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风文学网 rg , 这些不过都是加强文化话语权的简单办法,丰富文化内涵,也是文明的载体,在前世这是很普遍的做法。
在这里,百姓的文化生活太匮乏了,没有网络,没有电视,没有广播等等,一切和电有关的都没有。还有交通落后,马车都很少,很多长途出行,基本都是十一路,骑马的也只是少数地主豪绅的特权。
所有这一切,都造成了绝大部分百姓,只知道和了解附近发生的事情,信息很闭塞。业余生活和精神生活选择,只能因地制宜,要想让这样生活的普通百姓,能真正和朝廷一条心,难度可想而知。
百姓对外界的了解,很少是亲自去看的,大分部都是道听途说,不管真假,都是听得津津有味,除了真正关系到,自己切身利益时,才会更深入的思考,其他的信息,都是打发时间,愉悦精神的一种选择。普通百姓的求知欲得不到正确的满足,带来的危害就可想而知。
其实,作为一个人,不管是什么时代,哪里人,在保证能吃饱肚子后,都是有精神需求的,只是精神产品的质量就是参差不齐了。好的精神文化产品,在这里只有地主豪绅阶级,才有实力和能力享有。
李承乾所说的这几样,都是前世的成熟事物,根据这里的发展现实,把一些没有什么技术难度的事物,带给这里的百姓,真正的开民智,对以后李唐的发展强大,无疑是非常管用的。
看着众人都明白了,这些新建设施的作用和好处,李承乾接着说:“除了建这些设施,丰富节目类型和内容以外,朝廷还要出版报纸和杂志。”
“报纸,主要以时事记录和评论为主,分为日报、月刊、季刊和年鉴;杂志,主要以各行业、技术的专业分析和评论为主,分为专业和一般性两种。”
“报纸和杂志,一切记录必须是事实,及根据事实所做的评论和注释,不得胡乱瞎编改造,更不能无中生有,可以依据事实,表现其中的某一分部,但是必须注明。”
“举个例子,房大人,我又要用您举例了,请多多包涵。”李承乾歉意的向房玄龄说道。
“哎殿下只管说吧,我已经想开了,只要对殿下的解释有帮助,我绝无怨言。”房玄龄无奈的说道。
“多谢房大人理解支持。报纸可以报道房大人怕老婆,以及根据这个表象,分析具体的内涵,就是房大人这么做的真实用意,在此基础上,做出自己的评判,但是评判不得人身攻击,故意贬低和恶意中伤等。”
“在房大人怕老婆这事上,不得臆测房大人可能和夫人之间打架、吵架等等,以自己想象的事情做报道,更不能以此错误加以评论和评判。”
“报纸更多更重要的是,事实时效的及时性及正确的评论为主;杂志更多以专业性为主。根据李唐现在的现实情况,报纸暂定以月刊、季刊和年鉴为主,今后出版技术和交通更便捷后,日报争取早日实现。”
“李唐全国村寨、县、州、省城和长安城政府所在地,都要设置一个对所有百姓免费开放的报刊亭。公开展示朝廷出版的各种报纸,能让最普通的百姓都能看到报纸上的内容。”
“报纸只能朝廷官方发行,任何其他个人和组织势力,都不得私自发行,一经发现,必定严惩。同时报刊亭的展示,必须确保百姓能无条件的随意查阅,不得设置任何干扰,否则必严惩。并且有条件的地方,要设置讲解员,方便不识字的百姓也能随时了解各种信息。”
“杂志我就不详细说了,根据李唐的现实情况,父皇和各位大人决定出版那些行业,以及具体内容,但是必须保障民间个人及势力的出版需求,朝廷的审核必须及时合理,不得无故或者故意设置难题,造成实质性的拖延。”
“报纸先期设置主要这几种,李唐人民月刊,李唐人民子弟军月刊,李唐文化月刊及李唐科技月刊。这些报纸都出版相应的季刊和年鉴。并且每个报刊亭免费提供一份,其余有需求的个人,可以出钱购买。”
“其中年鉴和季刊,分为具体的省份、州、县,一定意义上可以代替县志,州志,省志。李唐人民子弟军月刊分为军队内刊和面向全国的公开版、朝廷内部也有一份内参,达到相应级别的官员和军官,才可以。内参和军报内刊,禁止对外公开,任何透露相应信息的人,都要受到严惩。”
“杂志的出版和书籍一样,出版费用由出版人出资,收入则是杂志书籍销售后的分成,具体分成具体规定。对于这些出版人,朝廷收税以版权税方式,去掉成本后的收入,按每本杂志书籍的出版人具体分成比例,适当收取。”
“报纸、杂志和书籍,具体的出版形式和格式内容,以及定价等等,是这样的此处省略一万字,就是前世常见的报纸、杂志和书籍的普通样式。”
“李唐人民月刊,主要以朝廷政务院和朝堂发生的事情,以及重要的影响百姓民生的内容为主。主要向百姓介绍朝廷的大政方针,作为朝廷官方指定的对外宣传途径,让百姓都能具体了解和熟悉,朝廷在做什么,以及为什么这么做,内容的权威性由朝廷赋予保障。”
“内参则是涉及不适合对外公开的朝廷内部信息发布,目的是让相关官员了解,朝廷的主要战略方针和军队及外交动向,做到心中有数,主动配合或支持朝廷的战略方向动作。”
“李唐人民子弟军月刊,主要以军队里发生的大事小情,不涉及具体作战的内容为主。军队内刊要更详细,让全军将士了解和理解,朝廷军队行动和行为的目的,积极主动配合朝廷的战略指导和战略行动,听从军机处的指挥和教导。公开版笼统的向百姓介绍军队的发展为主,满足普通百姓对大唐军队的了解欲望,增强全民的信心和自豪感。”
“李唐文化月刊,主要鼓励各种文学创作,类型不限,诗词歌赋,趣闻等等文学类型。内容不限,天文地理,人物传记,诸事杂谈等等都可,只是能被收录进来的,都必须实名并被审核内容,通过者给与一定的报酬。”
“李唐科技月刊,主要记录和讲解,各种工艺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具体内容由科技部门主管,后面我会说到科技部的具体作用和安排。”
“科学和技术是事物的两个方面。举例来说,印刷术就是技术应用,也就是知其然,而为什么能印刷的原理,就是科学,也就是知其所以然。我发明的活字印刷术,也只是明白了一点点的道理,在此基础上的改进。”
“李唐现在的知识更多的是知其然,缺少的就是知其所以然。很多事物,只有明白了具体的原理,才能更好的应用,以及提高应用的效率。这些就需要更多更专业的人才了,这也是教育变革的目的之一。”
李世民和众人一起听完李承乾的介绍,对报纸和杂志这个新生事物,有了全面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别看这小小的报纸,正因为他的时效性以及纪实性,在某些特定事情上,有着绝无仅有的话语权优势,完全可以当做朝廷的喉舌,强化加强朝廷的话语权威性。传播正确的,积极向上,有利于朝廷,有利于百姓的信息。
这里面可以主动作为的方面,就有很多很多了,在座的很多都是搞政治的老手了,非常明白对自己有利信息的更快扩散,对自己的好处有多大。
就拿隋末群雄并起的时代来说,为什么李世民集团能取得了最后的成功,首先李世民自己的理想、聪明才智、英勇善战等占一部分,其次李世民待人接物上,受到当时有识之士的欣赏和接受,其中地主豪绅的接受尤其重要。只有真心接受认可这些,他们才会把自己的身家压上,共同博一个美好的未来。
当这些地主豪绅把自己的利益,捆绑在李世民集团的战车上时,就积极主动的对外、对下宣传李世民的种种好处,把他描述成救世主一样的存在,至于真实情况怎么样,那就见仁见智了。
那时的信息传播,主要靠人的口口相传,效率和准确性,完全取决于负责传递信息的人员威望、素质和能力等等了。
对下,主要是对依附于这些地主豪绅的底层百姓,对外,就是其他地区同样的地主豪绅阶层。他们帮助李世民集团吸引人才,取得民心,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的。
正是有了他们的宣传,其他还不认识李世民的人,百姓也好,俊杰也罢,都对李世民有了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这对后期李世民的迅速成功,奠定了良好的民意基础。
普通百姓的认识,大部分是人云亦云,真实情况难辨真假,他们也没有更多的精力去分辨这些。谁能保他们的命,让他们吃饱肚子就跟谁,这是很简单实用的道理。至于俊杰,那就另当别论了,他们都是有一定知识和自我见解的,具体选择那方,完全以自己的见识和眼光来决定了。
举个例子,三国时期的刘备,之所以很多人不认识他,但也都知道有这么一个人,刘皇叔是个仁义之辈。这就是刘备前期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主动作为,影响周边的人,再通过十几年、几十年的人员流动,口口相传,才达到了后期的效果。在一定阶层和地域,他的名声确实对他起到了很有利的积极作用,无论是民间百姓,还是士族阶层。
在这里,百姓的文化生活太匮乏了,没有网络,没有电视,没有广播等等,一切和电有关的都没有。还有交通落后,马车都很少,很多长途出行,基本都是十一路,骑马的也只是少数地主豪绅的特权。
所有这一切,都造成了绝大部分百姓,只知道和了解附近发生的事情,信息很闭塞。业余生活和精神生活选择,只能因地制宜,要想让这样生活的普通百姓,能真正和朝廷一条心,难度可想而知。
百姓对外界的了解,很少是亲自去看的,大分部都是道听途说,不管真假,都是听得津津有味,除了真正关系到,自己切身利益时,才会更深入的思考,其他的信息,都是打发时间,愉悦精神的一种选择。普通百姓的求知欲得不到正确的满足,带来的危害就可想而知。
其实,作为一个人,不管是什么时代,哪里人,在保证能吃饱肚子后,都是有精神需求的,只是精神产品的质量就是参差不齐了。好的精神文化产品,在这里只有地主豪绅阶级,才有实力和能力享有。
李承乾所说的这几样,都是前世的成熟事物,根据这里的发展现实,把一些没有什么技术难度的事物,带给这里的百姓,真正的开民智,对以后李唐的发展强大,无疑是非常管用的。
看着众人都明白了,这些新建设施的作用和好处,李承乾接着说:“除了建这些设施,丰富节目类型和内容以外,朝廷还要出版报纸和杂志。”
“报纸,主要以时事记录和评论为主,分为日报、月刊、季刊和年鉴;杂志,主要以各行业、技术的专业分析和评论为主,分为专业和一般性两种。”
“报纸和杂志,一切记录必须是事实,及根据事实所做的评论和注释,不得胡乱瞎编改造,更不能无中生有,可以依据事实,表现其中的某一分部,但是必须注明。”
“举个例子,房大人,我又要用您举例了,请多多包涵。”李承乾歉意的向房玄龄说道。
“哎殿下只管说吧,我已经想开了,只要对殿下的解释有帮助,我绝无怨言。”房玄龄无奈的说道。
“多谢房大人理解支持。报纸可以报道房大人怕老婆,以及根据这个表象,分析具体的内涵,就是房大人这么做的真实用意,在此基础上,做出自己的评判,但是评判不得人身攻击,故意贬低和恶意中伤等。”
“在房大人怕老婆这事上,不得臆测房大人可能和夫人之间打架、吵架等等,以自己想象的事情做报道,更不能以此错误加以评论和评判。”
“报纸更多更重要的是,事实时效的及时性及正确的评论为主;杂志更多以专业性为主。根据李唐现在的现实情况,报纸暂定以月刊、季刊和年鉴为主,今后出版技术和交通更便捷后,日报争取早日实现。”
“李唐全国村寨、县、州、省城和长安城政府所在地,都要设置一个对所有百姓免费开放的报刊亭。公开展示朝廷出版的各种报纸,能让最普通的百姓都能看到报纸上的内容。”
“报纸只能朝廷官方发行,任何其他个人和组织势力,都不得私自发行,一经发现,必定严惩。同时报刊亭的展示,必须确保百姓能无条件的随意查阅,不得设置任何干扰,否则必严惩。并且有条件的地方,要设置讲解员,方便不识字的百姓也能随时了解各种信息。”
“杂志我就不详细说了,根据李唐的现实情况,父皇和各位大人决定出版那些行业,以及具体内容,但是必须保障民间个人及势力的出版需求,朝廷的审核必须及时合理,不得无故或者故意设置难题,造成实质性的拖延。”
“报纸先期设置主要这几种,李唐人民月刊,李唐人民子弟军月刊,李唐文化月刊及李唐科技月刊。这些报纸都出版相应的季刊和年鉴。并且每个报刊亭免费提供一份,其余有需求的个人,可以出钱购买。”
“其中年鉴和季刊,分为具体的省份、州、县,一定意义上可以代替县志,州志,省志。李唐人民子弟军月刊分为军队内刊和面向全国的公开版、朝廷内部也有一份内参,达到相应级别的官员和军官,才可以。内参和军报内刊,禁止对外公开,任何透露相应信息的人,都要受到严惩。”
“杂志的出版和书籍一样,出版费用由出版人出资,收入则是杂志书籍销售后的分成,具体分成具体规定。对于这些出版人,朝廷收税以版权税方式,去掉成本后的收入,按每本杂志书籍的出版人具体分成比例,适当收取。”
“报纸、杂志和书籍,具体的出版形式和格式内容,以及定价等等,是这样的此处省略一万字,就是前世常见的报纸、杂志和书籍的普通样式。”
“李唐人民月刊,主要以朝廷政务院和朝堂发生的事情,以及重要的影响百姓民生的内容为主。主要向百姓介绍朝廷的大政方针,作为朝廷官方指定的对外宣传途径,让百姓都能具体了解和熟悉,朝廷在做什么,以及为什么这么做,内容的权威性由朝廷赋予保障。”
“内参则是涉及不适合对外公开的朝廷内部信息发布,目的是让相关官员了解,朝廷的主要战略方针和军队及外交动向,做到心中有数,主动配合或支持朝廷的战略方向动作。”
“李唐人民子弟军月刊,主要以军队里发生的大事小情,不涉及具体作战的内容为主。军队内刊要更详细,让全军将士了解和理解,朝廷军队行动和行为的目的,积极主动配合朝廷的战略指导和战略行动,听从军机处的指挥和教导。公开版笼统的向百姓介绍军队的发展为主,满足普通百姓对大唐军队的了解欲望,增强全民的信心和自豪感。”
“李唐文化月刊,主要鼓励各种文学创作,类型不限,诗词歌赋,趣闻等等文学类型。内容不限,天文地理,人物传记,诸事杂谈等等都可,只是能被收录进来的,都必须实名并被审核内容,通过者给与一定的报酬。”
“李唐科技月刊,主要记录和讲解,各种工艺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具体内容由科技部门主管,后面我会说到科技部的具体作用和安排。”
“科学和技术是事物的两个方面。举例来说,印刷术就是技术应用,也就是知其然,而为什么能印刷的原理,就是科学,也就是知其所以然。我发明的活字印刷术,也只是明白了一点点的道理,在此基础上的改进。”
“李唐现在的知识更多的是知其然,缺少的就是知其所以然。很多事物,只有明白了具体的原理,才能更好的应用,以及提高应用的效率。这些就需要更多更专业的人才了,这也是教育变革的目的之一。”
李世民和众人一起听完李承乾的介绍,对报纸和杂志这个新生事物,有了全面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别看这小小的报纸,正因为他的时效性以及纪实性,在某些特定事情上,有着绝无仅有的话语权优势,完全可以当做朝廷的喉舌,强化加强朝廷的话语权威性。传播正确的,积极向上,有利于朝廷,有利于百姓的信息。
这里面可以主动作为的方面,就有很多很多了,在座的很多都是搞政治的老手了,非常明白对自己有利信息的更快扩散,对自己的好处有多大。
就拿隋末群雄并起的时代来说,为什么李世民集团能取得了最后的成功,首先李世民自己的理想、聪明才智、英勇善战等占一部分,其次李世民待人接物上,受到当时有识之士的欣赏和接受,其中地主豪绅的接受尤其重要。只有真心接受认可这些,他们才会把自己的身家压上,共同博一个美好的未来。
当这些地主豪绅把自己的利益,捆绑在李世民集团的战车上时,就积极主动的对外、对下宣传李世民的种种好处,把他描述成救世主一样的存在,至于真实情况怎么样,那就见仁见智了。
那时的信息传播,主要靠人的口口相传,效率和准确性,完全取决于负责传递信息的人员威望、素质和能力等等了。
对下,主要是对依附于这些地主豪绅的底层百姓,对外,就是其他地区同样的地主豪绅阶层。他们帮助李世民集团吸引人才,取得民心,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的。
正是有了他们的宣传,其他还不认识李世民的人,百姓也好,俊杰也罢,都对李世民有了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这对后期李世民的迅速成功,奠定了良好的民意基础。
普通百姓的认识,大部分是人云亦云,真实情况难辨真假,他们也没有更多的精力去分辨这些。谁能保他们的命,让他们吃饱肚子就跟谁,这是很简单实用的道理。至于俊杰,那就另当别论了,他们都是有一定知识和自我见解的,具体选择那方,完全以自己的见识和眼光来决定了。
举个例子,三国时期的刘备,之所以很多人不认识他,但也都知道有这么一个人,刘皇叔是个仁义之辈。这就是刘备前期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主动作为,影响周边的人,再通过十几年、几十年的人员流动,口口相传,才达到了后期的效果。在一定阶层和地域,他的名声确实对他起到了很有利的积极作用,无论是民间百姓,还是士族阶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