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大臣都是认真仔细的打量狄仁杰和阮志励两人。对于阮志励,很多人都很熟,或是听过他的名气。所以众人大部分的注意力都在狄仁杰身上,就是这个年轻人能得到那么多的重臣保举,不知道他到底有什么过人的才能。
李世民看着下面的两人,心里也是有些忐忑的。虽然他们对于狄仁杰的能力都很看好,但是还是有些不确定,在这么重要的场合,他能发挥出自己几成的实力。
本来众人还想着是不是提前告诉他今天可能的考试,让他有个准备,这样成功率会更高,但是被魏徵极力的反对所打消。魏徵认为既然是选拔重要人才,难得有这么好的锻炼实战的机会,更应该看看他的真实表现。
即使狄仁杰表现的不如人意,大不了京兆尹这个位置,就还是在世家大族手里而已,朝廷今后再找机会晚几年收回,这对朝廷的实际损失并不大。
可是对于狄仁杰本身的成长来说,这次的锻炼机会可就难得了。即使他发挥失常,也不影响他在众人心里的重要地位,毕竟他的能力是得到大家认可的。他还年轻,只要今后不断的经过磨练,总会有达到众人预期的时候,而且众人相信这个时间并不会太长。
何况不给年轻人表现自我的机会,众人就永远不知道他现在的水平上线在哪里,弱点在哪里。只有清楚了这些存在的问题,今后才能有目的性的针对加强,早日使人才发挥更大的正面作用。
最关键的是,朝廷现在没有什么更合适的人选,来和世家大族可能举荐的人选竞争。总不能让现在的这些重臣去担任吧,那样空出来的位置可比京兆尹重要的多,这是李世民不愿意看到的,也是绝对不能接受的。
李世民看着两人说道:“阮志励、狄仁杰,长安城这两天发生的大事,你们都知道了。现在京兆尹位置空缺,礼部尚书王大人举荐阮志励,而户部尚书房大人举荐狄仁杰。”
“虽然狄仁杰没有什么官职在身,还是个政治素人,并且还很年轻,但是朕决定给你这个机会。只要你表现的非常出色,能让在场的大多数人满意,朕就破格提拔,让你暂代京兆尹的位置,先试用一年,如果一年后,效果不是让朕很满意,那就哪来哪去。如果朕满意了,就是给你个京兆尹的全部待遇又何妨。毕竟历史上有天赋的年轻人得到重视,并取得惊人成绩的并不少,汉朝的霍去病、三国的曹植等等就是很好的例子。”李世民注视着狄仁杰,给予他鼓励。
听到李世民这么说,所有人都明白了,这个狄仁杰的能力是得到了陛下私下的认可的,这次的能力比试是提前设计好的,要不然何必说这些。
只是陛下这一步走得有些太大啊,大家之前以为狄仁杰最起码也是个稳重的饱读诗书的中年人士。现在看来他一个毛头小伙子,能学到多少圣贤书,更别提能有什么高超的政治见解。
朝廷的用人制度这是要变天了
王刚听到这里知道坏了,他可不认为狄仁杰是完全没有能力的,即使是,那有李世民和众人的帮衬,表现也不会差到哪里去。更何况这还没有开始比试呢,陛下就给了这么大的许诺。
赶紧出来劝阻道:“陛下,老臣以为刚刚陛下的言论不妥。之前没看到狄仁杰本人的时候,老臣还以为他是个饱读圣贤经典的中儒之士,所以才同意他和阮志励大人比试。”
“现在看到他本人,老臣觉得他还不够资格参与这么重要的官职的竞争。还有陛下刚刚所提历史上的有为年轻人,那些人可是在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非凡的天赋,从而才被世人所熟知,乃至后来取得的巨大成就。”
“这些都是狄仁杰现在所不能比的,至少老臣在今天之前就不知道他有过什么出人意料,甚至震惊世人的表现。这点我相信不只是我,其他的各位同僚,应该也是有这些疑惑的。”
大殿里的众人有很多都是纷纷出声附和王刚的观点。现在把狄仁杰和历史上那些有为的年轻人比较,是不是太抬举他了。众人都是小声的议论纷纷。
看着下面众人的议论,李世民发现狄仁杰并没有受影响。从他进入太极殿后,就表现的很镇定,一点都看不出慌张和紧张。现在众人的议论明显对他不利,可是他还是镇定自若。
狄仁杰的这个表现,得到了李世民和魏徵等人赞许,仅从这点就证明自己等人并没有看错他。
“诸位爱卿,静一静。资格的事之前已经说好了,君无戏言,难道你们想让朕言而无信。刚刚王大人说的道理是对的,如果有天赋是应该早早的就被世人所知。但是这个问题,朕认为不能怪狄仁杰,而要怪朝廷现在的选拔人才的政策。今年初科举考试的最终题目,并不能完全的发挥狄仁杰的才智。从这点看,现在朝廷的科举制度就不是很完善,需要做出调整和改变。”
王刚听到这里,心里突然期待起来,什么意思,朝廷准备取消现在的科举制度吗?如果是这样,那可太好了,没有了科举,今后七宗五姓等士家大族在天下学子的心里,重要地位将会更加巩固。
士家大族对朝廷科举制度的反感是从一开始就有的。只是他们没有能力正面反对,那样的话,他们将承受来自朝廷和百姓两方面的怒火,这是他们所不能承受的。
本想着李世民建立了李唐王朝,能有机会取消或者减弱科举制度的影响,可是事与愿违,李唐不但没有取消,还加强了对科举的重视程度。通过科举选拔上来的人才,尤其是寒门子弟,比例比前朝超出太多太多了。这十年最少都有七八倍于之前的人才被朝廷录取并重用。
这些都对士家大族的影响力,有了沉重的打击。现在李世民自己承认科举制度有问题,士家大族是乐见其成,举双手赞同他取消科举的。
可是在他还在做着美梦的时候,就听到李世民接下来话风一转。
“所以,朕的意思是,明年的科举考试,题目不能只设置一个,要最少三个题目,分别从三个朝廷关心的不同方面供考生选择自己所擅长的作答。这样才会更全面的选拔人才,发现人才。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是全才。”
王刚知道自己刚刚有些想多了,朝廷不是要取消科举,而是完善现有制度的缺陷。但是这并不是士家大族想看到的变化。
“所以狄仁杰有没有真才实学,一试便知。我们何不宽容点,心胸开阔点给他个机会呢,而且只需要一个时辰就够了。难道诸位爱卿连这点时间都不愿意付出吗?”李世民说道最后,语气已经变得严肃起来。
众人也是明白了李世民的态度,只能纷纷同意,王刚本来想要再反驳,可是看清李世民的表情,他还是退缩了,毕竟李世民可是刚刚砍了崔理的人头。
看到再没有人反对自己后,李世民对着下面的两个主角说道:“现在你们俩应该知道朕叫你们来是做什么了吧,朕现在给你们一个时辰的时间,每个人当场写出一个关于长安城的五年政策实施策论。把你们自己当作京兆尹去看待所有问题,解决所有问题。”
“来人,给这两位准备桌椅,也给其他大人准备椅子和茶水,今天我们所有人都当一回监考主官,现场等着他们的策论结果,并一起评判,保证公开、公平、公正。”
于是,接下来太极殿里出现了有史以来最奇怪的一幕。所有朝臣第一次在太极殿里,可以坐着并且喝着茶水来看中间两个人的现场考试。
虽然茶水一般般,但是他们的这个待遇,和这种公开选拔人才的方式可是有史以来,开天辟地的头一次啊。
随着计时用的香炉点燃,狄仁杰和阮志励二人在众目睽睽之下,提笔书写起来。
一开始大殿内很安静,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尤其是两刻钟过去后,明显的能看出狄仁杰的作答速度有些惊人。阮志励写两篇内容的时间,他就能写出三篇,而且是越往后,写的越快,给人的感觉就是他逐渐的进入佳境。
发现这个情况后,开始有人在和身边的人小声的交头接耳。以不影响中间作答二人的音量,交换彼此的看法。
很多人都在猜测,狄仁杰是不是提前做过功课了,或者干脆就是魏徵等人提前帮他写好的答案。他背好后,今天来这里就是做个样子给众人看的,如果真是这样,那大家的失望之情就可想而知了。
持这种观点的代表就是王刚,他在发现同样问题的时候,就更后悔了。后悔自己太草率的答应让他们两人公开比试,众目睽睽下,他现在想反悔已经来不及了。
虽然他还不知道狄仁杰写的内容是什么,仅从他落笔坚定、神情专注,没有任何的犹豫,整个过程行云流水的感觉来看。要说他提前没有做足功课,他是不相信的。
想到这里,后悔已经没有任何的用处了。他开始仔细观察魏徵、房玄龄等人,想看看他们是不是有阴谋得逞的表情。
可是,很快疑惑就来了,以他这么多年来对众人的熟悉,并没有在这些人身上发现他所想象的神情。反而这些人比自己还专注的看着狄仁杰的表现,震惊逐渐的出现在众人的脸上,包括李世民都是这个神情。
以他的判断他们不是装的,因为到现在这个时候完全没有必要这么做了,因为即使像自己想象的那样,自己也是改变不了什么了。
难道是自己想错了,这个狄仁杰真的有真才实学?
李世民看着下面的两人,心里也是有些忐忑的。虽然他们对于狄仁杰的能力都很看好,但是还是有些不确定,在这么重要的场合,他能发挥出自己几成的实力。
本来众人还想着是不是提前告诉他今天可能的考试,让他有个准备,这样成功率会更高,但是被魏徵极力的反对所打消。魏徵认为既然是选拔重要人才,难得有这么好的锻炼实战的机会,更应该看看他的真实表现。
即使狄仁杰表现的不如人意,大不了京兆尹这个位置,就还是在世家大族手里而已,朝廷今后再找机会晚几年收回,这对朝廷的实际损失并不大。
可是对于狄仁杰本身的成长来说,这次的锻炼机会可就难得了。即使他发挥失常,也不影响他在众人心里的重要地位,毕竟他的能力是得到大家认可的。他还年轻,只要今后不断的经过磨练,总会有达到众人预期的时候,而且众人相信这个时间并不会太长。
何况不给年轻人表现自我的机会,众人就永远不知道他现在的水平上线在哪里,弱点在哪里。只有清楚了这些存在的问题,今后才能有目的性的针对加强,早日使人才发挥更大的正面作用。
最关键的是,朝廷现在没有什么更合适的人选,来和世家大族可能举荐的人选竞争。总不能让现在的这些重臣去担任吧,那样空出来的位置可比京兆尹重要的多,这是李世民不愿意看到的,也是绝对不能接受的。
李世民看着两人说道:“阮志励、狄仁杰,长安城这两天发生的大事,你们都知道了。现在京兆尹位置空缺,礼部尚书王大人举荐阮志励,而户部尚书房大人举荐狄仁杰。”
“虽然狄仁杰没有什么官职在身,还是个政治素人,并且还很年轻,但是朕决定给你这个机会。只要你表现的非常出色,能让在场的大多数人满意,朕就破格提拔,让你暂代京兆尹的位置,先试用一年,如果一年后,效果不是让朕很满意,那就哪来哪去。如果朕满意了,就是给你个京兆尹的全部待遇又何妨。毕竟历史上有天赋的年轻人得到重视,并取得惊人成绩的并不少,汉朝的霍去病、三国的曹植等等就是很好的例子。”李世民注视着狄仁杰,给予他鼓励。
听到李世民这么说,所有人都明白了,这个狄仁杰的能力是得到了陛下私下的认可的,这次的能力比试是提前设计好的,要不然何必说这些。
只是陛下这一步走得有些太大啊,大家之前以为狄仁杰最起码也是个稳重的饱读诗书的中年人士。现在看来他一个毛头小伙子,能学到多少圣贤书,更别提能有什么高超的政治见解。
朝廷的用人制度这是要变天了
王刚听到这里知道坏了,他可不认为狄仁杰是完全没有能力的,即使是,那有李世民和众人的帮衬,表现也不会差到哪里去。更何况这还没有开始比试呢,陛下就给了这么大的许诺。
赶紧出来劝阻道:“陛下,老臣以为刚刚陛下的言论不妥。之前没看到狄仁杰本人的时候,老臣还以为他是个饱读圣贤经典的中儒之士,所以才同意他和阮志励大人比试。”
“现在看到他本人,老臣觉得他还不够资格参与这么重要的官职的竞争。还有陛下刚刚所提历史上的有为年轻人,那些人可是在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非凡的天赋,从而才被世人所熟知,乃至后来取得的巨大成就。”
“这些都是狄仁杰现在所不能比的,至少老臣在今天之前就不知道他有过什么出人意料,甚至震惊世人的表现。这点我相信不只是我,其他的各位同僚,应该也是有这些疑惑的。”
大殿里的众人有很多都是纷纷出声附和王刚的观点。现在把狄仁杰和历史上那些有为的年轻人比较,是不是太抬举他了。众人都是小声的议论纷纷。
看着下面众人的议论,李世民发现狄仁杰并没有受影响。从他进入太极殿后,就表现的很镇定,一点都看不出慌张和紧张。现在众人的议论明显对他不利,可是他还是镇定自若。
狄仁杰的这个表现,得到了李世民和魏徵等人赞许,仅从这点就证明自己等人并没有看错他。
“诸位爱卿,静一静。资格的事之前已经说好了,君无戏言,难道你们想让朕言而无信。刚刚王大人说的道理是对的,如果有天赋是应该早早的就被世人所知。但是这个问题,朕认为不能怪狄仁杰,而要怪朝廷现在的选拔人才的政策。今年初科举考试的最终题目,并不能完全的发挥狄仁杰的才智。从这点看,现在朝廷的科举制度就不是很完善,需要做出调整和改变。”
王刚听到这里,心里突然期待起来,什么意思,朝廷准备取消现在的科举制度吗?如果是这样,那可太好了,没有了科举,今后七宗五姓等士家大族在天下学子的心里,重要地位将会更加巩固。
士家大族对朝廷科举制度的反感是从一开始就有的。只是他们没有能力正面反对,那样的话,他们将承受来自朝廷和百姓两方面的怒火,这是他们所不能承受的。
本想着李世民建立了李唐王朝,能有机会取消或者减弱科举制度的影响,可是事与愿违,李唐不但没有取消,还加强了对科举的重视程度。通过科举选拔上来的人才,尤其是寒门子弟,比例比前朝超出太多太多了。这十年最少都有七八倍于之前的人才被朝廷录取并重用。
这些都对士家大族的影响力,有了沉重的打击。现在李世民自己承认科举制度有问题,士家大族是乐见其成,举双手赞同他取消科举的。
可是在他还在做着美梦的时候,就听到李世民接下来话风一转。
“所以,朕的意思是,明年的科举考试,题目不能只设置一个,要最少三个题目,分别从三个朝廷关心的不同方面供考生选择自己所擅长的作答。这样才会更全面的选拔人才,发现人才。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是全才。”
王刚知道自己刚刚有些想多了,朝廷不是要取消科举,而是完善现有制度的缺陷。但是这并不是士家大族想看到的变化。
“所以狄仁杰有没有真才实学,一试便知。我们何不宽容点,心胸开阔点给他个机会呢,而且只需要一个时辰就够了。难道诸位爱卿连这点时间都不愿意付出吗?”李世民说道最后,语气已经变得严肃起来。
众人也是明白了李世民的态度,只能纷纷同意,王刚本来想要再反驳,可是看清李世民的表情,他还是退缩了,毕竟李世民可是刚刚砍了崔理的人头。
看到再没有人反对自己后,李世民对着下面的两个主角说道:“现在你们俩应该知道朕叫你们来是做什么了吧,朕现在给你们一个时辰的时间,每个人当场写出一个关于长安城的五年政策实施策论。把你们自己当作京兆尹去看待所有问题,解决所有问题。”
“来人,给这两位准备桌椅,也给其他大人准备椅子和茶水,今天我们所有人都当一回监考主官,现场等着他们的策论结果,并一起评判,保证公开、公平、公正。”
于是,接下来太极殿里出现了有史以来最奇怪的一幕。所有朝臣第一次在太极殿里,可以坐着并且喝着茶水来看中间两个人的现场考试。
虽然茶水一般般,但是他们的这个待遇,和这种公开选拔人才的方式可是有史以来,开天辟地的头一次啊。
随着计时用的香炉点燃,狄仁杰和阮志励二人在众目睽睽之下,提笔书写起来。
一开始大殿内很安静,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尤其是两刻钟过去后,明显的能看出狄仁杰的作答速度有些惊人。阮志励写两篇内容的时间,他就能写出三篇,而且是越往后,写的越快,给人的感觉就是他逐渐的进入佳境。
发现这个情况后,开始有人在和身边的人小声的交头接耳。以不影响中间作答二人的音量,交换彼此的看法。
很多人都在猜测,狄仁杰是不是提前做过功课了,或者干脆就是魏徵等人提前帮他写好的答案。他背好后,今天来这里就是做个样子给众人看的,如果真是这样,那大家的失望之情就可想而知了。
持这种观点的代表就是王刚,他在发现同样问题的时候,就更后悔了。后悔自己太草率的答应让他们两人公开比试,众目睽睽下,他现在想反悔已经来不及了。
虽然他还不知道狄仁杰写的内容是什么,仅从他落笔坚定、神情专注,没有任何的犹豫,整个过程行云流水的感觉来看。要说他提前没有做足功课,他是不相信的。
想到这里,后悔已经没有任何的用处了。他开始仔细观察魏徵、房玄龄等人,想看看他们是不是有阴谋得逞的表情。
可是,很快疑惑就来了,以他这么多年来对众人的熟悉,并没有在这些人身上发现他所想象的神情。反而这些人比自己还专注的看着狄仁杰的表现,震惊逐渐的出现在众人的脸上,包括李世民都是这个神情。
以他的判断他们不是装的,因为到现在这个时候完全没有必要这么做了,因为即使像自己想象的那样,自己也是改变不了什么了。
难道是自己想错了,这个狄仁杰真的有真才实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