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风文学网 rg , 你江彬和刘千里,到底谁在说谎?
谢迁问出这句话,目光炯炯,紧紧盯着江彬。
“先生!”
江彬语出铿锵,没有丝毫犹豫:“刘大人密报为何这般写,江彬不知然,晚生却能肯定,所谓宁王有不臣之心,证据不足!”
“证据不足?”谢迁冷笑:“江彬,既然不认同刘千里的说法,你却为何要送密报入京?”
江彬直视谢迁,丝毫不让:“江彬身为下属,并且是刘大人一手提拔的军机锦衣,服从上峰命令是锦衣卫天职,于情于理,这封信必须送!
然,晚生进京后,并未将密报呈报北镇抚司衙门,却是出于为朝廷负责,为圣上分忧的考虑江彬,宁愿背负欺君之名,也要坚守正义。”
“正义?”谢迁紧紧追问:“江彬,你可知隐瞒重大军情意味着什么?还有,你如何证明自己所谓的判断?莫非你与宁王,有着某种不为人知的干系?”
江彬摇头:“先生,既然是私下说话,晚生便放肆了!苍天可鉴,江彬与宁王素无瓜葛,何来干系一说?
先生当面,晚生不敢有一字虚言!之所以隐瞒军情不报,正因为江彬认为,宁王蓄意谋反之事,的确证据不足!
至少据我掌握的情报,直到目前为止,宁王殿下还算安分守己,没有做出多少出格的事。”
江彬强词夺理,颠倒黑白,刻意隐瞒宁王朱宸濠蓄意谋反,却是有着自己的考虑。
首先,江彬清楚历史发展轨迹,宁王定是要反的,却不在这两年,而是正德登基十多年后,于正德十四年夏,起兵造反!
因此,江彬不敢保证由于自己的出现,历史一定会发生改变,造成宁王提前谋反。
江彬的想法是,造反这种事一旦败露,必然株连九族,到时候宁王府一片瓦砾都不会留下,故而,宁王准备不足的时候,定然严守秘密,不会为外人知晓,更不敢轻举妄动。
至于南镇抚司指挥同知刘千里如何得到消息,江彬只能认为是意外。
既然是意外,刘千里手里的证据定然不充分,到时候一旦朝廷查不到宁王谋反的证据,不但刘千里会因为诽谤藩王、祸乱朝纲,导致官职不保性命堪忧,他江彬作为送信的下属,并且负责监察江南各藩动向,同样会受到牵连。
江彬当然不会和从来没见过面,不知为人如何的指挥同知刘大人绑在一条绳上!
命运,终归要控制自己手中才算尽在掌握!
还有一点,促使江彬下决心隐瞒密报的原因,便是真正的倒霉蛋‘江彬’死得蹊跷。
他记得很清楚,发现‘江彬’的时候对方已经死亡,身上有伤,并且身中剧毒。
如此看来,宁王定是发觉刘千里对自己起疑心,暗中安排杀手一路追杀‘江彬’,最终虽然没有追到人,却成功将其毒杀。
照此推断,宁王有所察觉后,必然会将谋反的所有举动转移到地下,也就是说,朝廷就算专门派人调查此事,最后的结果八成会不了了之,找不到任何确凿证据。
而且,有了前车之鉴,知道南镇抚司已经派人前往京都送信,宁王忐忑不安的同时,绝不会让这种事情一再发生!
作为江南最有势力的藩王,宁王朱宸濠为人隐忍老辣,谋定后动,因此必将时刻紧盯南镇抚司动向,恐怕短时间内,有价值的情报将再也传不到京都。
事实上,江彬的猜测完全正确。
之前第一次,东厂厂公王岳曾要求南镇抚司飞鸽传书,调查江彬底细,那时锦衣卫南镇抚司指挥同知刘千里已经遭遇暗算,身患重病,同时南镇抚司衙门也被宁王完全掌控。
南镇抚司衙门关于江彬情况的初次回复,便是在宁王授意下显得不尽不实,最后司礼监首领太监王岳大怒,责令南镇抚司整理重报,这才导致有关江彬的消息一再拖延,迟迟入不了京。
到了京都方面第二次催报,刘千里病情加重神志不清,完全就是废人一个。
同时,宁王朱宸濠则通过京都眼线,得知江彬并未将密报呈送北镇抚司衙门。
宁王虽然搞不懂手下杀手言之确确的死人为何好端端活着,更猜不透江彬所为有何居心,不过倒是多少安心下来。
又因为朝廷只字未提自己谋反的事,而是将调查重点放在江彬身上,宁王考虑再三,终于谨慎措辞,成功将朝廷目光焦点转移到江彬身上,同时早早做好准备,消除一切对自己不利的证据
因此,即便刘千里康复,恐怕朝廷方面也查不出所以然,从而不会相信这位锦衣卫南镇抚司指挥同知一个字了。
...
尽管不知道宁王私下种种小动作,但通过缜密推断,江彬最终下决心瞒报军情,不仅扣下密信不报,并且决定一旦有人调查此事,他也会竭尽全力为宁王洗清嫌疑。
江彬很清楚,区区一封没有真凭实据的密报,绝对搬不倒宁王。
如果不自量力,偏偏一条道走到黑,一旦宁王谋反查无实据,到了那个时候,自己这个刘千里的同谋小弟,怎么可能在大明混下去?
难道弘治帝会放任一名诽谤王室成员的锦衣卫百户,堂而皇之活着么?退一步,即便弘治仁厚既往不咎,人家宁王朱宸濠,能放过他江彬?
如此种种,江彬考虑再三,并且细思极恐,最终做出选择。
他在赌宁王不是蠢才,并且计划周密足以瞒住朝廷,只是江百户不敢确定,自己用生命前途进行的一场豪赌,究竟能不能赢?
见谢迁面色阴晴不定,似乎在琢磨他的话,江彬又道:“晚生放肆问一句,先生可知,对于大明时局而言,最重要的是什么?”
“你这是在考教老夫么?”谢迁差点被江彬气笑了,若非事关重大,谢阁老定会与江彬好好理论一番。
“晚生不敢!”
江彬苦笑:“先生既然不愿作答,也罢,晚生便斗胆在先生面前指点江山!”
深吸一口气,江彬双目陡然放出光彩,月色下,如同两颗星辰在眼睛里闪烁。
“晚生以为,对大明社稷而言,三个词最重要。”
“哪三个词?”
“稳定、安康、不屈!”
谢迁立即道:“稳定、安康还有不屈,作何解释?”
没有再吊对方胃口,江彬亢声道:“稳定,乃是朝堂安定,江山稳固。安康,是指百姓安居乐业,拥护我大明朝政。至于不屈,则是说,对于一切外辱,大明当奋起抗争,不会因为一时得失而丧权辱国!”
“说得好!”
终于,谢迁抚掌,脸上露出几分笑意。
在谢阁老看来,双十年华,只是一名锦衣卫百户,一介武夫而已,江彬能有如此见解,实属难得。
谢迁问出这句话,目光炯炯,紧紧盯着江彬。
“先生!”
江彬语出铿锵,没有丝毫犹豫:“刘大人密报为何这般写,江彬不知然,晚生却能肯定,所谓宁王有不臣之心,证据不足!”
“证据不足?”谢迁冷笑:“江彬,既然不认同刘千里的说法,你却为何要送密报入京?”
江彬直视谢迁,丝毫不让:“江彬身为下属,并且是刘大人一手提拔的军机锦衣,服从上峰命令是锦衣卫天职,于情于理,这封信必须送!
然,晚生进京后,并未将密报呈报北镇抚司衙门,却是出于为朝廷负责,为圣上分忧的考虑江彬,宁愿背负欺君之名,也要坚守正义。”
“正义?”谢迁紧紧追问:“江彬,你可知隐瞒重大军情意味着什么?还有,你如何证明自己所谓的判断?莫非你与宁王,有着某种不为人知的干系?”
江彬摇头:“先生,既然是私下说话,晚生便放肆了!苍天可鉴,江彬与宁王素无瓜葛,何来干系一说?
先生当面,晚生不敢有一字虚言!之所以隐瞒军情不报,正因为江彬认为,宁王蓄意谋反之事,的确证据不足!
至少据我掌握的情报,直到目前为止,宁王殿下还算安分守己,没有做出多少出格的事。”
江彬强词夺理,颠倒黑白,刻意隐瞒宁王朱宸濠蓄意谋反,却是有着自己的考虑。
首先,江彬清楚历史发展轨迹,宁王定是要反的,却不在这两年,而是正德登基十多年后,于正德十四年夏,起兵造反!
因此,江彬不敢保证由于自己的出现,历史一定会发生改变,造成宁王提前谋反。
江彬的想法是,造反这种事一旦败露,必然株连九族,到时候宁王府一片瓦砾都不会留下,故而,宁王准备不足的时候,定然严守秘密,不会为外人知晓,更不敢轻举妄动。
至于南镇抚司指挥同知刘千里如何得到消息,江彬只能认为是意外。
既然是意外,刘千里手里的证据定然不充分,到时候一旦朝廷查不到宁王谋反的证据,不但刘千里会因为诽谤藩王、祸乱朝纲,导致官职不保性命堪忧,他江彬作为送信的下属,并且负责监察江南各藩动向,同样会受到牵连。
江彬当然不会和从来没见过面,不知为人如何的指挥同知刘大人绑在一条绳上!
命运,终归要控制自己手中才算尽在掌握!
还有一点,促使江彬下决心隐瞒密报的原因,便是真正的倒霉蛋‘江彬’死得蹊跷。
他记得很清楚,发现‘江彬’的时候对方已经死亡,身上有伤,并且身中剧毒。
如此看来,宁王定是发觉刘千里对自己起疑心,暗中安排杀手一路追杀‘江彬’,最终虽然没有追到人,却成功将其毒杀。
照此推断,宁王有所察觉后,必然会将谋反的所有举动转移到地下,也就是说,朝廷就算专门派人调查此事,最后的结果八成会不了了之,找不到任何确凿证据。
而且,有了前车之鉴,知道南镇抚司已经派人前往京都送信,宁王忐忑不安的同时,绝不会让这种事情一再发生!
作为江南最有势力的藩王,宁王朱宸濠为人隐忍老辣,谋定后动,因此必将时刻紧盯南镇抚司动向,恐怕短时间内,有价值的情报将再也传不到京都。
事实上,江彬的猜测完全正确。
之前第一次,东厂厂公王岳曾要求南镇抚司飞鸽传书,调查江彬底细,那时锦衣卫南镇抚司指挥同知刘千里已经遭遇暗算,身患重病,同时南镇抚司衙门也被宁王完全掌控。
南镇抚司衙门关于江彬情况的初次回复,便是在宁王授意下显得不尽不实,最后司礼监首领太监王岳大怒,责令南镇抚司整理重报,这才导致有关江彬的消息一再拖延,迟迟入不了京。
到了京都方面第二次催报,刘千里病情加重神志不清,完全就是废人一个。
同时,宁王朱宸濠则通过京都眼线,得知江彬并未将密报呈送北镇抚司衙门。
宁王虽然搞不懂手下杀手言之确确的死人为何好端端活着,更猜不透江彬所为有何居心,不过倒是多少安心下来。
又因为朝廷只字未提自己谋反的事,而是将调查重点放在江彬身上,宁王考虑再三,终于谨慎措辞,成功将朝廷目光焦点转移到江彬身上,同时早早做好准备,消除一切对自己不利的证据
因此,即便刘千里康复,恐怕朝廷方面也查不出所以然,从而不会相信这位锦衣卫南镇抚司指挥同知一个字了。
...
尽管不知道宁王私下种种小动作,但通过缜密推断,江彬最终下决心瞒报军情,不仅扣下密信不报,并且决定一旦有人调查此事,他也会竭尽全力为宁王洗清嫌疑。
江彬很清楚,区区一封没有真凭实据的密报,绝对搬不倒宁王。
如果不自量力,偏偏一条道走到黑,一旦宁王谋反查无实据,到了那个时候,自己这个刘千里的同谋小弟,怎么可能在大明混下去?
难道弘治帝会放任一名诽谤王室成员的锦衣卫百户,堂而皇之活着么?退一步,即便弘治仁厚既往不咎,人家宁王朱宸濠,能放过他江彬?
如此种种,江彬考虑再三,并且细思极恐,最终做出选择。
他在赌宁王不是蠢才,并且计划周密足以瞒住朝廷,只是江百户不敢确定,自己用生命前途进行的一场豪赌,究竟能不能赢?
见谢迁面色阴晴不定,似乎在琢磨他的话,江彬又道:“晚生放肆问一句,先生可知,对于大明时局而言,最重要的是什么?”
“你这是在考教老夫么?”谢迁差点被江彬气笑了,若非事关重大,谢阁老定会与江彬好好理论一番。
“晚生不敢!”
江彬苦笑:“先生既然不愿作答,也罢,晚生便斗胆在先生面前指点江山!”
深吸一口气,江彬双目陡然放出光彩,月色下,如同两颗星辰在眼睛里闪烁。
“晚生以为,对大明社稷而言,三个词最重要。”
“哪三个词?”
“稳定、安康、不屈!”
谢迁立即道:“稳定、安康还有不屈,作何解释?”
没有再吊对方胃口,江彬亢声道:“稳定,乃是朝堂安定,江山稳固。安康,是指百姓安居乐业,拥护我大明朝政。至于不屈,则是说,对于一切外辱,大明当奋起抗争,不会因为一时得失而丧权辱国!”
“说得好!”
终于,谢迁抚掌,脸上露出几分笑意。
在谢阁老看来,双十年华,只是一名锦衣卫百户,一介武夫而已,江彬能有如此见解,实属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