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这还没完,没过两天,又有一道圣旨明告天下,直言说明开海禁所收税银之用途。
其一,开海成功与否需要水师强大与否,因此所收税银的一成将额外用于大明水师的战船、武器、兵员之用。
其二,大明开国将近三百年,人口增长,经济繁荣,原有朝廷官职之体系已不适应当前形势,如县下各市镇,皆已有几千上万户之多,因此有新增乡长一级官职,而其他各级官职也不堪其重。又各官之幕僚,各地之吏员为国操劳,为皇上分忧,因此本朝官职体系,将把各幕僚、吏员等纳为朝廷正式之官职。
另外旨意中甚至还举例说明,眼下距离开国之初,从衣食住行上,成本花费都大为提高,原有官员之俸禄已入不敷出,因此,为官员计,为养廉计,特准备增加俸禄。而这些钱财来源,将从海税中得,按三成每年计提。
其三,农为国之本,而眼下南涝北旱,百姓多有受天灾之苦。因此,朝廷决定,从海税中每年计提两成补农事,或抵农税,或兴修水利等等。
其四,道路通畅,方能沟通有无。南来北往之便利,有利百姓之出行,因此海税之又一成,将用于大明基础交通之建设。
其五,剩余海税之两成入国库他用,最后一成入大内。
这份旨意一出,顿时就轰动了这个大明,廖举人生死的事情,立刻被抛到了犄角旮旯里面,再也没人去关心。
大明南北水师听闻这个消息,顿时人人雀跃。要知道,这个时代,水师其实是不受朝廷和地方重视的。水师统领,基本上就一个海防游击而已。可如今,朝廷的这份旨意中,在原有水师经费的基础上,再从海税上拨出一成收入投入水师建设当中。不管多少,这终归是个大好的消息来的。
特别是郑芝龙,他可是知道,这海税收入,很可能一年会有一千万左右,那么一成也有一百万,这可是一比巨款,而且还是年年都有。用脚都能想象出来,如果真这样延续下去,那大明水师的规模和战力将会重现永历年间的辉煌,甚至超越!
这样的前景,混海上的,如何不向往之?
当然,大明官场上,对于这道旨意最关注的,自然是第二条了。特别是旨意中有关生活成本计算的那些,让那些清流,特别是想当清官的热泪盈眶。朝廷终于知道发得那点俸禄,连塞牙缝都不够了!
将来就好了,正式官员掏钱请来的幕僚、帮手等等,也都有国家俸禄可领,再不用自己另外掏银子,又将省下一笔开销。
“呀,要是海刚峰还在世的话,怕是会喜极而泣吧?”不少官员心中都有这么一个想法。
当然,让他们最在意的是,按照这份圣旨的意思,将来要增加很多拿朝廷俸禄的官员。那些进士、举人等等在排队等官的,一个个苦尽甘来,终于要有官做了!他们也很好奇,不知道这官制改革,将会是什么模样的?
而平台老百姓,种田农民听到这份旨意后,也都有意外之喜。朝廷虽然一直在强调农为国之本,可以前时候,多是为了收田赋,但现在,似乎朝廷要从海税上挪钱出来补贴农事。这么大的好事,简直是天上掉馅饼了。于是,乡间田头,邻里之间,一开口说话,就会先带上一句“皇上圣明……”
对于他们这些种田农民来说,才不管那海税中到底能分多少银子出来,但只要有银子分,那就是可以乐呵的事情了。平白得的,高兴!
廖举人事件的尘埃落定,原本让商人都大失所望,感觉以后要多掏银子,没办法,胳膊拧不过朝廷这个大腿。在这种心态的时候,忽然这份圣旨中强调了要用海税银子去建设大明的交通设施,这对于商人来说,才是最大的受益者,虽然旨意上压根就没提商人两字,可他们都一眼就看出来。在被打压之后吃了个甜枣,感觉好像不是那么痛了!
……
这份旨意,几乎是涉及了大明方方面面所有人,因此,所有人都在讨论这事。而且正面的作用,让孙传庭这边的压力一下减轻了很多,这使得他心中松了口气。他不怕当皇上的鹰爪,打手,赤膊上阵,去得罪人,他就怕自己努力付出后,最终的结局是被皇上推出去当了替罪羊!
但从如今这份旨意看来,他能感受到,皇上在给他分忧解难。有这样的皇帝在,又怎么可能只是用用自己?
“臣肝脑涂地,也必不负陛下所望!”孙传庭默默地看向北边京师方向,心中暗暗发誓道。
而浙闽粤总督何乔远闻知,转身看向京师方向,良久不语,最后才叹口气感慨道:“翻云覆雨,操弄人心,大势已成,孙伯雅是赌对了啊!”
在最初上书朝廷的时候,他还只是想着给家乡谋一份福利,也想着最多赚个几万两银子的海税钱。
等他听到孙传庭来真的,还打死了廖举人时,他当时就感觉,孙传庭是个疯子,为了表现自己,为了捞到吸引人的海税钱,竟然不惜得罪大明所有官吏做出这等出格之事。对于自己这个最得力的副手,他很是有点想不通,甚至有点担心会不会影响开海国策,为此,他找来孙传庭,想训斥一番,让他有所收敛。
那一日,他是失望之极。可事情连番变化,也让最终明白了什么,才是正确的。
这个事情,看似人人得力,但其实还是损害了一些人的利益,毕竟海税的钱,不可能是凭空而来的。那些以前的走私商人,那些仗着功名肆意偷税逃税的人,就是利益受损的一方。
可他们原本就是非法,是朝廷打压,舆论谴责的对象。平时搞事还成,可一旦开海收税之大势一成,那就不是他们能在暗地里撼动了。或者至少可以说,想要颠覆这个国策,将比以前难上不知道多少倍了!
其一,开海成功与否需要水师强大与否,因此所收税银的一成将额外用于大明水师的战船、武器、兵员之用。
其二,大明开国将近三百年,人口增长,经济繁荣,原有朝廷官职之体系已不适应当前形势,如县下各市镇,皆已有几千上万户之多,因此有新增乡长一级官职,而其他各级官职也不堪其重。又各官之幕僚,各地之吏员为国操劳,为皇上分忧,因此本朝官职体系,将把各幕僚、吏员等纳为朝廷正式之官职。
另外旨意中甚至还举例说明,眼下距离开国之初,从衣食住行上,成本花费都大为提高,原有官员之俸禄已入不敷出,因此,为官员计,为养廉计,特准备增加俸禄。而这些钱财来源,将从海税中得,按三成每年计提。
其三,农为国之本,而眼下南涝北旱,百姓多有受天灾之苦。因此,朝廷决定,从海税中每年计提两成补农事,或抵农税,或兴修水利等等。
其四,道路通畅,方能沟通有无。南来北往之便利,有利百姓之出行,因此海税之又一成,将用于大明基础交通之建设。
其五,剩余海税之两成入国库他用,最后一成入大内。
这份旨意一出,顿时就轰动了这个大明,廖举人生死的事情,立刻被抛到了犄角旮旯里面,再也没人去关心。
大明南北水师听闻这个消息,顿时人人雀跃。要知道,这个时代,水师其实是不受朝廷和地方重视的。水师统领,基本上就一个海防游击而已。可如今,朝廷的这份旨意中,在原有水师经费的基础上,再从海税上拨出一成收入投入水师建设当中。不管多少,这终归是个大好的消息来的。
特别是郑芝龙,他可是知道,这海税收入,很可能一年会有一千万左右,那么一成也有一百万,这可是一比巨款,而且还是年年都有。用脚都能想象出来,如果真这样延续下去,那大明水师的规模和战力将会重现永历年间的辉煌,甚至超越!
这样的前景,混海上的,如何不向往之?
当然,大明官场上,对于这道旨意最关注的,自然是第二条了。特别是旨意中有关生活成本计算的那些,让那些清流,特别是想当清官的热泪盈眶。朝廷终于知道发得那点俸禄,连塞牙缝都不够了!
将来就好了,正式官员掏钱请来的幕僚、帮手等等,也都有国家俸禄可领,再不用自己另外掏银子,又将省下一笔开销。
“呀,要是海刚峰还在世的话,怕是会喜极而泣吧?”不少官员心中都有这么一个想法。
当然,让他们最在意的是,按照这份圣旨的意思,将来要增加很多拿朝廷俸禄的官员。那些进士、举人等等在排队等官的,一个个苦尽甘来,终于要有官做了!他们也很好奇,不知道这官制改革,将会是什么模样的?
而平台老百姓,种田农民听到这份旨意后,也都有意外之喜。朝廷虽然一直在强调农为国之本,可以前时候,多是为了收田赋,但现在,似乎朝廷要从海税上挪钱出来补贴农事。这么大的好事,简直是天上掉馅饼了。于是,乡间田头,邻里之间,一开口说话,就会先带上一句“皇上圣明……”
对于他们这些种田农民来说,才不管那海税中到底能分多少银子出来,但只要有银子分,那就是可以乐呵的事情了。平白得的,高兴!
廖举人事件的尘埃落定,原本让商人都大失所望,感觉以后要多掏银子,没办法,胳膊拧不过朝廷这个大腿。在这种心态的时候,忽然这份圣旨中强调了要用海税银子去建设大明的交通设施,这对于商人来说,才是最大的受益者,虽然旨意上压根就没提商人两字,可他们都一眼就看出来。在被打压之后吃了个甜枣,感觉好像不是那么痛了!
……
这份旨意,几乎是涉及了大明方方面面所有人,因此,所有人都在讨论这事。而且正面的作用,让孙传庭这边的压力一下减轻了很多,这使得他心中松了口气。他不怕当皇上的鹰爪,打手,赤膊上阵,去得罪人,他就怕自己努力付出后,最终的结局是被皇上推出去当了替罪羊!
但从如今这份旨意看来,他能感受到,皇上在给他分忧解难。有这样的皇帝在,又怎么可能只是用用自己?
“臣肝脑涂地,也必不负陛下所望!”孙传庭默默地看向北边京师方向,心中暗暗发誓道。
而浙闽粤总督何乔远闻知,转身看向京师方向,良久不语,最后才叹口气感慨道:“翻云覆雨,操弄人心,大势已成,孙伯雅是赌对了啊!”
在最初上书朝廷的时候,他还只是想着给家乡谋一份福利,也想着最多赚个几万两银子的海税钱。
等他听到孙传庭来真的,还打死了廖举人时,他当时就感觉,孙传庭是个疯子,为了表现自己,为了捞到吸引人的海税钱,竟然不惜得罪大明所有官吏做出这等出格之事。对于自己这个最得力的副手,他很是有点想不通,甚至有点担心会不会影响开海国策,为此,他找来孙传庭,想训斥一番,让他有所收敛。
那一日,他是失望之极。可事情连番变化,也让最终明白了什么,才是正确的。
这个事情,看似人人得力,但其实还是损害了一些人的利益,毕竟海税的钱,不可能是凭空而来的。那些以前的走私商人,那些仗着功名肆意偷税逃税的人,就是利益受损的一方。
可他们原本就是非法,是朝廷打压,舆论谴责的对象。平时搞事还成,可一旦开海收税之大势一成,那就不是他们能在暗地里撼动了。或者至少可以说,想要颠覆这个国策,将比以前难上不知道多少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