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游击先遣队抵达小镇奥拉以来,驻扎在斯利恩的诺曼军队始终“龟缩”在那个戒备森严的防御体系之内,对于超出他们火炮射程的区域,似乎完全交由洛林人履行他们给予的自治权利,只是偶尔派出飞机和轻舰艇进行空中巡弋。
对魏斯麾下的战士们来说,在这里衣食无忧,实在是再惬意不过了,但每个人心里,暂时的休整是为了积蓄更多的力量,在恰当的时候如火山喷薄般爆发出来,用炽烈的岩浆将敌人吞噬!相较而言,军官们每天都在紧张忙碌着,他们知道,接下是一场重要而又艰难的大仗,准备越周全,获胜的希望越大,部队蒙受的伤亡越小。
在日复一日的准备和等待中,地下情报渠道不断从斯利恩传来消息:皇室的侍卫官员抵达斯利恩并进行了细致的巡查,对于各种不符合要求的瑕疵、漏洞,诺曼部队连夜进行修正;来自第1陆战师的直属突击团抵达斯利恩,他们以连为单位分散至各处炮垒,名曰“突击整备”;各处炮垒和防空阵地进行了实战操练,炮位上除了常规炮弹,还备了不少空包弹。情报人员认为,从当前的种种迹象来看,此次光顾斯利恩的很可能是诺曼帝国排得上号的大人物,皇帝皇帝霍亨斯陶芬四世以下的那几号人,也即:皇储约瑟夫、帝国武装力量总参谋长路易斯亲王、帝国舰队司令官查理斯亲王……
对于诺曼帝国的高层结构和权力分布,魏斯所知甚少,没想到不受欢迎的若昂上尉这次居然给他们好好补了一课。诺曼帝国是典型的君主专制政体,由皇帝担任武装部队总司令,牢牢掌控国家的军政大权,皇室家族和大贵族世家占据着权力金字塔的顶部。数百年来,平民出身的元帅只有两位,其余皆为世袭贵族。如今这支诺曼军队,真正的决策权掌握在皇帝霍亨斯陶芬四世领导的帝国武装力量总司令部,部队调整防区、改变编制以及重要的人事任免均由这个司令部发号施令,而帝国武装力量总参谋部仅仅负责制定作战策略,并在既定作战方案的框架下向部队发出作战指令,也就是说,霍亨斯陶芬四世的胞弟、帝国武装力量总参谋长路易斯亲王看起来是军中的二号人物,实际上并没有掌握真正的军权,对军队的控制力远不如本土军司令、北线司令、南线司令以及舰队司令——这四个可说是“军中诸侯”的重要职务目前均由皇室成员担任。不过,皇帝显然不放心亲王和王子们长期带领一支部队,这些重要岗位之间时常互调,倒是军团长以下,尤其是师、团级指挥官,在获得晋升或转入后备部队之前,可能会在一个职位呆上十年甚至更长时间。
被策反的那名诺曼士兵,所属部队驻守九号炮垒,那里有两座双联装炮塔式重炮,训练时进行了全向转动,其火力理论上可以覆盖斯利恩的绝大多数区域,是突袭+炮袭的理想标的。因此,针对九号炮垒的设施和布防情况,游击先遣队的军官们绘制出了一份详细的进攻路线图,组织部队进行了两次攻防演练。演练中,从志愿者中精挑细选出的精锐敢死队本色出演,其余部队假扮成诺曼军队。尽管两次攻防演练都以敢死队全数阵亡而告终,但通过这两次尽可能接近实战的操练,让行动的策划者和参与者对可能遇到的各种挑战有了更充分的预计和应对。
小镇奥拉的时光,在紧张有序的氛围中悄然流逝,而在前线,两军将士激烈搏杀,依然未见高下,联邦军第3军团司令部不断催促游击先遣队在敌后实施袭击和破坏行动。为免扩大知情范围而致走漏风声,魏斯以模糊的方式向游击作战指挥部和第3军团司令部报告了作战行动的谋划情况,然而对于游击先遣队所谋划的“大行动”,这两个指挥机构的长官都显得兴趣寥寥,更不要说协调飞行部队将战斗机和飞行员前往敌占区“短暂驻扎”。因为不具备向两位指挥官面陈要害的条件,魏斯只好一门心思的走地面路线。不过,随着一个意外事件的发生,使得近乎折翼的空中路线突然出现了一线转机:联邦军飞行部队先后对洛林境内的军事目标展开多轮猛烈轰炸,不少飞机被诺曼人的战机和地面防空火力击落,部分逃生飞行员得到抵抗组织救援,免于被敌军俘获,其中五人在辗转返回己方控制区途中经过奥拉,这见面一聊,魏斯顿时如获至宝,他们也表示愿意留下来帮助游击队先遣队痛揍诺曼人。
开飞机的人有了,接下来就是飞机的问题。在洛林游击战士时期,魏斯带着队伍勘定了多处“游击机场”,挖掘隐秘仓库、储备燃料和配件,当形势不利的时候,将一些作战飞机拆解开来分散隐藏。当然了,这一时半会要凑齐部件组装战机不太现实,这一次主要是从敌人身上想办法:随着战争的深入,航空技术飞速发展,诺曼人再钟情于飞行战舰的霸气与威武,也不得不正视作战飞机的价值和作用,他们不仅研发了使用人造星源石的特种战机,亦研制并装备了跟联邦军相类似的、纯粹运用空气动力原理的普通战机。如果能突袭敌军野战机场并缴获几架作战飞机,就算用起来不那么得心应手,也有机会发挥出匕首贯胸的作用。
于是,魏斯带着众人连夜谋划,将作战方案重新调成“两条腿走路”,而就在新方案敲定的第二天,从斯利恩传来了一个让他们心跳加速的消息:此番造访斯利恩的很可能是未来的诺曼皇帝——皇储约瑟夫,抵达时间就在未来两日。众人随后分析,若此次能借突袭斯利恩的机会把这人弄死,使诺曼帝国陷入权力争斗的内乱,无疑能让战争的终章提前到来,就算办不到这一点,也能够让敌军高层震怒之下有失理智,而底层官兵信心动摇,进而加速他们的失败。
此次突袭斯利恩,最难的一点就是对时机的准确把握。要做到一石二鸟,必须抢在目标即将或刚刚抵达斯利恩之时,战斗过程要短,不能过早引起敌人的察觉,以免目标迅速转移。正常情况下,将希望寄托在一个普通的、刚投诚的敌军士兵身上是不现实的,军官们对此深表疑虑,魏斯虽然不能百分百确定,但从当前的情况来看,这很可能是巴拉斯做的一颗暗棋,为的是“帮助”游击先遣队完成双方都想要达成的目标。
魏斯一面提防着对手,一面拉弓上弦。真正的大人物即将到来,斯利恩驻军将警戒级别提升到了最高等级,导致内线无法将消息及时传出。驻扎在小镇奥拉的游击先遣队开始行动,一路披星戴月向东北方挺近,目标是位于洛林中部的一处敌军野战机场,一路向斯利恩前进,分散潜伏在敌军警戒线外的树林和废弃房舍,悄悄构筑阵地,准备接应敢死队的行动,而魏斯亲率百人敢死队来到了敌军防御体系的“生门”附近,等待时机的到来。
等待许久的时刻,终于在这天清晨到来。洛林上空出现了一支“灰白相间”的诺曼舰队,远远望去仿佛是北风带来了一群云朵。在魏斯的特殊视野里,这些舰艇的战斗力没什么特别之处,最强的也就是一艘准主力舰,跟巴拉斯那艘突击舰相比航速更快、火力更强但防护有所不及,似乎更适合“皇家马车”的角色。
这支舰队从出现在天边到飞抵斯利恩,所需要的时间大约是半个小时。在这个特殊的时间段,斯利恩的驻军部队虽然是全员戒备,但官兵们对大人物的到来翘首以盼,注意力实际上被严重的分散了。把握住这一点,魏斯带着敢死队展开行动:他们以数名精悍战士为先导,爬过敌人的沟渠和铁丝网,以预演多遍的方式夺取处在其他诺曼部队视线盲区的哨卡,用麻醉剂弄晕哨兵,拔了他们的军服换上,佯装成换岗士兵,以软突袭的方式依次拿下了纵深地带的两座哨卡,打通了前往9号炮垒的通道。
此间耗时不过一刻钟。
随后,装扮成敌军军官的魏斯,带着三名战士大摇大摆地来到了9号炮垒的警戒线外,点名要找那个被策反的诺曼士兵。在此值守的诺曼士兵却没有预想的那般配合,而是对魏斯的身份和来意刨根问底,然后回到岗哨处打电话向上级请示——若是细细查证,这自然是查无此人、亦无此事,魏斯他们骗门不成,只好改成强攻,难度必然增加、时间必然缩短。好在大人物的舰队已经抵近斯利恩,军官们无心查实这种鸡毛蒜皮的事情,直接让那名士兵出来跟来访者对话。
不多会儿,那名诺曼士兵两手空空地来到警戒线的岗哨旁,这一照面、一对眼,便知对方的身份身份与来意,而魏斯这一瞧,也对此人的真实身份有了透彻的判断:红色虚框,意味着他并非真心诚意的投向联邦,而是巴拉斯那伙人的棋子!此外,这人的战斗数值颇高,甚至超过了普通的特勤部队士兵,说明他经受过严格的训练,绝不是表面上看起来的这般寻常角色!
这扮猪吃老虎的诺曼“带路党”,看起来也就二十出头,他跟魏斯不搭调地聊了几句,便去岗哨跟那名值守的士兵打招呼,说是要离开一会儿。这名值守的士兵是个年龄稍大的老兵,他并不应允,而是表示要跟上级请示。趁着对方转身走向电话,“带路党”以敏捷、精准的手法扭了对方脖子,反手又将岗哨之外的另一名士兵拖进去弄晕,三两下就解决了问题,居然没有发出一点异响。虽然又扫清了一处障碍,魏斯却是心惊肉跳:那巴拉斯挖好的坑,绕来绕去还是跳了进来,自己和百人敢死队断送在这里,换来诺曼帝国权力阶层的内斗,基本面是不亏的,可千万不要把游击先遣队的两千多好人马给搭上啊!
对魏斯麾下的战士们来说,在这里衣食无忧,实在是再惬意不过了,但每个人心里,暂时的休整是为了积蓄更多的力量,在恰当的时候如火山喷薄般爆发出来,用炽烈的岩浆将敌人吞噬!相较而言,军官们每天都在紧张忙碌着,他们知道,接下是一场重要而又艰难的大仗,准备越周全,获胜的希望越大,部队蒙受的伤亡越小。
在日复一日的准备和等待中,地下情报渠道不断从斯利恩传来消息:皇室的侍卫官员抵达斯利恩并进行了细致的巡查,对于各种不符合要求的瑕疵、漏洞,诺曼部队连夜进行修正;来自第1陆战师的直属突击团抵达斯利恩,他们以连为单位分散至各处炮垒,名曰“突击整备”;各处炮垒和防空阵地进行了实战操练,炮位上除了常规炮弹,还备了不少空包弹。情报人员认为,从当前的种种迹象来看,此次光顾斯利恩的很可能是诺曼帝国排得上号的大人物,皇帝皇帝霍亨斯陶芬四世以下的那几号人,也即:皇储约瑟夫、帝国武装力量总参谋长路易斯亲王、帝国舰队司令官查理斯亲王……
对于诺曼帝国的高层结构和权力分布,魏斯所知甚少,没想到不受欢迎的若昂上尉这次居然给他们好好补了一课。诺曼帝国是典型的君主专制政体,由皇帝担任武装部队总司令,牢牢掌控国家的军政大权,皇室家族和大贵族世家占据着权力金字塔的顶部。数百年来,平民出身的元帅只有两位,其余皆为世袭贵族。如今这支诺曼军队,真正的决策权掌握在皇帝霍亨斯陶芬四世领导的帝国武装力量总司令部,部队调整防区、改变编制以及重要的人事任免均由这个司令部发号施令,而帝国武装力量总参谋部仅仅负责制定作战策略,并在既定作战方案的框架下向部队发出作战指令,也就是说,霍亨斯陶芬四世的胞弟、帝国武装力量总参谋长路易斯亲王看起来是军中的二号人物,实际上并没有掌握真正的军权,对军队的控制力远不如本土军司令、北线司令、南线司令以及舰队司令——这四个可说是“军中诸侯”的重要职务目前均由皇室成员担任。不过,皇帝显然不放心亲王和王子们长期带领一支部队,这些重要岗位之间时常互调,倒是军团长以下,尤其是师、团级指挥官,在获得晋升或转入后备部队之前,可能会在一个职位呆上十年甚至更长时间。
被策反的那名诺曼士兵,所属部队驻守九号炮垒,那里有两座双联装炮塔式重炮,训练时进行了全向转动,其火力理论上可以覆盖斯利恩的绝大多数区域,是突袭+炮袭的理想标的。因此,针对九号炮垒的设施和布防情况,游击先遣队的军官们绘制出了一份详细的进攻路线图,组织部队进行了两次攻防演练。演练中,从志愿者中精挑细选出的精锐敢死队本色出演,其余部队假扮成诺曼军队。尽管两次攻防演练都以敢死队全数阵亡而告终,但通过这两次尽可能接近实战的操练,让行动的策划者和参与者对可能遇到的各种挑战有了更充分的预计和应对。
小镇奥拉的时光,在紧张有序的氛围中悄然流逝,而在前线,两军将士激烈搏杀,依然未见高下,联邦军第3军团司令部不断催促游击先遣队在敌后实施袭击和破坏行动。为免扩大知情范围而致走漏风声,魏斯以模糊的方式向游击作战指挥部和第3军团司令部报告了作战行动的谋划情况,然而对于游击先遣队所谋划的“大行动”,这两个指挥机构的长官都显得兴趣寥寥,更不要说协调飞行部队将战斗机和飞行员前往敌占区“短暂驻扎”。因为不具备向两位指挥官面陈要害的条件,魏斯只好一门心思的走地面路线。不过,随着一个意外事件的发生,使得近乎折翼的空中路线突然出现了一线转机:联邦军飞行部队先后对洛林境内的军事目标展开多轮猛烈轰炸,不少飞机被诺曼人的战机和地面防空火力击落,部分逃生飞行员得到抵抗组织救援,免于被敌军俘获,其中五人在辗转返回己方控制区途中经过奥拉,这见面一聊,魏斯顿时如获至宝,他们也表示愿意留下来帮助游击队先遣队痛揍诺曼人。
开飞机的人有了,接下来就是飞机的问题。在洛林游击战士时期,魏斯带着队伍勘定了多处“游击机场”,挖掘隐秘仓库、储备燃料和配件,当形势不利的时候,将一些作战飞机拆解开来分散隐藏。当然了,这一时半会要凑齐部件组装战机不太现实,这一次主要是从敌人身上想办法:随着战争的深入,航空技术飞速发展,诺曼人再钟情于飞行战舰的霸气与威武,也不得不正视作战飞机的价值和作用,他们不仅研发了使用人造星源石的特种战机,亦研制并装备了跟联邦军相类似的、纯粹运用空气动力原理的普通战机。如果能突袭敌军野战机场并缴获几架作战飞机,就算用起来不那么得心应手,也有机会发挥出匕首贯胸的作用。
于是,魏斯带着众人连夜谋划,将作战方案重新调成“两条腿走路”,而就在新方案敲定的第二天,从斯利恩传来了一个让他们心跳加速的消息:此番造访斯利恩的很可能是未来的诺曼皇帝——皇储约瑟夫,抵达时间就在未来两日。众人随后分析,若此次能借突袭斯利恩的机会把这人弄死,使诺曼帝国陷入权力争斗的内乱,无疑能让战争的终章提前到来,就算办不到这一点,也能够让敌军高层震怒之下有失理智,而底层官兵信心动摇,进而加速他们的失败。
此次突袭斯利恩,最难的一点就是对时机的准确把握。要做到一石二鸟,必须抢在目标即将或刚刚抵达斯利恩之时,战斗过程要短,不能过早引起敌人的察觉,以免目标迅速转移。正常情况下,将希望寄托在一个普通的、刚投诚的敌军士兵身上是不现实的,军官们对此深表疑虑,魏斯虽然不能百分百确定,但从当前的情况来看,这很可能是巴拉斯做的一颗暗棋,为的是“帮助”游击先遣队完成双方都想要达成的目标。
魏斯一面提防着对手,一面拉弓上弦。真正的大人物即将到来,斯利恩驻军将警戒级别提升到了最高等级,导致内线无法将消息及时传出。驻扎在小镇奥拉的游击先遣队开始行动,一路披星戴月向东北方挺近,目标是位于洛林中部的一处敌军野战机场,一路向斯利恩前进,分散潜伏在敌军警戒线外的树林和废弃房舍,悄悄构筑阵地,准备接应敢死队的行动,而魏斯亲率百人敢死队来到了敌军防御体系的“生门”附近,等待时机的到来。
等待许久的时刻,终于在这天清晨到来。洛林上空出现了一支“灰白相间”的诺曼舰队,远远望去仿佛是北风带来了一群云朵。在魏斯的特殊视野里,这些舰艇的战斗力没什么特别之处,最强的也就是一艘准主力舰,跟巴拉斯那艘突击舰相比航速更快、火力更强但防护有所不及,似乎更适合“皇家马车”的角色。
这支舰队从出现在天边到飞抵斯利恩,所需要的时间大约是半个小时。在这个特殊的时间段,斯利恩的驻军部队虽然是全员戒备,但官兵们对大人物的到来翘首以盼,注意力实际上被严重的分散了。把握住这一点,魏斯带着敢死队展开行动:他们以数名精悍战士为先导,爬过敌人的沟渠和铁丝网,以预演多遍的方式夺取处在其他诺曼部队视线盲区的哨卡,用麻醉剂弄晕哨兵,拔了他们的军服换上,佯装成换岗士兵,以软突袭的方式依次拿下了纵深地带的两座哨卡,打通了前往9号炮垒的通道。
此间耗时不过一刻钟。
随后,装扮成敌军军官的魏斯,带着三名战士大摇大摆地来到了9号炮垒的警戒线外,点名要找那个被策反的诺曼士兵。在此值守的诺曼士兵却没有预想的那般配合,而是对魏斯的身份和来意刨根问底,然后回到岗哨处打电话向上级请示——若是细细查证,这自然是查无此人、亦无此事,魏斯他们骗门不成,只好改成强攻,难度必然增加、时间必然缩短。好在大人物的舰队已经抵近斯利恩,军官们无心查实这种鸡毛蒜皮的事情,直接让那名士兵出来跟来访者对话。
不多会儿,那名诺曼士兵两手空空地来到警戒线的岗哨旁,这一照面、一对眼,便知对方的身份身份与来意,而魏斯这一瞧,也对此人的真实身份有了透彻的判断:红色虚框,意味着他并非真心诚意的投向联邦,而是巴拉斯那伙人的棋子!此外,这人的战斗数值颇高,甚至超过了普通的特勤部队士兵,说明他经受过严格的训练,绝不是表面上看起来的这般寻常角色!
这扮猪吃老虎的诺曼“带路党”,看起来也就二十出头,他跟魏斯不搭调地聊了几句,便去岗哨跟那名值守的士兵打招呼,说是要离开一会儿。这名值守的士兵是个年龄稍大的老兵,他并不应允,而是表示要跟上级请示。趁着对方转身走向电话,“带路党”以敏捷、精准的手法扭了对方脖子,反手又将岗哨之外的另一名士兵拖进去弄晕,三两下就解决了问题,居然没有发出一点异响。虽然又扫清了一处障碍,魏斯却是心惊肉跳:那巴拉斯挖好的坑,绕来绕去还是跳了进来,自己和百人敢死队断送在这里,换来诺曼帝国权力阶层的内斗,基本面是不亏的,可千万不要把游击先遣队的两千多好人马给搭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