国。
他这才投靠了童贯,试图煽动大宋去攻打辽国。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不管赵佶支持不支持,他都拼劲全力去干这件事。
如今辽国被金国打的屁滚尿流,这就要亡国了,他怎么能不激动。
这一路上连连催促秦牧加快脚步,但是秦牧哪快的起来。他也不会骑马,只能坐马车。而且还要等折可存,更不能快走了。
于是矛盾就这么来了。
以赵良嗣的性格,若是换了别人,他早自己走了。但是对于秦牧,他不能这么做。
因为秦牧是折家女婿。赵良嗣在大宋这么多年,很清楚一件事。大宋真正能打的军队,就是西军。
其中最厉害的就是折家军,种家军。
秦牧既然是折家女婿,他必须用心交好。更何况,秦牧有钱!
赵良嗣一心报仇,所以留心着身边一切能利用的资源。他可不是庙堂上那些混球,吃喝玩乐就是人生的目标。
找钱,找人,找盟友,打辽国,杀耶律余睹,这才是赵良嗣活着的目的。
赵佶只把秦牧当能工巧匠,但是赵良嗣当秦牧是有钱有兵的一方势力。
不说别的,就从秦牧身边这群家丁就看得出来。
这么一群人,个顶个的精明强悍,就算是辽国的皮室军精锐,也远远比不上——气势就不同。
赵良嗣因此忍着自己的焦躁,一路耐心的和秦牧套近乎。
“赵员外,”秦牧也是左右无事,就和赵良嗣聊天:“郭药师这个人,你了解吗?”
“你说怨军首领郭药师,在下对此人到了解一二。”赵良嗣对辽国有刻骨仇恨,所以他一直以来都尽可能多的了解辽国各种资料。
郭药师这个人,半是汉人半是契丹人,他祖居渤海铁州。
辽天祚帝天庆六年,渤海人高永昌杀辽东京留守萧保先,自称大元国皇帝,改元应顺,占领了辽东50余州。天祚帝派宰相张琳讨伐,在沈州为支援高永昌的女真兵所败。于是天祚帝授燕王耶律淳为都元帅,招募辽东饥民,取报怨于女真之意,谓之“怨军”。
怨军成立后,非但作战不利,而且接连发生叛乱。保大元年,东南路怨军将领董小丑因为征讨利州叛乱不利被处死,于是其手下罗青汉、董仲孙等率怨军作乱。辽都统耶律余睹、萧干率兵平叛。郭药师等人杀了罗青汉数人,接受招安。
辽从中选出2000人编为四营,任命郭药师、张令徽、刘舜仁、甄五臣各自统领。
怨军本质上是辽东饥民,论起打仗当然不行了。
但是形势比人强,辽国能打的皮室军全被金国打没了,剩下的兵力不多,全缩在辽国南京。
因为局面危险,所以各地能调动的皮室军拼命向城里调动,这样辽国的高层才能感到点安全。
可是地方上兵力抽空了也不行,于是就派郭药师的怨军接手了涿州易州的防务。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是英明的领导人才可以做到的。现在辽国的高层宛如惊弓之鸟,哪里还能用人不疑。
他们是“疑人也用”,“用了就疑”。
没多长时间,辽国高层就猜测郭药师要投降大宋,用辽国的城市换自己的富贵,所以他们密谋处死郭药师。
这时空哪有多少秘密能保得住,尤其是现在的辽国已经是一架破碎的马车,没人能知道还可以跑多久。
这个消息,很快就被郭药师知道了。
总有人想四处下注,就好像任员外一般,一边给朝廷干,一边给秦牧干。
有人就要一边当着辽国的官,一边示好郭药师。万一辽国没了,自己还能在郭药师这里讨口饭。
郭药师一听这消息,那还犹豫什么,反了吧。
于是果断的带着人马城池,投降了大宋。
赵良嗣说的这些,秦牧都知道——史书都写着呢。他想听更多的,史书上没写的。
可是赵良嗣也不知道更多了,他十年没在辽国了,对于这些,只是道听途说,再加上小心求证。?至于更多内幕,就不是他能知道的了。
秦牧觉得有点遗憾。你知道的还不如我知道的多,甚至还不如我这本书读者知道的多,这样你还有什么存在意义?
历史上的你,还不如郭药师重要。
这个人,先杀了自己的长官,归顺辽国,然后又背叛辽国,投降大宋,最后又阵前倒戈,当了金国的官。
这妥妥的三姓家奴,当世吕布。
可以说没有此人,靖康耻未必能发生。
金兵第一次攻打汴梁时候,徽宗被吓得急忙禅位于钦宗。
这个消息传到了完颜宗望营中,宗望惟恐宋朝有所准备而想退师。这时候郭药师站了出来。
“郭药师曰南朝未必有备,言汴京富庶及宫禁中事非燕山之比,令太子郎君兵行神速,可乘此破竹之势,急趋大河,将士必破胜,可不战而还。苟闻有备,耀兵河北,虎视南朝,以示国威,归之未晚”。
他站在战略的高度上给完颜宗望——金国二太子,分析了一番。
总体就是说,您别怕,宋国未必有准备。汴梁宝贝老多了,可不是你抢的那点破烂能比的。现在去抢,跑快点没问题。大宋一定没有准备。
就算他们有准备也没关系,咱们耀武扬威一番,也没半点损失。
二太子一听,你小子说的有那么一点道理。好,就这么办,于是金兵就直奔了汴梁,从而才有靖康耻。
秦牧知道这件事。再走一阵,自己就要到达易州了。宜州正是郭药师的管辖地。如果自己杀了郭药师,那是不是就没有靖康耻了呢?
这能不能作为一个选项呢?
秦牧陷入了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