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说道李唐王朝现在推行的公学,对百家学说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是要形成百家争鸣的大好局面,其实还有些言过其实。
但是这个趋势是所有百家学者的共识。

原因很简单,朝廷办的公学,开始时就主动邀请各家学者到公学学校和学院里教学,共同研究各种学术问题。

这里发展最好的学派,以儒家、法家和兵家是受益最多的。这个原因也很好理解,因为从历史传承上来看,这几家的学说一直都是显学学派,占据了社会文化发展的主流地位,并且对社会发展的正面促进,起到了定海神针的积极作用。

所以公学推出后,这几家学说占据最多资源,其他家学说是没有异议的。他们看重的是,自己如何的利用这个发展机遇,使得他们的学说在百姓中从新开花结果,乃至发扬光大。

就比如现在最受重视的兵家,这次李唐王朝的大变革,兵家在原有基础上,又得到了更高的重视。从大的战略上讲,新军事变革,体制变化,思想变化等等,都是为了统治者的利益,乃至整个李唐王朝的未来而进行的。

但是不能否认在客观事实上,兵家的发展就是得到了更多的重视。这点最主要的变化就是三个独立军事院校的成立,这对军事思想的进步和发展是最重要的。

至于其他的体制问题等等,都是在新的军事思想变革下的附带产物。

一个学派重要性的体现在什么地方,就是两点。一是思想层次的进步和发展,二就是影响力。

这两个方面,现在李唐王朝整个社会,对兵家都是最有利的,上到李世民下到普通百姓,现在对于军事方面的事情,都能讲出个一二三。

只是具体实质内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不管人们的认识到底对不对,这整个舆论就对兵家的影响力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再加上朝廷现在非常重视新军事思想的建设,兵家就是处于一个历史上的最好时期,这是否认不了的。

当然兵家的人也没有否认这个事实的必要,只是他们现在在社会面上都很低调。因为军机处是独立于政务院的另一个系统,只受天子节制,所以现在社会上,已经很少能听到军事高级将领,出面发表什么看法和意见了。

现在他们的一切注意力和精力,都放在了发展李唐王朝军事力量上。这个发展是全面的发展,这点其他家学派的学者,是比百姓知道更多内幕的,这也是他们对兵家艳羡不已的原因之一。

充足的经费使得各种军事思想都有足够的发展空间,然后再优中选优,使得李唐王朝的军事力量达到最佳化、最优化、最强化。

兵家发展还有个最重要的部分,那就是后备人才的充足。新的军事变革,包括提高军人待遇,以及军事院校的成立,使得越来越多优秀的年轻人,积极踊跃报名参军。

后继有人是所有学派最希望看到的局面,没有有质量的传承基础做保障,一个学派是不可能有发展前途的,更别提发扬光大的可能性。

但是对于兵家的良好发展局面,其他学派的学者也只能羡慕而已,毕竟国之大事,唯祀与戎。任何朝代想要强大甚至传承久远,都是非常重视这两个方面的发展,这是放之四海皆准的共识。

在戎这个兵事方面,除了兵家,只有几个学派的发展能从中借力发展,比如墨家。大部分学派要想有个好的发展,能借助的,必然在祀这个方面。

祀原意就是祭祀。古人通过祭祀的方式,把不同地域部落的人们,通过同样的信仰或者认识,联系在一起,共同面对生存和发展的挑战。

发展到现在,祀的内涵有了很大的发展,更主要的内容,不再是祭祀了,而是已经放在了寻求共识上。而这个共识也不是古老的信仰,而是文化。

因为通过上千年人类的发展历史,建立在文化上的共识,比建立在信仰上来了更坚实,也更容易经受各种考验。毕竟古代先人的信仰,是对自然未知的信仰,而不是思想性提高之后得出的信仰,这是有巨大区别的。

而要形成共识,就需要思想上的交流,这就要通过学习和相互辩论才有可能。这就是朝廷推出公学,并且允许各种学派知识传播的吸引力所在。

只是现实是,刚刚公学推出的时候,朝廷广发英雄帖,邀请各个学派的学者出山来为百姓解惑答疑。但是第一年出来的学派非常少,这和他们的历史发展经历有绝对关系。

比如大家都非常重视的农业,农家生存的土壤。虽然所有人都知道农业不可替代的重要性,但是对于农家的看法则是褒贬不一。

因为农家在历史上被人记住最多的是引发农民起义,不管是因为什么原因引起了农民的起义反抗,当局掌权者都是不欢迎的。所以任何朝代的统治者都非常警惕农家的发展。

农家自己的学者对于这个现实也是有非常清醒的认识,在汉朝以及之后的历史,他们就很少出现。

这次受到李唐王朝新变革的吸引出山,原因也和李唐王朝从新给农民分土地,并且降低农业税等法律的推行有直接的关系。这是真的重视农民和农业的表现,并且律法也保证了这些惠民措施的牢固性和延续性。

和农家不同的是道家,在汉武帝时期彻底退出统治思想高地后,他们更多的开始回归道家的教义主旨,关注人与自然。

对于李唐王朝推行新公学,他们持欢迎的态度,也支持朝廷教化天下的想法,但是对于是否能回归朝堂,道家的泰斗对这方面是有清醒认识的。

儒家、法家和兵家三家思想主导朝堂的局面在李唐王朝只会发展的更稳固,所以他们规劝道家的弟子们,不要抱有这个不切实际的幻想。但是他们不阻止弟子到朝廷里做贡献,不管是教育上,还是其他方面,只要朝廷允许的方面,都可以尝试。

诸子百家的学说,经过春秋战国的黄金发展时期之后,随着历史的发展,很多的学派彻底消失在历史长河中。但是更多的学派生存方式,变成了隐学,只在小圈子里保持着自己学派的生存和发展。

之所以选择成为隐学,因为历史上很多朝代的统治阶层,对于他们的存在,心里是非常复杂的。尤其是占据主导思想地位的儒家,为了保证自己能一直在统治者的心理占据绝对主要的地位,对于其他学派能对自己的地位,有可能产生威胁的,都会进行打压。

这点和道家在西汉早期时的做法,完全不同。道家推崇无为而治,一切讲究顺其自然。所以对其他学派虽然也有警惕心,但是手段比儒家要光彩的多。

儒家上位就是汉武帝对道家理论学说的不感冒,急需一种思想理论为他的统治提供理论依据,使得他的野心能得以实现的机会。所以对于其他学派出现在统治者的视野内,儒家是非常警惕的。

而且这中间儒家一些人士为了打压其他学派的发展,确实用了很多见不得光的手段,这里感受最明显的就是同为显学学派的兵家和法家。这使得其他学派,为了生存下来,不得不选择了隐学的手段。

选择这样做的学派很多,比如阴阳家、家、名家、杂家、纵横家等等,严格意义上农家算是半隐半显。

他们和显学学派的发展理念完全不同,这和显学对于统治者和百姓的直接重要性有关,最直接的关系是,他们的中心思想理念并不完全适合统治者的需求。

他们的中心思想决定了统治者对他们的需求,是一定要结合发展现实的。而历史上的发展,很少有这样的机会,给予他们发挥重要作用。

但是他们的思想理念却一直影响着中原文化的发展,成为了中华文明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间接或者直接的影响着中华文化的发展轨迹,很多地方都打上了他们思想理念的烙印。

比如阴阳家关于风水的学说,一直存在民间,而且特定时刻,皇家的需求也使得他们一直生存了下来。虽然历史上也因为关于风水的问题,导致他们遭到重创,但是还是顽强的生存了下来,关键就是有硬性需求。

其他很多学派都经历过这样的事情,所以当李唐王朝新公学邀请他们出山的时候,大部分都选择了观望。而农家第一个出来,并且得到了尊重,才一定程度打消了他们的顾虑。

还有更重要的是,朝廷新设的很多部门,朝廷直接把实权给予了这些隐学学派,比如农家、杂家、名家、纵横家等等,都在中高层占据了一定的主要位置。

而且在民间,朝廷也是极力鼓励百姓根据需求进行选择。评书、相声等文化宣传方式的出现,也使得隐学学派看到了发展的机会和空间。

相比于隐学学派,显学学派对朝廷推行的新公学是绝对支持的,只是儒家现在根据利益的不同也分成了不同的派系。好在支持朝廷的占据了主流。

百家争鸣的局面,不止是这些古老学派发展的第二春,关键是新的变革之后,出现了很多新的事物,诞生了新的思想学说,这方面更是借着朝廷推行变革计划,找到了自己发展的第一个春天。

只是这些新的学派,还没有真正成型,现在充其量只能算是拥有个雏形而已。

所有这些新老学派的出现,以及他们自己或者互相之间的思想碰撞,使得李唐王朝的文化发展,达到了一个小高潮。

后世的历史学家把这个贞观十一年到贞观三十年这段时期,称呼为—文化复兴前夜。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