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的提醒,亚历山大二世也回想起来,数年前易知足确实曾在电报中着重提醒他加强警戒防范刺杀,不过,那时候清俄两国关系甚为友好,可现在是什么情况?对方还会是善意提醒?
瞥了戈尔恰科夫一眼,他没好气的道:“因为中亚独立之事,我国与清国已经决裂,很可能会交战,对方还会善意提醒?”
略微沉吟,戈尔恰科夫才道:“陛下多次遭遇刺杀,元奇对此十分清楚,不会以刺杀来要挟或是威胁陛下......。”
有道理!亚历山大二世点了点头,不过,若是善意的提醒,这封电报就更令人回味了,琢磨了一阵,他才道:“不会是清国有足够的把握收复中亚吧?”
这是对出兵中亚有所动摇?戈尔恰科夫心里一喜,连忙道:“朱山海软禁清国皇太后和皇帝数月,又逼迫清帝下旨承认中亚独立,定然会被清国视为奇耻大辱,眼下清国南北和谈,必然是集中兵力征伐中亚。
恕臣直言,面对清国倾力攻伐,即便我国和英吉利大力支持中亚,也难以维持中亚独立,如今我国与清国的关系尚且不算彻底破裂,如果能及时断绝援助,还有修复的可能......。”
“中亚独立的重要意义,我不想再重复。”亚历山大二世沉声道:“没有机会也就算了,既然有机会,就没有错过的道理,哪怕机会不大,也要尽力尝试,我想英吉利也应该是同样的想法。
更为重要的是,一旦错过了这次机会,中亚就很有可能永远失去了独立的机会,同样的错误,清国不会一犯再犯。
现在的中亚是什么情况你应该也清楚,短短二十多年,清国移民中亚高达几百万,再让清国巩固数十年,会是什么结果?”
见他依然是铁了心,戈尔恰科夫也熄了争论的心思,不过还是坚持道:“臣觉得,还是要试探一下英吉利的反应。”
“不是试探,而是要坚定英吉利对中亚独立的信心。”亚历山大二世沉声道,原本他还打算从朱山海手里解救出清国皇太后皇帝,如此还有缓和与清国关系的可能,如今已经没有机会了,既然如此,不如索性下定决心。
英吉利,伦敦,威斯敏斯特区,唐宁街10号,首相官邸。
首相迪斯雷利站在窗边遥望着东北方向,中亚的局势一变再变,他的心情也跟随着大起大落,目前局势又再度恶化,他为此是忧心忡忡,好在这一番折腾下来,清国终于是正式承认了中亚独立,帝国也终于可以名正言顺的出兵支持中亚独立,他身上的压力也轻了不少。
“咳咳”一阵撕心裂肺的咳嗽让他呼吸急促起来,好不容易平缓下来,他才颤巍巍的走回办公桌后坐下来,天气越冷,他这身子就越发难受,再有几个月就要进行大选,对于这一次的竞选,他是毫无信心,就他这年龄和身体健康状况就会让他丢失不少选票。
当务之急,是要进一步敲定落实出兵中亚,造成既成事实,即便下任首相上任也不敢轻易更改这一策略。
他担心的是俄国的态度,在获知俄国特使曾经意图邀请清国皇太后皇帝访问彼得堡之事,他就很是警惕,以他的判断,俄国应该是想从朱山海手里解救清国皇太后皇帝以缓和与清国的关系,可以说是打算预留退路。
眼下清国南北和谈,对于中亚的压力骤然增加,俄国又会是什么态度?如果俄国打退堂鼓,出兵支持中亚就是空谈。
这段时间他一直保持沉默,就是在等俄国的反应,不主动提议,既是担心俄国的态度不坚定,也担心陷入被动的处境,毕竟出兵中亚要借道俄国。
当然,他也坚信,俄国在中亚问题上可能会出现摇摆,但最终会坚定出兵中亚的决心,按照清国的说法是开弓没有回头箭,俄国已经向中亚援助大批军火,已经没有回头的可能。
“笃笃笃”轻轻的有节奏的敲门声响起,迪斯雷利平复了下呼吸,才沉稳的道:“请进。”
推门进来的索尔兹伯里捏着一份电报,满面喜色的道:“阁下,俄皇来电,清国局势虽已缓和,但却为我们出兵中亚争取到了充裕的时间......。”
俄皇这是在坚定他出兵中亚的决心?迪斯雷利登时精神一振,接过电报细细看了一遍,忍不住笑道:“终究还是俄皇沉不住气了。”
索尔兹伯里语气轻松的道:“难得的是俄皇没有因为清国局势的变化而动摇出兵中亚的决心。”
迪斯雷利点了点头,“回复俄皇,我们不仅赢得了充裕的时间,也获得了名正言顺出兵中亚的借口。不过鉴于清国局势变化,两国联合出兵的节奏需要进一步加快。”
说到这里,他看向索尔兹伯里,“可能得劳烦阁下亲自去一趟彼得堡,目前的情况,我们需要冬季运兵。”
上海,镇南王府,荷园。
寒风萧萧,阴冷入骨,夏日里碧叶接天的满塘荷叶,如今却是荷叶败落、荷枝残枯,一片凋零败落的景象。
沿着荷塘漫步而行的奕?颇为不解的道:“国城兄可是刻意留下这满塘的残枝败叶?”
易知足背着双手漫声道:“凄风苦雨,满塘萧瑟,另有一份沧桑之美。”说着,他打趣道:“此情此景,六爷是不是有所触动?”
触动?奕?满肚子苦水没心思也没心情琢磨,哂笑道:“国城兄还会打机锋?”
易知足笑了笑,道:“惠甫应景写了两句,莫言枯荷无生机,败叶残枝亦盎然。六爷不妨再琢磨一下。”
莫言枯荷无生机?败叶残枝亦盎然?什么意思?奕?心头一热,驻足道:“资政院有结果了?”
易知足点了点头,“资政院效率很高,已经初步形成草案,内阁总理四年一届,最多可以连任四届,未满四届者可以继续参与竞选。”
说着,他笑道:“六爷可以出洋考察,也可以前往西南各省考察,当然,平定了西北后,也欢迎来东南各省考察。”
瞥了戈尔恰科夫一眼,他没好气的道:“因为中亚独立之事,我国与清国已经决裂,很可能会交战,对方还会善意提醒?”
略微沉吟,戈尔恰科夫才道:“陛下多次遭遇刺杀,元奇对此十分清楚,不会以刺杀来要挟或是威胁陛下......。”
有道理!亚历山大二世点了点头,不过,若是善意的提醒,这封电报就更令人回味了,琢磨了一阵,他才道:“不会是清国有足够的把握收复中亚吧?”
这是对出兵中亚有所动摇?戈尔恰科夫心里一喜,连忙道:“朱山海软禁清国皇太后和皇帝数月,又逼迫清帝下旨承认中亚独立,定然会被清国视为奇耻大辱,眼下清国南北和谈,必然是集中兵力征伐中亚。
恕臣直言,面对清国倾力攻伐,即便我国和英吉利大力支持中亚,也难以维持中亚独立,如今我国与清国的关系尚且不算彻底破裂,如果能及时断绝援助,还有修复的可能......。”
“中亚独立的重要意义,我不想再重复。”亚历山大二世沉声道:“没有机会也就算了,既然有机会,就没有错过的道理,哪怕机会不大,也要尽力尝试,我想英吉利也应该是同样的想法。
更为重要的是,一旦错过了这次机会,中亚就很有可能永远失去了独立的机会,同样的错误,清国不会一犯再犯。
现在的中亚是什么情况你应该也清楚,短短二十多年,清国移民中亚高达几百万,再让清国巩固数十年,会是什么结果?”
见他依然是铁了心,戈尔恰科夫也熄了争论的心思,不过还是坚持道:“臣觉得,还是要试探一下英吉利的反应。”
“不是试探,而是要坚定英吉利对中亚独立的信心。”亚历山大二世沉声道,原本他还打算从朱山海手里解救出清国皇太后皇帝,如此还有缓和与清国关系的可能,如今已经没有机会了,既然如此,不如索性下定决心。
英吉利,伦敦,威斯敏斯特区,唐宁街10号,首相官邸。
首相迪斯雷利站在窗边遥望着东北方向,中亚的局势一变再变,他的心情也跟随着大起大落,目前局势又再度恶化,他为此是忧心忡忡,好在这一番折腾下来,清国终于是正式承认了中亚独立,帝国也终于可以名正言顺的出兵支持中亚独立,他身上的压力也轻了不少。
“咳咳”一阵撕心裂肺的咳嗽让他呼吸急促起来,好不容易平缓下来,他才颤巍巍的走回办公桌后坐下来,天气越冷,他这身子就越发难受,再有几个月就要进行大选,对于这一次的竞选,他是毫无信心,就他这年龄和身体健康状况就会让他丢失不少选票。
当务之急,是要进一步敲定落实出兵中亚,造成既成事实,即便下任首相上任也不敢轻易更改这一策略。
他担心的是俄国的态度,在获知俄国特使曾经意图邀请清国皇太后皇帝访问彼得堡之事,他就很是警惕,以他的判断,俄国应该是想从朱山海手里解救清国皇太后皇帝以缓和与清国的关系,可以说是打算预留退路。
眼下清国南北和谈,对于中亚的压力骤然增加,俄国又会是什么态度?如果俄国打退堂鼓,出兵支持中亚就是空谈。
这段时间他一直保持沉默,就是在等俄国的反应,不主动提议,既是担心俄国的态度不坚定,也担心陷入被动的处境,毕竟出兵中亚要借道俄国。
当然,他也坚信,俄国在中亚问题上可能会出现摇摆,但最终会坚定出兵中亚的决心,按照清国的说法是开弓没有回头箭,俄国已经向中亚援助大批军火,已经没有回头的可能。
“笃笃笃”轻轻的有节奏的敲门声响起,迪斯雷利平复了下呼吸,才沉稳的道:“请进。”
推门进来的索尔兹伯里捏着一份电报,满面喜色的道:“阁下,俄皇来电,清国局势虽已缓和,但却为我们出兵中亚争取到了充裕的时间......。”
俄皇这是在坚定他出兵中亚的决心?迪斯雷利登时精神一振,接过电报细细看了一遍,忍不住笑道:“终究还是俄皇沉不住气了。”
索尔兹伯里语气轻松的道:“难得的是俄皇没有因为清国局势的变化而动摇出兵中亚的决心。”
迪斯雷利点了点头,“回复俄皇,我们不仅赢得了充裕的时间,也获得了名正言顺出兵中亚的借口。不过鉴于清国局势变化,两国联合出兵的节奏需要进一步加快。”
说到这里,他看向索尔兹伯里,“可能得劳烦阁下亲自去一趟彼得堡,目前的情况,我们需要冬季运兵。”
上海,镇南王府,荷园。
寒风萧萧,阴冷入骨,夏日里碧叶接天的满塘荷叶,如今却是荷叶败落、荷枝残枯,一片凋零败落的景象。
沿着荷塘漫步而行的奕?颇为不解的道:“国城兄可是刻意留下这满塘的残枝败叶?”
易知足背着双手漫声道:“凄风苦雨,满塘萧瑟,另有一份沧桑之美。”说着,他打趣道:“此情此景,六爷是不是有所触动?”
触动?奕?满肚子苦水没心思也没心情琢磨,哂笑道:“国城兄还会打机锋?”
易知足笑了笑,道:“惠甫应景写了两句,莫言枯荷无生机,败叶残枝亦盎然。六爷不妨再琢磨一下。”
莫言枯荷无生机?败叶残枝亦盎然?什么意思?奕?心头一热,驻足道:“资政院有结果了?”
易知足点了点头,“资政院效率很高,已经初步形成草案,内阁总理四年一届,最多可以连任四届,未满四届者可以继续参与竞选。”
说着,他笑道:“六爷可以出洋考察,也可以前往西南各省考察,当然,平定了西北后,也欢迎来东南各省考察。”