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路诸侯在淮南并没有呆太久,朝廷便传来了天子诏书。当然,谁都知道,如今的天子诏书,其实就是曹操的意愿而已。
天子诏书内容如下:叛国之贼袁术现已伏诛,此事就此告一段落,各路诸侯应尽速整顿兵马,令大军各自返回驻地,不得继续于江淮之地逗留。鉴于征讨叛逆时各路诸侯以及部下们
作战英勇,天子特命有功人等到许都接受封赏,克日启行。至于扬州牧的职位,则由天子拟定人选,择日公告天下。
有心之人不难在这道诏书中,看出曹操矛盾的心理。
一方面,江淮之地历来富庶,如今变成了无主之地,谁人能不眼红?曹操也很想将这块儿大肥肉一口吞下,可是江淮之地虽好,但是对于曹操来说,却不免有些鸡肋了。江淮和曹操的地盘之间隔着数百里只要外加一条大江,由此在地势上将不可避免的被长江划分成南北两部。曹操手下的将士,大多习惯陆战而不习惯水战,曹操若是将部下的将士派遣到江淮来,定然会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可若是在江淮之地征募新兵,忠诚度又没有保证,而且新军成立之初,战斗力低下,能不能保住江淮之地还很难说。曹操在没有做好全面的准备之前,贸然接手淮南,确实不是明智之举。
曹操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中心,都在中原,和淮南相隔并不近,这就势必会导致在物资流转和政令下达的过程中,出现偏差或者根本就传达不到的现象,如果是平时,这倒不算什么大事,但是如果发生大战,这就是足以致命的缺陷了,曹操可不想因为淮南一隅之地,动摇了自己在中原的根本。而且曹操有自己的战略构想,他预想中的下一步行动,是向北方发展,而不是在南方。
另一方面,江淮为四战之地,北面有强占了徐州的吕布,西边有盘踞荆州多年的刘表,南面又有新进崛起的江东下霸王孙策,这些人没有一个是易于之辈,就算曹操能暂时以天子的名义将江淮收入囊中,怕是也不能长久,早晚会被这几人夺走,既然如此,也就不必浪费兵力、财力去占据淮南了。可曹操也绝不愿意就这样将江淮之地拱手相让,令这三人的势力变的更加强大,对自己形成潜在的威胁。
再者说,江淮之地豪门士族林立,许多的事情都是这些大士族们说了算的。曹操也不想陷入首鼠两端的困境,在原班人马和当地士族之间,来回寻找平衡,耗费心思。总之,真正将淮南纳入自己的囊中,绝非一朝一夕之间可以做到的。
故此,曹操没有立即任命淮南、寿春等地的太守,反而是将此事暂时搁置,等深思熟虑之后再做决定。
诏书中的另一层意思,将在征讨袁术过程中的有功将士们召集到许都,朝廷将会当面授予他们应有的荣誉。
曹操这一手,可谓相当的高明,旨在考验人心。
想要得到荣誉、声望和地位,就必须近乎单枪匹马的去往许都。许都是曹操的大本营,更是他的老巢,进了许都就等于是进入曹操的掌控之中了,是生是死,便全凭曹操一念之间了。这对马超他们来说,绝对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可若是不前往许都的话,非但拿不到功劳,反而还会落下一个胆小懦弱的名声,那样的话,无论是谁,名声都会受到很大的负面影响,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失。尤其对刘备来说,他的实力本来就是各路诸侯中最薄弱的,能拉起自己的队伍来,完全是凭着他数十年如一日积累起来的仁德名声所造就的,若是连好名声都没有了,刘备此生也就等于是到头了。
各路诸侯中,最先决定下来的便是马超。马超命马玩和司马芝率领大部队率先离开淮南,从来时的路返回长安。
趁着各路诸侯都在思考要不要前往许都,而无暇他顾的时机,马超仔细交代了马玩和司马芝,让他们趁机将淮南王秘宝混杂在随行的粮草中,悄悄地运送回长安去。先后两代淮南王所积累起来的财宝是惊人的,马超并不指望能一次性的全部运走,但是最起码,也要把其中最值钱的东西带回去才行,有司马芝在,马超相信他绝不会看走眼,定然能完成自己交代给他的任务。
至于剩下搬不走的,司马芝也会就地掩埋,重新将淮南王秘宝隐藏起来,并按照马超所交代的,做好标识,以便日后有机会的话,再让剩余的财宝重见天日。
天子诏书内容如下:叛国之贼袁术现已伏诛,此事就此告一段落,各路诸侯应尽速整顿兵马,令大军各自返回驻地,不得继续于江淮之地逗留。鉴于征讨叛逆时各路诸侯以及部下们
作战英勇,天子特命有功人等到许都接受封赏,克日启行。至于扬州牧的职位,则由天子拟定人选,择日公告天下。
有心之人不难在这道诏书中,看出曹操矛盾的心理。
一方面,江淮之地历来富庶,如今变成了无主之地,谁人能不眼红?曹操也很想将这块儿大肥肉一口吞下,可是江淮之地虽好,但是对于曹操来说,却不免有些鸡肋了。江淮和曹操的地盘之间隔着数百里只要外加一条大江,由此在地势上将不可避免的被长江划分成南北两部。曹操手下的将士,大多习惯陆战而不习惯水战,曹操若是将部下的将士派遣到江淮来,定然会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可若是在江淮之地征募新兵,忠诚度又没有保证,而且新军成立之初,战斗力低下,能不能保住江淮之地还很难说。曹操在没有做好全面的准备之前,贸然接手淮南,确实不是明智之举。
曹操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中心,都在中原,和淮南相隔并不近,这就势必会导致在物资流转和政令下达的过程中,出现偏差或者根本就传达不到的现象,如果是平时,这倒不算什么大事,但是如果发生大战,这就是足以致命的缺陷了,曹操可不想因为淮南一隅之地,动摇了自己在中原的根本。而且曹操有自己的战略构想,他预想中的下一步行动,是向北方发展,而不是在南方。
另一方面,江淮为四战之地,北面有强占了徐州的吕布,西边有盘踞荆州多年的刘表,南面又有新进崛起的江东下霸王孙策,这些人没有一个是易于之辈,就算曹操能暂时以天子的名义将江淮收入囊中,怕是也不能长久,早晚会被这几人夺走,既然如此,也就不必浪费兵力、财力去占据淮南了。可曹操也绝不愿意就这样将江淮之地拱手相让,令这三人的势力变的更加强大,对自己形成潜在的威胁。
再者说,江淮之地豪门士族林立,许多的事情都是这些大士族们说了算的。曹操也不想陷入首鼠两端的困境,在原班人马和当地士族之间,来回寻找平衡,耗费心思。总之,真正将淮南纳入自己的囊中,绝非一朝一夕之间可以做到的。
故此,曹操没有立即任命淮南、寿春等地的太守,反而是将此事暂时搁置,等深思熟虑之后再做决定。
诏书中的另一层意思,将在征讨袁术过程中的有功将士们召集到许都,朝廷将会当面授予他们应有的荣誉。
曹操这一手,可谓相当的高明,旨在考验人心。
想要得到荣誉、声望和地位,就必须近乎单枪匹马的去往许都。许都是曹操的大本营,更是他的老巢,进了许都就等于是进入曹操的掌控之中了,是生是死,便全凭曹操一念之间了。这对马超他们来说,绝对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可若是不前往许都的话,非但拿不到功劳,反而还会落下一个胆小懦弱的名声,那样的话,无论是谁,名声都会受到很大的负面影响,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失。尤其对刘备来说,他的实力本来就是各路诸侯中最薄弱的,能拉起自己的队伍来,完全是凭着他数十年如一日积累起来的仁德名声所造就的,若是连好名声都没有了,刘备此生也就等于是到头了。
各路诸侯中,最先决定下来的便是马超。马超命马玩和司马芝率领大部队率先离开淮南,从来时的路返回长安。
趁着各路诸侯都在思考要不要前往许都,而无暇他顾的时机,马超仔细交代了马玩和司马芝,让他们趁机将淮南王秘宝混杂在随行的粮草中,悄悄地运送回长安去。先后两代淮南王所积累起来的财宝是惊人的,马超并不指望能一次性的全部运走,但是最起码,也要把其中最值钱的东西带回去才行,有司马芝在,马超相信他绝不会看走眼,定然能完成自己交代给他的任务。
至于剩下搬不走的,司马芝也会就地掩埋,重新将淮南王秘宝隐藏起来,并按照马超所交代的,做好标识,以便日后有机会的话,再让剩余的财宝重见天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