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桥客栈的主人是个契丹人,可他娶了一个汉人的娘子,雇佣了汉人的伙计,穿上了汉人的服饰,若不是因为说话有口音,还真不容易发觉他是一个契丹人。
老板招待杨怀仁这些汉人,是真的拿出了自己的诚意,就像杨怀仁说的那般,眼睛不会骗人。
也许这也是杨怀仁来到辽境以来,见到的最和善的契丹人了。
客栈的伙计也不多,后厨里多少人杨怀仁也没看到,但是店面上,除了掌柜的两口子,还有另一对年轻些的汉人男女。
柜上悬挂的餐牌,只有八个菜,菜式很普通,也并不鲜见,只是杨怀仁发觉这几道菜搭配下来,还真是汉契搭配,有荤也有素。
比如排头的一道烧羊肉,和第二道老虎菜,就让杨怀仁充满了兴趣。
烧羊肉这个菜其实在大宋也有,但是平桥客栈里做的烧羊肉,却是味道不同的,用的是契丹式的食材,前半部分用的也是契丹风俗的紧肉加煮肉的烹调技法,但后半部分的调味和烧制,却是用的汉人的烹调技法。
前半部分的制作,是把大块的羊肉用大锅滚水煮制一刻钟左右,这个过程中,大块的羊肉因为外边受热,会变得紧致,甚至发硬,所以被叫做紧肉。
第二步是煮肉,同一口大锅,同样的味料,为了防止羊肉焅锅,先在锅底垫一层羊骨,然后把切成中等大小的羊肉加进去,炖煮约小半个时辰,此时羊肉已经熟了,但味道上来说,比平常放牧的契丹人简单的煮羊肉好吃多少。
后半部分的进一步加工,便是汉人的烹制手法了。
将羊肉用酱汤小火煨煮一到两个时辰,让酱汤和味料的味道被煨进羊肉里,煨到汤几乎煨干为之。
最后一步便是烧制了,或是把羊肉分割成小块干炸或干煸也可,效果近似,都是让羊肉酥香可口。
尽管平桥客栈的厨子手艺并不算是纯熟,但能有如此精妙的方法来处理羊肉,把契丹人和汉人烹制羊肉的手法配合起来制作出一道美味的菜式来,已经说明了这位名不见经传的厨子独具匠心。
另一道老虎菜,和后世北方的那种叫做老虎菜的拌凉菜还有所不同。
后世的老虎菜因为调味料丰富,蔬菜以及其他配料的种类也众多,所以只需要用酸甜辣的味道来激发出新鲜食材的爽口味道便可以了。
而此时的老虎菜,主料竟然是原本味道有些发苦的蕨菜,而在调味的选择上,更没有诸如辣椒这样的调味品。
但是厨子还是很聪明的用有限的调味品,把蕨菜,以及其他几种早先采集并晾晒成菜干的野菜,用水汆煮或温水泡发之后,加入葱姜蒜等多种味料,搅拌而成。
杨怀仁尝过了之后,觉得虽然没有新鲜的蔬菜那般清脆爽口的口感,但平桥客栈这样的条件下,能在这个季节里吃上青菜,已经非常难得了。
更难得是蕨菜是有苦涩的味道的,就更不用说另外几种野菜了,但是经过了厨子巧妙的配比和调味,几种野菜的味道竟然和谐的融合在了一起,不但苦涩之味大减,竟还吃出了些天然的甘甜味道。
而调味也完全不同于契丹人习惯的重口味,而是偏向清淡,特备是搭配了烧羊肉,竟是合理饮食的最好搭配了。
烧羊肉虽然好吃,但它性温热,加上制作过程中给它添加的火气,吃多了非常容易上火,对于人的消化系统来说,也有不小的负担。
而接下来的一道老虎菜,恰好是几种寒凉的野菜搭配,除了清爽的口感让人舒爽之外,同时又中和了羊肉的火气。
这一点是杨怀仁如何也没想到的,别说平桥客栈只是一个偏僻无比的荒野小客栈,就是那些大府大城中数一数二的酒楼中的厨师,也不一定都有这样的饮食搭配的巧思。
厨艺的高低,很多时候人们都觉得是凭借一道非常高级的菜来判定的,杨怀仁觉得其实不然,越是在简陋和有限的条件下,把最简单的食材能制作成各式各样的美味,这才是厨艺高深的体现。
平桥这个地方,还有这个小客栈,实在是不怎么起眼,特别是在辽国境内的一个相对荒芜的地方,竟然能做出这样的美味来,杨怀仁觉得他对这位厨子由衷的产生了钦佩之情。
杨怀仁对客栈的大厨大加赞赏,并希望掌柜的能把他请出来让杨怀仁见上一面。
掌柜的推辞了一番,才终于同意把厨子请了出来。
当杨怀仁看到了这位大厨之时,还真是惊讶不已,出乎所有人意料,平桥客栈的大厨竟然是一个契丹男子,听掌柜的介绍,这是他的一位族兄。
杨怀仁心中好奇,便向他打听起他的手艺是从哪里学来的。
契丹大厨虽然看样子三十多快到四十岁的样子,可性格上和以往杨怀仁见到的契丹人却大有不同。
也许是见到这么多生人,而且还都是汉人,大厨便有些羞赧,用他不太熟练的汉话讲述了他学厨的过程。
原来他本来就是个普通的契丹人,家中人口多,牛羊少,经常食不果腹,这才离开了部族,只身来到中京,想找一份能糊口的活计。
辗转之下来到了太子府,进入了后厨做一名杂役。他人虽然木讷少言,可脑子并不笨,尽管只是做些烧火打扫的累活,可他还是耳濡目染的从太子府的大厨那里学到了一些厨艺。
这里边包括契丹人喜欢的菜色,也有汉人传统的菜式,后来那位汉人大厨见他喜欢,便也时不时提点他一番,所以让他有了现在的厨艺水平。
后来他的工契到了日子,他便离开了太子府,想找一家中京的酒楼当厨师,可惜那些酒楼一看他傻乎乎的样子便没有请他。
再后来便让他幸运的遇到了客栈掌柜的两口子,那时他们这种契丹人和汉人结合的夫妻不受契丹人待见,他们便一齐离开了中京,来到平桥镇这种偏远的地方,开起了这家平桥客栈。
老板招待杨怀仁这些汉人,是真的拿出了自己的诚意,就像杨怀仁说的那般,眼睛不会骗人。
也许这也是杨怀仁来到辽境以来,见到的最和善的契丹人了。
客栈的伙计也不多,后厨里多少人杨怀仁也没看到,但是店面上,除了掌柜的两口子,还有另一对年轻些的汉人男女。
柜上悬挂的餐牌,只有八个菜,菜式很普通,也并不鲜见,只是杨怀仁发觉这几道菜搭配下来,还真是汉契搭配,有荤也有素。
比如排头的一道烧羊肉,和第二道老虎菜,就让杨怀仁充满了兴趣。
烧羊肉这个菜其实在大宋也有,但是平桥客栈里做的烧羊肉,却是味道不同的,用的是契丹式的食材,前半部分用的也是契丹风俗的紧肉加煮肉的烹调技法,但后半部分的调味和烧制,却是用的汉人的烹调技法。
前半部分的制作,是把大块的羊肉用大锅滚水煮制一刻钟左右,这个过程中,大块的羊肉因为外边受热,会变得紧致,甚至发硬,所以被叫做紧肉。
第二步是煮肉,同一口大锅,同样的味料,为了防止羊肉焅锅,先在锅底垫一层羊骨,然后把切成中等大小的羊肉加进去,炖煮约小半个时辰,此时羊肉已经熟了,但味道上来说,比平常放牧的契丹人简单的煮羊肉好吃多少。
后半部分的进一步加工,便是汉人的烹制手法了。
将羊肉用酱汤小火煨煮一到两个时辰,让酱汤和味料的味道被煨进羊肉里,煨到汤几乎煨干为之。
最后一步便是烧制了,或是把羊肉分割成小块干炸或干煸也可,效果近似,都是让羊肉酥香可口。
尽管平桥客栈的厨子手艺并不算是纯熟,但能有如此精妙的方法来处理羊肉,把契丹人和汉人烹制羊肉的手法配合起来制作出一道美味的菜式来,已经说明了这位名不见经传的厨子独具匠心。
另一道老虎菜,和后世北方的那种叫做老虎菜的拌凉菜还有所不同。
后世的老虎菜因为调味料丰富,蔬菜以及其他配料的种类也众多,所以只需要用酸甜辣的味道来激发出新鲜食材的爽口味道便可以了。
而此时的老虎菜,主料竟然是原本味道有些发苦的蕨菜,而在调味的选择上,更没有诸如辣椒这样的调味品。
但是厨子还是很聪明的用有限的调味品,把蕨菜,以及其他几种早先采集并晾晒成菜干的野菜,用水汆煮或温水泡发之后,加入葱姜蒜等多种味料,搅拌而成。
杨怀仁尝过了之后,觉得虽然没有新鲜的蔬菜那般清脆爽口的口感,但平桥客栈这样的条件下,能在这个季节里吃上青菜,已经非常难得了。
更难得是蕨菜是有苦涩的味道的,就更不用说另外几种野菜了,但是经过了厨子巧妙的配比和调味,几种野菜的味道竟然和谐的融合在了一起,不但苦涩之味大减,竟还吃出了些天然的甘甜味道。
而调味也完全不同于契丹人习惯的重口味,而是偏向清淡,特备是搭配了烧羊肉,竟是合理饮食的最好搭配了。
烧羊肉虽然好吃,但它性温热,加上制作过程中给它添加的火气,吃多了非常容易上火,对于人的消化系统来说,也有不小的负担。
而接下来的一道老虎菜,恰好是几种寒凉的野菜搭配,除了清爽的口感让人舒爽之外,同时又中和了羊肉的火气。
这一点是杨怀仁如何也没想到的,别说平桥客栈只是一个偏僻无比的荒野小客栈,就是那些大府大城中数一数二的酒楼中的厨师,也不一定都有这样的饮食搭配的巧思。
厨艺的高低,很多时候人们都觉得是凭借一道非常高级的菜来判定的,杨怀仁觉得其实不然,越是在简陋和有限的条件下,把最简单的食材能制作成各式各样的美味,这才是厨艺高深的体现。
平桥这个地方,还有这个小客栈,实在是不怎么起眼,特别是在辽国境内的一个相对荒芜的地方,竟然能做出这样的美味来,杨怀仁觉得他对这位厨子由衷的产生了钦佩之情。
杨怀仁对客栈的大厨大加赞赏,并希望掌柜的能把他请出来让杨怀仁见上一面。
掌柜的推辞了一番,才终于同意把厨子请了出来。
当杨怀仁看到了这位大厨之时,还真是惊讶不已,出乎所有人意料,平桥客栈的大厨竟然是一个契丹男子,听掌柜的介绍,这是他的一位族兄。
杨怀仁心中好奇,便向他打听起他的手艺是从哪里学来的。
契丹大厨虽然看样子三十多快到四十岁的样子,可性格上和以往杨怀仁见到的契丹人却大有不同。
也许是见到这么多生人,而且还都是汉人,大厨便有些羞赧,用他不太熟练的汉话讲述了他学厨的过程。
原来他本来就是个普通的契丹人,家中人口多,牛羊少,经常食不果腹,这才离开了部族,只身来到中京,想找一份能糊口的活计。
辗转之下来到了太子府,进入了后厨做一名杂役。他人虽然木讷少言,可脑子并不笨,尽管只是做些烧火打扫的累活,可他还是耳濡目染的从太子府的大厨那里学到了一些厨艺。
这里边包括契丹人喜欢的菜色,也有汉人传统的菜式,后来那位汉人大厨见他喜欢,便也时不时提点他一番,所以让他有了现在的厨艺水平。
后来他的工契到了日子,他便离开了太子府,想找一家中京的酒楼当厨师,可惜那些酒楼一看他傻乎乎的样子便没有请他。
再后来便让他幸运的遇到了客栈掌柜的两口子,那时他们这种契丹人和汉人结合的夫妻不受契丹人待见,他们便一齐离开了中京,来到平桥镇这种偏远的地方,开起了这家平桥客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