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王丹看着平原君,问道:“叔父进宫,不知为了何事。”
“王上不说,臣,差点忘了进宫目的。”平原君一边笑着说,另一边从大袖之中,取出一份文书,“这是斥候送回来,有关秦、韩两国的战事。王上,请过目。”
赵王丹接过国书,展开观看。少许,赵王丹将国书收好,放在一边,叹道:“秦国攻势真猛啊!用了三年,不仅占领韩国太行以西的疆土,又攻破太行要塞,今又占据韩国野王。韩国吃大亏了。”
“韩国国力孱弱,却能抵挡秦国的攻势,长达三年之久。秦国有我们想象那般强大?”平原君见秦国与韩国打了三年,才占据野王,也不得不重新估计秦国的战力。平原君见韩国数战数败,丢了大片疆土,语调透露出不安道:“今,秦国占据韩国野王。韩国大势已去,我担心,韩国快顶不住了。”
赵王丹也觉得韩国抵挡不住秦国的锋芒,问道:“叔父认为,秦、韩两国战事,会如何结束。”
平原君想了片刻,答道:“秦国占据野王,掐断了新郑通往上党的道路。战争的主动权,掌握在秦国手中。野王离新郑,不足百里。韩王顶不住秦国的攻势,为了保全社稷,必定会割地以熄战祸。”
赵王丹想起韩王不顾国力孱弱,独自抵抗秦国,怎么也不相信韩王是一位打不赢就割地之人,轻笑道:“韩王不是软弱之人,怎会割地请和。割地,上,对不起先祖,下,不能安民心。韩王割地,就不怕落下骂名?”
平原君见赵王丹没有分清主次,含笑问道:“王上,骂名和社稷安危,孰轻孰重。”
赵王丹想也没想,脱口而出道:“当然是江山社稷。”
平原君见赵王丹还分得清孰轻孰重,倍感欣慰,“在江山社稷面前,韩王,选择了骂名。”
赵王丹闻言一怔,也觉得有些道理,感慨道:“听叔父一说,韩王,还算男儿。”
“可惜啊!”平原君长叹道:“韩国弱小,只能被欺负。这也说明一个道理,弱小,只能挨打。我国,可不能步韩国的后尘。”
“是啊!落后,只能挨揍。”赵王丹想着韩国顶不住秦国,中原局势就会跟着改变,试探道:“叔父,韩国和秦国打了三年。我们是否应该介入秦、韩两国之间的战事。”
“这也是我入宫的原因。”平原君见赵王丹关心秦、韩两国战局,顺势道:“韩国与我国同出三晋。韩国顶不住秦国的攻势,就会选择割地请和。秦国打了韩国,接下来,不是打魏国,就是打我国。韩国之事,我们也要插手。否则,秦国就会认为三晋无男儿。”
“叔父说的是。”赵王丹心中涌出热火,语调激昂道:“三晋男儿,岂能被秦国欺负。”
平原君点了点头,附言道:“王上,我们要做好准备,援助韩国。三晋男儿,不被诸侯所欺,只能团结起来,才能图存图强。”
“寡人也想助韩击秦,可,我们以什么名义助韩。”赵王丹见平原君也有援助韩国,抵抗秦国的意思,进一步问道:“现在,我们能做什么。”
平原君道:“现在,我们什么都不做。”
“什么都不做?”赵王丹没想到平原君会说出这句话,顿时,感到惊讶。
“我们直接出兵援助韩国,只会挑起秦国和我国之间的战事。现在,我们什么都不做,静待时机。”平原君见赵王丹听进去了所说的话,又道:“我相信,不日韩国就会向我们求援。”
话说,冯亭,昼夜赶路,抵达邯郸城下。冯亭令马车停了下来,驻足看着眼前写着‘邯郸’的两个字。公元前386年,赵敬候将都城从中牟迁到邯郸,并规划成两大区域,宫城区(行政中心)与大北城(商业中心)。邯郸成为赵国国都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然,邯郸这个地方,在春秋之时,就已经属于赵氏的封邑。
邯郸,见证了赵氏争霸中原的决心,也见证了魏国给赵氏的邯郸劫难,还见证了赵肃候夺地平叛,征战诸侯,以及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
冯亭看着邯郸,这两个字,想到了诸多三晋傲血男儿。只可惜,那些令三晋追捧的男儿,都已经成为过去。冯亭注视这座城池良久,回过神来,心道:“三晋男儿,还能否重拾先祖的辉煌。”
冯亭坐回车内,下令,进入邯郸城。
冯亭进入邯郸,奔向赵国丛台宫。冯亭看着这座建于赵武灵王时的宫殿,又感慨少许,心道:“高台楼阁今犹在,不见当年赵主父。”
赵王丹刚举行完朝会,正在学骑射。这时,宦者令来到跟前道:“王上,韩国上党郡守冯亭求见。”
赵王丹将手中的弓箭,射了出去,问道:“韩国上党郡守冯亭,来邯郸做甚。”
“臣,也不知道。”宦者令拿出一份国书,递给赵王丹道:“这是冯亭送进宫的文书,请王上过目。”
赵王丹又射了一箭,便将大弓交给了宦者令。赵王丹洗了手,用干净的帕子,擦去手上的水珠,接过国书观看。只见,国书写着‘韩国上党郡守,冯亭,携上党十七邑献给赵王。’
赵王丹脸色忽变,压制住心中涌出的喜悦,心道:“莫非,寡人的梦,真的应验了。”
赵王丹收起国书,问道:“冯亭,何在。”
宦者令答道:“正在馆驿等候,王上召见。”
赵王丹见冯亭携带十七邑前来,这份大礼,实在是太重了,喊道:“召集群臣及冯亭入宫。”
不多时,邯郸上空的鼓声,一道又一道传了出去。不多时,赵国文臣武将,鱼贯而入。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之后,赵国的文官和武将的服装,也有区别。
站在左侧的是文官,其中以都长君、平原君为首。站在右则的则是高勋的武将,头戴鹖冠。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楚人有个隐士,为其献计,却不知其名。赵武灵王见楚人总是带着鹖冠,十分好看,便称他为鹖冠子。赵武灵王为了表彰鹖冠子为胡服骑射做出的贡献,便将武冠,加双鹖尾,竖左右,称之为鹖冠。
鹖性好斗、果敢,至死不却。赵武灵王以武士冠插鹖毛,以示英勇。
赵王丹见群臣都来了,轻声道:“宣,韩国使者,冯亭入殿。”
一波又一波声音,送了出去。不多时,冯亭仪态端庄,步态稳健,踏入王宫,行走在赵国文臣武将中间。冯亭来到近前,面向赵王行礼,高声道:“韩国上党郡郡守,冯亭,拜见赵王。”
赵王丹问道:“冯郡守,来邯郸,面见寡人,是为了何事。”
冯亭从大袖取出一份国书,举过头颅,高声道:“外臣,携上党郡十七邑,献给赵国。这是上党郡,十七邑的堪舆图。请,赵王接纳。”
赵王丹身子往前一倾,语调有些激动道:“冯郡守,你说什么。寡人,没有听清楚。”
冯亭高声道:“外臣,携上党十七邑,献给赵王。”
赵王丹,以为自己听错了。这一刻,他才发现自己并没有听错。赵国文臣武将,听见这句话,也是议论不已。疆土,乃立国之本,岂会有人献之。冯亭献上党十七邑,这的确令人感到震惊。
宦者令见赵王丹示意,忙上前取过堪舆图,转呈给赵王丹。赵王丹接过堪舆图,缓慢展开。上党十七邑的城池,山脉走形及河流分布、人丁数目,写得清清楚楚。赵王丹看着冯亭,对方的那双眼神告诉他,这是真的。
赵王丹兵不血刃就能够得到韩国上党郡十七邑,百里之疆。这简直是做梦一般。赵王丹收好堪舆图,用指甲掐了一下手指。疼痛感袭来,让赵王丹明白,眼前的一切是真的,这不是梦。
赵王丹平复心境,看着冯亭问道:“疆土,乃国之根本。你将它献给寡人。这件事,韩王知道吗?”
冯亭挺起胸膛,高声道:“韩王,暂时还不知道。”
赵国君臣闻言,一片哗然。上党郡守,竟然敢瞒着韩王,将上党百里之疆,献给赵国,这真是太胆大了。
赵王丹闻言,有些不安。上党郡郡守瞒着韩王,将上党献给赵国,这会不会是个圈套。赵王丹稳定心神,语调平稳,试探道:“你将上党献给寡人,寡人若接纳。赵国和韩国的关系将会恶化,甚至会有兵祸?冯郡守,你告诉寡人。寡人,该不该接纳。”
冯亭怎么也没想到二十几岁的赵王在面对百里之疆的诱惑下,不但没有表现出欣喜,反而还平静地问出这个问题。冯亭心想,若不将韩国发生的事情,说出来。赵王丹顾忌韩、赵两国的关系,也不会接纳上党。
冯亭想通此节,也不打算隐瞒,据实相告道:“秦伐韩,我国数战数败,丢了大量的疆土。今,秦国占据野王,切断了上党和新郑之间的联系。韩王为了止息兵戈,决定将上党割给秦国。”
赵王丹早就得知秦、韩两国的战事。却不曾想到,韩王被秦国欺负,没有了男儿的血勇,只能割疆土,来止息兵戈。赵王丹沉思片刻,问道:“韩王将上党割给秦国,你做为韩臣,怎能违背韩王的命令。”
冯亭义愤填膺道:“非外臣,不忠韩王,不忠韩国。实乃割地给秦,上,对不起先祖英明,下,愧对百姓。韩王之举,不得人心。外臣,乃八尺热血男儿,不敢封诏。”
赵王丹追问道:“既如此,你应该与秦国血战到底,与上党郡共存亡。你为何将上党郡献给寡人。”
冯亭悲愤道:“秦国势大,韩国都打不赢。上党郡,岂能抵抗虎狼之师。天下诸侯,能与虎狼之国一战者,就只有赵国。”
赵王丹不为所动,又道:“冯郡守,天下诸侯,还有齐国、楚国、魏国。这三国,都能与秦国一战。”
冯亭讥讽道:“齐国选择偏安,岂会与秦国一战。”
平阳君插话道:“楚国疆域辽阔,兵甲数十万,难道不能与秦国一战?”
冯亭冷笑道:“楚国国都被秦国攻破,楚王陵也被秦国践踏,楚怀王也客死秦国。面对国仇家恨,楚国都不敢伐秦雪耻,而是选择逃跑。楚国,敢与秦国开战?”
都长君接话道:“韩国新郑,离魏国大梁,不足两百里。魏国国力不及秦国,但尚且能与秦一战。”
冯亭摇头道:“魏王忌惮秦国,犹如猛虎。秦王一句话,吓得魏王连魏相都保不住。魏国,敢与秦国争雄?”
平原君问道:“冯郡守,为何选择我国。”
冯亭郑重道:“能抵挡虎狼之国,非赵国不可。”
平阳君接话道:“赵国国力比不过秦国。冯郡守,这句话,有些托大了。”
“非我托大。”冯亭又道:“且不说,十几年前,秦国自持武力,欺压诸侯。马服君阏与一战,击败秦国,振我三晋男儿士气。秦国,十几年不敢欺压三晋。往近的说,魏王忌惮秦国,不敢收留魏王。赵国却敢收留魏相。秦国趁着赵国国丧,伐赵,取五城,却被赵国击退。难道还不能说明,赵国能够抵抗秦国。”
平阳君道:“冯郡守说这么多,还不是想我国接纳上党,进而卷入秦、韩两国之争。冯郡守,你心里想什么,我岂能不明白。你背叛韩王、背叛韩国,将上党献给我国,无非是想将秦祸移赵。”
冯亭闻言,纵声大笑。
“你笑什么。”平阳君问道。
“诸侯皆笑我韩国无男儿。闻,平阳君之言。岂不知,马服君之后,赵国尚有男儿乎。”
赵国朝臣闻言,纷纷诘难冯亭。冯亭面对赵国朝臣之言,脸色平静,又道:“韩王让我将上党割给秦国,我将上党献给赵国。我这样做,的确是违背了王命,背叛了韩国。我将上党献给赵国,并非我一个人的主张,而是上党所有人共同的心愿。”
平原君见对方说得不是假话,问道:“冯郡守说将上党献给我国,是上党所有人共同的心愿。”
冯亭眸色目光坚定道:“不错,正是我上党男儿,共同的心愿。”
平原君又问道:“上党男儿,为何要这么做。”
“三晋男儿,素有傲骨,岂能向秦国低头。”冯亭吸了一口气,悲悯道:“罢了!罢了!你们说我韩国男儿无血勇也好,还是说我包藏祸心、危害赵国,也罢!或者说我背叛韩国。赵国惧怕秦国,不敢接纳上党。赵氏子孙,也无先祖的血勇啊!”
“上党男儿,宁做鬼杰,誓与城共存亡,也绝不割地降秦,更不做秦国之民。”冯亭平稳气息,悲呛道:“三晋男儿,岂有傲骨?”
“王上不说,臣,差点忘了进宫目的。”平原君一边笑着说,另一边从大袖之中,取出一份文书,“这是斥候送回来,有关秦、韩两国的战事。王上,请过目。”
赵王丹接过国书,展开观看。少许,赵王丹将国书收好,放在一边,叹道:“秦国攻势真猛啊!用了三年,不仅占领韩国太行以西的疆土,又攻破太行要塞,今又占据韩国野王。韩国吃大亏了。”
“韩国国力孱弱,却能抵挡秦国的攻势,长达三年之久。秦国有我们想象那般强大?”平原君见秦国与韩国打了三年,才占据野王,也不得不重新估计秦国的战力。平原君见韩国数战数败,丢了大片疆土,语调透露出不安道:“今,秦国占据韩国野王。韩国大势已去,我担心,韩国快顶不住了。”
赵王丹也觉得韩国抵挡不住秦国的锋芒,问道:“叔父认为,秦、韩两国战事,会如何结束。”
平原君想了片刻,答道:“秦国占据野王,掐断了新郑通往上党的道路。战争的主动权,掌握在秦国手中。野王离新郑,不足百里。韩王顶不住秦国的攻势,为了保全社稷,必定会割地以熄战祸。”
赵王丹想起韩王不顾国力孱弱,独自抵抗秦国,怎么也不相信韩王是一位打不赢就割地之人,轻笑道:“韩王不是软弱之人,怎会割地请和。割地,上,对不起先祖,下,不能安民心。韩王割地,就不怕落下骂名?”
平原君见赵王丹没有分清主次,含笑问道:“王上,骂名和社稷安危,孰轻孰重。”
赵王丹想也没想,脱口而出道:“当然是江山社稷。”
平原君见赵王丹还分得清孰轻孰重,倍感欣慰,“在江山社稷面前,韩王,选择了骂名。”
赵王丹闻言一怔,也觉得有些道理,感慨道:“听叔父一说,韩王,还算男儿。”
“可惜啊!”平原君长叹道:“韩国弱小,只能被欺负。这也说明一个道理,弱小,只能挨打。我国,可不能步韩国的后尘。”
“是啊!落后,只能挨揍。”赵王丹想着韩国顶不住秦国,中原局势就会跟着改变,试探道:“叔父,韩国和秦国打了三年。我们是否应该介入秦、韩两国之间的战事。”
“这也是我入宫的原因。”平原君见赵王丹关心秦、韩两国战局,顺势道:“韩国与我国同出三晋。韩国顶不住秦国的攻势,就会选择割地请和。秦国打了韩国,接下来,不是打魏国,就是打我国。韩国之事,我们也要插手。否则,秦国就会认为三晋无男儿。”
“叔父说的是。”赵王丹心中涌出热火,语调激昂道:“三晋男儿,岂能被秦国欺负。”
平原君点了点头,附言道:“王上,我们要做好准备,援助韩国。三晋男儿,不被诸侯所欺,只能团结起来,才能图存图强。”
“寡人也想助韩击秦,可,我们以什么名义助韩。”赵王丹见平原君也有援助韩国,抵抗秦国的意思,进一步问道:“现在,我们能做什么。”
平原君道:“现在,我们什么都不做。”
“什么都不做?”赵王丹没想到平原君会说出这句话,顿时,感到惊讶。
“我们直接出兵援助韩国,只会挑起秦国和我国之间的战事。现在,我们什么都不做,静待时机。”平原君见赵王丹听进去了所说的话,又道:“我相信,不日韩国就会向我们求援。”
话说,冯亭,昼夜赶路,抵达邯郸城下。冯亭令马车停了下来,驻足看着眼前写着‘邯郸’的两个字。公元前386年,赵敬候将都城从中牟迁到邯郸,并规划成两大区域,宫城区(行政中心)与大北城(商业中心)。邯郸成为赵国国都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然,邯郸这个地方,在春秋之时,就已经属于赵氏的封邑。
邯郸,见证了赵氏争霸中原的决心,也见证了魏国给赵氏的邯郸劫难,还见证了赵肃候夺地平叛,征战诸侯,以及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
冯亭看着邯郸,这两个字,想到了诸多三晋傲血男儿。只可惜,那些令三晋追捧的男儿,都已经成为过去。冯亭注视这座城池良久,回过神来,心道:“三晋男儿,还能否重拾先祖的辉煌。”
冯亭坐回车内,下令,进入邯郸城。
冯亭进入邯郸,奔向赵国丛台宫。冯亭看着这座建于赵武灵王时的宫殿,又感慨少许,心道:“高台楼阁今犹在,不见当年赵主父。”
赵王丹刚举行完朝会,正在学骑射。这时,宦者令来到跟前道:“王上,韩国上党郡守冯亭求见。”
赵王丹将手中的弓箭,射了出去,问道:“韩国上党郡守冯亭,来邯郸做甚。”
“臣,也不知道。”宦者令拿出一份国书,递给赵王丹道:“这是冯亭送进宫的文书,请王上过目。”
赵王丹又射了一箭,便将大弓交给了宦者令。赵王丹洗了手,用干净的帕子,擦去手上的水珠,接过国书观看。只见,国书写着‘韩国上党郡守,冯亭,携上党十七邑献给赵王。’
赵王丹脸色忽变,压制住心中涌出的喜悦,心道:“莫非,寡人的梦,真的应验了。”
赵王丹收起国书,问道:“冯亭,何在。”
宦者令答道:“正在馆驿等候,王上召见。”
赵王丹见冯亭携带十七邑前来,这份大礼,实在是太重了,喊道:“召集群臣及冯亭入宫。”
不多时,邯郸上空的鼓声,一道又一道传了出去。不多时,赵国文臣武将,鱼贯而入。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之后,赵国的文官和武将的服装,也有区别。
站在左侧的是文官,其中以都长君、平原君为首。站在右则的则是高勋的武将,头戴鹖冠。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楚人有个隐士,为其献计,却不知其名。赵武灵王见楚人总是带着鹖冠,十分好看,便称他为鹖冠子。赵武灵王为了表彰鹖冠子为胡服骑射做出的贡献,便将武冠,加双鹖尾,竖左右,称之为鹖冠。
鹖性好斗、果敢,至死不却。赵武灵王以武士冠插鹖毛,以示英勇。
赵王丹见群臣都来了,轻声道:“宣,韩国使者,冯亭入殿。”
一波又一波声音,送了出去。不多时,冯亭仪态端庄,步态稳健,踏入王宫,行走在赵国文臣武将中间。冯亭来到近前,面向赵王行礼,高声道:“韩国上党郡郡守,冯亭,拜见赵王。”
赵王丹问道:“冯郡守,来邯郸,面见寡人,是为了何事。”
冯亭从大袖取出一份国书,举过头颅,高声道:“外臣,携上党郡十七邑,献给赵国。这是上党郡,十七邑的堪舆图。请,赵王接纳。”
赵王丹身子往前一倾,语调有些激动道:“冯郡守,你说什么。寡人,没有听清楚。”
冯亭高声道:“外臣,携上党十七邑,献给赵王。”
赵王丹,以为自己听错了。这一刻,他才发现自己并没有听错。赵国文臣武将,听见这句话,也是议论不已。疆土,乃立国之本,岂会有人献之。冯亭献上党十七邑,这的确令人感到震惊。
宦者令见赵王丹示意,忙上前取过堪舆图,转呈给赵王丹。赵王丹接过堪舆图,缓慢展开。上党十七邑的城池,山脉走形及河流分布、人丁数目,写得清清楚楚。赵王丹看着冯亭,对方的那双眼神告诉他,这是真的。
赵王丹兵不血刃就能够得到韩国上党郡十七邑,百里之疆。这简直是做梦一般。赵王丹收好堪舆图,用指甲掐了一下手指。疼痛感袭来,让赵王丹明白,眼前的一切是真的,这不是梦。
赵王丹平复心境,看着冯亭问道:“疆土,乃国之根本。你将它献给寡人。这件事,韩王知道吗?”
冯亭挺起胸膛,高声道:“韩王,暂时还不知道。”
赵国君臣闻言,一片哗然。上党郡守,竟然敢瞒着韩王,将上党百里之疆,献给赵国,这真是太胆大了。
赵王丹闻言,有些不安。上党郡郡守瞒着韩王,将上党献给赵国,这会不会是个圈套。赵王丹稳定心神,语调平稳,试探道:“你将上党献给寡人,寡人若接纳。赵国和韩国的关系将会恶化,甚至会有兵祸?冯郡守,你告诉寡人。寡人,该不该接纳。”
冯亭怎么也没想到二十几岁的赵王在面对百里之疆的诱惑下,不但没有表现出欣喜,反而还平静地问出这个问题。冯亭心想,若不将韩国发生的事情,说出来。赵王丹顾忌韩、赵两国的关系,也不会接纳上党。
冯亭想通此节,也不打算隐瞒,据实相告道:“秦伐韩,我国数战数败,丢了大量的疆土。今,秦国占据野王,切断了上党和新郑之间的联系。韩王为了止息兵戈,决定将上党割给秦国。”
赵王丹早就得知秦、韩两国的战事。却不曾想到,韩王被秦国欺负,没有了男儿的血勇,只能割疆土,来止息兵戈。赵王丹沉思片刻,问道:“韩王将上党割给秦国,你做为韩臣,怎能违背韩王的命令。”
冯亭义愤填膺道:“非外臣,不忠韩王,不忠韩国。实乃割地给秦,上,对不起先祖英明,下,愧对百姓。韩王之举,不得人心。外臣,乃八尺热血男儿,不敢封诏。”
赵王丹追问道:“既如此,你应该与秦国血战到底,与上党郡共存亡。你为何将上党郡献给寡人。”
冯亭悲愤道:“秦国势大,韩国都打不赢。上党郡,岂能抵抗虎狼之师。天下诸侯,能与虎狼之国一战者,就只有赵国。”
赵王丹不为所动,又道:“冯郡守,天下诸侯,还有齐国、楚国、魏国。这三国,都能与秦国一战。”
冯亭讥讽道:“齐国选择偏安,岂会与秦国一战。”
平阳君插话道:“楚国疆域辽阔,兵甲数十万,难道不能与秦国一战?”
冯亭冷笑道:“楚国国都被秦国攻破,楚王陵也被秦国践踏,楚怀王也客死秦国。面对国仇家恨,楚国都不敢伐秦雪耻,而是选择逃跑。楚国,敢与秦国开战?”
都长君接话道:“韩国新郑,离魏国大梁,不足两百里。魏国国力不及秦国,但尚且能与秦一战。”
冯亭摇头道:“魏王忌惮秦国,犹如猛虎。秦王一句话,吓得魏王连魏相都保不住。魏国,敢与秦国争雄?”
平原君问道:“冯郡守,为何选择我国。”
冯亭郑重道:“能抵挡虎狼之国,非赵国不可。”
平阳君接话道:“赵国国力比不过秦国。冯郡守,这句话,有些托大了。”
“非我托大。”冯亭又道:“且不说,十几年前,秦国自持武力,欺压诸侯。马服君阏与一战,击败秦国,振我三晋男儿士气。秦国,十几年不敢欺压三晋。往近的说,魏王忌惮秦国,不敢收留魏王。赵国却敢收留魏相。秦国趁着赵国国丧,伐赵,取五城,却被赵国击退。难道还不能说明,赵国能够抵抗秦国。”
平阳君道:“冯郡守说这么多,还不是想我国接纳上党,进而卷入秦、韩两国之争。冯郡守,你心里想什么,我岂能不明白。你背叛韩王、背叛韩国,将上党献给我国,无非是想将秦祸移赵。”
冯亭闻言,纵声大笑。
“你笑什么。”平阳君问道。
“诸侯皆笑我韩国无男儿。闻,平阳君之言。岂不知,马服君之后,赵国尚有男儿乎。”
赵国朝臣闻言,纷纷诘难冯亭。冯亭面对赵国朝臣之言,脸色平静,又道:“韩王让我将上党割给秦国,我将上党献给赵国。我这样做,的确是违背了王命,背叛了韩国。我将上党献给赵国,并非我一个人的主张,而是上党所有人共同的心愿。”
平原君见对方说得不是假话,问道:“冯郡守说将上党献给我国,是上党所有人共同的心愿。”
冯亭眸色目光坚定道:“不错,正是我上党男儿,共同的心愿。”
平原君又问道:“上党男儿,为何要这么做。”
“三晋男儿,素有傲骨,岂能向秦国低头。”冯亭吸了一口气,悲悯道:“罢了!罢了!你们说我韩国男儿无血勇也好,还是说我包藏祸心、危害赵国,也罢!或者说我背叛韩国。赵国惧怕秦国,不敢接纳上党。赵氏子孙,也无先祖的血勇啊!”
“上党男儿,宁做鬼杰,誓与城共存亡,也绝不割地降秦,更不做秦国之民。”冯亭平稳气息,悲呛道:“三晋男儿,岂有傲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